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酒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591
颗粒名称: 敦煌的酒店
分类号: TS971.22
页数: 3
页码: 177-179
摘要: 据敦煌文献记载,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的酒户和酒店就已达四十多家。酒店大多以姓氏或人名为店号,如齐家酒店、刘万定店、郭庆进店等,经营者不仅有当地汉族人,也有粟特人等。有些店主还是女性,譬如有一家是“杨七娘子”所开,另有一家为“马三娘”所开。此外,也有官员或僧官开酒店者,如氾押衙店、氾法律店、郭法律店等。当时敦煌地区人口不超过3万,却有如此多的酒店,足见酒消费市场之巨大。
关键词: 敦煌 酒文化 艺术

内容

据敦煌文献记载,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的酒户和酒店就已达四十多家。酒店大多以姓氏或人名为店号,如齐家酒店、刘万定店、郭庆进店等, 经营者不仅有当地汉族人,也有粟特人等。有些店主还是女性,譬如有一家是“杨七娘子”所开,另有一家为“马三娘”所开。此外,也有官员或僧官开酒店者,如氾押衙店、氾法律店、郭法律店等。当时敦煌地区人口不超过3万,却有如此多的酒店,足见酒消费市场之巨大。
  敦煌壁画中绘有不少饮酒情景,如五代第98窟东壁《维摩诘经变》中,根据“入诸酒肆,能立其志”的经文,描绘维摩诘在酒店中与酒客们共同饮酒作乐。画面上,花树丛生,绿叶成荫。酒店内,维摩诘手执羽扇,与六位酒客列坐于长长的酒案两侧。酒店外,一位银髯年老舞师,甩袖踢腿,翩翩起舞,吸引了酒客们的目光,另有一酒僮正托盘前来奉酒(图49)。
  又如五代第61窟东壁《维摩诘经变》中,七位酒客对饮作乐,其中有二人打拍板、吹笛而歌。酒店外,有一头戴幞头、穿裥衫者正扬袖起舞,为饮者助兴。旁侧维摩诘头戴软帽手执羽扇,面向外侧,似乎在借着酒劲做空灵的遐想(图50)。壁画生动再现了唐五代时期敦煌民间酒业的繁荣景象,学者们用“空前发展”形容当时的酒业。
  古代敦煌酒店不仅对外卖酒,同时也从事酿酒活动。敦煌酿酒在魏晋时已颇负盛名,据《魏书·胡叟传》记载:“春秋当祭之前,则先求旨酒美膳……时敦煌氾潜,家善酿酒,每节,送一壶与叟。” 在榆林窟西夏第3窟东壁《千手千眼观音经变》中,对称性地绘有两幅酿酒图。画面中央有一灶台,上放一套层叠覆压的方形器皿。一妇女于灶前添柴烧火,旁侧置一陶制酒壶;另一妇女站于灶旁,后侧置木桶、碗等(图51、图52)。方形器皿应是酿造高浓度酒所用的蒸馏器,由此可推测,画中酿造的应是小麦为原料的烈性蒸馏白酒。
  酿酒活动已绵延千年,但流传至今的酿酒图数量较少,一般所见也均为男人酿酒,妇女酿酒的情景十分罕见。目前,如此写实的妇人酿酒图仅见敦煌这两幅,因此尤为弥足珍贵。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这两幅图不是酿酒图,认为灶台上的方形器皿是蒸笼之类的厨房用具,同时仅仅根据观音像右侧一幅图就认为“实际上,图上肯定是没有侧管的,所以他的猜想(‘中国式’蒸饱器)显然不能成立”。然而,观音像左侧一幅图中的方形器皿第二格侧面,描绘有一条形似侧管的物体。为此,这两幅图仍有可能是酿酒图。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敦煌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含众所周知的敦煌石窟艺术,还包括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敦煌地区遗留下来的其他古代人文遗迹和遗物等,如古代城址、长城、关隘、驿站、冢墓、道路、河渠、寺庙等。这些内容和石窟艺术、藏经洞出土文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