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图书馆
菏泽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菏泽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228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机构
分类号:
G46
页数:
2
页码:
589-631
摘要:
1967年3月,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教育工作归地革委政治部宣传组分管。1968年4月,菏泽地区文教局成立革命领导小组。1970年冬,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政治部设教育组,负责管理全区教育工作。1975年3月,菏泽地革委政治部教育组撤销,成立地革委教育局。1978年7月,菏泽地革委教育局改称菏泽地区行政公署教育局。1984年,机构改革时,设正副局长4人,调研员1人,共有6个科室24人。
关键词:
教育机构
机构建设
内容
第一章机构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区内府、州、县学堂事务由知府、知州、知县直接掌管,并设辅助机构“教授署”、“训导署”等辅佐教事。府、州、县各级学署的学官,府称“教授”、州称“学正”、县称“教谕”,另设训导若干人辅之。
曹州府学署设在府城学宫内(现菏泽军分区所在地),内设教授1人,训导若干人,主管曹州府学务。各县教谕均设于本县儒学内,各设教谕1人,训导1人,主管春秋两季文庙祭祀,训导所属生员,主持考试,办理学生入学手续及赴京应试考生的资助等。
随着废科举兴学堂教育制度的变革,教育行政机构亦随之发生变化。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4月,曹州府及各州、县始设劝学所,掌管各辖区内的教育行政,劝导地方人士建立学堂,推广新式教育。每所设劝学总董(即视学)1人,劝学员若干人。各州、县内划分若干学区,每区设劝学员1人。1910年(清宣统二年),劝学总董改称劝学员长。这时,除教育行政机构外,各县已开始有教育界人士组成的教育会,研究学术,商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事安排等方面的问题。
1912年以后,地方教育行政仍沿用“劝学所制”。1913年废府设道,菏泽区各县归属岱南道(不久改为济宁道),道内第三科主管教育,设科长1人,督学1人,教育委员、事务委员若干人。1926年,济宁道改为曹濮道,道内仍设第三科主管教育。1928年裁撤道制,各县统归省辖。
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豫区各专署内均设教育科,设科长1人,办事员2一3人。解放战争时期,菏泽解放区分属于冀鲁豫行署所辖之二、三、五、七专署,各专署均设教育科,设正科长、副科长、科员、会计等5-6人。
1949年,原冀鲁豫二、五专署合并建立菏泽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署内设教育科,设科长1人,科员2人,办事员1人。1952年4月,教育科改称文教科。1956年12月,文化、教育分设,建立菏泽专署教育科,设科长1人,副科长2人,科员7人。1958年4月,专署教育科撤销,成立菏泽专署文教卫生督导组。1958年11月,菏泽、济宁两专区合并,教育管理机构撤销。1959年6月,菏泽专署恢复,设立文教局,设局长1人,副局长2一3人,其他干部7人。1967年3月,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教育工作归地革委政治部宣传组分管。1968年4月,菏泽地区文教局成立革命领导小组。1970年冬,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政治部设教育组,负责管理全区教育工作。1975年3月,菏泽地革委政治部教育组撤销,成立地革委教育局。1978年7月,菏泽地革委教育局改称菏泽地区行政公署教育局。1984年,机构改革时,设正副局长4人,调研员1人,共有6个科室24人。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
相关机构
菏泽专署教育科
相关机构
菏泽地革委教育局
相关机构
菏泽地区文教局
相关机构
菏泽地革委政治部教育...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曹州府
相关地名
菏泽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