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街巷旧事》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242
颗粒名称: 酒泉路
分类号: U412.37
页数: 10
页码: 036-045
摘要: 酒泉路,自宋元明清以来,逐渐演变为一条横贯兰州内城及南郭城的道路,1942年,全线命名为中正路,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名讳中正而得名。1949年10月21日,以兰州市人民政府第137号通告改名为人民路。1958年,以甘肃省酒泉市命名为酒泉路。
关键词: 城市道路 酒泉路 兰州

内容

酒泉路,自宋元明清以来,逐渐演变为一条横贯兰州内城及南郭城的道路。清代,自北朝南依次由辕门街(详见《张掖路·辕门》)、绸铺街、大十字、南大街、皋兰门(以上为内城道路)、福禄街、孝友街、拱兰门(以上为南郭道路)组成。1942年,全线命名为中正路,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名讳中正而得名。1949年10月21日,以兰州市人民政府第137号通告改名为人民路。1958年,以甘肃省酒泉市命名为酒泉路。总长1466米。皋兰门城门不直对福禄街,而是出城门朝东十来米处向南拐往福禄街,这是因为便于防御,关乎风水。2000年旧城改造时,避开福禄街,拆除南关残存城墙,以城墙地基为准,拆除东西两侧建筑物,拓为道路,将酒泉路改直,直到民主西路十字,俗称这段道路为新酒泉路。 绸铺街绸铺街是清代以来以绸缎布匹商铺而得名的繁华路段,位于酒泉路北段,自金石巷东口至大十字(今武都路十字)段。清代,兰州城有乾盛绸铺等十多家绸缎铺,大都集中在这里。入民国,有协华百货店、正瑞成商店、金山商店、兴记商店、阿尔泰商店、庆盛和记、帕米尔商店、增盛福商店、高昌支店、同德协商店、福新绸缎百货店、义盛裕百货商店、义聚魁等13家商铺,综合经营绸缎、百货以及食品,说明兰州商业有了新的业态。抗战时,随着甘新公路的修通,新疆维吾尔族同胞到兰州经商变得更加便捷,他们在绸铺街路西开设了阿尔泰商店和高昌支店,四五个门脸,进深很浅,摆满葡萄干、包胡杏、瓜干、无花果、核桃等干果,以及哈密瓜,还销售漂亮的新疆小花帽。这个铺子一直持续到1956年前后。 大十字今酒泉路与武都路交叉处,清代以来称大十字,民国时西南转角处与西北转角处,各有一家甜食铺,分别由牛、马二姓经营,有唱对台戏,自由竞争的意思在。冬天卖元宵,夏令卖粽子,都选用上好糯米、地道辅料,精心制作,馅子一般为冰糖桂花芝麻,加红绿丝。元宵雪白,大小均匀,放在正方形木盘中,码成金字塔形,正面一律用食用色,点一朱砂红点,十分可爱。食客旋来旋煮,沸腾的锅里元宵翻滚,时而点入凉水,使之煮透,盛在碗里,请食客享用。也可买生的回家煮食,买一斤,还能惠赠一两枚。正月十四五,是卖元宵的高峰期,就要比平日多生产些。正月十六七,生意清淡,店家就把剩余的元宵倒入黄河,因为放了几天的元宵变硬煮不烂,这是为保证元宵绵糯松软的口感而作的牺牲。端午节大量制作粽子,大清早开张,顾客蜂拥购买,自家食用,或馈赠亲友。一过晌午,店家就将所剩粽子,投入黄河,依然是维护店家的信誉。后来,马家由此而发财。 新中国成立以后,西南转角处成为景德镇人经营的瓷像商店,出售彩绘瓷板、瓷盘、瓷杯,有中西风景画、古今人物像。还可为顾客在水杯、茶壶、盘子上绘制顾客的肖像,尤以新婚夫妇的半身合影为多。这些瓷像图像清晰、色彩鲜艳、永不褪色,显得典雅、细腻、高贵。西北转角处为刻字铺。 东北转弯处为皮货铺。往南为田占文文具店,门口挂着两个木制幌子:一个大剪刀,另一个是推水烟丝的推刨,表示本店除过卖毛笔、墨锭、纸张文具之外,还卖剪刀和水烟坊工具推刨。 南大街大十字到南大城门段,称为南大街。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陕甘总督升允委任兰州道彭英甲为总办,拨兰平银10万两,在南大街路东,创办甘肃最早的官方金融机构——甘肃官银钱局,从上海印刷银票30万两、钞票15万串,全省发行。因为银票比银子携带方便,一时间银票的价值较现银高,发行量一度增至50馀万两。1914年,甘肃巡按使张广建改甘肃官银钱局为甘肃官银号,移设辕门街,由鲁云亭购买房产,开设大德源皮货庄,资本1万银圆,收购羊皮、狐皮、猞猁皮、豹皮、狼皮、熊皮、扫雪皮、金丝猴皮、水獭皮,硝制为皮货出售,获利颇高,例如狐皮袍1件110银圆,猞猁皮袍则高达350银圆。当时无保护动物的意识,亦无动物保护法规,以上所举野生动物,当今均为保护动物,这说明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新中国成立以后,成为糖业烟酒商店。1939年以后,对面为正中书局兰州分局,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新华书店兰州分店,1978年改为甘肃省外文书店,1999年拆建为中匈大厦之北栋。 大德源皮货庄东面有两间铺面,是个卖干鲜果的商店,门脸前立着一块大木牌,贴有黄纸广告:上部画一头山羊和一条鱼,形象地构成一个“鲜”字,下部画一枚硕大的百合,表示本店新到新鲜百合,欢迎选购。再东就是文庙巷,以兰州府文庙得名。兰州府文庙始建于北宋,历经元明清修建,成为一组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坐北朝南,面对南内城墙仅十来米,受空间限制,因此将“青云直上”牌坊建在城墙上,这在全国文庙建筑规制中应当是个特例,是由万历时临巩兵备道荆州俊万不得已想到的一个办法。1939年,在文庙中设立兰州私立志果中学,新中国成立以后改为兰州市第二中学。近千年的文庙,现仅存大成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巷对面是道门街,即今金塔巷。 皋兰门皋兰门,俗称南大城门,通高四层,为兰州诸城门最为雄峻的一座,它位于肃王府朝南与皋兰山三台阁之间的轴线上,有呼应南北的作用,因此,明代称崇文门,三台阁奉祀主宰文运的魁星,士人尊崇魁星,希望科举考试能中高第,所以称为崇文门,并建得分外高大。清代改为皋兰门,以面对皋兰山而得名。清乾隆嘉庆年间,陕甘总督那彦成书“万里金汤”巨匾,悬挂于楼南,楼北悬挂“皋兰耸翠”。 民国时,在楼上举办国货展览。抗战时元宵节,武昌谜家涂竹居在楼上主课有奖灯谜,人头攒动,围绕纱灯下,观看谜条,尽情猜射。涂公坐在置于八仙桌上的太师椅上,高高在上,以便互动,回答游人的谜底,并加以解说、点评,颁发奖品,为兰州谜界盛会。还在楼上举办书画展览,文艺演出。1949年5月兰州解放前夕,在楼上举办兰州市第一届诗歌朗诵会,进步作家、诗人、学生积极参加。主持人是位诗人,他致开场词: “诗歌朗诵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对诗歌的兴趣与爱好,让人民群众也能写诗,也能朗诵诗。希望与会的先生、女士、同学,都能像种子一样,把诗歌播种到四面八方,让诗歌不但开花,还要结果。”第一位朗诵者是师大附中的黄盾子,朗诵的是俄国诗歌《你是席玉瑚谁?》。志果中学的女生席玉瑚、丁乃芬、刘筱坤朗诵的是艾青的长诗《火把》,当朗诵到:“这世界太可怕了——完全像屠场!/贪婪和自私/统治这世界/直到何时呢?/……人类会有光明的一天/‘一切都将改变’/那日子已在不远。”突然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其实,这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的,表面是诗词朗诵会,实际上他们在研究如何欢迎解放军进城①。 新中国成立以后,楼上进驻甘肃省直属公安大队五队,1952年10月6日9时许,士兵张贵玉趁士兵们下楼吃早饭,杀死两个卧病士兵,用手榴弹炸断二楼木梯,在东南西北四面窗口架设机枪,扫射行人。甘肃军区公安总队、兰州市公安局率部平叛,向楼上射击,张贵玉弹尽,纵火烧楼自尽,一代名楼被焚。 南关十字出南大城门不远,东西两侧为小巷,皆为南内城墙外的护城河,清末民初逐步形成小巷,西侧的叫顺城巷,东侧的于1943年,由兰州市政府改造为菜市场,由兰州市财政局长孙汝楠题写“第一菜市场”匾额,立在西口,东口至曹家巷,建成铺面38间、棚房25间,租给商家经营,月租金法币135万元,经营应时蔬菜、瓜果、鸡鸭鱼肉、禽蛋、调料,还有小吃。早晨开市,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充斥小巷。1964年,市政府拨款4.5万元,改建为砖混结构的菜市场,装设暖气,由书法家裴建准题写“兰州市酒泉路副食商场”牌匾。商场里悬挂以瓜果蔬菜为主题的油画宣传画,典雅清新,像①席玉瑚:《冰心玉瑚》,第49页至50页。 一幅幅静物名作,均由画家张学乾创作。 大菜市稍南即是南关十字。1975年前四周皆为两层砖混木楼的商铺和饭馆:东南角是信大祥绸缎庄、王荣康西服店、中华菜馆;西南角为马凤图所开馨香楼清真饭馆,公私合营后,成为清真二部;东北角为意姆登洗染店、糖果店、邮局。 1975年,西南角建成兰州市百货大楼,主楼6层,翼楼4层,呈飞燕翱翔现状。为当时兰州市最大的商业大楼。2000年以后,在西南角建成民安大厦。2004年,将副食商场及南关十字东北角铺面建成世纪广场,成为集商场、金融、办公、住宅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商住楼。 福禄街孝友街清代民国时,皋兰门外南关十字至拱兰门之间,为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即今南关十字至兰州卷烟厂家属院之间的老酒泉路。井儿街西口以北称福禄街,以南叫孝友街,前者以福星、禄星得名,寄寓祈福纳祥、官运亨通的愿望;后者取义孝顺父母、兄弟友爱的传统伦理道德,以达到教化的目的。这是一条汉回和睦相处的街道,也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平共处的街道。路西福禄街南端是重兴寺,孝友街北端是南关清真寺,井儿街西口北侧是金花娘娘庙。大体上福禄街为汉族聚居区,孝友街回族居多,街东的南滩街为回族聚居区。 福禄街街西为明代所建重兴寺,一进两院,东西长南北窄,为藏传佛教寺院,20世纪50年代辟为人民路第二小学,前院为学校,后院仍有喇嘛修行,读书声、诵经声共起寺院,颇为奇特,山门内的两株古柏高耸云天,诉说着寺院悠久的历史。2000年,开拓新酒泉路,已为居民院落的重兴寺及其周边建筑物被拆除,辟为绿地。 重兴寺南为南关清真寺,始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坐西朝东,最东为牌坊门,入内为大门,上悬挂陕甘总督松筠所题“生活”匾额;之后是省心楼,分别悬挂陕甘总督那彦成与杨昌浚所题“道贯古今”“开天古教”匾额;省心楼后为礼拜大殿,由前殿、中殿、后窑殿组为一体,为卷棚顶建筑。 绿瓦飞檐,庄严肃穆。寺南清华小学。再南为孝友街32号,为水烟坊,里面有大小十来间空房子,还有一栋两层木楼,独门独院,宽敞僻静。 1938年,八路军驻兰办事处遂从南滩街54号迁至此院。 八路军驻兰办事处朝南为吴姓住宅,前门与上房为两层木楼,南北厢房为平房,上房后面为果园菜地,已接近城墙了。人称楼院,或吴家园子。1955年,在城墙外建成人民剧院,为了方便进出,将城墙开一豁口,拆除楼院,直对人民路。 楼院南面有并列三座带状四合院,形制、面积相同,为清代城防营驻地。入民国,东南诸省停止向甘肃提供协饷,甘肃发生财政危机,甘肃督军张广建遂出卖官产,以补财政之不足。城防营便由市民购买,逐渐成为什家院子(大杂院),居民均为汉族。他们与这里的回族居民礼尚往来,甚为融洽。再往南就是南郭城——拱兰门。 拱兰门外拱兰门建于明代,以拱卫兰州而得名,俗称南稍门。拱兰门外为农田、菜地、果园,五泉山溪流自南到北灌田,溥惠渠从西到东,流经拱兰门外,继续朝东流到颜家沟一带,灌溉这里的农田。清代,随着兰州人口逐渐增多,拱兰门外农田中逐渐建起民宅,形成聚落,并开辟南北向道路,出拱兰门可到五泉山。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在道路与溥惠渠交叉处,建起一座鼓楼,鼓楼东侧的小巷,以鼓楼而得名为鼓楼巷;西侧建老君庵,一名白云庵,祀奉太上老君。同治六年(1867年),拱兰门外遭受兵燹,鼓楼、老君庵与许多民居被焚。晚清自鸣钟、怀表传到兰州,鼓楼失去报时作用,遂未重建,而信奉道教的民众由于宗教生活的需要,于光绪年间重建老君庵。清末,随着兰州人口的增加,将人口密集的新关里所设驴市、羊市,迁移到老君庵向西小巷,成为家畜交易市场,人称骡马市,一直持续到1956年前后,官方则将骡马市命名为中林路,意为中山林北缘的道路。入民国,老君庵入驻警察分局,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公安局接收。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街巷旧事》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7.2

本书以城关地区老路老街老巷地名为切入点、出发点,通过探寻它的由来、含义、沿革,侧重搜寻这些地名的今世前身,以及人物、事件、社会百相,等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