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与力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529
颗粒名称: 天王与力士
分类号: K879.21
页数: 3
摘要: 开元盛世,天下富饶,史书记载:“自(长安)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而随着疆域的扩拓,人民生活安宁的需要,加之敦煌位于“当五凉之西面,扼四镇之东门”,参加远征西域和守卫家乡的将士自然很多,也自然会受到人们关注, 相关事迹也自然会以各种方式被传颂。
关键词: 敦煌 石窟 艺术

内容

开元盛世,天下富饶,史书记载:“自(长安)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而随着疆域的扩拓,人民生活安宁的需要,加之敦煌位于“当五凉之西面,扼四镇之东门”,参加远征西域和守卫家乡的将士自然很多,也自然会受到人们关注, 相关事迹也自然会以各种方式被传颂。
  图13隋代第419窟西龛迦叶图14隋代第419窟西龛阿难当观众走进莫高窟盛唐第45窟中,不用导游讲解,立即就会被西壁龛口两侧的天王塑像所吸引。两位天王身披闪闪铮亮的铠甲,肩系短巾,腰系战裙;一手握拳,一手叉腰;以半弓步姿势,一脚踏在地鬼身上;圆睁的双目瞪视前下方,张口怒吼,似欲威慑外来之敌。天王脚下的地鬼,矮小短壮,身上肌肉暴突,咬紧牙关,睁大眼睛作拼命的挣扎, 更衬托出天王的威武。也许这里的天王,正是当年驰骋西北大漠、平定叛敌、 开疆拓土的唐朝将军的再现(图15)。
  盛唐第194窟西壁龛内两侧的天王却各有个性,南侧的天王体格魁伟,孔武雄健,但却面貌丰润,启唇露齿,慈眉善目,笑容可掬,展现了一种既英武豪爽又憨厚善良的性格(图16)。而北侧的天王不仅身材魁梧,且全身肌肉绷紧,面涂赭红,双目怒睁,令人望而生畏,其表情、性格、神态、肤色与对面南侧的天王恰成对比。应该说这两身天王像都是当时军队将士的真实写照,或许反映了军队成员来源于不同阶层,也或许反映了军队将士对战争的不同态度。
  第194窟西壁龛外两侧的力士可能是当时一般士卒的形象。如南侧力士赤裸上身,下着图16盛唐第194窟西壁龛内南侧天王图15盛唐第45窟西壁龛内北侧弟子、菩萨、天王短战裙,足踏须弥山;硕大方正的头颅,牙关紧咬使两腮肌肉隆起,双眼圆睁,眉毛上竖,情绪激昂;右手握拳挥举,身上一块块肌肉赫然鼓胀,使整个人体充满了欲待喷发的强劲之力(图 17)。正如有诗描述:“怒目环视,沉闷的空气,是可忍孰不可忍。飞拳冲出, 原始的欲望,早渴望这一瞬间。” 确实,盛唐敦煌彩塑,其细腻、精湛的技巧,健康、优美的造型,展现了中华帝国鼎盛时期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这些动人的杰作,虽然是1200年前的作品,但是那生动的形象和深刻图17盛唐第194窟西壁龛外南侧力士的历史内蕴,仍使我们在参观欣赏时,心灵也为之颤动!高僧洪辩敦煌之所以闻名于世,与一个洞窟有关,那就是著名的敦煌藏经洞。而这个洞窟则与晚唐时期敦煌的佛教领袖洪辩有关。
  洪辩,俗姓吴,唐代敦煌僧人。幼时出家,有辩才,谙蕃语,传译佛经,精研唯识。吐蕃统治时期被任命为沙州释门都法律兼摄行教授,但他暗中却积极帮助敦煌豪族发动汉族人民推翻吐蕃统治。张议潮起义时,洪辩率弟子支持,并派弟子慧苑、悟真充当张议潮申奏河西归唐的秘密入朝使者, 促进失陷的河西尽快回归大唐。大中五年(851年),唐王朝为了奖励洪辩的功勋,敕封他为“河西释门都僧统”和“沙州僧政法律三学教主”,并赐紫衣及各色绢续信物。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敦煌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含众所周知的敦煌石窟艺术,还包括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敦煌地区遗留下来的其他古代人文遗迹和遗物等,如古代城址、长城、关隘、驿站、冢墓、道路、河渠、寺庙等。这些内容和石窟艺术、藏经洞出土文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