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叶徐鸿儒起义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唯一号: 151832020220006087
事件名称: 明朝末叶徐鸿儒起义
文件路径: 1518/01/object/PDF/151810020220000019/001
起始页: 0600.pdf
事件类型: 军事事件
起始时间: 明朝末叶
结束时间: 明朝末叶
发生地点: 郓城地区

事件描述

明朝末叶,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皇亲国戚强夺豪取,贪官污吏敲诈勒索,广大人民贫困难忍。1622年(明天启二年)五月十一日,山东白莲教首领徐鸿儒(白莲教祖王森弟子,祖籍巨野,本人客居郓城贾敬屯)在郓城梁家楼(现武安乡吕庄)聚众起义。 徐鸿儒称“中兴福烈帝”,设年号为“大成兴胜元年”,继承元末红巾军的传统,命部下将士都以红巾裹头。起义首先从梁家楼发起,各地贫苦农民群起响应,飞集的范晓斋,梁家楼的梁似等率众踊跃参加。梁似等许多人,变卖全部家产献给起义军购买兵器马匹。 五月十三日,起义军分两路进攻郓城县城,训导刘维贤、武举王朝俊顽固抵抗。激战数日,攻克县城,杀死王朝俊,生擒刘维贤。入城之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徐宣传白莲教教义,揭发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四方百姓纷纷来归,不久义军发展到万人,给曹濮一带的官府以很大威胁。之后,起义军东渡运河,攻下邹县和峄县两县城,以邹县为根据地°又派遣部队北攻曲阜和兖州,南攻滕县,西攻巨野,还派遣部分兵力攻打沛县、郯城和日照。这时起义军已超过10万人,震动了山东、江苏及京城,朝廷急派几十万大军镇压。由于起义军兵力分散,寡不敌众,后来峄县失守,又坚守滕县和邹县达数月之久,直至城破徐鸿儒被俘,十一月二十一日,徐鸿儒和他的父母以及重要部属18人在北京殉难。在滕县突围的部分义军转入郓城,在飞集一带整军,以图再举,但被统治者调集的官兵团团围困,血战数日,全部壮烈牺牲。几千义军的尸体被埋在飞集村南的一个大坑内,巨坟巍然如山,当地群众称为“万人堌堆”,成为封建统治阶级血腥镇压人民起义的罪证。 徐鸿儒起义失败后,他的部下有的潜伏下来,创立了在清代多次起义的“天理教”和“八卦教”;有的自山东向豫东、豫西、鄂北和关东转移,18年后被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部队吸收。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

重要人物

徐鸿儒
相关

相关地名

郓城地区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