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悦于人的女子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571
颗粒名称: 取悦于人的女子教育
分类号: G47
页数: 3
页码: 141-143
摘要: 即使在比较开放的敦煌唐宋时期,女子也不能进正规学校接受教育,甚至连寺学以及包括乡里坊巷之学及私塾在内的义学也没有女子就学的记载。不过,女子有条件者,即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可聘请老师到家中教授,其内容以女红为主,兼学音乐,如敦煌写卷P.2418《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中所言:“男须文墨兼仁义,女要裁缝及管弦。”
关键词: 教育 学校 管理

内容

即使在比较开放的敦煌唐宋时期,女子也不能进正规学校接受教育,甚至连寺学以及包括乡里坊巷之学及私塾在内的义学也没有女子就学的记载。不过,女子有条件者,即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可聘请老师到家中教授,其内容以女红为主,兼学音乐,如敦煌写卷P.2418 《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中所言:“男须文墨兼仁义,女要裁缝及管弦。”
  唐朝末年,敦煌民间流行一种性质为“女训” 的通俗读物,即正面进行妇道教育的《崔氏夫人训女文》(图15),其内容为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告诫训示。母亲作为过来人的带有经验、教训性质的告诫,具有指导性意义。文中内容如“好事恶事如不见,莫作本意在家时”一句,教以凡事首先要克己;“欲语三思然后出,第一少语莫多言”劝慎言;“路上逢人须敛手,尊卑回避莫汤前”劝慎行,并注意尊卑;“姑章(嫜)共语低声应,小郎共语亦如然”,教导如何与翁姑小叔相处,即要敬事翁姑;“妯娌相看若鱼水,男女彼此共恩怜;上和下睦同钦敬,莫作二意有慵偏”,教导如何与妯娌等人际关系相处;“夫婿醉来含笑问,迎前扶持送安眠; 莫向人前相辱骂,醒后定是不和颜”教导如何与丈夫相处,并告诫不顺从丈夫的后果;“若能一一依吾语,何得翁婆不爱怜。故留此法相教示,千秋万古共流传”强调以上训示的意义。如此等等。
  古代敦煌的女子教育,主要是从封建礼教的角度出发,要求妇女三从四德,即使提供条件让女子学习音乐等,也只是培养女子取悦于人,提高其出嫁的档次,正如P.2418《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中所云:“学音声,屈博士,弄钵调弦浑舍喜;长大了择时聘与人,六亲九族皆欢美。”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敦煌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含众所周知的敦煌石窟艺术,还包括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敦煌地区遗留下来的其他古代人文遗迹和遗物等,如古代城址、长城、关隘、驿站、冢墓、道路、河渠、寺庙等。这些内容和石窟艺术、藏经洞出土文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