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交通工具:舟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553
颗粒名称: 水上交通工具:舟船
分类号: K879.41
页数: 4
页码: 097-100
摘要: 敦煌石窟中的50多个洞窟内,保存了130多幅古代舟船的形象资料。壁画上所绘的舟船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进化,似乎可以作为一部船史来读:北周、隋代是小舟和筏之类;唐代以后,渐次出现大木板船、帆船和各类楼船、庐船等。如:北周第296窟窟顶人字披东披《善事太子本生》故事画中,绘一只小木板船,船形尖头尖尾,中间大,两头小,船体较短;载客三人,船夫二人在船两头撑篙。
关键词: 敦煌 壁画 中国

内容

敦煌石窟中的50多个洞窟内,保存了 130多幅古代舟船的形象资料。 壁画上所绘的舟船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进化,似乎可以作为一部船史来读:北周、隋代是小舟和筏之类;唐代以后,渐次出现大木板船、 帆船和各类楼船、庐船等。如: 北周第296窟窟顶人字披东披《善事太子本生》故事画中,绘一只小木板船,船形尖头尖尾,中间大,两头小,船体较短;载客三人,船夫二人在船两头撑篙。
  这大概就是当时西北地区使用的内河舟船 (图 79)。
  隋代第302、303窟中,先后出现了四幅“船”的形象:船型为圆形或椭圆形,乘坐3至5人不等,行驶在小河中,其形式类似于在西北地区的“皮筏子”(图 80)。隋代第420窟绘制的三只小船也属于同一类型,但略有改进,有点像小木板船,长方形,平底,行驶于河中,规模也不大,乘坐7人左右。
  初唐第323窟南、北两壁绘制的《康僧会故事》《石佛浮江》《扬州瑞像》等佛教史传画中,一共出现了形式各异、大小不等的舟船12只, 其中帆船6只,小木板船3只。这里表现的是在中国江南一带发生过的佛教历史故事,这些舟船行驶于长江和太湖中,因此,整个画面是一幅湖光山色的江南水乡风情画。从画面上看,这些舟船的行驶方式有划桨、摇橹、 拉纤、张帆等(图81)。南壁《石佛浮江》故事画中部为1924年被美国人华尔纳窃毁的《纤夫拉船》图,画面中有一中型运载船,无帆,上立佛祖并各类人物约20 余,由二纤夫拉拽着靠岸,这是古代在江河中逆水行舟的唯一方式(图82)。绘于该窟北壁的《康僧会故事》图中的是一只小帆船,中坐比丘二人,后立船工一人作撑篙状。类似的形象在盛唐第23窟和第446窟也出现过。
  从公元8世纪中期开始一直到10世纪末,壁画上大量出现了双尾船的形象。这种船比较灵巧,或张帆,或划桨,使用自如,适合在水面平稳的江湖中作业,构造也比较简单。如晚唐第54窟北壁、五代第98窟南壁、第108窟甬道顶部、第 146窟南壁、第61窟南壁、宋代第55窟南壁所绘(图83)。
  唐代中期出现比较复杂的双尾楼船,具有游船性质,大多为帐形顶,顶上设榻辇,辇上坐人,视野开阔,一览无余。如中唐第231窟、第238窟西龛内南壁《善事太子入海品》中,均绘有一幅虎头双尾楼帆船,形状为方头、平坦但略呈弓形底, 横长方形船头上绘虎头图案,帐形四角亭式内舱顶上设榻辇;桅杆竖于亭舱后,杆顶部有示意风向的木雕小鸟,高悬的大帆向前或向后鼓起(图84)。晚唐第468窟窟顶西披《法华经变》中所绘的双尾楼帆船,有楼有桅有帆,风帆向后鼓张,前部船夫正在撑篙调转船头,船身纹饰颇为讲究、精美。
  庐船,指设草庐式内舱的舟船,在敦煌壁画中也多为双尾船。如晚唐第156窟南壁《天请问经变》中的双尾庐船,小船上设圆顶庐形内舱,无桅无帆,庐前只有一船夫撑篙。榆林窟宋代第33 窟南壁所绘双尾庐船亦平底,无桅无帆,佛陀坐于船舱中的草庐内。五代第146窟南壁和第98窟北壁则绘双尾庐帆船,亦是平底,船上设圆顶庐形内舱,但都有桅有帆,且风帆后张,双尾上翘,有乘风破浪之势(图85)。
  海船。敦煌壁画中的海船形象,主要出现在《法华经变·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如盛唐第205窟南壁所绘大型木帆船,方头,平底,高舷板, 首尾高翘。盛唐第45窟南壁所绘的海船,在桅杆的顶部清楚地绘出五级挂帆扣,以示该船可根据风力随时调整速度;在船的尾部,有一船夫把棹掌握航向,此棹有舵的作用,但只能在江河湖泊中使用。宋代第55窟南壁所绘的海船为一艘大型弯庐帆船,舱内有庐篷式上层建筑,船尾从上插下二棹。榆林窟宋代第38窟前室南壁绘一大型双头双尾庐帆船,双头,双尾,首尾上翘,低桅杆、小风帆设于船头; 庐篷设于船舱中间偏后,亦颇具特色(图86)。
  值得注意的是,敦煌壁画中的海船都没有绘船舵,并且都有撑篙的船夫,可见这些“海船”只能行驶在江河湖泊浅水处,而不是在大海中航行。这是因为当年那些地处大漠深处的画匠,对海船及航海知识了解有限,他们可能只见到江河湖泊中的各种船只。尽管如此,这些大船仍是敦煌壁画中最值得重视的交通工具图像。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敦煌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含众所周知的敦煌石窟艺术,还包括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敦煌地区遗留下来的其他古代人文遗迹和遗物等,如古代城址、长城、关隘、驿站、冢墓、道路、河渠、寺庙等。这些内容和石窟艺术、藏经洞出土文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