第三章 隋代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69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隋代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
分类号: R-091
页数: 26
页码: 106-131
摘要: 隋代是继秦汉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之后,经过近三百年的封建地主集团为争夺政权连年战争,南北长期分裂之后的第二次大统一的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繁荣昌盛的初期阶段,也是中国医药史上中医药学在全面综合整理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内容广泛而丰富的集大成的初期阶段。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医药学 文化交流

内容

隋代是继秦汉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之后,经过近三百年的封建地主集团为争夺政权连年战争,南北长期分裂之后的第二次大统一的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繁荣昌盛的初期阶段,也是中国医药史上中医药学在全面综合整理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内容广泛而丰富的集大成的初期阶段。
  北周的外戚杨坚在刘昉、郑译、元谐、宇文忻等官僚的支持下,在公元580年周宣帝死后,以大丞相身分辅助年仅8岁的周静帝执政,独揽了北周的军政大权,遭到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等人的武装反抗。但杨坚很快平定了这三处的武装反抗,消灭了北周的残余势力,于公元581年废周静帝,夺取北周政权,自立为皇帝,建国号为隋,改元开皇,仍建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隋文帝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经济措施,使隋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日益壮大,远远超过南方的陈朝,打破了南北的均势。公元587年(开皇七年),隋灭掉建都江陵的后梁,扫除了向江南进军的障碍。公元589年,隋文帝派杨广率领大军五十一万人,向陈发动总攻,攻占了陈朝都城建康,俘虏了陈后主及其文武大臣,灭掉了陈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隋朝的统一,是建立在南北朝以来民族大融合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因而这种统一具有更为坚固的基础。同时,统一又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后代唐朝经济文化的昌盛打下了基础。
  隋初采取了一些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改革前代政治制度,调整中央机构,确定三省六部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租调制。隋文帝和隋炀帝统治时,曾几次下令均田,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男子租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织”。隋文帝把服役的年龄由十八岁推迟到二十一岁。隋文帝还规定,五十岁以上的农民可以缴纳一定数量的捐,代替徭役。这样农民就可以有较多时间从事生产。隋初短短二十多年间,耕地面积大量增加。到隋文帝末年时,“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封建经济呈现繁荣的局面。同时隋代的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尤其是西北丝绸之路贸易日趋发达。
  随着国家的统一,政治的安定,社会经济的发展,隋代的科学文化也有了新的进展。在天文历法数学上有成就的有很多人,如刘焯在公元604年(仁寿四年)制造的《皇极历》,其中最早提出了“等间距二次内插法”的公式,并测定岁差为七十五年差一度,已接近准确值;丹元子按照晋人陈单所定的星座,把周天各星的步位,编成一筒七字长歌,称作《步天歌》,共七卷,文句浅近,便于传诵,成为当时初习天文学所必读的歌诀,在当时天文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方面起了积极作用;耿询为南朝人,后为隋将王世积家奴。他曾向友人高智宝学习天文算术,并制造了浑天仪,不用人力而用水力转动,用以观察天象,相当准确,后为隋文帝制“作马上刻漏(一种计算时间的仪器),世称其妙”,到隋场帝时才被放免为民;此外尚有庚季才、庚质、卢大翼、尚吉等人在星历学方面也颇有造诣。
  在音韵学、绘画、音乐方面,影响较大的有陆法言,他汇集了颜之推、萧该等人讨论音韵的要旨,经过多年斟酌,在公元601年(仁寿元年),写成《切韵》五卷,统一了书面的声韵,奠定了音韵学基础;隋代名画家有展子虔、董伯仁、郑法士、田增亮、杨契丹、孙尚子、尉迟跋质那等二十余人,其中于阒画家尉迟跋质那善画西域人物,画面上有阴影晕染,即所谓“凹凸法”,对后来绘画影响很大,他本人被尊称为“大尉迟”;隋代著名的音乐家有牛弘、郑译、万宝常等人,万宝常写成《乐谱》六十四卷,“具有八音施相为宫之法”,是一个很重要的创造。
  由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达,许多的西方宗教在隋代时传入中国,佛教的传入和佛典的翻译尤为突出,这对于中国当时的哲学、文化和艺术等方面影响很大。这一时期,在意识形态方面,突出的表现是儒佛道三教的斗争和合流。由于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和提倡,三教都有很大的发展。
  儒学历来被封建统治者尊为正统。隋代时由于南北统一,南北儒学逐渐合流,使儒学得到相当发展。儒学重生不重死,着重研究怎样治人与做人,宣讲伦理道德和礼乐制度,对医学有消极的影响。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逐渐汉化,至隋代又有新的发展。佛教宣扬的“灵魂不灭”、“因果报应”、“三世轮回”之说,对医学也有消极的影响。道教始创于东汉,尊老子为教主,至隋代也有很大发展。
  不少道家从事炼丹和医药学方面的研究,主观上为自己求长生不老,客观上为古代化学、药物学的发展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隋代还产生了许多唯物主义思想家,对佛教唯心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斗争,并有力地批判了宗教宿命论的世界观。这些进步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它们反对宗教宿命观的积极作用,都有利于医学的发展。
  隋代统治者在一段历史时期内,直接参与对医学事业的领导和组织,采取了一些促进医学发展的重大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医药学的发展。隋文帝时下令向全国征集图书,使大量医药文献得以保存。隋炀帝比较重视发现和培养人才,继魏晋南北朝时期创办医药学校而举办了太医署教授学生,还下令编著了《四海类聚方》二千六百卷,提要三百卷,《诸病源候论》等医药巨著。
  隋代由于全国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进步,促进了医药学的发展,使隋代的医学达到了一个集大成的新阶段。隋代医药学的发展,为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4年12月

“丝绸之路”是对远古以来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东西交通道路的雅称。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路,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动脉。世界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就发生在这条道路上或其周围地区。几千年来,它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将继续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