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牡丹区政协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2436
颗粒名称: 后记
页数: 2
页码: 771-772

内容

承蒙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经过全体编写人员和政协机关同志的辛勤工作,《牡丹区政协志》于今问世。这是我区政协包括往届老领导、老同志、老委员在内和全体参编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该志书的编纂出版,对于总结历史、借鉴未来,进一步激励委员和各界人士发挥聪明才智,贡献社会, 推动我区政协工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编纂和出版《牡丹区政协志》是区政协领导于2001年底提出的。区政协文史委遵照领导安排,从本区情况出发,借鉴外地经验,于2002年3月制定岀《牡丹区政协志编纂方案》和《纲目》。4月,提交主席办公会讨论通过后,成立了由主席彭合礼任组长,李春林、郭留轩、刘金荣等区政协领导任副组长,各委室主任及有关人士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建了以文史委为主、4名退居二线的政协老同志参加的编写班子,开始这部志书的征编工作。历时一年又两个月,经过收集资料、分工编写、通稿和定稿诸个阶段。期间,区政协机关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先后查阅数百卷的档案和大量历史资料,走访当事人、知情人百余人次,召开座谈会十余次,为这部志书的编纂提供了大量基础性资料;依据章节分工编写,每章节成稿均打印分送领导小组成员、往届政协老领导及有关人员征求意见,部分章节几易其稿、反复修改;全志书稿经原区政协文史委主任沙德廷、原区政协副秘书长杨隆山、原区政协提案委主任周长训、区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姜树林、区政协组统委主任张广忠集体通稿后,奉交本志编委会终审,形成这部近60万字的书稿付梓。在整个征编过程中,区政协先后多次召开党组会、主席办公会听取征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加快征编工作进度,提高编辑工作质量,保证这部志书的编纂岀版,奠定了基础。区政协各委室协同运作,密切配合,为这部志书的编纂出版做了大量工作。
  全志由沙德廷总体设计。在编写过程中,沙德廷撰写了第一章《组织机构》及第三章《工作概况》中的“文史资料工作”等部分,杨隆山撰写了第二章《重要会议》中的“其他会议”及第三章中的“对台及其他工作”、“重要活动”等部分,周长训撰写了第三章中的“委员学习”、“人民来信来访”及“提案工作”等部分,原区政协农工委主任李瑞海撰写了第三章中的“视察与调研”部分,原区政协文教委主任周庆林撰写了第三章中的“联谊与交流”及第六章《大事记》等部分,姜树林撰写了《概述》、第二章中的“全体委员会议”、“常务委员会议”及第四章《人物》等部分,张广忠组织收集了第五章《文献资料》及《附录》等有关资料。区政协副秘书长张学斌、办公室副主任刘海鹰、原区政协文教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刘培文、原区文化局副局长时维亮参与了本志个别章节的撰稿工作。
  《牡丹区政协志》的编纂和出版得到中共牡丹区委、区政府的关怀和支持。市、区档案局(馆)和市、区委组织部、统战部、人事局及区总工会、直属机关党委等单位为我们查阅档案提供了许多方便。区政协往届老领导、老同志、老委员认真阅审初稿,提出意见,并热情提供资料和图片。值此志书问世之际,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紧促,编纂人员少,加之我们政治理论和方志史学知识有限,本志疏漏、失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编者
  2003年5月

知识出处

牡丹区政协志

《牡丹区政协志》

《牡丹区政协志》在各级领导和老同志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编纂人员和机关同志的共同努力,终于出版面世了。这是我区政协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和喜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我区人民政协史上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