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壮美的打铁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646
颗粒名称: 璀璨壮美的打铁花
分类号: K892.1
页数: 3
页码: 305-307
摘要: 打铁花,是敦煌自古以来在春节期间举行的一项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打铁花,其实是古代工匠就地取材自制的“土烟花”。从前,每年春节都有打铁花、庆吉祥的活动。在老榆树下,将生铁在炉中融化,用勺盛出,甩打在树枝杆上,只见火花腾空四溅,展现出火树铁花的壮美景观。
关键词: 敦煌 风俗 节日

内容

打铁花,是敦煌自古以来在春节期间举行的一项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打铁花,其实是古代工匠就地取材自制的“土烟花”。从前, 每年春节都有打铁花、庆吉祥的活动。在老榆树下,将生铁在炉中融化, 用勺盛出,甩打在树枝杆上,只见火花腾空四溅,展现出火树铁花的壮美景观。
  “打铁花”,原本是民间铁匠在打铁锻件的过程中产生的铁花四溅的壮观景象。敦煌的历代铁匠聪明无比,从打铁锻件中产生联想,把铁花溅飞、 星火璀燦的景观以小变大,从铁匠铺子里移到广场上,并不断地加工和改造革新,将工匠劳作逐渐演变成春节期间庆贺丰收、祈求平安、预测来年农事的一种民间习俗和民间土烟火表演活动(图24)。
  1953年以前,敦煌每逢元宵佳节之际,有打铁花欢庆之习俗。从农历正月十四到十六日结束。正月十四夜幕降临后,县城东门外三官庙前,在一棵老榆树下,安置一个铁炉。夜幕中,风箱呼呼作响,炼铁熔炉,烈火熊熊。另外备一长木凳和一块木板,木板一端凿一臼窝,横放在木凳之上。然后将炉中熔化的铁水倒入臼窝,再用木凳猛击木板房的另一端,顿时,臼内铁水飞向空中,撞击榆树枝条,火花四溅,火树银花美丽壮观的景色即刻在空中展现。此为土法打铁花。1953年春节是打铁花民俗活动展现的最后一年。从此,该项活动便销声匿迹了。
  直到1991年,敦煌民俗学会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增加节日气氛,各方筹集资金,恢复了这项失传已久的民俗活动,并对原土法打铁花的场地和工具作了改进革新。
  打铁花首先要搭建花棚。旧时将花棚一般都选择在枝条繁茂的老榆树或老柳树下进行操作。铁水打上去遇树枝而飞溅成铁花状。但人群观赏有一定的局限性。改革后的花棚从狭小的榆树下移到开阔的广场。在广场中央架起三丈高的四方铁架。架顶部用铁丝网罩花,四面插上树枝备用。
  打花师傅们认真探究土法打铁花工具的结构和杠杆基本原理,经多次反复试验,终于革新了打花的所有工具。革新后的打花工具由铁制打花凳、 两架弹力钢管、两根拉力钢管、挂钩、铁臼窝等几部分组成。为了让打铁花不间断地进行,熔铁炉由以前的一个增加到二至三个。风箱改用为电动鼓风机。铁水炼化后,先在铁制打花発上横向固定两架配套弹力钢板和加力钢管。两架钢板首部各焊以臼窝,掺以少量镁、锌等原料后,即刻拉绳, 使挂钩脱,用杠杆原理,将铁水猛地击向花棚铁网顶端,霎时火花在空中巨溅,喷射四方,形成了火树铁花、流星划过的壮美景观。
  不过,打铁花专业技术性较强,一般人很难操作。敦煌的打铁花已经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境地。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打铁花艺人已全部谢世,在世的铁花艺人年事已高,体力不足,难以操作。同时,由于冶炼技术的发达,锻造技术的迅速提高,土熔铁炉,锻造铁件工具的手工操作已被机械化工具代替。随之,打铁花活动也就从人们的民俗活动中逐渐消失了。 现在,春节期间搞这项活动必须组织专门培训才能进行。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敦煌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含众所周知的敦煌石窟艺术,还包括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敦煌地区遗留下来的其他古代人文遗迹和遗物等,如古代城址、长城、关隘、驿站、冢墓、道路、河渠、寺庙等。这些内容和石窟艺术、藏经洞出土文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