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527
颗粒名称: 巍巍大佛
分类号: K879.21
页数: 3
摘要: 回首中国几千年历史,帝王政治使人们习惯了仰视高高在上的事物,这种宏伟与张扬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崇拜“大”的审美取向。
关键词: 敦煌 石窟 艺术

内容

回首中国几千年历史,帝王政治使人们习惯了仰视高高在上的事物,这种宏伟与张扬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崇拜“大”的审美取向。
  最能体现中国人好“大”心理的,莫过于那些屹立在全国各地的一座座巨大佛像了。位居第一的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位居第二的四川荣县大佛,高52米……
  多少年来,人们乐此不疲地议论着大佛们的座次, 就像为梁山泊英雄好汉排座次一样,也试图从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从中获得满足、自豪和快慰。
  大多到莫尚窟参观的游客,也是如此。只要能看到 33米高的初唐第 96窟(九层楼)弥勒佛像、27米高的盛唐第130窟的弥勒佛像以及14.4 米长的盛唐第148 窟释迦涅槃佛像(图12),也就感觉不虚此行了——因为莫高窟最大的坐佛和睡佛都看到了(其实,另有中唐第158窟的睡佛长15.6米,但大多数人不知)。其实,莫高窟中可以看的、应该看的东西非常非常之多。敦煌佛教艺术由“敦煌洞窟建筑”“敦煌彩塑”和“敦煌壁画”三大部分组成,以敦煌彩塑的数量而论,大大小小就保存有三千多身,所谓“巍巍大佛”只是其中的几身而已。
  三千多身彩塑中,除了弥勒像和释迦浬槃像外,还有释迦苦修、禅定、降魔、说法像,释迦、多宝并坐像,以及阿弥陀佛、药师佛、过去七佛、三世佛、千佛、化佛等佛像;弥勒、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菩萨;迦叶、阿难、舍利弗等弟子像;天王、金刚、飞天、羽人、地神、天女、僧人及龙凤等人物或禽兽像。这些塑像,反映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佛教思想。
  仔细欣赏,就会发现这些和真人差不多大小或稍大一些的佛像,特别是弟子像和菩萨像,比巨大佛像更充满了人性,充满了人情味。如北魏248窟的释迦苦修像,两颊瘦削,锁骨突出,眼睑垂沉,双唇紧闭,显然一个“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的修道者。又如盛唐第45窟的观音菩萨,两道长眉下,双目微启,丰肌腻体,动态轻盈,温婉柔媚,宛若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妇形象。又如盛唐第328窟的一身菩萨,跪于莲台,沉静寡言,神情忧郁,与其说她是温顺虔诚的佛国侍从,不如说是一位多愁善感、闷闷不乐的人间少妇。盛唐第45窟佛像右侧的弟子阿难,身高1.76米,与真人相等,两眼甜润,意态闲适,身着花边绣纹裙襦,实乃一位充满青春活力,有情有欲、有血有肉的豪族贵姓风流才子;佛像左侧的弟子迦叶, 身高1.72米,亦与真人相等,紧锁的眉峰,倔强的下颚,坚硬的胡子茬, 鹰钩的鼻梁,刚毅的嘴唇,突出的喉结,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个饱经世故、 顽强不屈并充满个性的佛教人物;另外的两身天王像,精神抖擞,披挂整齐,正是坚守边塞、威震遐荒的将军形象。实际上,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充满个性的、与真人大小差不多的佛、菩萨、弟子、天王等塑像,构成了敦煌彩塑的主体。然而,假如没有讲解人员作特别介绍,大多数游客不会有兴趣去欣赏这些艺术佳品的。相反, 不用人介绍,大多数游客都会在巍巍大佛前驻足瞻望。显然,对于许多人来说,“大”就是一种美,“大”就能引起心灵上的共鸣,因为它大,就“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
  呜呼,爱哉,巍巍大佛!哀哉,三千小塑!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敦煌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含众所周知的敦煌石窟艺术,还包括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敦煌地区遗留下来的其他古代人文遗迹和遗物等,如古代城址、长城、关隘、驿站、冢墓、道路、河渠、寺庙等。这些内容和石窟艺术、藏经洞出土文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