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汉源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唯一号: 151830020220000860
人物姓名: 姚汉源
文件路径: 1518/01/object/PDF/151810020220000015/001
起始页: 0322.pdf
性别:
时代: 1913年
籍贯: 山东省巨野县城关姚庄村

传略

姚汉源,男,生于1913年,系山东省巨野县城关姚庄村人,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在校期间,除攻读水利工程专业外,并从事水利史的研究。1937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时,“被派往山东省济宁“华北农村建设协进会”工作。抗日战争爆发,他先后去贵州、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建筑、教育工作,直至抗战胜利后,去南京金陵大学任教,担任中国思想史课程,在长期间撰写了部分历史哲学性的文章后,又到江西信江农业专科学校任教,主要担任农田水利课程。直至解放后,该校迁回南昌,改为南昌农业专科学校,即任教授兼校委主任,主要担任《水力学》、《农田水利系统管理》;《水能利用》等课程。同时,用十年的时间,整理了一部60万字的《中国水利技术史讲义》。这个肘候,他深感中国共产党光荣、伟大,就积极向党靠拢,终于在1956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至1963年被调北京,任北京水力水电学院教务长、院长、党委委员、主管教学。“十年动乱”,他被打成了“反革命”并被开除了党籍,下放农村劳动,在此期间,他并没停止学术的研究,同时并写出了约70万字的《左传地名释》一书。1973年至1975年,他同其他同志合作,翻译, 出版了约50万字的美国佩尔主编的《喷灌》一书。 1978年回到北京后,得以平反,恢复了党籍,主要从事于水利史研究工作,直至1987年退休返聘后,他仍坚持进行水利史的研究工作。自80年代以来,他曾先后担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利卷》编委及水利史部分的编审(共计30万字)特别是,他所著50多万字的《中国水利史纲要》,荣获首届全国科技史优秀图书一等奖。 1982年他联合水利、农业交通、历史、地理、考古等有关方面学者。在中国水利学会创立了“中国水利史研究会”,他担任第一、二任会长。他曾先后培养水利史专业研究生14名,这些研究生现已成为国内水利史研究的骨干力量,现他虽年过七十,还在中国水利史领域中开拓耕耘,学术界称他为当今中国水利史研究的“带头人”。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菏泽地区水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述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志稿内容比较全面,反映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客观规律,反映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水利工作宗旨。志稿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重点记述了河道治理、治涝改碱,引黄灌溉和淤改等项内容。突出了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志稿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文字简洁,基本符合志体。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