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工具早期境内运输工具比较原始简陋。货运工具,有人推独轮平头车、红车,载重150—400公斤,日行25—30公里;畜力四轮太平车,铁木结构,载重1500公斤;另有牲口驮运和脚夫肩挑。客运工具,有马、轿、畜拉轿车等,轿分2人抬、4人抬、8人抬三种,多为官、商和富人乘用,百姓一般步行。
1924年,菏泽、东明、曹县等县城有双轮人力车,当地人称为“东洋车”,搞拉客运输。1938年出现了“马车行”,民间运输仍为畜力铁木轮大车和人推木质独轮车,1946年,区内有汽车110辆,大部分是木炭车、酒精车,汽油车较少。建国初期,客运工具以两轮马车为主,货运工具以畜力大车为主。50年代,客货运输工具逐步向机动车辆发展,铁木轮大车逐步改为胶轮大车。1959年,全区国营有载货汽车137辆,载重量427.54吨;载客汽车25辆,835个座位;集体、个体有地排车2497辆,三轮车271辆,马车243辆。1984年,国营系统货运工具有载货汽车745辆,3308个吨位;客运汽车220辆,9586个座位; 集体单位人畜力车7050辆,其中属农村的6552辆,属城市街道的456辆,属市县专业运输企业的42辆。
运输组织区内早期的运输组织均为私营。1922年,私营长途运输公司成立,经营河泽至济宁线的客运。1926年,山东省成立利荷汽车路局,有汽车20辆,后增至百辆,经营利津至菏泽的客运业务。1930年,全省运输系统划为六个区,区内属兖曹区。1934-1937年,区内运输为曹济郓段辖。1935年山东省汽车路局制定了《管理商车暂行办法》,规定商车行驶路线,由省局视登记商车多少、营业状况优劣酌情分配调拨;商车自领到许可证明后,在两个月内不营业,或开始营业后无故停驶一个月者均予撤销登记,收缴证明车牌; 实行客货统一运价,不准车商擅自更易。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成立了日伪“华交公司”,区内交通运输属该公司下的济宁所管辖1945年6月,冀鲁豫军区成立冀鲁豫汽车大队,驻地先在河南濮阳,后移菏泽。1946年1月,在“冀鲁豫汽车大队”基础上组建“冀鲁豫兴华汽车运输公司”,主要经营菏泽、济宁、巨野、郓城、鱼台、滕县、临沂、宁阳、泰安之间的军需物资与客货运输。是年,兴华汽车运输公司下属的曹州分公司成立,有职工135人,汽车30辆,胶轮马车20辆,骡马50匹。1949年1月,建立菏泽汽车站,隶属于冀鲁豫行署交通处。
1951年,菏泽运输公司成立,原汽车站为其直属站。尔后,该公司相继在各县成立汽车站或代办点。湖西专署在单县建立了中心联运站。各县站(或代办点)既办理公司的业务,又为私营汽车代办售票,提一定手续费。1953年5月,菏泽运输公司、单县中心联运站合并于兖济运输公司。1959年,菏泽专区汽车运输公司成立。1964-1965年,各县运输公司相继成立。1985年,专业运输组织有菏泽、定陶、成武、曹县、单县、东明、鄄城、巨野、郓城、梁山10个汽车站、运输队。企事业运输组织有建筑、外贸、粮食、煤炭、商业、供销等车队。
人畜力运输清末民初,区内运输以人畜力为主。黄河两岸附近,贫苦农民肩挑人扛,装卸物资,干这种活的人被称为“叫背”或“苦力”。县城市民及近郊农民,则从事“赶脚”(用毛驴驮人)、“推脚”(用木制平头车推人),运送旅客。1924年,菏泽、东明、曹县等县城有人先后购买“东洋车”,搞拉客运输,其中菏泽县最多,共有七八辆。长途货运工具,主要是木制红车。从事长途运输者,均系自愿搭“帮”,少则三五辆,多至十余辆。每帮推举一二个“车头”,出头联络货源。其路线不一,近至本县集镇之间、区内县之间;远至利津、济南及河北彭城、河南滑县、安徽亳县等地。运进的物资主要是布匹、纸张、火柴、煤油、糖茶等;运出的物资主要是棉花、土布及其他土特产品。这期间,人畜力车运输一般无官方组织。1938年,菏泽、曹县、单县等县城有了“马车行”从事返运,多受雇于较大商户。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利用人畜力车运输,支援前线。区内各县先后建立了支前机构,根据人力、畜力、运输工具情况,分别编了担架队、小车队、大车队,共计2100个,约27000人。他们将大量的被服和粮食运到前线,又将伤病员、战利品等运往后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区内南华、东明、曹县、定陶、成武、郓城、鄄城等县,在陇海、大杨湖、鄄南、章缝集等战役中,共出动担架20000余副,大车万余辆,供应线深入敌占区百余里,随军的民工和民兵15000多人。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野战军在冀鲁豫军区的配合下强渡黄河,发起了鲁西南战役。全区人民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全力以赴支援前线,仅7月份,全区就组织随军担架队、运输队50个,参加人员61万人,推车1万辆,大车4万辆,牲口12万头,担架35000余副。在淮海战役中,地方政府组织数万人的人畜力车队,为前线运输粮食达300多万公斤,以及其它大批物资。
建国初期,货物运输仍靠人畜力车。60年代人畜力车运输量仍占一定比重。70年代中期,人畜力车运输转向以汽车运输为主。1980年后,个体联户的人畜力车运输迅速发展起来。1984年,全区投入运输的人畜力车7050辆,完成货物量和周转量分别是80.7万吨和4274万吨公里,分别占全区公路运输货物量和周转量的8%和8.2%。
汽车客运1922年,曹济长途运输公司成立,有汽车5辆,经营菏泽至济宁的客运业务,为区内汽车客运之始。1926年,利菏汽车路修成,山东省督办公署成立了“利菏汽车路局”,有汽车20辆,后增至百辆,经营利津至菏泽客运业务。因当时在黄河洛口设置渡船,沟通了黄河两岸的汽车运输,从利津乘车可直达菏泽,营业状况较好,盈利可观。1930年,韩复榘任山东省政府主席,为了巩固其在山东的统治地位,增购汽车,大搞官办汽车运输,并改干线设局制为分区设局制。1934—1937年,区内为曹济郓段,辖曹济(曹州一济宁)线、济鄄(济宁一鄄城)线、济成(济宁一成武)线,全长362公里,皆为官办客运。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豫军区成立了冀鲁豫兴华汽车运输公司(简称兴华汽车运输公司),并在菏泽设立了曹州分公司,开展客运业务。解放战争时期,客运量有所增加,大多为战争服务。1949年1月,菏泽汽车站建立,有汽车5辆,人员30名,地址在菏泽城内城隍庙。1951年,菏泽汽车站直属于荷泽汽运公司。尔后,各县相继成立汽车站。1959年,全区客运路线为16条,里程1095公里,国营载客汽车25辆,座位835个,客运量113.9万人,客运周转量7304万人公里。1972—1979年,新开辟了长途和区内短途客运路线。长途线路:菏泽一枣庄、菏泽—徐州、菏泽一临沂、菏泽一滕县、菏泽一砀山、曹县一济南、鄄城一枣庄、巨野一济南、巨野一徐州,线路总长2006公里;短途线路:菏泽一刘口、菏泽一庄寨、曹县一庄寨3条线路1982年5月,采取郑州一菏泽、菏泽一济南、菏泽一泰安三角分流的方式,开辟单县一郑州、菏泽一郑州、东明一郑州、单县一徐州、曹县一民权等客运路线;增加菏泽一徐州、菏泽一开封、
菏泽一商丘、菏泽一民权、单县一商丘、曹县 —商丘等线路班次。1980—1985年,新开辟客运线路78条,营运里程增加1069公里。1985年底,全区营运线路163条,里程16547公里,其中区内线路80条,跨区线路48条,跨省线路35条。区内站点517个,其中地县站点10个、乡站点10个、营业组2个、代办站23个、停车点472个。10个县(市)站均有候车室、售票房、停车场、食宿站,其中以菏泽站设施最好。菏泽汽车站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有售票厅、候车厅、办公楼三大部分组成。候车厅、售票厅宽敞明亮,装有大型电子数字显示时钟,候车厅设有电视扫描监视仪。全区每日始发客车518班次,其中,区内325班次,跨区104班次,跨省89班次。以菏泽市区为中心,连接其他9县,249个乡镇,通达济南、泰安、聊城、枣庄、济宁、临沂、徐州、郑州、开封、商丘、安阳等地市。1985年,全区载客汽车267辆,其中国营的261辆,完成客运量906.2万人,客运周转量50046万人公里。
菏泽地区1959-1985年国营客运情况表汽车货运1930年,区内运输系统属兖菏等线。曹区。该区辖济菏、济曹、兖郓、金单、菏曹、杨菏等线。
菏泽地区1930年汽车货运情况表1937年,区内有民营汽车行5家:同义成汽车行、恒信汽车行、隆兴汽车行、裕通汽车行、建筑汽车公司,共有汽车27辆,客货兼营,行驶于曹济郓线。抗日战争时期,区内属伪华交公司济宁所管辖,有汽车35辆,职工55人,经营济宁至泰安、菏泽、东平、郓城、鱼台、泗水等10条线路,总长768公里,每月平均完成货运量500吨,行包15吨。输出物资主要是小麦、棉花、皮毛等,输入物品主要是烟、糖、茶叶、布匹等。解放战争时期,货运属“冀鲁豫兴华汽车运输公司”下辖的“曹州分公司”,有汽车30辆,职工135人,主要是沿曹(州)济(宁)线、曹(州)郓(城)线、曹(州)鄄 (城)线、曹(州)曹(县)线、曹(州)濮(阳)线、曹(州)龙(龙王庙)线,运送军需物资。
建国后,菏泽专署于1959年7月成立“菏泽专区运输公司”,拥有汽车28辆,职工215人,货运任务主要是完成政府分配的公粮和急需物资。1964-1965年,10县运输公司在从事人畜力车运输业的基础上,开始购进汽车。1970年,开辟了各县至兖州、枣庄各矿的线路。1984年,公路运输采取“谁受托、谁承运”的原则,提倡货主择优托运,开展合理竞争。1985年,开辟了菏泽至西安、郑州、开封、安阳、徐州、商丘6条跨省零担班车路线;菏泽至潍坊、济南、枣庄、济宁、青岛5条跨区线路,营运里程为4580公里,直达站点49个,中转站点575个,业务辐射面达22个省市。货运物品主要有粮食、煤炭、木材、羊毛、棉花、化肥等。1985年,全区有营业性载货汽车751辆。其中国营的295辆,完成货运量43.2万吨,货运周转量4639万吨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