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英雄类叙事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448
颗粒名称: 历史英雄类叙事诗
分类号: I052
页数: 4
页码: 192-195
摘要: 本文讲述了西域古代社会各少数民族历史上产生过的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创作而成,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它直接受到英雄史诗的影响,渗透有浓厚的西域英雄文化的气息,在丝路各少数民族中流传甚广。在哈萨克民族中,历史英雄叙事诗基本上是在哈萨克汗国及其以后时代形成并且流传开来,以18-19世纪为历史背景的作品居多,大多反映了这一时期哈萨克人民抗击准噶尔侵略的英勇斗争。作品主人公通常是哈萨克历史上著名的汗、军事将领等人物。
关键词: 历史 英雄 叙事诗

内容

这类作品数量较多,大多是根据西域古代社会各少数民族历史上产生过的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创作而成,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它直接受到英雄史诗的影响,渗透有浓厚的西域英雄文化的气息,在丝路各少数民族中流传甚广。
  在哈萨克民族中,历史英雄叙事诗基本上是在哈萨克汗国及其以后时代形成并且流传开来,以18-19世纪为历史背景的作品居多,大多反映了这一时期哈萨克人民抗击准噶尔侵略的英勇斗争。作品主人公通常是哈萨克历史上著名的汗、军事将领等人物。代表作品主要有:
  《高大魁伟的英雄汉额斯木》,这是哈萨克此类作品中形成较早的一部叙事诗。额斯木(?-1645年)是历史上中玉兹的汗,察合台苏里坦之子。1598年,他带领两万大军进驻撒马尔罕城,战功显赫,人称“高大魁伟的英雄汉额斯木”。不久,其兄特夫刻勒战事失利阵亡,额斯木袭汗位。在位期间,他曾多次率部同当时的瓦剌军队作战。叙事诗《高大魁伟的英雄汉额斯木》即是根据额斯木的经历与事迹创作的,全诗约七千余行。开头部分从成吉思汗诞生、称汗讲起,接着简略叙述了直到特夫刻勒为止的哈萨克诸汗世系,以后到以额斯木为中心展开全诗。作品描述了额斯木的一生,主体部分是英雄主人公的频繁征战,如对喀尔玛克的战争,对内争夺权力的征讨等。作品涉及到当时许多历史事件和著名的历史人物,具有较强的历史真实性。
  《萨巴拉克》,这是一首以18世纪哈萨克著名英雄阿布赉汗为主人公的叙事诗。作品主要记叙了阿布赉从一个隐姓埋名,寄人篱下的贵族后裔到走上抗击准噶尔侵略的战场,并且在战斗中公开自己身世的经历。作品重头在后半部分,写十五岁的阿布赉独闯敌营、为哈萨克大军杀出通向战争胜利道路的斗争故事。
  《英雄阿尔卡勒克》,是一部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生活和战斗在我国西域阿勒泰地区著名的哈萨克英雄巴特尔为人物原型的英雄叙事诗。在历史上,出身于阿巴克克烈的喀拉喀斯家族的阿尔卡勒克,曾发动和领导了抗击准噶尔侵略扩张,反抗哈萨克贵族阿吉残暴统治的起义斗争,并联合了当地的蒙古族人民群众。这次起义斗争,在准噶尔和哈萨克统治者相互勾结镇压下失败了,阿尔卡勒克也为各民族受压迫的共同利益献出了生命。《英雄阿尔卡勒克》即是以这次起义斗争为题材而成就的一部著名的历史英雄叙事诗。作品无论在斗争场景的描绘上,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还是在情节的安排、手法的运用上,无疑都超过了同时代的其他作品,是哈萨克历史英雄叙事诗中的上乘之作。
  在与哈萨克同属游牧民族的柯尔克孜族中流传有著名的民间叙事长诗《玛玛克——绍波克》。这部历史英雄叙事长诗,以19世纪初叶英帝国主义走狗和卓张格尔在新疆南部地区策动分裂祖国的武装叛乱为历史背景,形象地展现了在柯尔克孜族人民同维吾尔、哈萨克族人民及清军的共同反击下大败叛军于铁盖山,生擒敌首张格尔,粉碎了英帝国主义妄图分裂我国领土的阴谋,热情地赞颂了玛玛克和绍波克这两位为维护祖国统一而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全诗由居素甫·玛玛依演唱,被人誉为柯尔克孜族的“新《玛纳斯》”。
  在塔吉克民族中流传有历史英雄叙事诗《白鹰》和《不死的库尔恰克》。前者主要讲述了塔吉克英雄艾里布率领军民抗击浩罕头目阿古柏的入侵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和为平民乃比、岱力昭雪的动人故事,作品优美哀婉,富有浓郁的传奇色彩;后者以1836年塔吉克英雄“五品阿奇木伯克”库尔恰克率众英勇抗击浩罕封建贵族军队入侵,最终弹尽粮绝,英勇战死的历史史实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塔吉克民族英雄保卫祖国,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光辉业绩,作品悲壮、雄奇,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作品中的民族英雄均以鹰为喻,具有强烈的冰山文化气息。
  在丝路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等民族中也有一些较为著名的历史英雄类的民间叙事诗。如维吾尔族的《赛依提诺奇》,这部作品虽不如上述叙事诗具有那种气势磅礴、雄浑激越的格调,但它以喀什噶尔一个好汉赛依提被迫从南疆流浪到北疆伊犁河,与官吏不懈斗争终遭暗算的悲惨遭遇为主线,曲折地反映出19世纪初南疆喀什噶尔地区农民起义者的不屈身影。《歌唱英雄白彦虎》,以近三百行的篇幅描写了回民起义领袖白彦虎率众辗转西北,于艰难困苦中自强不息的英勇悲壮的历程,在陕甘新回回中广为流传。蒙古族的《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在西域蒙古族中也有流传。作品以小骏马敢于反抗圣主,奔向自由天地而赋予喻意,反映出早期蒙古人的英雄观和社会理想。锡伯族民间叙事诗《迁徙歌》在内容上颇为独特,它不局限于某一个民族英雄的赞颂,而是以整个民族为主人公,去展示锡伯族发扬顽强进取精神,众志成城,为实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一次空前绝后的民族大迁徙。公元1764年,清朝政府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防务,调遣世代居住在东北地区的锡伯族部分官兵及家属前往新疆屯垦驻防。《迁徙歌》真实地记录了清代前期锡伯人西迁至新疆西部伊犁地区的艰辛历程和发愤创业、抵御沙俄进犯的史绩,成为西域锡伯族人民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口碑文学作品。此外,反映伊犁锡伯族官兵戍边生活的《拉希罕图》和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喀什噶尔舞者》等叙事长诗在锡伯族民间也颇有影响。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丝绸之路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出版者:乌鲁木齐

出版地:1994.11

本文讲述了“丝绸之路”是对远古以来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东西交通道路的雅称。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路,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动脉。世界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就发生在这条道路上或其周围地区。几千年来,它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将继续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丝绸之路”具有数条干线和许多支线,但大致可以分作四条:(一)草原丝绸之路,指横贯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带的交通路;(二)绿洲丝绸之路(也有人称作沙漠之路),指经过中亚沙漠地带中片片绿洲的道路;(三)海上丝绸之路,指经过东南亚、印度,到达波斯湾、红海的南海路;(四)西南丝绸之路,指经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西而到印度、东南亚以远的通道。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