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图书馆
菏泽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菏泽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六节 药品器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2201
颗粒名称:
第六节 药品器械
分类号:
F763
页数:
3
页码:
399-401
摘要:
建国初期,菏泽专署成立了医药总社,经营中西药批发兼零售业务。1955—1956年,各县均建立了医药公司与中西药经理部,并对私营医药业实行改造,形成了国营医药独家经营的局面。
关键词:
药品器械
医疗机械
内容
建国初期,菏泽专署成立了医药总社,经营中西药批发兼零售业务。1955—1956年,各县均建立了医药公司与中西药经理部,并对私营医药业实行改造,形成了国营医药独家经营的局面。1985年,菏泽地区医药公司下辖3个采购供应站、3个工厂、9个县公司、38个农村经营组,年销售额4462万元。
中药经营品种:1949年,区内中药材品种仅有三四百种。建国后,医药商业迅速发展,经营品种增多。1958-1970年,经营中药材600余种,中成药200余种。1982年,经营中药材656种,中成药354种。
收购:建国后,医药商品由国营医药公司统一经营。中药材和中成药的购进,分地产品收购与区外调入两部分。“文化大革命”期间,企业规章制度被废除,地产品盲目生产,收购量剧增,购进计划失去制约,购、销、存比例严重失调。1975年,菏泽药材站库存白芍792万公斤,占用资金1552.3万元,占全区中药材库存的70%.1978年后,购、销、存比例趋于协调。1985年购进中药材价值291.6万元。
销售:建国后,区内中药销售逐年增加。1957年,区内销售中药价值84.48万元,主要有丹参、桔梗、白芍、丹皮、山药、麦冬等;区外销售80.4万元,主要有白芍、丹皮、红花、草决明、山药、千实等。1970年,区内中药销售288.6万元,区外销售708.2万元。1985年,区内中药销售539.8万元,比1980年下降15%;区外中药销售713万元,比1980年增加62%.中药材、中成药销售比例也发生了变化;中药材1957年占87%,1985年占53%;中成药1957年占13%,1985年占47%。
西药经营品种:建国前,西药经营全系私人经营,一般有磺胺类、抗生素类等药,品种较少。建国后医药公司经营品种迅速增加,1955年已达650种,而后增加了特殊药品购进,如急救、麻醉、计划生育药品等。至1985年,经营西药达1007种,较1952年增加776种。
购进:建国后,地、县相继建立了西药专营机构,西药购进有大幅度增长・1956年,全区购进西药价值167万元。1971年,菏泽、东明药厂建立,从系统外工厂购进酒精、甘油等价值13.2万元.1985年,全区西药总购进价值3549.8万元,比1981年的2517.6万元增加了1032.2万元。
销售:建国后,西药的销量发展速度快,增长幅度超过中药。1957年,全区医药销售额共511.9万元,其中西药销售额为235.6万元,与中药所占比重持平。1960-1985年,西药销售占中药、西药、器械总额的60%,最高时达到72%。1985年,西药销售额3037.6万元,为1956年的18.36倍。
医疗器械经营品种:70年代之前,国营医药公司只限于经营一般消耗性器械60余种°1983年,经营的器械已分3大类,1830种,2760个规格.1985年,发展到2327种,3920个规格。
购进:1957年,全区购进医疗器械价值19.6万元。1960年,购进医疗器械价值250.5万元,但由于盲目采购,造成库存积压.70年代,各种医疗器械的购进主要依靠省内平衡,由一、二级站调拨解决。1983年, 全区与全国80多个一、二级站建立业务联系,经营品种占总器械的80%。
销售;1955年,全区销售医疗器械价值6-7万元,销售化学试剂价值0.1万元。1975年,销售器械价值149.9万元。1985年销售器械价值244万元。菏泽地区1956-1985年收购中药材一览表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