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重要医论与方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680
颗粒名称: 4.重要医论与方书
分类号: R-091
页数: 2
页码: 61-62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不少重要的医论和方书,对中医理论、方剂学和临证医学的发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其中较有影响的有《肘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方》、《中藏经》、《褚氏遗书》、《小品方》、《集验方》等医学方书。
关键词: 医论 医药学 文化交流

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不少重要的医论和方书,对中医理论、方剂学和临证医学的发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其中较有影响的有《肘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方》、《中藏经》、《褚氏遗书》、《小品方》、《集验方》等医学方书。
  《肘后备急方》共三卷,简称《肘后方》,'又名《肘后救急方》、《肘后救卒方》、《肘后急要方》、《肘后要急方》,系东晋葛洪所著。该书内容涉及古代急救、传染病、内、外、妇、五官、精神、伤骨各科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其病种、病源和症状的描述,扼要而简洁。同时,选方切合实用,疗法简便。原书上卷,即现存一至四卷,是“内疾”,包括中恶、心腹痛、伤寒、时气、中风、咳嗽、水病、发黄等急性病。原书中卷,即现存五至六卷,是“外发”,包括痈疽、疮疥,耳目咽喉头面疾病等。原书下卷,即现存七至八卷,是“他犯”,包括虫兽伤、中毒、百病备急丸和牲畜病等。该书对疗法的选择,不拘一格,诸如针灸、推拿、角法(拔罐)、㗜鼻、蒸、熨等,凡适合急救的简便疗法,包括外治法,都尽可能选用,如“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治疗卒中,至今在农村还常常应用。在药物方面,如常山治疟,麻黄治喘,商陆治水肿,大黄泻下,硫黄、水银、雄黄、密佗僧治皮肤病等,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宝贵的用药经验的结晶,有些至今仍被临床应用。《肘后方》普及和实用,对后世医家有深远的影响。
  《刘涓子鬼遗方》为晋末刘涓子著®,后经南北朝时齐人龚庆宣整理,于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公元499年)成书。本书现存版本,为宋代刻本,共五卷,其中收载处方一百四十多首。此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创伤外科专书,主要内容有关金疮、痈疽,其中还包括疮疖、瘰疠、疥癖,及其他皮肤病等。这部书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又有新的进展,无论是预防、诊断、治则、方药等方面,都有某些独特见解。
  《小品方》又名《经方小品》,共十二卷®,为陈延之撰,成书于刘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至元徽元年(公元473年)之间。本书内容,第一卷包括药物相畏、相反、备急要方及各药法、调三焦诸方,治胸痹、心痛腹胀、下利、咳嗽、上气、水肿诸方。第二卷治头面风、喉痛、暴厥、中风、狂妄、脚弱诸方。第三卷治渴利、虚劳、梦失、多汗、虚烦诸方。第四卷治霍乱、中恶、食毒、出血、发黄、患淋诸方。
  第五卷丸、散、酒、煎、膏诸方、治下利、咳嗽上气、心腹胸胁中病、虚补养、渴利、狂癫诸方。第六卷治冬伤寒、春夏温热、秋中冷诸方。第七卷治妇女病方。第八卷治少小病方。第九卷治服石方。第十卷治误吞物、烫伤、溺水、眼毒、丹疽等方。第十一卷为本草药性。第十二卷是灸法要穴。《小品方》在清代得到广泛流传,并为医家所重视。因其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故唐医事律令将《伤寒论》和《小品方》并列为医生必读之书。
  《集验方》共十二卷,为北周、姚僧垣所撰。其主要内容:卷一为卒心痛、卒腹痛、循尸、疰病等;卷二为天行、伤寒;卷三为中诸毒、自缢等;卷四为心痛、腹痛、症积、吐逆等;卷五为痰饮、咳逆、腰痛、虚劳等;卷六为疟、淋、消渴、癞狂等;卷七为水肿、赘疣、诸虫等;卷八为耳、目、口、齿、舌、喉病;卷九为疖、疮、痈、疽等;卷十为毒箭伤、蛇、蝎、熊、虎伤等;卷十一为妇人病;卷十二为少小病。《集验方》对后世影响较大,在唐宋之间的医籍《外台秘要》、《证类本草》,以及日本丹波康赖的《医心方》中均有引载。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4年12月

“丝绸之路”是对远古以来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东西交通道路的雅称。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路,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动脉。世界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就发生在这条道路上或其周围地区。几千年来,它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将继续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