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档案
第一节档案馆
馆库建设1959年,菏泽专区档案馆及各县档案馆相继建立,库房全是砖瓦平房,建筑陈旧,占地面积很小。1962年全区档案馆库房面积814平方米,1963年增到954平方米;1964一1965年先后增加到1196平方米和1658平方米。1966一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有的档案馆库房被占用,馆库建设没有进展。1979年,地区档案馆在菏泽市中华东路路北始建向阳单面三层楼房一幢,总面积为1100平方米,库房面积为500平方米,1980年4月竣工投入使用。同时,各县(市)馆库房不断扩建,到1985年,全区档案馆总面积达到4595.3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为2626平方米。
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和资料不断增多,区、县档案馆陆续增添部分设备。1962年,全区档案馆只有218个木制档案橱、架,10部灭火器。至1966年2月,全区11处档案馆共有档案橱639个,其中铁制档案橱288个,木制档案橱、架351个,灭火器30个,灭火桶33个,防火缸20个。1966一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档案馆库房设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档案橱、架被挪为它用;防火器材多数已不能使用。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区11处档案馆经过恢复、整顿和发展,馆库设备陆续得到更新或添置。1983年,全区11处档案馆新购置铁制档案橱近200个,去湿机11台,空调机11台,电子报警器1部。近几年来,又陆续购置复印机4部、去湿机3部。还购置了档案橱、照相机、放大机、录音机、收录机、装订机、切纸机、自动温湿度计、吸尘器、消防灭火器等。
档案资料征集区、县档案馆建立初期,接收了旧政府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各区、县大量的档案材料,为此,区、县都建立了清理积存文件委员会,组织人员进行整理。到1962年底,全区整理档案8500余卷,收集整理革命历史档案2万余件,全区馆藏档案达25661卷,收集征集各种图书资料达8600余册。1963年,区、县档案馆对被撤销机关单位的档案材料又进行了整理,共整理3050余卷,整理革命历史档案695卷,并征集了大量图书资料。1963年底统计,全区11处档案馆馆藏档案达38941卷,资料达20242册。1964一1965年,地、县档案馆进一步开展了档案资料的接收与征集工作。1966一1976年底,全区馆藏档案达82127卷,资料达21121册。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区11处档案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档案库房被砸,档案文件被抢掠,致使大量档案资料损毁或丢失。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地、县档案部门逐步恢复了档案、资料的接收与征集工作。据1977年统计,地、县档案部门共保管档案187个全宗,35449卷。1978年增长到39889卷。1982一1985年,全区地、县档案馆广眨开展了档案资料的接收征集工作,使馆藏档案、资料不断增多。截止到1985年底,全区地、县档案馆馆藏档案822个全宗,110766卷,总长度达2208.42米,其中地区档案馆馆藏档案为83个全宗,15940卷。全区馆藏资料为6633种,50407册,其中地区档案馆馆藏资料为2474种,6600册。全区馆藏的档案主要来源于地、县级党政机关、群团和事业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档案整理建国以后,全区集中进行档案的清理鉴定工作有两次。
第一次,根据战务工作需要,菏泽专区档案管理局于1965年1月下达了关于进行档案清理鉴定工作的意见,组建清理鉴定工作领导小组。首先在菏泽县搞档案清理鉴定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全区档案清理鉴定工作普遍开展。到年底,共清理鉴定档案120467卷,鉴定出需要保存的档案82127卷,其中永久保管的档案24978卷,长期保管的档案25400卷,定期保管的档案31749卷。
第二次,在1972年,根据全省档案工作会议和省委(1972)162号文件精神,召开了全区档案鉴定工作会议,全区11处档案馆,对馆藏档案普遍进行了一次鉴定。
通过两次档案清理鉴定工作,基本上解决了馆藏档案庞杂臃肿、玉石不分的现象,做到了重点突出,有利于管理,便于利用。
档案史料编研档案史料的编研工作,在60年代已经开始。当时主要是根据各项工作的需要,从档案、资料中选取材料编写了一些资料。如《高产志》、《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年缩影》、《历年来工作的发展情况》、《行政概况》、《各种基础数字汇编》、《县志》、《社志》、《厂志》、《校志》、《机关大事记》等,从不同角度记述了历史的真实情况,带有浓厚的时代特色。
1980年,地县档案馆恢复后,比较普遍地开展了档案史料的编研工作。到1985年底,全区地、县(市)11处档案馆共编写档案史料和参考资料达100余种,200余万字,为工农业生产、机构改革、编史修志、科学研究等工作提供了系统的资料,有些资料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好评。如菏泽地区档案馆编印的《菏泽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事记》、《中共菏泽地委机关组织沿革》、《菏泽地区建国以来历年降雨量统计资料》、《中共冀鲁豫五地委组织沿革简介》、《冀鲁豫五专署组织沿革简介》、《中共冀鲁豫二地委组织沿革简介》、《冀鲁豫二专署组织沿革简介》、《菏泽地区古代各县县名归属沿革简介》、《中国共产党山东省菏泽地区组织史资料》等。各县(市)档案馆编印的有《历届党代会简介》、《历届人代会简介》、《县委组织沿革》、《巨野县两千年灾情资料汇编》、《梁山县建国以来的救灾情况》、《鄄城县村庄史简介》、《东明县历年来黄河水灾和内涝灾害简况》、《定陶县教案志》、《成武县1949年至1981年国民经济统计》、《曹县战史资料》等。
第二节专门档案
文书档案
建国初期,菏泽地区的文书档案工作由秘书兼管。1954年6月,菏泽地委机关档案建立,开始有专人负责管理地委机关的档案。1955年,根据全国、全省党的第一次档案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中央与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地直部分机关和各县县委相继建立了档案室,配备了专、兼职档案人员,分别负责本机关的档案。其后,菏泽专署各委、办、局、院、行、社和各县人委相继建立了档案室。1962年,全区机关文书档案室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至1965年,全区有421处党政群机关档案室,并对以前形成的83654卷不合格的档案进行了清理鉴定,形成49578卷档案,提高了案卷质量。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机关档案工作遭到破坏。1977年后,机关档案工作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文书档案工作逐步走向正常化。到1978年底,全区恢复建立机关文书档案室或文书档案工作的单位457个,共保管档案38638卷。到1985年,全区文书档案室发展到1802处(其中包括271处综合档案室),保存文书档案达111546卷。
科技档案
菏泽地区科技档案工作始于1960年。是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档案局“技术档案室工作通则”。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到1962年底,全区建立技术档案室12处,保管档案3012卷。1963年,地、县档案工作机构建立后,加强了对科技档案工作的指导,科技档案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由于菏泽工业企业基础较差,发展缓慢,“文化大革命”前只有21个单位建立了科技档案室,保管档案4201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区科技档案工作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78年,全区建立技术档案室23处,保管档案4906卷。到1981年底,全区科技档案发展到137处;配备专、兼职档案人员186人,保管档案19516卷,资料80110册。1982一1985年间,菏泽地区科技档案室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档案的整理进一步规范,增加了设备和人员,全区科技档案室发展到157处,保存档案达4万余卷。
会计档案
1984年,菏泽地区档案处和地区财政局根据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关于清理积存会计档案工作的文件精神,在东明县进行了清理积存会计档案工作的试点,随后在全区普遍展开。至1985年8月,全区建立清理积存会计档案工作临时领导班子1000多个,班子组成人员5万余名,全区参与清理积存会计档案达5.7万余卷(册)。
地名档案
1984年,菏泽地区档案处和地区地名办公室根据全国、全省地名档案工作会议精神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研究布置,了全区地名档案工作任务。1984年10月,郓城县地名档案试点工作结束。到1985年9月,全区地名建档工作全部结束,地名普查形成的25632条材料经整理,共立地名档案1622卷(盒)。其中文书类档案218卷,地名调査和成果类档案1326卷(盒)、编译出版类档案78卷。整理地图1182幅,照片434张。全区建立11处地名档案室,配备11名专、兼职人员,配备58个地名档案专用橱。菏泽地区地名档案工作,在全省创出第一流的水平,山东电视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大众日报》均作了报道。
其他档案1984年,菏泽地区档案处和地区司法局根据全区普遍建立了公证工作机构,并随之产生了大量公证文书材料的实际情况,在上级没有布置,又无经验的情况下,就如何建立公证档案工作做了认真研究。并在菏泽市进行了公证档案工作试点,然后在全区普遍展开。1985年以后,菏泽地区还建立了教学、审计等专门档案。专门档案的建立,改变了菏泽地区室藏档案单一的局面,出现了多门类的综合档案室。
第三节档案资料利用
菏泽地区各级档案馆和各级各类档案室,自建立以后,广泛开展了提供利用工作。档案工作开展初期,随着机关档案工作的建立,档案的利用主要是各机关内部进行,是为党政领导和机关日常工作服务的。之后,全区档案事业不断发展,全面地开展了档案馆、资料利用工作,积极提供档案、资料,为党政机关、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服务。据统计,1958一1962年间,全区各级档案馆、档案室共提供利用档案46509卷次,接待37452人次,仅1962年就提供利用档案9224卷次,接待7275人。1963年,全区各级档案馆、档案室共提供利用档案34950卷次,接待26887人次。其中为社教和阶级斗争展览提供档案682卷次,接待538人次。1964年,全区档案馆、档案室共提供利用档案28909卷次,接待21524人次。1965年,全区档案室馆、室提供利用档案、资料达3万余卷册次,充分发挥了档案、资料的作用。1966一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派性的干扰,全区档案、资料正常的提供利用工作无法开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区各级档案部门逐步恢复了正常的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1978一1985年,全区提供利用档案资料达80万余卷册次,接待62万余人次。
全区档案、资料利用工作的开展,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各项工作服务方面,充分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厂提供利用档案、资料为现实革命斗争服务。50一60年代,在镇反、肃反、审干、“四清”、社教等工作中,利用大量的档案、资料,实事求是地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1962年,省、地委政法工作组调查了解鄄城县城关公社先锋大队反革命复辟篡夺基层领导权一案时,郅城县档案馆提供了先锋大队有关档案材料,结果工作组原计划用半年变为仅用一个月就全部结案。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巨野县档案馆向中共中央专案办公室提供了《中共山东省巨野县城区委员会一九五六年一月三日关于张协忠(张春桥祖父)定为漏网地主、没收全部房屋决定》的档案原件,使张春桥多年隐瞒地主家庭出身成份的事实得以明鉴。中共中央[77]10号文件第31页将上述档案原件影印利用,为清查“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历史罪行,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提供档案资料为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服务。在60年代,为纠正“五风”错误,落实农村经济政策和为在1959年“反右倾”中受到错误批判处理的同志甄别平反,提供了大量的档案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平反冤假错案、改正错划右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落实干部政策等工作中,档案利用的效果尤为显著。仅1980年为落实各项政策就提供利用档案接待6753人次。1984年仅地区档案馆就提供利用档案为140人次,落实了鲁统[1984J16号文件精神,为447人提供了学历证明,解决了农转非、浮动工资等问题,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
提供档案资料为编史修志、科学研究、文化事业服务。1960年,专区档案提供了《挺进报》的有关材料,为专区枣梆剧团演出“红岩” 提供参考,受到剧团领导的感谢和广大观众的欢迎。在1966年以前,菏泽专区档案部门为编写史志提供了大量的档案资料。特别是80年代,全区普遍开展了编史修志工作后,各级档案部门为编史修志服务,已成为档案利用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1985年始,仅菏泽地区档案馆就为编史修志一项提供利用档案、资料达30526卷册次,接待4970人次。在编写地区志、各专业志、党史、组织史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供档案、资料为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服务。在50一60年代,在农业生产、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抗旱防涝、改良品种、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中,提供了大量档案资料,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如在1961年,修建赵王河、洙水河、万福河、太行堤水库、刘庄闸等水利工程中,如果重新测量'绘制、设计,需要13个测量队,600余人,一年的时间,花费在60万元以上,专区水建指挥部档案室及时提供了1954年治淮委员会测绘的湖西涝区万分之一和五万分之一的地图及有关技术资料,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整个工程的系统设计任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档案资料利用工作转向了为生产、科研、经济建设服务,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菏泽地区农科所利用“跃进五号”大豆培育试验中形成的档案编印成资料,发放全省及河南、安徽、陕西等省,使“跃进五号”大豆技术在1400万亩田地上得到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提供档案、资料为党政机关工作服务。党政机关为召开会议、总结工作、起草文件及处理日常党政事务等,都需要随时査阅档案文件。如历届党代会、人代会的召开,需要前届党代会、人代会的档案资料。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后,各级党委、政府和业务部门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等方面,利用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尤其是80年代,在制定发展规划、机构改革、配备干部、调资、调级、建立岗位责任制等工作中,都査阅了大量的档案材料。档案部门在这方面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第六章文物名胜
第一节古遗址
区内古遗址遍布10个县市,如曹县境内的梁烟堆、鄱览堆、部堀堆、普连集、燕陵堀堆遗址;巨野县内的冯増堆、后昌邑、张楼、麒麟台、左览堆、齐鲁会盟台遗址;梁山县内的青览堆、贾堀堆、吴烟堆、土山遗址;成武县的大台、文亭山、晏媚堆、刘庄、李河、玉皇庙、白云寺、孙寺、纪河寺遗址;东明县内的窦烟堆、庄寨、朱岗寺、小东湖、牛王庙、来庄遗址;郓城县内的苏庄、寿显寺遗址;鄄城县内的亿城寺、箕山遗址;定陶县的官増堆、大章寺、左山寺、戴岗寺、梁王台、戚姬寺遗址;单县内的马璃堆、孙烟堆、李璃堆、李园、簸箕烟堆遗址; 菏泽市内的安丘烟堆、坡刘堀堆、芦増堆、青丘増堆、袁増堆、塔壇寺、长堆遗址等。其中最主要有以下几处。
安丘增堆遗址
位于菏泽市佃户屯乡曹楼村东南200米,因其上曾建有安丘寺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