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民间游艺习俗
第一节民间工艺美术
年画
菏泽地区的年画从民俗功用上区分,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供崇拜的画。这是最古老的年画。其中,门神画有武门神与文门神两种,武门神有《神荼、郁垒》、《秦琼、敬德》、《关公、关胜》等;文门神有《五子门神》、《三星门神》等。财神画有《文财神•比干丞相》、《武财神•关公》。“灶王”画(又称“灶君、“灶神”、“灶王爷”)有《麒麟送子灶王》、《增福财神灶王》、《聚宝盆灶王》、《灶君府灶王》、《庆贺新年灶王》等;其他神像画有《观音菩萨》、《三堂神》、《八仙庆寿》等。
二是供欣赏的画。这是形式与内容最为繁多的年画。其中房门画有《麒麟送子》、《欢乐新年》、《连年有余》、《天女散花》、《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炕头画有《年年有鱼徐)》、《金鱼(玉)满堂》、《榴开百子》、《摇钱树》、《大春牛》、《二十四孝图》、《八仙过海》、《白蛇传》、《西厢记》、《三打祝家庄》、《四季花鸟》、《开市大吉》等。中堂画有《山林猛虎》等。
三是供装饰的画。用以糊年节方形灯的有《福字灯》。用以装饰窗户的有“窗旁”《菏花牡丹瓶》、“窗顶”《四季花》、“角花”《二龙戏珠》等。
剪纸
按民俗功用,菏泽的剪纸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节日剪纸。即以流行最广、品种最多的过年(春节)时的窗花为主。旧时根子窗的窗花一般由“窗角花”、“窗心”和散在空隙间的“小花”组成。题材有花鸟鱼虫、小动物、戏曲故事、传说故事、吉祥语组画等。
二是礼俗仪式剪纸。婚嫁剪纸最流行的双喜龙凤窗花,桌、柜、橱等贴有角花,送嫁礼盒中有鸳鸯花。各种陪嫁品都以剪纸覆盖,其中有镜子花、铜盆(面盆)花、伙食(各种面食)花等。梁山东部的婚礼剪纸,大门上贴万字排方、蝴蝶戏香花,大门两侧贴花盆,房门之上的小窗上贴排方、牡丹,窗上贴梅花,床席上贴成双凤凰、席角(有莲花等图案),粉妆盒上饰绿叶、对桃。丧礼剪纸最常见的是纸钱(俗称过路钱〉与孝棒纸装饰。棺材两侧剪纸,死者为男剪二龙戏珠,死者为女剪凤凰牡丹。
三是日用剪纸。顶棚花是装饰住室天棚(又称顶棚、仰车子)的剪纸,一般剪成二龙戏珠图案,四角再配角花,图案大多为菱角花.墙花,用以装饰床围四周墙壁的剪纸,现在不大多见。绣样,又称花样儿,一般用白纸剪出,贴在绣布上,依样刺绣.这类剪纸种类很多,主要有:鞋花、兜子花、枕顶花等。
玩具
菏泽的玩具,分为非商品和商品两类。非商品玩具就地取材,有成人为儿童制作的,也有儿童自己动手制作的。自制的草木玩具有柳哨、苇哨、苇叶船、苇编小篮、苇编姻蝎笼、苇编鸟笼、苞米娃娃、狗尾巴草小猫等;布玩具有布娃娃、春鸡、绣球、双鱼、布老虎、菏包;纸玩具有风风转、斗鸡、舞狮等。
商品玩具种类较多。一是泥玩具,叫泥娃娃、小孩模、娃娃模,最初泥玩具是用粘土(红淤土〉和泥作坯,烧火做饭时顺带烘干,临近过年(春节),粉刷彩绘,到集上出售。玩具品种多样,有神态各异的泥娃娃,有各种小动物、还有音响玩具“叫虎”(俗称皮老虎)、摇猴。后来,艺人将捏塑好的泥坯放进地窑里用火烧制成与砖一样的程度,这样不容易碰坏。是走街串村的货郎经销的货物。
二是木玩具。制作木玩具以鄄城县郑营乡刘庄村最为有名。村中家家户户都作旋木器物,人称“旋木刘庄”.又因所产木玩具哗啦棒槌,既多又好,常被人叫做'哗啦棒槌刘庄”。据传,村中旋木技艺始于明初,代代相传,历20世而不辍。所产木玩具,销往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推车挑担赶古会销售。刘庄木玩具有哗啦棒槌、老鹄虫罐、木响蛋、拉拉牛儿、儿保神、木刀、木枪、木亮车等多种。
三是面塑玩具。民间称为面人、江米人.菏泽市解元集乡穆李村是有名的“面塑之乡”。很久之前这里就有生面塑、熟面刷色塑、熟面染色塑三种作品,当时多用作供品,称为“花供1854年(清咸丰三年江西弋阳泥塑匠人王清源与郭湘云卖艺来到穆李庄,和当地的“花供”匠人贺胜、杨白四等交流技艺,用小麦面粉和糯米作料,染色蒸熟后再捏塑,作品中增加了戏曲与传说人物,使面塑由供品转变为儿童玩具,匠人们开始了挑担提盒串乡卖艺的生涯。传至四代李俊兴与李俊福,作品已极精致,影响随之远播。李俊兴曾挑着面塑担子走过全国城乡许多地方,还曾远离国土到东南亚、中东、欧洲等10多个国家献艺。穆李庄及周围村庄仍保持着捏面人玩具的老传统,近年仍有数百副面人担子云游全国。艺人们当街献艺,作品成于瞬间,常造成围观场面,极受群众欢迎。
四是风筝。又称纸鸢、鹞子。每年春天,市面上都有各种不同花色品种的风筝出售。
在春光明媚的田头、场院,手牵风筝的孩子们游戏于蓝天、绿地之间,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儿童戏春图。
第二节民间音乐舞蹈
音乐
菏泽区内的民间音乐丰富多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吹、拉、弹、打诸乐器中,流行较广的有喷呐、笙、管子、坠琴、擂琴、软弓京胡、如意勾、筝、杨琴、大鼓、大锣、大镜、大镣等。其乐调有民间小调、黄河号子、儿童歌谣等,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是黄河号子,又分“船号”与“峨号”两类。“船号”是船工劳动的号子,有出河号、下河号、拉纤号等;“峨号”又称“夯号”,是筑堤民工夯实土层时唱的号子。主要流行于黄河沿岸的东明、鄄城、郓城、梁山等地。儿童歌谣如《引蛾螂》,形象地描绘出孩子们引蛾螂(蜻蜓)的情景。成武民歌《包楞调》,由著名歌唱家彭丽媛唱红全国,并几次出访北欧诸国,受到国内外听众的喜爱。
舞蹈
菏泽区内的民间舞蹈有以下几种:一是秧歌。流行区内各地的主要是鼓子秧歌。据传,鼓子秧歌本来是祭祀仪式上的舞蹈,整个舞蹈队包括伞、鼓、棒、花、丑五种不同的角色。其次是山东大秧歌,表演程式分串街、进村、耍大场、跑阵势、演场、收场六段。从前,秧歌队进城门、过庙宇、过松门,都要礼拜而后行。若两支秧歌队相遇,必由双方领队的“岳大夫”为代表,互相致礼,让路而行,若一方疏忽失礼,往往大伤和气。
二是高跷与抬阁。高跷流行于区内各地,通常称为秧歌和高跷秧歌。高跷用两根木棍,中间钉“耳”,“耳”上装踏板制成。踏跷时,演员将脚放在踏板上,用绳将跷杆缚紧在腿上,即可行走舞蹈。跷高有三四尺的,也有一尺左右的,其舞姿多种多样,技艺高的能表演劈叉、翻滚等动作。而菏泽市西市门里的独脚高跷高1米多,其表演紧张惊险,难度很大。
与高跷队相配合的有扛阁与抬阁。扛阁,一人在下,肩上扛一柱,另一人缚依柱上,着戏装,二人配合,踏乐舞蹈。抬阁是扛阁的发展与扩大,数人或更多人抬一高架,架上立若干柱,每柱缚立演员,于行进中上下配合舞蹈。鄄城东部的红船和鄄西南的临濮一带抬.阁最具代表性。
三是其他民间传统舞蹈。如流行于鄄城的《商羊舞》、曹县的《花伞舞》、《抬辇舞》、东明的《羊抵头》、菏泽市的《放蝴蝶》等。此舞多于元宵节前后在广场或沿街表演,歌舞并佳, 节日气氛很浓。
第三节民间竞技游戏
民间竞技游戏是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门类很多。
武术
民间称为“功夫”、“把式”。菏泽地区极为普遍,故有“武术之乡”的美誉。郓城县为宋江故乡,俗说“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鄆城”。境内习武成风,1985年成立了宋江育英武校。
梁山县被称为中华武术四大发祥地之一,与河南少林寺、湖北武当、四川峨嵋齐名。梁山自古习武成风,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群众性活动更有大的发展。每年春节,梁山各流派的武术队都要集中表演,形成了传统。在群众性的习武活动中,梁山拳师人才辈出,人称“水浒遗风今犹在,梁山功夫不虚传”。
巨野县的孔楼村,把习武和练杂技技艺结合在一起,代代相传,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斗动物
斗动物的风习,自古有之,至今不绝,有的已列入新兴旅游项目。
斗羊用雄性小尾寒羊、大个绵羊(有白、花、黑几种毛色)。斗羊在旧时称“风波事”,到今天发展为一种娱乐,但仍十分在乎输赢,俗谓“兄弟斗羊不相让”。斗羊场所一般在集市或庙会上,斗羊前先期相约相激,最后定下日子,观众在旁记住斗羊日期,名为“听风”,接力口传消息,谓之“风传”。到期选斗羊有名且“压众”的数人为“主事的",选定场地,用鞭杆划定界限。观众自动聚集,成百上千。一对一对的羊,单循环赛,俗称“打胜家”,最终的胜利者,称为“名羊”。“名羊”各有外号,如“黑蛋”、“黑蹄”等。斗羊的方式有两种:一种自由斗,放开二只羊自行争斗;另一种拉开斗,由主人拉开一定距离,猛回头斗一个回合拉开再斗,直到决出胜负。
斗鸡、斗鹤鹑是菏泽、成武等地多见的民间竞技活动。斗鹤鹑只在民间流行,斗羊、斗鸡已被安排在大型节会活动中作表演了。如每年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期间,曹州牡丹园内都伴有斗鸡、斗羊活动。
游戏区内民间游戏主要有象棋、围棋、四子棋、五子棋、憋死牛、撑四角、赶牛角、走北京等,均为二人对阵。
儿童中主要进行踢琏子、跳绳、跳方(跳房)、拾石子、丢手绢、炸果果、背张哥、杀羊羔、跳龙门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