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1日至10月31日黄河伏秋大汛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黄河大事记》
唯一号: 151832020220004951
事件名称: 2002年7月1日至10月31日黄河伏秋大汛
文件路径: 1518/01/object/PDF/151810020220000018/001
起始页: 0383.pdf
事件类型: 社会事件
起始时间: 2002年7月1日
结束时间: 2002年10月31日
发生地点: 菏泽市

事件描述

2002年7月1日至10月31日黄河伏秋大汛。汛期高村站来水量为75.82亿立方米,来沙量为0.79亿吨,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少65.05%和89.54%,属枯水枯沙年。7月4〜15日,黄河进行首次调水调沙试验。4日小浪底水库最大下泄流量3320立方米每秒,6日花园口站最大流量3160立方米每秒,11日高村站最大流量2980立方米每秒,鄄城郭集工程以上河段水位表现异常偏高,各水文(位)站均超过警戒水位12天。辛店集、老君堂、刘庄、苏泗庄、郭集等5个站的水位超过了1996年8月的洪水水位。由于河道淤积严重,过流能力下降,传播时间延长,平槽流量不足2000立方米每秒,东明县北滩,牡丹区岔河头、张阎楼,鄄城左营,郓城徐码头等5处黄河滩区先后进水漫滩,淹没土地2.28万公顷,受灾村庄120个,受灾人口&61万人,经济损失2.344亿元。汛期有24处险工、控导工程、77段坝岸出险115次,32.18公里堤防偎水并出现管涌2处。抢险共用石方25803立方米、土方2676立方米、柳料146万公斤、铅丝55.17吨、麻绳14106公斤,木桩1462根、工日15652个,总投资382.7万元。

知识出处

菏泽黄河大事记

《菏泽黄河大事记》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菏泽黄河大事记》是《菏泽市黄河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记述菏泽黄河治理开发过程中的大事、要事和新事,努力向人们勾勒一幅简明、生动、真实的治黄画卷。本书采用“记”、“图”和“录”三种志书体裁,以记为主,辅以照片,欲收图文并茂之功,并附录1855〜1945年菏泽黄河大事。为方便排版和印刷,所收照片均集中于书前,每幅照片都配有精练准确的文字说明。本书编纂以编年体为主,全部条目均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同时辅以本末体,即对持续时间较短的同一事件的始末,都写在同一条内;对于持续时间过长的事件,则按其不同阶段进行分条记述。日期不详的,记于月未;月份不详的,记于年末。为方便检索,个别变动频繁的人事任免条目没有完全按时间编排,集中收录在同一条目中。从便于阅读和检索着眼,在每条大事之前都冠一简明标题。为保持所录事件的准确、完整和简要,原则上只记述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事件梗概及结果。本书从国民党政府堵复花园口、欲使下游黄河回归故道的1946年写起,下限断至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统一规定的2005年,共收录与荷泽黄河有关的大事约1600余条。由于菏泽黄河早在解放战争之初就基本上属于解放区的版图,所以这段历史实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治黄史。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