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皮肤科之医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575
颗粒名称: 内、外、皮肤科之医方
分类号: R197.3
页数: 4
页码: 148-151
摘要: 敦煌写卷中,保存了多达1200多首古代医方,涉及内、外、妇、儿、 五官、皮肤科乃至美容、养生等方方面面,可以说应有尽有。
关键词: 历史 医疗 记载

内容

敦煌写卷中,保存了多达1200多首古代医方,涉及内、外、妇、儿、 五官、皮肤科乃至美容、养生等方方面面,可以说应有尽有。
  就内科而论,治疗咳嗽类的,如P.2662写卷记载:“紫苏煎。治肺病上气咳嗽,或吐脓血方。紫苏(一升,酒研取汁),款冬花、桑根白皮、 桔梗(各三分),甘草(四分),诃勒皮(二分),杏仁(五分,去皮尖,熬)、石蜜(五两),猫牛酥(一升),贝母、通草(各三分)。右件药捣筛为末,和酥蜜等微火上煎一两沸,置器中,以生绢袋子及绵裹口弹丸大, 含之咽汁。”
  治疗头昏头痛的,如P.3596写卷记载:“头风目眩,时时欲倒,头痛呕吐,宜服菊花丸方。菊花(六分),防风(六分),茯神(十分), 枳壳(六分),芎劳(八分),白术(十分),甘草(六[分]),槟榔仁(八分), 捣筛,蜜和为丸,每日以酒廿五丸,食前[服]。忌菜、桃、李、大醋。”
  治疗胃病的,如P. 3596写卷记载:“疗反胃方。大黄(四两),甘草(二两, 炙),以水三升,煮即一升,分服,时已。……又方。取五月五日苍耳子, 阴干,末,每服一寸匕,和水服,日再服,以差为度。”
  治疗痢疾的,如P.3378写卷记载:“疗人赤白痢不止方。艾,阿胶, 黄连,芍药,当归,桂心,椒,姜,诃黎勒,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分二服之, 即差。”
  治疗中风类的,如S.3347写卷记载:“一切偏风,半身不遂,手不上头方。羌活(三两),升麻(三两),桂心(三两,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顿服令尽。平旦空服,少间……服四五剂……即将息三两日稍可。 即更服……煮韭,于脯肉,酱等并得。手不上头,半身不遂,不……大酢, 甜食,生冷等。”
  治疗疟疾的,如P.3201写卷记载:“疗诸疟验方。恒山(三两,上者), 石膏(八两,碎,绵裹),甘竹(一握,切),糯米(一百粒),上四味以水八升,明旦欲服,晚渍药于铜器中,露置星月下高净处,刀置其上,向明取药于病人房门前,于铜器里缓火煎取三升,分三服。临发再服,若即定,不须后服,取药滓,石膏裹置心上,除四分左右手足心,甚验。”
  另外还有治疗霍乱、黄疸、水肿、惊悸以及淋病、阳痿、不育等等方面的医方。
  就外科和皮肤科而论,治疗因从高处坠落引起内伤的,如P.3596写卷记载:“[疗]坠落,腹内淤血不通方。蒲黄和酒服之,良。又方。牡丹皮、牛膝、大黄等分,以水煮,服之,立差。”
  治疗跌打损伤的,如S. 5435写卷记载:“疗人有诸打损疮,将效痂落却肿,疮中如针劄痛者,□手足抽痛害人方。右取豉一撮,点少许汤入盐□□烂,团作饼子,于疮口上口口大艾罚一七个,三四个后口□口忍痛炙疮熟,即便抽□□口白,即贴黄丹膏便口□。”
  治疗竹木刺入体内的,如P.3596写卷记载:“疗竹木刺在皮内不出方。 烧羊粪捣灰,脂和涂之,不出,更涂。又方。烧角灰,水和涂,立出。”
  治疗脖子上的瘤子的,如P.3596写卷记载:“[疗]瘿方。垂两手向下,取两腋上纹头,各灸百壮,亦差。又方。椒、面(各一升),夜溃 9 昼瀑酢,取海藻、昆布(各三两),总三斗,每食后服。”
  治疗身上长疮或汤火烧疮的,如P. 3596写卷记载:“洗百疮方。取槐白皮,柏叶各大握,剉,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洗百疮并可,甚良。……疗猪啄疮方。初生似节后宅痂,疼痛不可忍,名为猪啄疮,取猪鼻烧作灰,敷之,差。疗天烧疮方。取新出牛尿涂之,差。”
  治疗癣症的,如S.5435写卷记载“疗干癣方。右取稍干棘皮,烧以相□□□有艺出,涂癣上三两上”(图21)
  治疗脚气的,如S.5435写卷记载:“疗脚气方,右取槐叶置铁火炉, □□着火候极热,以醋一茶碗匀浇,人踏槐叶候冷,更浇醋□□使一料十数度方效。”
  敦煌文献中涉及外科、皮肤科的医方还有很多,此处只是介绍其中一二。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敦煌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含众所周知的敦煌石窟艺术,还包括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敦煌地区遗留下来的其他古代人文遗迹和遗物等,如古代城址、长城、关隘、驿站、冢墓、道路、河渠、寺庙等。这些内容和石窟艺术、藏经洞出土文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