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496
颗粒名称: 张骞出使西域
分类号: I042
页数: 1
页码: 004-005
摘要: 汉武帝时,经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和“文景之治”,国力大增, 这时“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在这种形势下,汉武帝改变汉初以来的和亲政策,采取抗击匈奴的方针,为了阻止和切断匈奴与西羌的联系,以断“匈奴右臂”,决定遣使西联月氏共击匈奴,招募使臣,于是有张骞应募两次出使西域之举(图3)。
关键词: 历史 人物 故事

内容

汉武帝时,经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和“文景之治”,国力大增, 这时“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在这种形势下,汉武帝改变汉初以来的和亲政策,采取抗击匈奴的方针,为了阻止和切断匈奴与西羌的联系,以断“匈奴右臂”,决定遣使西联月氏共击匈奴,招募使臣,于是有张骞应募两次出使西域之举(图3)。
  建元二年(前138年)至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往返途中曾两次被匈奴抓获拘禁,历尽艰险,经大宛(今费尔干纳)、图3 初唐第323窟北壁张骞出使西域图2 隋代第305窟窟顶北披东王公(周穆王)康居(今撒马尔罕)到达定居大夏故地的大月氏,但定居于此的大月氏生活安乐,无意东归。张骞未能完成与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返回。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 到达乌孙赤谷城,副使还到了大宛、康居、大夏(今阿富汗)、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地。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虽未达到政治目的,但其对河西、西域以及中亚等许多地方的历史性访问,为汉王朝开辟通往西域、中亚的通道,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历史事件,史称“张骞凿空”。 张骞作为一个伟大的先行者,为开拓丝绸之路,发展中西交通、中外文化交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敦煌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含众所周知的敦煌石窟艺术,还包括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敦煌地区遗留下来的其他古代人文遗迹和遗物等,如古代城址、长城、关隘、驿站、冢墓、道路、河渠、寺庙等。这些内容和石窟艺术、藏经洞出土文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