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蚕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唯一号: 151834020220000585
专题名称: 蓖麻蚕
文件路径: 1518/01/object/PDF/151810020220000019/001
起始页: 0246.pdf
专题类型: 动物

专题描述

蓖麻蚕原产于印度阿萨母帮,区内1957年开始引进饲养,主要在郓城、鄄城、菏泽等县部分社队推广。由于当时收购加工等环节没解决好,发展很慢。1963年后,成立了多种经营办公室,把大种蓖麻、饲养蓖麻蚕作为重点来抓。号召利用“四旁十边”,闲散土地种植蓖麻。中共华东局科委投资12万元将原菏泽县蚕场改建为菏泽地区蓖麻蚕原种场。上海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教授王高顺、副研究员弗襄、唐佩贤等先后来菏泽指导蓖麻蚕生产,亲自培训养蚕制种技术骨干,行署专员王雨亭分工负责抓这项生产,各县多办和林业局具体抓,有力推动了全区蓖麻蚕生产的发展。1966年全区10个县建立了蓖麻蚕制种站24处,主要品种有广花黄、高州一号等。1965年全省饲养蓖麻蚕11万合,菏泽就占了4万余合,年收购茧皮81万公斤,占全省产量的40%;1966年全区饲养18万合,收购茧皮18.65万余公斤;1967年为最高年产量达18.85万公斤。1968年由于曹县、荷泽等7处制种站用显微镜检查母蛾时,发现微粒子抱子,病毒率超过1%,因蚕种不合格被烧掉,种站被封,蚕种供应不足,当年茧皮收购量下降为10万公斤;1969年降到6.5万公斤。1970—1978年的8年间茧皮产量在5万公斤左右徘徊,1976年全区只剩荷泽、郓城两处制种站,1979年后相继停产。1983年全区在东明建制种站一处,制蚕种600余合,并采取免费供应农民蚕种。但因缺少饲料和茧皮价格低等因素,只收茧皮500余公斤。1984年东明制种站停产。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