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家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街巷旧事》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278
颗粒名称: 宣家巷
分类号: U412.37
页数: 3
页码: 149-151
摘要: 宣家巷,以宣姓聚落而得名。北起东关街,南至通远门,是东南郭内的一段小巷。以众多物美价廉的小吃馆而驰名。
关键词: 城市街道 兰州 宣家巷

内容

宣家巷,以宣姓聚落而得名。北起东关街,南至通远门,是东南郭内的一段小巷。以众多物美价廉的小吃馆而驰名。巷北口路西,自北向南,依次为脏面馆、牛杂碎泡馍馆、曹鲁斋宅院、大榆树、羊杂碎泡馍馆、曹蓉江宅,已到中街子东口了。巷北口路东,自北向南,依次为天禄饭馆、杂货铺、比邻而开的三家牛杂碎泡馍铺、曹氏家塾、羊杂碎泡馍铺、范家糕点铺、刘家肉架子,即到畅家巷西口,亦即通远门了。 清代以来,兰州人发明了一种特色小吃,俗称肥肠面、猪脏面,雅称脏面。将猪大肠洗净,放各色调料煮熟备用,在汤中放入煮熟的拔去萝卜味的白萝卜片,事先煮熟拉面备用。顾客吃时,师傅将面抓入碗内,切几片肥肠,持铁勺反复舀汤,将拉面涮热,调上油泼辣子、醋,就蒜瓣挥汗而食,美而爽口,花钱不多,一天不饿,是下苦力者常常光顾的地方。兰州城有好几家脏面馆,而以宣家巷的最佳。不仅肥肠肥而不腻,面条筋道,汤味醇厚,而且桌凳、碗筷清洁,墙上贴着秦腔脸谱,伙计热情待客,因此,顾客很多。并且引得政界、商界、文教界的上层人士频频光顾。清代,有位封疆大吏路过兰州,慕名而食,大为赞扬。后来,他官至内阁大学士,碰到兰州人,必垂询脏面风味如何。 曹鲁斋宅,坐西朝东,大门高大,砖雕精美,上挂“太史第”匾额。过深深门道,被紧闭的屏风门所阻,从左右侧门入院,一院三进,均为出檐砖房,方砖铺地。前院书房悬挂道光翰林曹炯所书“玉笥书屋”匾额,后院为虎抱头两层木楼,楼后为花园,悬挂“憩云草堂”匾额。鲁斋为兰州曹氏巨族长房后裔,供职于甘肃省政府,善书法山水,楷草行隶皆擅长。 其先世曹煜,字晓霞,以字行。其父早逝,由寡母将曹氏兄弟三人抚养成人。晓霞经营当铺、房产得法,广聚资财,遂在宣家巷购地建宅院、铺面,从曹家巷老宅迁来居住,铺面出租。晓霞友爱兄弟,请名师开设家塾,严加课读,后曹熙考中贡生,以陕西知县入仕,为政以保境治安为要务,安抚良善,官至兴安府(今陕西安康)知府。二弟曹炯考中进士,点为翰林,官至淮阳兵备道。 曹晓霞为人慷慨大方,助学修桥铺路,济贫救困,为人所称道。其当铺一学徒收债50两银,中途丢失,当铺掌柜伙计群情激奋,纷纷议论,学徒羞愧难当,想一死而明其清白。晓霞闻知后,说: “我昨天经过那个地方,拾得银子一包,正想访寻其主归还。既然如此,这是我们当铺的财物,银子都在,不要再嚷嚷,乱怀疑!把它记成家中账就可以了。”晓霞自掏银子50两,既救了学徒一命,又维持了当铺的规矩。 晓霞事母至孝。一次曹太夫人在大门口见一位衣着亮丽的妇人,因避行人不及,一不留神跌倒,摔在一窝泥泞之中,泥浆污染绫罗衣裙,悲切哭泣。曹太夫人询知,此人借亲戚新衣裙赴婚宴,因小巷狭窄,坑坑洼洼,积有污水,摔跤后弄脏衣裙,无法归还而哭。曹太夫人随即赠银,帮她购新衣裙,归还亲戚。晓霞闻知,先将沿路曹家铺面拆除一部,将路拓宽数尺,再盖铺面,然后出资雇工,填坑平路,使狭小崎岖的宣家巷拓筑得又宽又平,于是,传出民谣: “曹家宽,佘家窄,徐家买房就是拆。”说的是三家置地建宅后采取的不同的方式:曹家,往往留出较宽的路面;佘家尽量侵占街面,使街变窄;徐家买房后拆拆补补,爱装修。曹晓霞的这种懿德善举,民间口碑极佳,因此朝廷赠予同知官衔。 鲁斋大宅斜对面是曹氏家塾。书法家朱克敏曾在此坐馆,课读曹氏儿孙。他看到对面老榆树,有砍伐之虞,就向皋兰县知县上书,恳求保护树木,获得县太爷批准,出示公告,予以保护。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街巷旧事》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7.2

本书以城关地区老路老街老巷地名为切入点、出发点,通过探寻它的由来、含义、沿革,侧重搜寻这些地名的今世前身,以及人物、事件、社会百相,等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