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医疗
第一节医疗制度
社会医疗
农村人民群众治病服药,历来自行负担医疗费用。建国前,菏泽境内普遍缺医少药,大多农民无钱就医,健康得不到保障。
建国初期,全区建立各级人民医院和卫生院,群众治病仍属自费,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级人民政府对.治病确有困难者,给予适当救济和减免,对烈军属、荣复转退军人实行医疗减免,对某些地方病,给予免费治疗。
公费医疗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工作人员享受供给制待遇,其伤、病、残等就诊医疗均予免费。1952年12月,执行政务院颁发的《国家工作人员公费预防实施办法》,对“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制度。1958年初,专区及各县先后成立了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及门诊部,规定了公费医疗范围、管理方法、就诊、转诊、医疗费报销和开支范围,实行持证就诊制。同时,各区乡均成立了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掌握部分公费款(30%)的支配和使用.1964年执行山东省财政厅、卫生厅《关于重新修订公费医疗预防经费开支定额享受范围及管理的若干规定》,控制对特殊、滋补、抗生素、激素等中西药的使用。1981年12月,地区卫生局决定对财政部、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公布的第一批保健药品实行药费自理。
公费医疗自实施时起,由地方财政拨款,卫生部门负责管理。凡享受公费医疗者,须持证到乡镇(区、公社)级以上医疗单位就诊。
1983年后,有的县(市)部门或单位实行公费医疗包干制,将医疗费拨给各系统,享受公费医疗者凭单据在本系统报销。还有的单位每月发给职工2一5元医疗费,节余归已,超支自负°1985年,全区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107900人,实际开支532.71万元,人均51.27元(不含梁山县〉。
劳保医疗
1951年2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全区国营商业企业和厂矿企业,绝大部分单位实行劳保医疗,干部职工的医疗费用,由本企业和所在单位负担。各企业条件和担负能力不同,实行劳保医疗人员的待遇也各有差异。
合作医疗
1958年,随着人民公社的建立,农村部分队试办互助医疗°1969年,全区陆续实行合作医疗。据统计,共成立424个合作医疗站.这是农村人民公社社员依靠集体力量,发扬互助互救精神,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合作医疗基金由个人和集体共同负担。实施的具体办法是社队两级联办(少数公社以社为单位实行合作医疗),经费由生产大队、生产队组织筹集,每人每月缴纳一定数量的合作医疗费。参加大队办合作医疗的交到大队卫生室,其医药费根据本大队具体情况,实行全部免费或部分免费。参加社、队联办医疗的,筹集的资金一部分留作本队卫生室掌握使用,一部分交公社卫生院统一使用。经大队卫生室医生准许,需要到公社医院或上级医院住院治疗的费用由公社卫生院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报销或部分报销。五保户、烈军属药费可减免。
1978—1979年,根据《全国合作医疗章程(试行草案”精神,全区各县基本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但在办合作医疗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实际问题,有的不顾主客观条件,采取 “一刀切”,再加政治思想工作跟不上,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了医疗经费大量超支。因此, 合作医疗制度未能巩固,70年代末逐渐解体。
自费医疗
享受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者,非病理性医疗费用自理。这种制度的推行,对合理使用公费医疗经费、节约药品都收到了较好效果.1964-1985年,国家卫生部及省卫生厅规定的自费药品几经更变补充, 共计100余种1978年,菏泽地区根据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规定;享受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人员自费中、西药品的名称种类,凡是批文为“健字”的药品单据,原则上报销,凡属自费药品单据,医疗单位必须加盖“自费”药品图章,一律不得报销。各单位不准报销非医疗性商品和购进各种杯、壶、桶、盒、花瓶和包装药品的器具和用品;自费药品、出诊费、陪床费、自请医生和救护车费及镶牙、整容、矫形等, 无论有无证明一律不准在公费、劳保医疗费中报销。凡是经医院认为病情确实需要的费用,其超出部分不能在公费医疗费中报销。
第二节医疗服务单位
医疗服务单位包括各级各类医院、卫生室和企事业单位的医务室、门诊部、保健科 (院)等。
建国前,全区医疗部门及专业人员很少.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逐渐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卫生网。其建设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一1957年。农村实行合作医疗以前,全区有10个县医院,1961处私人诊所和药铺。第二阶段是1958一1966年。各县分批培训了各级卫生人员,私人诊所联合起来成立联合诊所;1963年成立203个公社卫生院,联合诊所转入公办医院体制。到1966年全区基层卫生事业单位发展到322个。第三阶段是1967一1976年。1968年建立466个乡村卫生室,有“赤脚医生”5567人。1969年实行合作医疗,年底全区有404个合作医疗单位。1976年,全区有基层卫生机构363个,卫生人员11785人,合作医疗站4473个,“赤脚医生”14248人.第四阶段是1977一1985年°1979年,全区有县分院59个,公社卫生院163个,大队卫生室4841个,合作医疗站4176个,“赤脚医生”14957人.至1985年底,全区共有医疗单位306个,其中地直医院6处,县市医院33处,乡镇卫生院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医院、医务室、门诊部、保健科267个。
菏泽地区人民医院
1946年8月,冀鲁豫二分区建立政民休养所,有工作人员10余人,设简易病床30张,主要治疗对象是部队和地方武装的伤病员。边月,濮县王堀堆医院院长王质孚带领10余人及全部药品器材与其合并,改名为冀鲁豫二分区政民医院。工作人员30余人,没有固定院址,没有正规病床。1949年8月与冀鲁豫五分区政民医院合并,改名为平原省菏泽专署政民医院。11月,华北野战军第三机动医院六分院转入地方,并入政民医院,改名为平原省菏泽专区人民医院,工作人员180人,科室设置有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门诊部。有简易病床30余张,医疗器械有刀子、剪子、钳子、听诊器等。至1950年4月,经过先后两次整编,留工作人员30余人。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为山东省菏泽专区人民医院,迁至现址(菏泽市西城区青年湖西),工作人员50人。
1958年,医院扩建,增设小儿科、中诊科、针灸科、放射科、中药房、西药房、手术室、供应室、人事科,人员147人。
1958年,菏泽、济宁两专署合并,改名为山东省菏泽中心人民医院,隶属于济宁专署卫生科管理.1959年菏泽与济宁分设,又改为山东省菏泽专区第一人民医院,隶属于菏泽专署卫生局管理。1965年,人员289人。1968年10月,改名为山东省菏泽地区人民医院,隶属于菏泽地区卫生局,全民事业单位。1976年医务人员384人。至1985年,全院有科室43个,其中临床科室11个;即内科、外科、妇产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小儿科、传染科、中医科、皮肤科、干部病房;医技科室14个:放射科、药剂科、手术室、检验科、供应室、营养室、急诊室、病理科、注射室、放疗科、针灸理疗科、挂号室、特检科、预防保健科;行政科室18个:院长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总务科、人事科、保卫科、科技科、基建科、器械科、膳食科、门诊部、红十字会、爱卫会、党委办公室、纪委、工会、团委。工作人员708人,其中医疗技术人员570人,行政管理人员56人,工勤人员82人。在医疗技术人员中,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0人,医师118人,医士26人,助产士10人,主管护师11人,药士28人,主管检验师4人,检验师3人,检验士16人,主管技师2人,技师2人,技士9人,其它技术人员55人。医生护士之比为1«1.6,床位与职工之比为1:1.5。
菏泽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1972年由工业、交通、建筑系统集资,重工业局筹建菏泽地区职工医院,1975年建成开诊。地址在菏泽市东城区双河路南,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建筑为三层楼房,设有门诊部和住院部。隶属于菏泽地区经济委员会领导,为全民所有制综合性医院。1979年经菏泽行政公署决定改为菏泽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隶属于地区卫生局领导,担任全区的医疗、科研和教学任务。
建院初期,有职工8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8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25人,医士6人,护士6人,药剂师2人,药剂士1人,检验士3人,放射医师2人,放射技士1人)。行政科室有:党支部、团支部、院长办公室、医务科、财务科;门诊科室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五官科、中医科;医技科室设有:放射科、化验室、心电图室、注射室、手术室、中西药房。1985年,全院职工159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12人,工勤人员20人,技术人员127人。医疗技术人员中,主治医师8人,医师43人,医士4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8人,护士35人,药剂师3人,药剂士8人,检验士8入,放射医师2人,放射医士4人,放射技士1人。行政科室增设了门诊办公室、护理部、工会、妇女委员会;门诊科室增设了皮肤科、急诊科、特检科、针灸理疗科。开设病床100张。
菏泽地区中医院
位于菏泽市东郊丹阳路,最高建筑为三层楼房,隶属于地区卫生局,是一所全民所有制综合性医院,为全区中医学术交流中心,承担着全区中医医疗、教学和科研任务,是山东中医学院实习基地。1975年筹建,1979年正式开诊。调集了地区部分有名的老中医和有一定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的中青年医师。建院初期,职工147人,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科、眼科、药械科、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等。1985年,增设的行政科室有:院长办公室、医务科、护理办公室、财务科、住院处、总务科、党总支、团总支、工会;临床科室宥:气功推拿科、理疗科、保健科、家庭病床科、手术室、急症室、注射室、供应室。医技科室有电脑科。
菏泽地区精神病医院
建于1971年,位于菏泽市西城区。隶属于菏泽地区卫生局,是一所全民所有制精神病专科医院,承担着全区精神病防治、科研、教学任务。建院初期,职工45人,设精神病科、化验室、理疗室、中西药房等科室。1974年,职工74人,1985年175人,包括全民职工174人,合同制工人1人。卫生技术人员123人,其中主治医师6人,医师16人,医士9人;护师10人,护士42人;主管药师1人,药师2人,药剂士8人;卫生技师(士)4人,其它技术人员25人。行政管理人员17人,工勤人员35人。行政科室有院长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防治科、财务科。党群机构有党总支、团总支、工会、红十字会。临床科室有精神科、神经科;医技科室有检验科、药剂科、放射科、特检科、注射室、供应室、住院处等。
菏泽地区结核病防治院
全民所有制专科医院,隶属地区卫生局领导,担负着全区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任务。位于荊泽市北郊临(清)商(丘)公路西。
1953年建立菏泽专署干部疗养院。建院初期,职工14人,床位30张。1958年改为菏泽专区结核防治所,职工34人,病床50张,科室设门诊、病房、办公室、党支部。1965年职工56人。1969年撤销,1972年恢复,改名菏泽地区结核病防治院。1985年,全院职工136人,其中主治医师9人,医师27人,医士6人,护师9人,护士25人,药师2人,药士7人,X线技士2人,其它技术人员18人,行管人员12人,工勤人员19人。
菏泽地区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位于菏泽市北郊韩堤口外,隶属于地区民政局领导,是一所全民所有制福利事业性质的医院,担负着全区复员军人慢性病人的疗养任务.I960年筹建,1963年开始收治病人,设有结核病、慢性病两个病区,职工27人.1968年撤销,1974年恢复,院址在菏泽市东顺城街,职工25人,床位90张。1985年迁至现址。设有医务科、护士办公室、放射科、理疗科、化验室、注射科、供应室、药房、心电图室、脑电图室。工作人员33人,其中医师8人,药剂士2人,其它技术人员7人,行管人员11人,工勤人员5人。
菏泽地区卫生防疫站
1950年组建菏泽专署防疫队,共30人。主要任务是深入基层开展传染病、地方病防治。1953年撤销,人员分别归卫生局、专区人民医院、地直机关门诊部、保健所等。1955年,区内黑热病流行,6月成立菏泽专区黑热病防治站,站址设在专区人民医院内,有平房12间,设办公室和业务股。初建时8人,其中医师1人,医士4人,检验士1人,站长、副站长各1人.负责全区的黑热病防治。1956年6月撤销,改建为菏泽专区卫生防疫站,内设卫生防疫股(含化验)、地方病防治股、行政管理股,共27人。具体任务是除四害,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负责黑热病、钩虫病、疟疾、丝虫病等传染病的防治。
1957年春,迁到菏泽市西门外干部肝炎疗养院附近,占地8亩,平房46间。1958年5月,全站29人,其中医师1人,医士8人,检验士2人,护士10人,行管人员8人。
1961年底,迁至“东方红大街”西隅首城墙以内,设卫生股、防疫股、地方病防治股,检验股、站长办公室.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撤销。1971年初恢复,改称菏泽地区卫生防疫站。
1980年11月,防疫站迁到菏泽市中华东路路南,占地26亩,建三层办公室楼一幢,1982年建二层检验楼一幢。设办公室、防疫科、地方病防治科、食品卫生科、劳动卫生科、卫生检验科、宣传科、行政科,共72人,站长1人,副站长3人。
1984年,为搞好防治结合和开展冷链及医疗器械维修,成立专业门诊和药械科。1985年,地区编委批准由科级事业单位升为刚县级事业单位,隶属地区卫生局领导,业务受省防疫站指导.是时,人员97人,其中主管医 (技)师7人,医(技)师25人,技(护)士34人。
菏泽地区妇幼保健站
1951年4月7日,平原省菏泽专署妇幼保健所成立,地址在菏泽城内玉皇庙前街路西,房屋8间,编制9人,担负培训接生员,使用新法接生和妇幼卫生宣传工作。1956年,在路东院建房11间,建立妇产儿科门诊,作一般产前检査和小儿常见病诊治。是年,由于区划变更,地区妇幼保健所移交菏泽县。
1964年9月,经省批准重建菏泽地区妇幼保健站,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合署办公。地址在中学前街医疗器械修配厂院内,房屋15间,人员9人。工作任务主要是计划生育和妇幼卫生的业务指导。“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妇幼保健站于1968年撤销。1971年恢复。工作人员7人,地址仍在原处。1975年迁到菏泽市八一大街现址。
菏泽市人民医院
位于市北关康庄路,是一所全民所有制的综合性医院,承担着全市医疗、预防、科研、教学及菏泽医专学生实习等任务。1949年10月建立菏泽县人民卫生所,1950年3月改为菏泽县卫生院,1959年菏泽地区合作医院及天主教堂医院撤销,归入这所医院,改为菏泽县人民医院,1984年改为现名。
1985年底,行政科室有院长办公室、总务股、财务股、保卫股、设备科、医务股、护理部、门诊部、住院处、党总支、团总支、工会、红十字会;临床医技科室有内一科、内二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传染科、五官科、中医科、急诊科、正骨科、针灸科、理疗室、手术室、供应室、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特检科。
单县中心医院
位于单县城南郊,是一所全民所有制综合性医院,承担着全县医疗、教学、科研与毗邻7个县的部分疑难病人的医疗和单县卫校、菏泽医专的临床教学及学生实习任务。长于外科°单县中心医院原是冀鲁豫边区湖西专区人民医院。1953年8月,改为山东省菏泽专区第二人民医院,1958年9月改为现名。1985年底行政科室设有院长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预防保健科、总务科、财务科、动力科、膳食科、保卫科,
党群机构有党总支、团总支、工会、红十字会;临床医技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传染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中医科、干部病房、皮肤科、针灸科、理疗科、家庭病床科、急诊室、注射室、手术室、麻醉科、营养室、供应室、药剂科、检验科、血库、放射科、病理科、特殊检査科、器材科。病床400张。卫生技术人员44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7人,医师98人,医士35人,护师13人,护士163人,主管药师3人,药师6人,药剂士28人,主管检验师1人,检验师1人,检验士12人,其它技术人员55人。
郓城县人民医院
位于郓城县城东关外唐塔路,是一所全民所有制综合性医院,承担着全县医疗、教学、科研任务。1949年5月建立,时为郓城县卫生院,设中西医门诊,职工9人,简易病床10张.1956年改为卿城县人民医院。1985年底设院长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总务科、基建科、膳食科、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党总支、团委、工会、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传染科、精神科、老干部病房、结核病防治所、急症科、针灸理疗科、手术室、供应室、放射科、检验科、特检科、设备科、病理科、药剂科、血液细胞研究室、营养室。病床352张,卫生技术人员372人。内科可开展心脏监护和电除颤,胸外科可做二尖瓣狭窄扩张术、中段食道癌切除术、肺叶切除术等。1983年,该院刘乃施、张普文研究的“人类胎儿造血组织” 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第三节医疗设备
地直医院的医疗设备
菏泽地区人民医院1946年初建时,有30张简易病床,医疗器械有几把刀子、剪子、钳子、听诊器等。至1950年4月,经过两次整编,增设显微镜、简易手术台、老式冰箱各一台及部分外科手术器械。1952年始,设正规病床50张,增购简易手术台,100毫安X线机各1台。1958年增购万能手术台、高压灭菌器、电冰箱各1台,设病床130张。1965年,设病床250张,增购短波电疗机、小儿膀胱镜、牙科综合治疗台、轻便麻醉机等器械。1976年又购置F34一1型X线深部治疗机、食道手术窥镜、重蒸溜器、牙科X线机、FYISO钻3治疗机、FIS一101型同位素扫描仪.SI一121肾图仪等器械。至1985年,主要医疗设备有500毫安X线机1台,B型超声波机2台,血气分析仪1台,胎儿监护仪1台,自动化分析仪1台,钻。治疗机1台,同位素扫描仪1部,肾图仪1部,单人双目手术显微镜1台,人工心肺机1台,脑血流图仪1部、双人双目手术显微镜1台,电测听仪1台,心向量图机1部,心脏急救监护装置一台,阻抗测听仪1台,纤维支气管镜1部,膀胱镜1部,病床475张。
菏泽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建院时的主要医疗设备有200毫安X线机1台,心电图机1台,手术台1台。1985年增置心电图仪2部,A型超声波、B型超声波诊断仪各1部,体外反搏治疗机1台,电动洗胃机1部,病床100张.
菏泽地区中医院不同于其他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主要靠医生把脉诊断,设备不多,有KC型400毫安X线诊断机1台,东芝32B型超声诊断仪1台,中风预测仪1部,病床143张。
菏泽地区精神病医院主要医疗设备有200毫安X线机1台,8道脑电图仪1台,16道脑电图仪1台,中风监测仪1组,病床230张。
地区结核病防治院1960一1963年购置100毫安X线机和200毫安X线机各1台,病床70张。1985年,主要仪器设备有XC一200毫安 X 线机1台,FZ—X03—200/100型X线机1台,病床145张。
菏泽地区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主要医疗设备有1台100毫安X线机和40张病床。
各县(市)医疗设备菏泽市3处直属医院(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分别有200毫安X线诊断机3台,B型超声仪1台,病床260张;200毫安X线诊断机1台,日本产B型超声诊断仪1台,IBM—PC 中医电脑1台,病床150张;30毫安X线机1台,B型超声波机1台,病床63张。
单县4处直属医院主要医疗设备有500毫安X线机1台,菏兰产400型B型超声显像仪1台,200毫安X线机2台,B型超声显像机1台,病床557张。
曹县5处直属医院主要医疗设备有脑电图仪1台,200毫安X线机3台,B型超声诊断仪2台,10毫安X线机1台,病床575张。
郓城县3处直属医院主要医疗设备有500毫安遥控X线机1台,B型超声诊断仪1台,脑电图仪1台,研究用显微镜1架,超低温冰箱1台,200毫安X线机1台,30毫安X 线机1台,病床455张。
梁山县4处直属医院主要医疗设备有500毫安X线机1台,B型超声诊断仪1台,脑电图仪1台,心电监护仪1台,200毫安X线机3台,A型超声波诊断仪1台,M型超声波诊断仪1台,病床566张。
巨野县3处直属医院主要设备有500毫安X线机1台,250毫安X线机1台,200毫安X线机4台,B型超声仪诊断1台,脑电图仪1台,30毫安X线机2台,CX一N超声显像仪1台,病床430张。
成武县2处直属医院主要医疗设备有300毫安X线机1台,荧台显微镜1台,超声心动仪1台,50毫安X线机1台,200毫安X 线机1台,病床260张。
东明县3处直属医院主要医疗设备有B型超声波机1台,400毫安X线机1台,200毫安X线机2台,中风预测仪1套,A型超声波机1台,病床310张。
定陶县3处直属医院主要医疗设备有200毫安X线机2台,256型B型超声诊断仪1台,国产B型超声诊断仪2台,心脑电图仪各3台,病床296张。
鄄城县直属医院1处,1985年,主要医疗设备有500毫安X线机1台,200毫安X 线机2台,B型超声诊断仪2台,心脑电图仪各1台,病床157张。
第四节医疗队伍
建国前,全区没有一个正规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大多数是中医医生或中医学徒,全区医生不到千人。建国后,卫生事业在“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指引下,通过培训卫生人员,全区乡村卫生队伍逐年壮大。1964年,全区有保健员7475人,半农半医,以农为主。1965年改称“赤脚医生”。1966年,全区共有卫生专业人员7567人。1969年,全区普遍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赤脚医生”队伍不断扩大。1979年底,“赤脚医生”14957人,平均每个大队有“赤脚医生”2.19人。1981年,对全区“赤脚医生”进行统一考试考核,达到中专水平的发给《乡村医生证书》,不合格的辞退或停业。至此,“赤脚医生”改称乡村医生和乡村卫生员。1985年,全区有卫生技术人员15529人,其中,中医师515人,西医师2161人,护师201人,中药师208人,西药师137人,检验师56人,其他技师62人,中医士757人,西医士1777人,护士2436人,其他技术人员34人。
第五节医疗技术
建国前,区内医疗水平十分低下,一般只诊治内科、妇科、儿科等常见病、多发病。
建国后,地直及各县(市)相继建立了人民医院,设有门诊观察床位,危重病人可在门诊观察治疗。1950年后,各所医院陆续调入一些正规医校(医学院)毕业的医护人员,同时,逐步增设了一批医疗、监测等仪器,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各县医院都能处理一般性疑难病症,外科能做阑尾炎、肠梗阻等手术;妇科能处理难产、剖腹产等。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医疗技术也在不断改革、创新,医疗水平有了新的飞跃。至1985年,菏泽市人民医院内科能做电击除颤、心脏监护;外科能做食道癌、胰头癌手术;妇科能处理难产和做子宫全切术;同时,中医正骨科也较受群众的欢迎。单县中心医院普通外科能做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肠腔静脉分流术;胸外科能做肺叶切除术,食道癌切除术,二类尖瓣闭式分离术;脑外科能做脑肿瘤切除术;泌尿外科能做膀胱切除术,半肾切除术;骨外科能做断指再植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其他县(市)医院都能抢救一般危急重病人,能做肺叶切除、脾切、子宫全切、中段食道癌切除、腹部手术等。
地区人民医院是全区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是全区医疗教学、科研中心,医疗水平较高。1950年,外科就开展了阑尾炎,肠梗阻手术;妇产科开展了巢囊肿摘除、剖腹产等手术。1958年,内科骨髓骨疗治疗顽固性贫血和粒状白血球降低症效果良好。五官科开展T21种新型手术,创造了五种新疗法,如开颅引流,上颌骨全切除,乳突根澡术等。妇产科开展了阴道内子宫剔除术,前后阴道壁修补术,阴道膀胱痿修补术等。外科开展了胸部外科手术,用黄连治疗多发性脓肿,无菌伤口暴露疗法。放射科开展了用磺胶浆子宫输卵管造影,并制成了心脏计波摄影机。建立了生化室,开展了11个项目的生化标本检验。1978一1985年,骨外科开展了关节置换术、僦关节开窗引流减压术,治疗儿童股骨缺血性坏死的研究,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胸外科开展了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神经外科开展脑肿瘤手术。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塞,病人死亡率较低,获省科技二等奖;胚肝输注治疗再障碍效果满意。妇产科开展了恶性卵巢肿瘤根治术,宫颈癌根治术,尿痿修补术,粪痿修补术,还开展对卵巢恶性肿瘤,绒癌等疾病的系统化疗及手术。
地区人民医院专科特长:胸外科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妇科滋养细胞癌肿瘤化疗, 骨外科股骨头无菌坏死手术,治疗血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