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石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2204
颗粒名称: 第九节 石油
分类号: F407.22
页数: 3
页码: 404-406
摘要: 1950年,河南省安阳石油公司在菏泽设推销组。1955年,菏泽石油支公司成立,业务隶属济宁分站,行政归属菏泽专署商业局。1971年改为山东省石油公司菏泽采购供应站。1985年改称山东省石油公司菏泽石油分公司,下设9县支公司,共有职工1327人,固定资产872万元。
关键词: 石油销售 石油工业

内容

1950年,河南省安阳石油公司在菏泽设推销组。1955年,菏泽石油支公司成立,业务隶属济宁分站,行政归属菏泽专署商业局。1971年改为山东省石油公司菏泽采购供应站。1985年改称山东省石油公司菏泽石油分公司,下设9县支公司,共有职工1327人,固定资产872万元。
  购进建国初期,石油以进口为主,多来自苏联。50年代,区内石油货源主要从商丘、济宁二级站调入。运输靠马车桶装。1960年,进货地点改为兖州站,享受二级调拨价。1982年,荷泽石油接转站投入使用,运输以汽车为主。1984年巨野中转库投入使用.1982-1985年共自采货源1.3万吨,有力地支持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群众生活用油的需要。
  销售建国前,菏泽工业动力用油消费量较少。1951年,菏泽“裕民”车站建立,其汽车燃料改为汽油,并与菏泽石油推销组签订保证供应的合同。1952年全区工交用油量仅35吨,其中汽油8吨,柴油27吨,主要用户是虹光电厂、新力铁工厂、联合烟厂等。此后,随着区内工业交通的发展,用油量逐年上升,至1965年全区石油总销量已达1.12万吨,其中工交用油2734吨.“文化大革命”期间,石油供应不正常,供需矛盾突出.1977年国务院制定了《石油产品实行统购、统配定量供应试行办法》,简称“两统一定”。石油公司根据上级精神对全区工业交通运输用油进行普査登记,确定了3115辆汽车用油的保有量和工业生产用油的基数,对其实行统一定量供应,从而保证了工交用油的基本需要。1979年后, 全区动力用油量剧增,据统计,1983年全区用油车辆已达9100余辆,比1979年增长65.7%,石油供应日趋紧张,一度出现脱销现象。为解决供需矛盾,石油公司根据上级精神,开始实行高价供应计划外用油,并相继建立了一批加油站。1985年,区内采取“保、压、停”的供应原则,对不同用油对象分别采取保证用油、从紧控制和停止供应的办法,合理安排油料供应,使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消防等行业用油得到保证。
  煤油主要用来照明。建国以后,菏泽市场煤油供应方式先后有敞开供应、控制供应、凭证定量供应等几种方法。
  建国初,区内电力工业薄弱,90%以上的群众用煤油灯照明,煤油销量比重较大。1958年开始实行计划供应,1962年以人定量供应,60年代后期,区内建立了一些小型电厂,城镇居民照明用油相对减少。1978年后,电力供应紧张,煤油销量回升。1981年煤油销售达9200吨,比1978年增加21%°1985年油源普遍紧张,石油部门对煤油供应采取了发票到户的办法供应,有效地防止了挪用或卖高价现象的发生,基本上满足了广大农村群众照明需要。农业用油,50-60年代区内农业机械少,上级分配的货源能基本满足农用需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柴油动力机械迅速增加,加之农村副业用油的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982—1984年,全区供应农用柴油57万吨,国家价格补贴6000万元, 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菏泽地区1950-1985年社会商品购买力、商品零售量与国营商业纯销售对比表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巨野县
相关地名
菏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