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娶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唯一号: 151834020220000115
专题名称: 嫁娶习俗
文件路径: 1518/01/object/PDF/1518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657.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旧社会都是凭媒订婚。那时男女婚姻必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不能自主。一般的男子十五六岁,有的十二三岁,即由父母求媒, 找“门当户对”的人家求亲,叫做“说媒”。女子大于男子二三岁,甚至五六岁者,即谓“年龄相当”。如女方向男方求亲,叫“倒提亲”,亲上加亲叫“爱好结亲”。有的双方父母在孩子没生下来就为他们订婚叫“指腹为媒”。一般女方要求男方条件高些。俗称“女攀高门”。媒人将男女双方的情况互相介绍后,双方就暗地打听,再找先生“査八字”,“合星相”,如没有“冲克”即可订亲。双方满意,星信、八字又合,协议后,第一步进行“谢恳”。为了遵重女方,羞男不羞女,先请男方表示同意,然后媒人带红毡到女方表示恳求,这算双方口头表示同意,以后不许再有异议。有的要“换小帖”,即将双方年庚互相交换,这是初步肯定。这项手续简单,只侯烟茶而已,而后再择定吉日进行“传柬”,也叫换“大帖”或“传启”,俗称“恳媒”。大帖的格式非常严格郑重,双方的主婚人均需具名。平辈的男方称“忝眷弟”,女方称“姻眷弟”;若男方为晚辈称“忝媒晚”,女方为晚辈称“姻眷晚”,即所谓“男忝”、“女姻”。大帖上男对女方写“恳”,女方对男方写“允”,即所谓“男恳”、“女允”。男方对女方要写“求聘”,女方对男方要写“许字”。大帖对媒宾称“冰人”,需要四至六人,男女各半,所用的帖称“执柯”。换帖的日期,由男方择定,帖请媒宾必须设丰盛的筵席款待;若女方也要设筵,吉日要让于女方,次日再赴男方之席。传柬后,儿女的终身大事就算定了,即所谓“乾坤定了”。由于男女婚前不见面,媒人往往从中弄虚作假,因而造成不少婚姻悲剧。 订婚后,一般男女到十七、八岁才进行婚娶。婚娶之前,男方家长先到女家“请庚”,俗称“要好”。一般第一、二次女方不答应,到第三次才表示同意,把女子出生的年、月、日、时和属相开出来,男方根据男女的 “星相”择定月、日、时辰,谓之“看好”。之后,男方向女方“送好”,并附送衣料、首饰等物。女方要为男方回敬扇子、腰巾等。另外再附一包麸子,一包食盐,取意为“夫妇有缘”。到了婚期,根据家庭情况,富家用花轿或轿车,一般人家用牛马车,上扎“扑楞”,盖上秫秸箔、花席或兰单子,前口挂红毡,后挂花单子,车中坐着娶女婆(有丈夫、儿女俱全、又不在三忌的“全换人”),还带一只公鸡,跟一个童男,称“抱打鸣鸡的";女家回礼要配一只母鸡,也派一童男称“挂门帘的“。双方家长互赠钱与童男,往往男家赠钱髙于女家。 新娘上轿(车)之前,先“上头”、“开脸”、谓之“成人”。新娘头戴凤冠,顶蒙红布,身穿石榴大红袄,腰系八幅罗裙,肩披披肩,并陪送许多嫁妆。娶回的路上若遇井、石、庙宇,要在车边用红毡遮避,点放爆竹, 以防凶邪。 到了新郎院门首,出来两位大姑娘,手端托盘,上放酒和用红纸封的进门礼(钱)相迎。随着出来一位“全换”妇女,手拿火把,围着新娘的车(轿)正、倒各转三圈,然后把火把插入阴沟里。新娘下车时,面向何方是有规定的,下车时足不着地,坐在椅子上,由人抬到天井院内,站在红毡上与新郎同拜天地,名为“拜堂”,后行“合卺礼”。俗称“坐帐”,即新娘新郎同坐在一条凳子上,男的坐住女的衣襟,并喝“交心酒”。新夫妇要交杯换盏,然后新娘从红毡上步入洞房,于房内床前或墙角处默坐,任凭人取闹打趣。一般取闹的是先量新娘的脚大小,以小为美,大者为丑,俗说:“脚大三分丑”。入夜后新郎入洞房,予先预备一壶酒几个菜,新婚夫妇喝酒谈心,谓之“圆房街邻青年人在窗外窃听,叫“听房”或“闹房”。 婚后第三天早上,新娘早起走出洞房,公婆在院中预先放一把扫帚,并故意放倒一只油瓶在地上,如果新娘能打扫院子,并把油瓶扶起来,就认为她将来能操持家务。接着就有一位“全换”妇女“送汤”(汤用白面、大枣、小麦和栗子做成。枣与“早”谐音,栗与“立”谐音,意即“早立子”之意),先让新娘喝,后让新郎喝,剩下的全泼在床底下,并且嘴里念叨着“东一泼、西一泼,小子闺女一大窝;东一淋,西一淋,闺女小子一大群”,以祝愿多生儿女之意。早饭后,新娘先拜公婆,后拜亲族,再到外祖父家。凡受拜者,都须赠给“磕头礼”,多少不等,但得双数,并用红纸包好,这是新娘的积蓄。 三天或六天,至迟十二天,新郎新娘同去新娘家,俗称“回门”或“认门”,古称“归宁父母”,后来简称“归宁”。新婿回门时,要有一人带领,叫“帮客”。他的任务是一则免新郎失礼,二则恐闹婿过分。那天,女,方家需设厚席相待,并请乔兄弟和表兄弟相陪,称为“暖婿”。要让新婿坐首位,独占一方。新婿到岳丈家后,要先到家谱前叩拜,后拜岳父母,然后入席。新婿要双座、双盅、双筷。酒茶之后,继而饭菜,并送油饼四张和葱一把,用红线缠着,“帮客”撕其中一张之一角,让新婿吃,其余带回家去。在吃喜面条时,一人手托托盘,上放用红纸包的钱,在客屋门前一照,俗叫“缴面礼”。新婿回门所带礼物,一般女方不折留,如收一部分,必须有更好的东西回敬。新娘回门之后,就可以参加家庭日常劳动了。 新中国建立后,喜事新办逐渐代替了封建礼仪。迎接新娘时,自行车代替了花轿、轿车和牛马车。在城区,婚期多选在“元旦”、“五一”、“国庆”等节日;农村多在“春节”左右。至期,举行简单的婚礼仪式、亲朋送礼祝贺,男方家长采用“喜酒喜糖办喜事,一杯水酒谢宾朋”,大家热闹一天,就算结束了婚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衣食住行都讲究起来,形成“吃饭讲营养,穿衣讲漂亮,住房讲宽敞,用具讲高档”的消费观念。喜事新办的观念也随着变化。新婚夫妇把新房装饰的井然有序,大衣橱、高低橱、书橱、写字台、新式双人床、圆桌、沙发等新式家具应有尽有;有的还有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等高档生活用品。在城区,一般人家则租借小汽车迎娶新娘,有的则采用旅游结婚,新婚夫妇一块到外地旅游一趟,就算结束了婚礼。 80年代初,在城区有些单位则举行集体婚礼。一个单位或几个单位联合举行,有若干对新婚夫妇参加,领导人主持,有关单位赠送镜匾。集体婚礼文明、热闹、经济,是婚嫁改革的一种好形式。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