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图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233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图书
分类号: G235
页数: 4
页码: 689-692
摘要: 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菏泽地、县均加强了发行网点的建。1966年,全区有10个国营书店,发行网点(包括国营书店、供销社及其他国营商业供销点)278处。1976年,根据省委对省出版局的有关文件指示,菏泽地区分设地区和县两级书店,销售任务主要由县店承担。1982年元月,地、县新华书店合并,统称菏泽地区新华书店。80年代以后,图书发行事业蓬勃发展。国营书店发行网点增加,个体、集体书店、书摊迅速发展。1985年底,全区共有发行网点46处(其中集体书店17处),个体书店、摊点发展到300余家,其中鄄城张抗之的“红船书店”和菏泽市新兴乡朱孟新流动书摊,年经销额均在10万元以上。
关键词: 图书管理 图书发行

内容

第四章图书
  第一节岀版
  出版管理晚清至民国初期,菏泽地区出版业多为民间经营。“七•七”事变前后,革命读物的出版逐渐有了发展。国民党政府对革命进步书刊的岀版发行,实行封锁。1929年,菏泽“新光书社”被国民党菏泽县党部无理査封。1930年,曹县“曙光书店”负责人孔庆嘉、任守均被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冀鲁豫书店流动于郓城、梁山一带,也多次遭国民党袭击。
  建国后,专署文教局分管出版发行工作。1968年,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毛泽东著作”出版领导小组。1976年3月,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出版办公室建立,和地区新华书店合署办公,统一管理区内图书的编、印、发行业务.1982年2月,出版办公室改名为菏泽行政公署出版局,强化了管理职能;1983年8月,改为山东省出版总社菏泽办事处,统管区内的书刊编辑、印刷和图书发行J985年12月再次更名为“山东省出版总社菏泽分社”,实行企业管理制,下设办公室、一编室、二编室,编制17人,全面负责管理区内的岀版、印刷、发行工作。
  1984年前,区内正式出版的期刊、报纸,由省委宣传部和省出版总社审批.1984年后,图书改由菏泽出版分社报年度计划,由省出版总社审批,调用省专业出版社书号,由菏泽分社出版。非正式出版物,按其发行范围,分别由山东省出版总社和菏泽分社审批,凡在区内发行的,列入省“准印号”编号序列;凡作为内部交流赠送的,由菏泽分社审批,列入内部使用菏出准印序列。
  对于非正式出版和非法出版物的管理,由行署文化局和新华书店代管。1982年起对非法出版物的管理,由地委宣传部牵头,菏泽分社会同公安处和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共同实施。
  出版业务旧时,菏泽区内的出版业务多为私营,政府没有统一管理。1940年4月冀鲁豫第二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建立后,相继建立了“鲁西日报社”、“卫河日报社”、“运西日报社”、“泰西日报社”、“冀鲁豫书店”等。这是菏泽区内首次出现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岀版发行机构,并出版发行了一批图书、报纸。
  鲁西日报社创立于1940年初,活动于梁山、郓城以北地区,在梁山戴庙、沙窝山区建立工作站,属冀鲁豫区党委领导,社长先后由王绍云(又名王树成,解放后曾任湖北省委副书记)、陈沂(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委副书记)担任,设编辑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出版报纸和图书,曾出版毛泽东著作单行本。
  卫河日报社的前身为群声日报社,系冀鲁豫特委1939年创办,属特委宣传部负责人赵紫阳领导。1940年初冀鲁豫党委成立,将群声日报改为卫河报,社长刘祖春,副社长白映秋。报社内设编辑部和印刷所,有三部石印机,出版了《新艮主主义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问题》等图书。
  冀鲁豫日报社,1941年由鲁西日报社和卫河日报社合并而成,是冀鲁豫根据地印刷出版社发行总机关,印刷所分设在梁山、聊城、范县、南乐、内黄等地,至1945年8月共出版报纸432期。
  冀鲁豫书店又名冀鲁豫边区出版发行局,1944年从冀鲁豫日报社分出,与行署文化出版社合并而成,为出版发行综合机构。1945年10月,菏泽城第一次解放,曾在菏泽城内租房10间编排印刷,并在“九间楼”设立门市部,经理张鲁泉,副经理苑重新,编辑部主任王亚平,下设办公室、出版发行部、营业科、会计科、总务科、材料科和铅印一所、铅印二所、石印所、装订厂和分区支店。
  文化出版社,1941年由冀鲁豫行署创建。地址在菏泽城内,先后由孙仰周、林茵如、肖洪绍担任社长兼编辑部主任,主要为根据地学校编辑出版学生课本、扫盲课本和其他文化通俗读物。
  在这一时期,冀鲁豫区党委、军区政治部及边区中学等都曾编辑出版过图书和报纸,如军区政治部出的《组织工作手册》、《战地通讯日记》,边区二中出版的《中国近代革命史》等。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出版了各类图书265种,其中马恩列斯及毛泽东著作40种,通俗政治读物60种,文艺读物90种,历史读物10种,如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朱德的《论解放区战场》,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斯大林的《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等。
  建国后,图书出版业统归国家管理。1975年前出版工作由行署文化局兼管,1976年地区岀版机构建立,为省出版社做通联工作,会同省出版社先后出版了题为《放歌牡丹乡》、《鲁西南史话》、《烽火鲁西南》、《鲁西南战史资料》、《李自成》、《聊斋故事》连环画等15本图书。
  1983年始,地区制定年度选题计划,报省出版总社审定。统一书号由省各专业出版社提供,区内发行的图书,使用省总社鲁准印号出版,每年出书3至5种.1985年出版的《小学教学自测题》连年再版.出版的中堂门画畅销周边四省广大农村。
  第二节发行
  清末民初,菏泽区内的图书发行业务主要由私营的文具店兼营。当时,区内有“明记三坊”、“天星奎”、“周复铎”等10余家。
  “明记三坊”建于1917年,业主吕兴三,地址在菏泽城内中学前街路东。主要对外承办石印印刷,兼营部分文具和图书,雇用职工2人,1937年因时局变迁而停业。
  “天星奎”建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业主为单县市民侯先铎。地址在单县西关街路南。主要经营文具,兼营各种书籍,1946年因战乱停业。
  “周复铎”建于1822年(清光绪八年)。由曹县人周姓父子创办,地址在今曹县县府东街,主要经营文具,兼营部分课本和其他书籍。至20世纪30年代停业。
  民国时期的图书发行业主要是民间经营。区内共有各种类型的书社、书局20余家,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永元堂”、“益兴堂”、“裕文斋”、“祥生书社”、 “新光书店”、“曙光书店”。
  “永元堂”建于1934年,为河北唐县人隋金斋创办,地址在菏泽城李隅首路南。开始以印刷业为主,兼营文具、图书,雇佣3名工人,后以经营文具、图书为主,通过上海商务书局进货,销售一些诸如《三字经》、《千字文》、《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书籍,1954年停业。
  “益兴堂”为1921年东明人张洪祀创办。地址在东明县大隅首路西,主要经营文具用品,兼营部分图书,曾经销售过《百家姓》、《弟子规》、《四书》、《五经》、《千字文》等以及文房四宝。
  “裕文斋”为菏泽人朱秀章于1924年创办,地址在菏泽城东李隅首。其经营范围以图书、纸张为主,兼营部分文具。1937年因战乱停业。
  “新光书店”为菏泽人李玉勤于1929年创办。该书店是合股经营,主要由进步人士李玉勤、傅利轩等人入股;地址在今菏泽市农业局附近,以经营进步书刊、杂志为主。由于该店宗旨在于宣传抗日救国,故于1931年被国民党査封。
  “祥生书社”创办于1921年,地址在元城城内大街路北。该书社资金雄厚,国币4000余元,在城内分设“大东书社”、“文会书社”、“新生书社”等。主要以出售课本、教学参考书为主,1937年“七•七”事变后郓城沦陷,书社倒闭。
  “曙光书店”由曹县人共产党员孔庆嘉、任守钧等发动进步青年,于1930年集资创办。他们销售进步书籍,宣传新文化,传播新思想,并以书店为掩护,组织10多名爱国青年,成立曹县科学研究会,进行马列主义科学思想的宣传工作。1931年1月18日,国民党县党部下令逮捕了孔、任两人,并査封了书店。2月2日,孔、任两人被押解济南。4月5日,孔庆嘉、任守钧和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邓恩铭等21人,在济南纬八路刑场慷慨就义。
  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区内的图书发行业随着革命战争形势的发展而逐渐扩大。
  1944年,冀鲁豫区党委决定正式成立冀鲁豫书店。1945年10月,迁至冀鲁豫行署驻地菏泽,在市中心最引人注目的“九间楼”设立了书店门市和仓库。接着,又在济宁设立分店。在大名、濮阳、聊城、阳谷、菏泽等地,设了5个分支店。1944年,冀鲁豫书店共计200余人,附设办公室、出版发行部、营业科、会计科、材料科、总务科等。书店既出版印刷,也承
  担发行。印刷了一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著作和其他政治理论读物。如:《刘伯承的故事》、鼓词《打黄狼》、坠子《补赏中农黄虎》、平调《团员》、小说《平妖记》,以及学校课本共计240种。
  1948年,菏泽解放,冀鲁豫书店改为平原省新华书店.1949年8月,平原分店菏泽支店成立。1950年7月,菏泽支店开始将文县交商业部门经营。随后,郓城、梁山、鄄城、成武、曹县、定陶、东明等县书店相继建立。随着行政区划的变更,1952年平原省分店菏泽支店改属山东省分店领导。1958年11月,新华书店菏泽支店改名为菏泽专区新华书店。专区店负责各县店的业务领导工作。
  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地、县均加强了发行网点的建设。1966年,全区有10个国营书店,发行网点(包括国营书店、供销社及其他国营商业供销点)278处。1976年,根据省委对省出版局的有关文件指示,菏泽地区分设地区和县两级书店,销售任务主要由县店承担。1982年元月,地、县新华书店合并,统称菏泽地区新华书店。
  80年代以后,图书发行事业蓬勃发展。国营书店发行网点增加,个体、集体书店、书摊迅速发展。1985年底,全区共有发行网点46处(其中集体书店17处),个体书店、摊点发展到300余家,其中鄄城张抗之的“红船书店”和菏泽市新兴乡朱孟新流动书摊,年经销额均在10万元以上.1985年全区拥有专业发行人员265人,其中具有大专或同等学历者28人,中专或同等学历者37人,共计发行图书3529万册,销售额达1713万元。
  第三节馆藏
  20年代以前,菏泽地区没有公共图书馆,许多珍贵善本书均藏于私人之手。在历史上,曾涌现一批私人藏书家。1923年前后,巨野、菏泽等县开始建立公共图书馆,没有图书馆的县,在艮众教育馆内设立了图书部或阅览部,正式出现了图书馆事业,但因条件有限,藏书寥寥,加上战乱兵燹,各县公共图书馆大部分闭馆,幸存者亦名存实亡。
  建国后,全区图书馆事业逐步发展。1949一1956年,各县文化馆都设有图书室,其中人口较集中的菏泽、曹县相继建立了图书馆。1958一1962年期间,“共产风”、“浮夸风”给图书馆事业造成很大混乱,农村图书室亦时有时无,已建立的公共图书馆也都与文化馆合并。直到1963年以后,图书馆事业才开始复苏。1966一1976年,各县图书馆被封,管理人员被调离,许多图书资料被名为“四旧”、“毒草”,或付之一炬,或化为纸浆,或被人盗窃,损失惨重;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通过拨乱反正,图书馆事业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全区有8个县市、4处大专院校先后建立了图书馆(室),城乡基层图书室发展到567处,总计藏书近240万册, 图书管理人员770余名。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