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图书馆
兰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兰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柏道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街巷旧事》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282
颗粒名称:
柏道路
分类号:
U412.37
页数:
5
页码:
161-165
摘要:
柏道路东起正宁路,西至安定门外,长588米,宽4.3米。明清以来属官驿背后的西部区域,为果园菜地,依靠路南侧的溥惠渠支渠灌溉,盛产冬果梨、软儿梨及应时蔬菜,间有民舍、寺庙道观。清代后期逐渐形成东西向小街,人们以“白道楼子”的谐音,称之为柏道路。
关键词:
城市道路
柏道路
兰州
内容
柏道路东起正宁路,西至安定门外,长588米,宽4.3米。明清以来属官驿背后的西部区域,为果园菜地,依靠路南侧的溥惠渠支渠灌溉,盛产冬果梨、软儿梨及应时蔬菜,间有民舍、寺庙道观。其东段今王马巷北口左近有一小道观,二层木楼,驻锡白姓道人,因此人称白道楼子。楼上为老君阁,塑尹喜问道老子化胡之像,悬挂刘一明撰书楹联曰:“借假形真,紫气光中传《道德》;随方设教,青牛背上设神通。”乾隆时,兴隆山道士刘一明到兰州,常在白道楼子挂搭,因此撰书此楹联。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初秋初三,刘一明在白道楼子撰就《西游原旨·序》,郑重落款“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自叙于金城白道楼”。
此书系刘一明用道家理念,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上作批注,意在打通儒释道,阐发“西游乃三教一家之理,性命双修之道”的见解,目的是提醒读者“庶不惑于邪说淫辞,误入异端旁门之途”。清代后期逐渐形成东西向小街,人们以“白道楼子”的谐音,称之为柏道路。
同治六年(1867年)八月十六夜,白道楼子毁于兵燹。光绪时重修,并增建百子楼,跨越道路南北,两层,楼上供奉百子娘娘的塑像,楼下是东西走向通道,十多米长,通道中间两侧立着两块大黑石头:靠北的高约两米,形似巨人;靠南边低矮,仿佛巨人面北而跪。石头是用来保护木楼,防止轿车子剐擦。同时也有泰山石敢当辟邪、止煞的含义在。通道内很暗,行人有恐惧之感。
宫里住有数名道士,有一道长。宫附近还有数十亩果园农田是庙产。1940年,白道楼、百子宫毁于火,道人们到阿干镇道观中去挂单。但是每年均有张道长来收租金。不久,在白道楼、百子楼废墟,搭建棚舍,安置河南难民,人称“河南院子”。路北由兰州商会会长贺笑尘建起一幢两层青砖楼。1953年,兰州市民政局在这里建起兰州市孤儿教养院,建有教室、宿舍、办公室、医疗室、厨房等。招收数百名孤儿,分设初小、高小各3个班,有教员10名,教授国文、算术、美术、音乐、体育。孤儿免费食宿,他们都是新被褥,四季换装,雇用4名厨师,每天饭菜变花样,每周吃两次肉。1956年,孤儿教养院迁往银川。
柏道路西端紧挨兰州西南郭城墙护城河,护城河南农田内建有民居,其中有花木扶疏的小院,有北房五间,是著名国画家郝进贤的住宅。种植牡丹名种两亩,开花时搭起布棚,避免太阳光直射,延长花期,郝进贤抓紧时间,观察动态,大量写生,所以他绘制的牡丹极其生动。
郝宅东邻报国寺,坐北朝南,一进三院,前殿供奉接引佛,中殿供奉无量祖师,后殿供奉三世佛,东西为厢房供奉财神、土地等。由于佛寺中佛道共祀,住持为道士,民国时住持叫王星垣。由于报国寺较为偏僻,香火不旺,就在后院里暂厝一些灵柩,收点布施。每年正月十六后,柏道路的社火队把太平鼓、锣、钹、旗幡存放在报国寺的东西厢房,待来年再闹社火。
抗战时开辟双城门之后,这里渐次热闹,官驿背后绅士邓隆等人创办的慈善团体“卍字会”,驻报国寺里给穷苦百姓免费治病,除中药外,还施舍一些西药。沦陷区来的河南难民一部分住在寺内。1947年,当地人龚大云、木匠鲁师等人,募捐办学,制作课桌板凳,简单修缮殿堂,创建私立报国寺小学,就近招生,开展初等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后改为公办,定名为柏道路小学。
抗战时,在报国寺的东面及北面靠城墙处,搭建简陋小棚,支几根椽子,用旧麻袋、硬纸搭建而成,这是由魏鸿发出资所建简易难民所,收容十几家河南难民。他们用推车子(独轮车),短途运输,挣钱养家糊口。难民所东是魏鸿发住宅,宅东是他的煤场子。新中国成立以后公私合营为煤建公司,是第一家生产煤球的厂家。魏鸿发的煤场子新中国成立以后改为煤建公司。
魏鸿发(1887年—1983年),字绍武,甘谷县人。保定陆军速成学郝进贤堂毕业,辛亥革命时,参加过秦州起义。历任甘肃督署参谋长、安肃道尹、宁夏省建设厅长等。1938年,在柏道路置地建宅,从事慈善事业,兴办难民收容所、难民习艺工厂、贫民施诊所等。新中国成立以后,聘为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甘肃省政协常委。其长女魏佩兰(191 1年—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为民国立法委员,后来去台湾。民国时,兰州妇女界有“三兰一菊”,魏佩兰为其中之一,还有沈滋兰、柴木兰和王九菊,皆为大学生,出入教育界、政界,为抗日救亡积极努力。
报国寺的斜对面路南是任乐天的产业,抗战时,由东北逃难而来的柳姓购置,建洋式两流水住房,安装玻璃窗户,这对以白纸糊窗户的兰州民房来说,是很少见的。柳姓于1948年开设天泰面粉厂,用电动钢磨磨制面粉,每天能磨400斤面粉,这比水磨、畜力牵引石磨,磨得快,磨得细。后来改为豆腐厂,为兰州最早的机器磨制豆腐的企业。豆腐厂南为上沟,溥惠渠自西朝东流去,筑有水坝,称之为“响水坝”,开闸放水时,水声喧腾而得名,坝下开渠在豆腐厂西侧,引入柏道路,灌溉田圃。
豆腐厂东邻开大车门,门内是个很大的四合院,门常半掩,门口一对健壮的白鹅,迈着四方步,长颈频转,警惕注视路人,人一靠近大门,它们扭着肥臀发出“喀!喀!”的威胁声,冲将过来,张嘴就咬。笔者当年尝过它的厉害。听说这是黄少爷的宠物。长大后方知,他是陆洪涛督甘时徽县黄得贵旅长的公子。他在兰州长大,说一口地道的兰州话,凭借令尊的遗产,过着优裕的生活。虽然是少爷,但人平和大方,善于酿造甜醅子,甜而酒味浓,常给左邻右舍馈赠一大黑瓷缸,尝尝新鲜。
再东为任家花园,园主任乐天光绪间在督署节园为左宗棠当园丁,种花,嫁接,为果树吊枝,技艺高超,颇得左氏赏识。抗战时开辟双城门,拓展自由路,昔日田园多辟为戏院、饭馆、民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任家花园靠近自由路,有闹中取静的优势,任氏遂开办茶园,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花园里有住房、花厅,梨、桃、杏、桑,高低错落,树下小桌,摆着小茶壶。小茶盅,茶客躺在马扎子上,品茶,聊天,还有自乐班,唱乱弹,最主要的是听崔半僧说书。兰州人的“说书”,即是北京人的“评书”,名家即是崔半僧。他制造悬念恰到好处,滔滔不绝,头头是道,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吸引茶客迫切知悉下文。一口临洮官话,声音洪亮,抑扬顿挫,装文像文,演武像武。水晶谜社涂竹居、王静庵、刘子荫、马啸天、赵浚等,星期天常在这里品茶,制作灯谜,相互猜射,或诗词唱和。1956年前后,蔬菜公司占用部分花园,养羊喂鸡,腌制咸菜。
任家花园东邻为吴卡长宅院,他在税卡当官,宦囊颇丰,常在任家花园喝茶,唱乱弹,拿手好戏是《王婆骂鸡》。吴卡长宅东邻蔡姓宅院,蔡氏是技艺娴熟的裁缝,曾为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军制作过军装,这些兰州的裁缝为收复新疆也做了贡献。蔡宅东邻甘肃省秦腔剧团。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7.2
本书以城关地区老路老街老巷地名为切入点、出发点,通过探寻它的由来、含义、沿革,侧重搜寻这些地名的今世前身,以及人物、事件、社会百相,等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