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经:丝路途中的地理指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605
颗粒名称: 图经:丝路途中的地理指南
分类号: K86
页数: 3
页码: 206-208
摘要: 所谓图经,即是我国古典地图中一种独特的样式,它的特点是有图有经(说明文字),以图为主,以经说图,图与经相辅相成。图经,可以说是古代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地理指南,特别是对于在数千公里漫长艰难的丝绸之路中的行旅者尤为重要。
关键词: 敦煌 文物 研究

内容

所谓图经,即是我国古典地图中一种独特的样式,它的特点是有图有经(说明文字),以图为主,以经说图,图与经相辅相成。图经,可以说是古代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地理指南,特别是对于在数千公里漫长艰难的丝绸之路中的行旅者尤为重要。
  丝路中的艰险,在敦煌壁画中有不少生动的情景描绘。如隋代第420 窟窟顶东披《法华经变》中,真实反映了当时丝路商旅途中的艰难险境。 壁画根据《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文“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遇险求救观世音菩萨的内容,首先描绘了大商主出发前先往寺院祈祷祝愿,然后描绘商主头戴毡帽,身穿圆领窄袖袍,骑着骏马,随行商贾们赶着满载货物的骆驼、毛驴上路。部分驼队正登上险峰,一只骆驼失蹄翻滚下山崖,崖下是一片湖泽。一群商贾一边吆喝,一边小心翼翼地拖住正在下山毛驴的尾巴。前面的商贾们卸下货物正在山坡上休息,马群在涧边饮食水草。另一群商贾正和一群全副盔甲的盗贼搏斗(图 23)最后,脱离劫难后的商贾们庆幸并感念观世音菩萨。
  惊心动魄的场面令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显然源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敦煌是丝绸之路上往来商旅必经之地,作者有条件按照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牲畜以及见闻,创造出商队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的惊险动人场面。正如玄奘《大唐西域记》中所描述的:“溪谷沓冥,峰岩危险,猛兽暴害,群盗凶残” “商侣往来,苦斯艰险……橐驼数千,赍货逐利,遭风遇雪,人畜俱丧。”
  盛唐第45窟南壁根据该经文绘制的《胡商遇盗图》 描绘了另一番景象:一群高鼻深目、卷须浓髯、头戴毯帽、身着贯头衫之西域商人, 牵着驮载丝绸的毛驴,行进在山谷之中。突然,从悬崖深壑中走出三个持刀强盗,拦劫货物,商人们双手合十念诵“南无观世音菩萨”,无奈之际只能祈求神佛保佑。而周围山树花草,则颇为宜人,更反衬了商人们的不幸遭遇(图24)。
  图经,有利于行旅者随时了解前方道路状况。敦煌藏经洞出土的P.5034《沙州都督府图经》中,不仅详细介绍了沙州所辖敦煌县、寿昌县的河流、渠道、泉泽、堰坝、道路、祥瑞、歌谣等情况,还特别提及途中有无水草,每处水草地的距离,路况的好坏,行走的难易, 道路开闭的季节等。如其中记载:“一道南路,从镇东去沙州一千五百里,其道由古阳关向沙州,多缘险隘,泉有八所,皆有草,道险不得夜行,春秋二时雪涤道闭不通。”(图25)另外还详载了由播仙镇东通沙州, 西通新城,南通吐谷浑及吐蕃境, 北通焉耆,东南通萨毗城等道路状况。
  除此之外,藏经洞出土的《西州图经》《沙州城土境》《地志残卷》 (图26)、《诸道山河地名要略》《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五台山志残卷》 等图经地志资料,对于丝路中的行旅者都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地理指南。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敦煌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含众所周知的敦煌石窟艺术,还包括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敦煌地区遗留下来的其他古代人文遗迹和遗物等,如古代城址、长城、关隘、驿站、冢墓、道路、河渠、寺庙等。这些内容和石窟艺术、藏经洞出土文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