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街巷旧事》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359
颗粒名称: 西城壕
分类号: P281
页数: 4
页码: 289-292
摘要: 西城壕因位于兰州西内城墙西侧而得名。其地东依西城墙,西邻炭市街店铺、四合院后背,南至安定门,北至西门瓮城(今西关十字荣华商厦与亚欧商厦之间)。
关键词: 地名 西城壕 兰州

内容

西城壕因位于兰州西内城墙西侧而得名。其地东依西城墙,西邻炭市街店铺、四合院后背,南至安定门,北至西门瓮城(今西关十字荣华商厦与亚欧商厦之间)。
  城壕就是护城河。明清兰州城郭城和内城外侧开掘护城河,通过溥惠渠注入阿干河水,起到防御作用,但是北城墙则以黄河为护城河,可谓天堑,可知古人充分利用江河为我所用的智慧。护城河离城墙根10多米宽,叫“城墙台”,起缓冲作用,保护城墙,免于被护城河水浸泡而坍塌。护城河深、宽约5米。城门外均设有吊桥,白天城门打开,吊桥放下,供人进出;夜晚,关闭城门,升起吊桥,兵丁击柝巡夜,以策安全。自明清以来,乃至民国初年,均为如此情势。但是,随着枪炮热兵器逐渐取代刀枪剑戟冷兵器,1920年前后,吊桥废弃,不再为城壕注水,有的渐次干涸,有的段落成为容纳雨水、污水的臭水坑,但城门夜晚照关。 西城壕北段,靠近西关热闹地段,先后形成不同业态的市场。1920年前后,西城壕北段(今张掖路至武都路段)为菜市场,每天一大早,五泉山邸家庄、西园、水磨沟,黄河北盐场堡、徐家湾甚至十里店(羊皮筏子运来,而后挑担到菜市)的菜农,挑来满担的应时蔬菜,在此叫卖,市民挑三拣四,讨价还价,购回可心蔬菜。菜铺子主人早早到达,拣好菜整趸批发,菜农则喜悦地挑到菜铺子去。
  1943年,随着人口的增加,在皋兰门外城壕建成大菜市,西城壕菜市遂迁至大菜市。这里成为纸烟、茶叶、糖果批发市场,遂改名为“纸烟市”,兰州方言称香烟为“纸烟”,故名。北头商贩摆摊设点,主要批发零售陕西产的纸烟、四川什邡产的卷烟(雪茄)。抗战胜利后,销售山东、上海、天津等地生产的哈德门、大前门、美丽、老刀牌香烟,到1948年,还出售美国生产的飞利浦、骆驼牌香烟。香烟摊点以南是茶叶摊点,出售花茶、香片、春尖、砖茶、沱茶(兰州方言称窝窝茶)等。1945年前后,这里出现倒卖银圆的半公开市场,倒贩子拿一沓“椭子” (兰州方言称银圆为椭子或椭椭)摇晃,叮当作响,随着法币的不断贬值,生意日益红火。新中国成立以后,取缔银圆市场。 茶叶摊点以南为糖果摊点,主要出售糖瓜子,.有焦糖子、白糖子、黄豆棒子糖、芝麻糖、虎皮糖(桃仁糖)、芝麻滚子糖等,还有炒面加麦芽糖制成的一窝丝,以及土法制作的洋糖(包纸的水果糖)。这些糖瓜子有就地开设的作坊生产的,也有别处生产的。糖瓜子摊点以南为一大臭水坑,系护城河遗存,成为炭市街院落雨水污水的聚纳之所。1952年前后,疏浚后,栽置漆为红色的木栏杆,以策安全。 从臭水坑到今武都路之间为炒大豆(蚕豆)市。晚清以来,炒大豆摊铺在广济门外东西两侧,抗战时,为保卫中山桥安全,将炒大豆摊点迁至西城壕纸烟市。这里有十几家炒大豆炉,上搭席棚,台高炉大,伙计拉动大风匣,火舌窜动,师傅赤膊双手持大铁铲,不断翻炒搀在滚烫沙子中的浸泡过的大豆,散发出缕缕香味。火候一到,停火起锅,铁筛筛落烫沙,就是黄灿灿、香喷喷的炒大豆了。根据浸泡、炒作的时间、方法的不同,可以炒出干大豆、酥大豆、干酥大豆,风味各不相同。也炒大板瓜子,有五香瓜子、干咸瓜子,大抵以“大王瓜子”的品牌而批发。
  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纸烟、茶叶、糖果、大豆、瓜子市场逐渐消失,而纸烟市的地名仍然存在,直到2000年前后,逐渐被楼群占据,小巷消失。原炒大豆作坊及臭水坑,于2005年建成兰房大厦,门牌为武都路616号。
  1939年,日本飞机疯狂轰炸兰州,省防空司令部,在百子楼街(今武都路西段)与炭市街(今中山路中段)西内城墙上开掘一豁口,拆除靠城墙的部分民房,以疏散市民防空,遂将西城壕分割为南北两段。南段部分城壕填平,建为小学,南为教室、办公室之区,最南段架起一座过街桥,通往小学的南校园,桥下路南出就是安定门今立交桥处;北为大操场及废弃的城壕,接纳周边雨水污水,成为臭水坑。1952年经过疏浚,坑边栽置木护栏,漆为红色,以警示小孩玩水,蓄纳绣河沿雨水污水。东靠城墙台处逐渐建起民房院落。小学先后称民国路小学、友好路小学、武都路小学、武都路中学,现在为兰州市第十九中学。2000年前后,西城壕南段消失,变为楼群。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街巷旧事》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7.2

本书以城关地区老路老街老巷地名为切入点、出发点,通过探寻它的由来、含义、沿革,侧重搜寻这些地名的今世前身,以及人物、事件、社会百相,等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