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鼓传说产生的背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平鼓韵:城关鼓曲源流》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012
颗粒名称: 太平鼓传说产生的背景
分类号: TS953.26
页数: 8
页码: 013-020
摘要: 长期的战争,导致兰州人口的下降。《新唐书·地理志》载:兰州有二千八百八十九户,一万四千二百二十六人。经唐蕃之战、吐蕃西夏之战、宋夏之战,至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据《宋史·地理志》,兰州人口下降到三百九十五户,九百八十一口。经金代休养生息,《金史·地理志》载,兰州人口有所增加,达一万一千三百六十户。又经金蒙古之战,元朝的残酷统治,人口大降,据《旧县志》,到明初兰州人口只剩一千一百七十户,六千三百四十二口。历史上残酷的战争,尤其是明代长达近二百年的北元鞑靼铁骑接连不断的蹂躏,让老百姓打心底期盼天下太平,自然而然产生了太平鼓的传说。
关键词: 历史乐器 中国

内容

由于老百姓不识字,即便识几个字,也看不懂文言文写就的历史书,所以不能全面准确地明了明初徐达、王保保争夺兰州城的历史,结果攻守双方在传说中产生了错位:历史上是明军守兰州城,王保保攻城;传说中是王保保守兰州城,徐达攻城。尽管攻守双方态势错位,然而徐达、王保保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历史上与兰州有关的将军多的是,何以兰州民间对王保保、徐达记忆这样深刻呢?这还要从兰州的军事地位谈起。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评论道: (兰)州控河为险,隔阂羌、戎。自汉以来河西雄郡,金城为最。岂非以介戎、夏之间,居噤喉之地,河西、陇右安危之机,常以金城为消息哉?晋元康而降,河、陇多事,金城左右,求一日之安不可得也。隋、唐盛时,驰逐河、湟,未尝不以兰州为关要。及广德以后,兰州没于吐蕃,而西凉不复为王土。大中间兰州亦尝顺命,而仅同羁属矣。宋元丰四年李宪败夏人,始复城兰州。元祐初夏人求复得之,朝议欲割以畀敌。孙路言:“自通远至熙州才通一径,熙之北已接夏境。今自北关濒大河城兰州,然后可以扞蔽。若捐以与敌,则一道危矣。”穆衍言:“兰州弃则熙州危,熙州危则关中震动。唐失河、湟,西边一有不顺,则警及京都。今若委兰州,悔将无及。”遂不果弃。明时自州以北常为寇冲,往往设重兵驻此,保障西垂。州诚自古扞圉之地矣。
  顾祖禹以精辟的语言,概括出兰州的军事地理特点:兰州是控制黄河渡口的险要之地,可以隔绝羌戎。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胡,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黄河以南至战国秦长城以北地区)。于次年,沿黄河设置四十四县,筑城为塞,从榆中沿河连接阴山,并迁徙罪犯戍守。其中最西的一个县就是榆中县,县城在今兰州市东岗镇附近,以控制黄河渡口,来隔绝羌戎。秦榆中县管辖今兰州市黄河以南地区,这个县是兰州地区最早的行政建置。自此而始,两千二百多年来,兰州一直是军事要地,西来东进、南来北往的政治势力,都瞅准它的重要地位,以致黄河两岸,金戈铁马,狼烟蜂起,杀声震天。汉武帝时霍去病两次突袭河西,打垮匈奴,占领河西,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隔断羌与匈奴的联系。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跨越黄河设置金城郡。这五个郡中,以金城郡最为险要。金城郡领十三县,其中的金城县(治今兰州市西固区西固城附近)、榆中县(治今兰州市城关区东岗镇附近)、枝阳县(治今兰州市永登县苦水一带)、令居县(治今永登县城附近)、允街县(治今兰州市花庄一
  带)、浩亹县(治今永登县河桥镇)六个县分布在今兰州市境内。这是因为,金城处于西北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华夏民族之间,地居咽喉之地,河西、陇右的安危常常以金城为关键。西晋惠帝元康间(292年-299年)的“八王之乱”,导致中原大乱,晋朝一蹶不振。西晋末,天下纷乱,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其中的十一国曾占据过河西、陇右地
  区,纷纷扰扰,岁无宁日,金城左右纷乱至极,没有一天安宁的日子。隋唐强盛时期,用兵河湟地区,没有不以兰州为关口的。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占领兰州,河西地区也被吐蕃控制。唐宣宗大中年间(847年-859年),沙州张议潮起义,驱逐吐蕃沙州守将,在河西重建汉人政权,势力东及河陇。他遣使奉沙、伊、瓜、肃、甘、凉、兰、鄯、河、岷、廓等十一州图籍入唐,但是吐蕃族帐仍居兰州,兰州仅仅在名义上属于唐朝。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李宪击败西夏,收复兰州,在隋唐兰州城以北靠近黄河处筑宋城,因北城建在龟形大石头上,故称石龟城,用以控制黄河渡口。西夏失去兰州,对于兰州一直念念不忘,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西夏借朝贺哲宗登基之际,向宋朝索要兰州,司马光、文彦博、苏辙害怕引起战端,提议将兰州割让给西夏。孙路坚决反对,他说:“自通远军(今甘肃陇西县)至熙州(今甘肃临洮县),只有一条路可通,熙州北面已与西夏毗邻,现在从北关濒临黄河处筑兰州城,然后可作熙州的屏藩。倘若把兰州舍弃给敌人,则通往熙州的这条路就危险了。”穆衍也反对:“舍弃兰州,熙州就危险了;熙州危险了,就会震动关中。唐代丧失河湟,西边一有不顺,长安就要警戒以备非常。今天假若放弃兰州,那将后悔无及。”宋朝于是打消了放弃兰州的念头。
  明洪武以后,称之为北元的鞑靼、瓦剌成为明朝的边患。洪武、永乐、宣德时,明朝处于全盛时期,北元尚能与明朝和平相处,但有时也纵骑抢掠。正统后,边备废弛,北元多有雄杰之主,常常统领骑兵南下骚扰,一直持续到明亡。兰州黄河以北则为鞑靼驻牧地,兰州常常成为蒙古鞑靼骑兵攻掠的冲要。据明代三边总制杨一清上奏《为存留守城官军以防虏患事》载:本州(兰州)内有宗室(肃王),外多商贩,人烟辏集,畜产蕃盛,比之他处不同。相离虏人(鞑靼)蹂躏之地,止隔黄河一水。去年(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虏骑在于盐场堡、大岔沟等处抢掠,直薄东金城关,离州城不数百步。①
  从中可知,兰州所处的严峻形势。因此,明朝除设兰州卫之外,还将肃王移封兰州,并将其甘州中护卫亦移驻兰州,以加强防御力量,肃王成为从东北至西北边防线上的九个塞王之一。此后在兰州黄河两岸修筑两道长城,成为万里长城的组成部分。还先后修筑金城关、哨马营堡、新城堡、东关堡、什川堡、西古城、盐场堡、安宁堡、沙井堡、凤林关、摩云关等城堡关隘,成龙配套,强化防御态势,以保障西陲安全。顾祖禹总结历史经验以后,得出的结论是兰州实在是自古以来捍卫边境的军事重地。
  从兰州的物质基础来说,兰州这个军事重地与其他沿边的军事重地一样,历代屯驻重兵。为了保障给养,既不加重老百姓的负担,又不费钱费力从内地长途转运,就实行屯田制度。明代的屯田制度最完善,据《明太祖洪武实录》载: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诏陕西诸卫,留三分之一军士守卫城池,其余的皆屯田,解决吃粮问题。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十月,又命五军都督府修订屯田法,规定凡是冲要上的卫以及王府护卫,都要用十分之五的军士屯田。兰州卫属陕西诸卫之一,也是冲要上的卫,有军士一千五百多人,肃王的甘州中护卫有军士五百四十多人,倘按一半计算,兰州就有一千二百名军士屯田,明初兰州总人口才六千多人,屯田军士将近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其规模不可谓不大。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屯田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兰州卫屯田所产粮食,除留下种子和提供屯田军士口粮外,还可以提供余粮十分之二供给守城军士的口粮。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兰州人的精神世界来说,他们长期生活在胡笳悲鸣、刀光剑影的环境下,为自保起见,兰州人形成了尚武的风俗。《宋史》载:兰州为“被边之地,民以鞍马射猎为事,劲悍而质木”。《元史》则载:兰州“民俗质朴,尚武务农”。《明志》载:兰州“民俗质朴,风土壮猛,人性坚刚慷慨。穴居野处,采猎为生,以织毛为业。崇尚释教,荷戈执戟,防奸御侮之功居多”。从上述三条史料来看,可知自宋到明兰州民风的特点:一是兰州人喜欢打拳习武,骑马射箭,平日狩猎防奸,战时荷戈执戟,捍御欺侮;二是兰州人刚强慷慨质朴。这仅仅是兰州民俗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兰州自古就是多民族聚集区,长期生活在这片黄河谷地上,逐渐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所以《图经》将这种各族和谐的状况,概括为:“番汉杂处,各从其习。”
  长期的战争,导致兰州人口的下降。《新唐书·地理志》载:兰州有二千八百八十九户,一万四千二百二十六人。经唐蕃之战、吐蕃西夏之战、宋夏之战,至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据《宋史·地理志》,兰州人口下降到三百九十五户,九百八十一口。经金代休养生息,《金史·地理志》载,兰州人口有所增加,达一万一千三百六十户。又经金蒙古之战,元朝的残酷统治,人口大降,据《旧县志》,到明初兰州人口只剩一千一百七十户,六千三百四十二口。历史上残酷的战争,尤其是明代长达近二百年的北元鞑靼铁骑接连不断的蹂躏,让老百姓打心底期盼天下太平,自然而然产生了太平鼓的传说。
  元朝蒙古贵族笼络各族封建主,对各族劳动人民实行阶级压迫。同时,元朝统治者以蒙古族为国族,竭力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并按归附征服的先后、民族的不同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把各民族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其中色目人是“各色名目”的意思,包括畏兀儿、唐兀、吐蕃等民族。汉人指金朝统治下的汉族,汉化的女真、契丹等族,还有云南、四川的汉族。南人指忽必烈灭南宋时仍在南宋统治下的汉族。四个民族中蒙古人最高贵,色目人次之,汉人和南人地位最低下。汉人和南人备受蒙古贵族的压迫,例如,严禁汉人、南人拥有军器、马匹,不许汉人、南人田猎、习武、集会,包括迎神赛会、唱戏说书、祠祷,甚至禁止夜间点灯等等,因此汉人和南人将蒙古贵族视为敌人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历史文化心理的积淀下,兰州太平鼓的传说中将蒙古贵族王保保作为对立面,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然而,时过境迁,兰州人又把王保保视为宁死不屈的英雄,将其在兰州的遗迹命名为王保保城,从中可知兰州人宽厚的品质。

知识出处

太平鼓韵:城关鼓曲源流

《太平鼓韵:城关鼓曲源流》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7

本书为兰州太平鼓的介绍,主要从历史渊源、传承发展、文化内涵、保护价值与措施、传承人、兰州太平歌与烟歌子等方面对兰州太平鼓做了全面的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