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第257窟《沙弥守戒自杀缘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537
颗粒名称: 北魏第257窟《沙弥守戒自杀缘品》
分类号: K879.21
页数: 3
页码: 060-062
摘要: 莫高窟第257窟南壁《沙弥守戒自杀缘品》,是一幅涉及男女之情的壁画,这幅画描绘了一个年轻沙弥不受美貌少女诱惑,以身殉佛教戒律的故事。
关键词: 敦煌 石窟 艺术

内容

莫高窟第257窟南壁《沙弥守戒自杀缘品》,是一幅涉及男女之情的壁画,这幅画描绘了一个年轻沙弥不受美貌少女诱惑,以身殉佛教戒律的故事。
  据佛经说,曾有一个虔诚信佛的长者,送儿子到一位德高众望的高僧门下,受戒为沙弥。平常,这位高僧和弟子的衣食,由本城的一位富有居士供养。有一天,居士外出,留其十六岁的妙龄女儿在家看守,而行前忘记了给僧人送饭。高僧等候送食不来,就派沙弥到居士家乞食。沙弥来到居士家敲门乞食,少女开门一看,见是一清俊的沙弥,顿时心生爱慕,在沙弥面前牵手拉衣,作诸娇态,倾吐衷情。而沙弥想到师父教导的三皈五戒, “坚摄威仪,颜色不改”, 为了保持清白,趁少女不注意之时,持刀自刎而死。 少女见沙弥身亡,悲呼哀泣。待居士回到家中,少女述说了真情。印度当时风俗,僧人死在俗人家里,要交纳罚金一千。居士呈报国王,依法交纳罚金赎罪。国王听后,深为感动,为了表彰沙弥以身殉法的高尚行为,命用香木火化沙弥尸体,并起塔供养。
  此画为横卷连环画式构图,情节从东往西顺序铺排,但画家依故事内容对各情节的长短作了不同处理:前两个情节——剃度和令沙弥外出乞食画得较长,节奏较为舒缓;叩门乞食、少女诱惑、沙弥自杀等情节集中在画面中部,节奏强烈紧凑,形成高潮,少女将沙弥自杀之事告诉父亲以后, 情节描绘拉长,节奏趋于舒缓。全图情绪变化多端,疏密有致(图26)。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巩固一个组织,必须有相应的纪律制度。正如台湾佛光山星云法师所说:“制度好像阶梯一样,让我们能够拾级而上,循序以进,唯有健全的制度,才能带动佛教的复兴。” 沙弥誓死坚守戒律,是佛教树立的一个榜样,随时提醒僧侣集团的成员不要忘记组织的纪律制度。——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坚守戒律。
  纪律,大概是所有组织赖以维系的基本要素。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敦煌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含众所周知的敦煌石窟艺术,还包括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敦煌地区遗留下来的其他古代人文遗迹和遗物等,如古代城址、长城、关隘、驿站、冢墓、道路、河渠、寺庙等。这些内容和石窟艺术、藏经洞出土文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