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炮起义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唯一号: 151835020220000060
作品名称: 埋炮起义
文件路径: 1518/01/object/PDF/1518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536.pdf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057
主题词: 民间文学

作品简介

郭秉钧有土地十顷,是荷泽东乡有名的财主。但他为人正直,爱抱不平,喜欢济贫,且才华出众,文武兼备,在群众中威望很高。 当时菏泽农村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叫“里”,郭秉钧是菏泽东方里长中推选出来的总盟主。他长期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不满,自己出钱出粮,办起民团,维护地方治安。 清同治年间,菏泽周围各州府县兴起捻军,势如烈火燎原。郭秉钧拳拳之心,跃跃欲试,苦于找不到借口,怕无人响应;不好起事。这年,菏泽惨遭蝗灾,掩天盖地的飞蝗把庄稼啃得粒粮不收。百姓苦不堪言。要求参加民团吃粮当兵的越来越多,郭秉钧十顷地卖了八顷,还不够民团的粮饷,向知府申请周济,颗粒不给,更激发了郭秉钧起义之心,他苦苦思谋,终于想出了办法。 他秘密请来铁匠,在后院铸造土大炮一门。由他亲笔写上大字,于夜间在他十八亩高粱地当中挖了大坑,先倒入两石黄豆,把大炮架在黄豆上面,最后用土盖严。派五名亲信日夜浇水。五天之后,大豆膨胀生芽,把土炮拱出地面。郭秉钧故作稀奇,领着民团和乡亲们来看稀奇,擦净炮身露岀字迹,却是:“地下冒出炮一尊,赠给盟主郭秉钧,带领民团攻曹州,打开粮仓救贫民。” 郭秉钧看罢,故作惊奇地说:“天意错矣!我郭秉钧有济众之心,无济众之才。兄弟们速把这大炮毁掉,还是抱着肚子忍吧!” 乡亲们积压已久的怨气,此刻沸腾了。大家纷纷请求:“郭大哥,我们尊你为大元帅,干吧!” “郭大哥,我的父母妻子都活活饿死了,我实在忍不下去了……” 这时,恰巧县里衙役来找郭里长派粮,见此情景,慌忙逃窜,被郭秉钧的民团抓了回来,问如何处置? “杀!”民团中大刀闪闪,声如雷震。 郭秉钧抡掉长袍,站在炮身上大声说:“好,既然乡亲们信得过我,我郭秉钧就从命了。今天起事,先拿这两个衙役开刀!” “冬冬冬!”三声炮响,郭秉钧的民团改为捻军,浩浩荡荡开出青纱帐。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