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保攻打兰州城的历史事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平鼓韵:城关鼓曲源流》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011
颗粒名称: 王保保攻打兰州城的历史事实
分类号: K820
页数: 8
页码: 006-013
摘要: 扩廓帖木儿,亦译为库库特穆尔,本姓王,小字王保保。其祖父阔阔台于元初移居河南,遂为沈丘人。王保保由其舅父元平章察罕特穆尔收为养子,后来元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察罕乘天下大乱,召集沈丘子弟几百人,自保乡里。不久,会合罗山人李思齐的地方武装,东征西伐,官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被刺身亡。他的事业,由王保保继承。王保保骁勇善战,忠于元室,多次击败反元义军,以战功赫赫擢左丞相,拜河南王,总领天下兵马。他传檄征召驻扎关中的李思齐、张思道、孔兴、脱伯列四将军,会师河南,以共同对付朱元璋、张士诚。
关键词: 王保保 徐达 历史人物

内容

作为民间传说的太平鼓故事,尽管情节曲折生动,但是有些情节经不起仔细推敲。例如元军就那么弱智,两军对垒,生死存亡之际,竟然打开城门放入社火队闹元宵?其实用不着以史学家的眼光苛求民间世代口口相传的故事细节的真实,而应透过叙事文本的表层,探求它深层的文化积淀所反映的历史真实。
  我们翻开《明史》,参阅《太祖本纪》《扩廓帖木儿传》《徐达传》《邓愈传》《冯胜传》等,就能知悉王保保、徐达其人其事,就能勾勒出明初围绕兰州城的攻守战事,再现徐达与扩廓帖木儿的博弈角逐过程。
  扩廓帖木儿,亦译为库库特穆尔,本姓王,小字王保保。其祖父阔阔台于元初移居河南,遂为沈丘人。王保保由其舅父元平章察罕特穆尔收为养子,后来元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察罕乘天下大乱,召集沈丘子弟几百人,自保乡里。不久,会合罗山人李思齐的地方武装,东征西伐,官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被刺身亡。他的事业,由王保保继承。王保保骁勇善战,忠于元室,多次击败反元义军,以战功赫赫擢左丞相,拜河南王,总领天下兵马。他传檄征召驻扎关中的李思齐、张思道、孔兴、脱伯列四将军,会师河南,以共同对付朱元璋、张士诚。李思齐得檄大怒,骂道:“吾与若父交,若发未燥,敢檄我耶!”令其下一甲不得出武关。思道等亦皆不听调。扩廓叹曰:“吾奉诏总天下兵,而镇将不受节制,何讨贼为!”①
  李思齐与王保保的父亲察罕帖木儿,于至正十二年(1352年)共同起兵,镇压反元义军,年龄及地位不差上下,因此极度不满子侄辈的王保保向他发号指令,就怒骂:“我与你父(察罕)交往时,你的乳发还未干呢,还敢向我下命令!”命其部下不发一卒。王保保哀叹道:“我奉诏总领天下兵马,而镇将不受节制,怎能讨伐叛贼呢?”遂引兵入关攻打李思齐。但诸将不受王保保节制,相互攻伐,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冬十月,吴王朱元璋乘元室内讧,统治力严重削弱之际,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大军二十五万北伐,一举收复大都,元顺帝北逃,复命徐达西征,又驰檄宣谕西北各地:
  蒙古、色目,虽非同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①
  朱元璋的这一开明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元将大部降于明朝,只有王保保置书不理,拥兵塞上,抵御明军,战火连连,西北边塞人民大吃苦头。
  明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徐达遣明都督副使顾实、参政戴德攻克兰州,元平章张志敬率州人侯文贤等投降,这座被元朝统治一百三十五年的塞上军事重镇,又恢复了汉官威仪。徐达遣指挥韩温(一作张温)镇守兰州。谁知好景不长,八月,元将贺宗哲率军扑过来,攻取兰州,形势危急,明右副将军冯胜率军猛攻,贺宗哲大败而逃。
  十二月,王保保率大军攻兰州,欲控制黄河渡口,占领河西,结连青海,与明朝长期周旋,以恢复元室。韩温不愧为徐达挑选的好将,他把兰州城防守得滴水不漏,尽管王保保反复发动猛烈攻击,但是城池纹丝不动。元军又乘夜深人静之际,搭云梯登城偷袭,亦被巡城明军歼灭。王保保看一时半会儿不能破城,索性挥兵将兰州城层层围定,还在兰州城东北黄河北岸阶地上版筑土城,作为大本营,以支持围城部队,并把守黄河兰州城渡口,防范北来增援之明军。同时在东岗坡上亦筑土城,屯兵陕甘驿道关卡上,并控制黄河东岗镇渡口,以防备东来之明朝援军。从中可见王保保谨慎用兵之一斑。前者土城在今朝阳山东麓、朝阳村西侧,前十来年城址犹存,现已盖满民宅;后者在今东岗坡西兰公路北侧,一说在古城坪,遗迹尚存。此两土城均称王保保城。
  闲话休表,言归正传。韩温一看形势不妙,王保保作长期打算,志在必得,而明军日夜防守厮杀,多有伤亡,疲惫不堪,于是驰书求援。离兰州较近的一个明军掌控的城池叫巩昌(今甘肃陇西县),其军事指挥官为鹰扬卫指挥于光,他接到求援书后,率精兵驰援。于光的探骑刺探东岗坡隘口已被元军占领,于光就率军进入马衔山,朝西南绕个大圈子,拟出南山,救援兰州。谁知王保保用兵诡谲,他早已设下埋伏,于光刚至马莲滩(在今榆中县马坡乡),伏兵四起,于光苦战,兵败被俘,被押至兰州城下,强迫招降城内明军。于光大声高呼:“你们只要坚守不屈,徐大将军率大军很快就来解围。”话未说完,元军恼羞成怒,扇了于光一阵耳光,将他杀害在城下。城中守军闻言,信心大增,防守更加用心。
  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明太祖任命徐达为大将军,自潼关出西道,捣定西,取王保保。王保保侦知大批明朝援军长途跋涉而来,他怕在兰州城下遭内外夹击之厄,遂迅速率军抢先东进定西沈儿峪,据险筑垒,以逸待劳,以攻徐达之军。四月,徐达十万大军至沈儿峪,与王保保隔沟对垒,一天数次交兵,互有胜负。王保保派精兵从小道偷袭明军东南营垒,胡大海之子、左丞相胡德济仓皇失措,乱作一团,徐达率兵奋力拼杀,元军退却。徐达派人将胡德济押送南京,斩胡的部下数名指挥,以严明军纪,士气大振。次日,徐达挥兵夺沟,士卒前仆后继,殊死而战,大破元军,生擒郯国公、文济王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僚属一千八百六十余人,将士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驼马杂畜数万匹。王保保仅能与妻子逃至黄河边,扎木筏渡河,逃至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①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杨夏学《金城杨氏家谱序》。
  兵败如山倒,王保保大败后,其残部有流落兰州一带的,至今可考的有两支:一是不花三兄弟,二是王西保。先说三兄弟。元军以东岗坡王保保城为据点,南扼陕甘驿道,北守黄河南岸东岗镇渡口,黄河北桑园峡口,则由官居觉罗、台吉的飞也不花、楚也不花、库也不花三兄弟率兵把守。王保保率军赴定西时,令东岗镇王保保城守军和三兄弟就地防守,以防兰州城内明军追击。王保保定西大败后,三兄弟流落兰州,弃武习农。一个住在出库虎喇(今城关区青白石杨家湾村),一个住在铁觉虎喇(今皋兰县水阜河),另一个住在石空虎喇(今皋兰县石洞寺)。后来,他们指堤上杨树为杨姓,即今皋兰县杨姓的来历①。再说王西保。王西保系王保保的长子,王保保大败后,王西保率残部西逃到湟水左岸的马回子、王家庄一带(今属兰州市红古区),后迁至西拉木拉(今属红古区),又迁新地筑城,即今红古城,繁衍生息。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年),敕封王西保后裔为指挥佥事、红古城土司①。笔者之所以追寻这些老年成的蛛丝马迹,就是要说明,王保保其人实在与兰州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王保保虽然大败,然而志不稍挫,逃至和林后,元太子孛儿只斤爱猷识理达腊嗣立,是为元昭宗,重用王保保,王保保召集旧部,卷土重来,洪武四年(1371年)南攻雁门,此后多次南侵,西北边塞军民苦不堪言。长痛不如短痛,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发大兵征讨王保保,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出中道,左副将军李文忠出东道,征西将军冯胜出西道,各领五万骑兵出塞。徐达遣都督蓝玉在土剌河(今蒙古国土拉河)击败王保保。王保保与贺宗哲合兵,共拒明军,明军大败,死数万人。其后,王保保随扈其主迁徙金山(今阿尔泰山),洪武八年
  (1375年)卒于哈剌那海之衙庭。明太祖曾数度招降王保保,皆被拒
  绝,因此十分敬重王保保。一次,诸将朝见明太祖,太祖问:“天下奇
  男子谁也?”皆对曰:“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也。”
  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
  也。”①太祖以不能臣服其人为憾,遂将王保保的妹妹册封给他的第二个
  儿子秦王朱樉为秦王妃。
  徐达,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农家子。二十二岁投至朱元璋麾下,朱元璋观察了两年,觉得他沉默寡言,行动与止息超越众将,就叫他当诸帅之首。他不负厚望,略地攻城,为明朝的缔造立下了一等功劳,被封为中山王,并且善始善终。这是因为,徐达持重有谋,用兵时令不二出,诸将敬若神明,故能常胜。他只知有朱元璋,不知有自己,只知有国,不知有家,一心求胜,而不好杀人,不爱财色,朱元璋深信不疑。
  两个名帅,均有勇有谋,各为其主,他们在兰州及其附近多次交战,留下许多遗迹,也产生了太平鼓的传说。

附注

①《明史》卷124《扩廓帖木儿传》页3710。①《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六。 ①《平番县志窑街镇采访册》。

知识出处

太平鼓韵:城关鼓曲源流

《太平鼓韵:城关鼓曲源流》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7

本书为兰州太平鼓的介绍,主要从历史渊源、传承发展、文化内涵、保护价值与措施、传承人、兰州太平歌与烟歌子等方面对兰州太平鼓做了全面的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