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道唐代,驿道从曹州向东经兖州、济宁、淄州、青州、莱州达登州;西经汴州(今开封市)、郑州、洛州、陕州、华州、上都(今西安).....。“达边境;由兖州转经沂州,抵东海。宋元时期,驿道有所发展。清代,曹州府和各县设驿丞负责驿站业务,不设驿丞的县由地方官兼办。规定每10里或15里设1铺,每铺设铺兵4名,铺司1名。曹州府领1州10县,设铺78个,驿道总长500公里,铺司、铺兵215人。1913年,废除驿站,驿道随之为公路取代。
公路演变1921年,由华洋义赈会出资,山东省道筹备处督导,修筑了济曹路(从济宁起,经嘉祥、巨野,达曹州),全长120公里,区内长82公里,路基宽度6米,最大纵坡度为8%。,为区内最早的公路。该路系旧路修整,工程简易,故当年竣工。1926年,山东省开始官办汽车运输,成立了利菏汽车路局,利用黄河大堤作路基,修成了济利(济南一利津)、济菏(济南一菏泽)两路。两路均以济南为起点,中隔黄河,在泺口(今洛口)以渡船相连,故有时看作一条路,称为“利菏路”。
1927-1937年,山东省的公路事业由省
建设厅主管。在建设厅下,设立公路管理机构。先是采取以一条运输路线为经营范围设立管理机构的办法,叫做干线设局制,境内属利菏和曹济汽车路局。后改为分区设局制,即将全省运输系统划为6个区,每区设汽车路局,境内为兖曹区辖。1934年,撤销区局,境内属曹济郓段辖,段址在济宁。这一时期,境内各县依照省颁发的一些征工筑路的办法,大都设立了“征工服役事务所”,制订了“征工办法”,征调民工修筑公路。到1937年,境内公路已修筑5条,长306公里。济曹路:济宁至曹州,中经嘉祥、巨野,长120公里,境内82公里;济鄄路:济宁至鄄城,中经嘉祥、巨野、郓城,长125公里,境内长87公里;济商路:济宁至商丘,中经金乡、单县、曹县,境内长65公里;单成路:单县至成武,长27公里;曹考路:曹州至考城,境内长45公里。这些公路,都是自然土路面,沿用原来的大车道修筑而成,未经测量,路线弯曲,路面狭窄,多系粉砂,“晴天尘土飞扬,雨时泥泞载道”,交通经常中断°抗日战争时期,区内公路主要路线有:兖菏公路(兖州一菏泽),中经嘉祥、巨野,长240公里;济商公路(济南一菏泽),中经东平,长270公里;济商公路(济宁一商丘),中经金乡、单县,长170公里;菏商公路(菏泽一商丘),中经定陶、曹县,长120公里。1944年,日本侵略军为了军事侵略、经济掠夺的需要,对济菏路部分路段铺以单车道碎石或砖渣,区内出现了最早的碎石、砖渣路面公路。解放战争时期,区内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对公路积极进行整修。至1949年,区内共修筑、修补了济宁——菏泽、济宁——鄄城、济宁 ——商丘、菏泽一商丘、荷泽——开封、菏泽——姬楼、聊城——徐州、巨野——商丘8条公路主线,总里程876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得到较快发展。1950年,整修了菏泽一郓城、菏泽一鄄城两条路线。1951年,开辟整修了梁山一郓城、李村——菏泽、郓城——巨野、定陶 ——徐州、菏泽东明、荷泽考城、东明考城等条线路。1952年2月6日,荷泽专员公署根据平原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公路留地标准,要求各县、区通过土改,在丈地发证前按照省、县留地标准,留足公路用地。朝商公路(朝城——商丘)、长济公路(长垣一济宁)、濮成公路(濮阳一成武)、菏考公路(菏泽一考城)、孙巨公路(孙口一巨野)等5条路线,皆按省道留地,宽25米,公路交叉点前后50米当增加1倍。县与县之间公路,按县道留地,宽15米.1953年全区的公路,多系土路面,等级标准低,质量差,一经车辆碾轧,雨水冲刷,道路坎坷,因此必须改善土路面,对公路进行整修。是年11月,对菏泽至梁山、荷泽至旧城两路路基过窄、存水的地段予以加宽增高。1954年,山东省交通厅从省公路管理局工程大队抽调力量,组成济菏工程大队(队部设在嘉祥大山头),对济菏路全线进行改建,共征用土地1456亩(其中包括济宁地区路段征用)。1955年施工,当年完成济宁、菏泽交界的路基改线和路面铺筑。1956年完成巨野以西至荷泽的路基改建与路面铺筑。改建后的路基、路面宽度:巨野以东至嘉祥分别为8.5米、3.5米;巨野以西至菏泽分别为7.5米、3米。该路是区内第一条晴雨夭均能通车公路。1953—1956年,共改建土路面389.37公里,占当时土路面总数589.95公里的66%,行车时速由15-17公里提高到30公里以上,油耗由每百公里28公升降至20公升。
1958年,曹县开始建太行堤水库,临清至商丘公路不得不改道绕行。是年秋,完成改线路基28公里,路基宽度为6米。1959年,境内临商路基改建全部完成,共计136.6公里,路基宽12米。1958年10—12月,完成郓城至巨野线路泥结碎石、碎砖路面的铺筑任务,路面厚度为18厘米,宽度为3米,长27.2公里。1959年春,单县以北至鸡术集路基由于改建后没有夯实,路基松软,路面塌陷严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1962—1964年,维修加固桥梁111座,涵洞41座,改善路面323公里。1965年底,全区省养干、支线公路已达929.33公里,比1957年和1962年分别增长41%、5.93%;县、社道路达到748公里,比1962年增长138.2%;晴雨天通车里程达到295.2公里,比1957年、1962年分别增长299.5%、31.2%。
1967年,在兖(州)兰(考)线菏泽至酒庄路段铺筑沥青路面37公里,这是全区第一条沥青路。1967—1976年的9年间,区内沥青路从零起步,发展到975.76公里,其中干线沥青路面为919.43公里,占干线公路1281.84公里的71.8%;县社沥青路面为56.33公里,占县社公路140.6公里的40%.“文化大革命”期间,铺筑沥青路面不按科学方法和技术规范办事,造成不少沥青路面前修后坏,使用周期短,浪费严重。1967年修筑的第一条兖兰沥青路巨野至常寨路段和1968—1969年修筑的临商路荷泽至商丘沥青路段工程,都是当年修当年坏。1976年,全区晴雨天通车里程达1157.5公里,为1965年晴雨通车里程的4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路建设迅速发展。1978年,全区铺筑沥青路面312公里,创历史最高纪录。是年,菏泽地区第一次“沥青路过千公里”。菏泽县、巨野县实行了社社路面沥青化。1985年,全区公路里程达3000公里,其中沥青路面1962公里;干线路18条,长1283公里,占总里程的43%,其中沥青路面1206公里;县、乡公路137条,长1717公里,占总里程的57%,其中沥青路面756公里;晴雨通车里程2056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69%;通公路的乡镇253个,晴雨天通车的196个,占64.3%;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23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是年,全区公路有二级公路106公里,占总里程的3.5%;三级公路1087公里,占总里程的36.2%,四级公路1087公里,占总里程的60.3%。
主要干线兖兰公路:东起兖州,经济宁、嘉祥、巨野、菏泽至曹县蔡口出省,止于河南兰考县城,全长221.7公里,其中山东境内长184.7公里,菏泽地区境内长111.782公里。菏泽至兖州是连云港至菏泽国道的一段。
济宁至荷泽路段,据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岀版的《续山东考古录》记载,济宁至曹州的大道是山东的主要道路之一。1921年,华洋义赈会出资,以工代赈,山东省道筹备处督导修筑济曹路。自济宁起,经嘉祥、巨野达曹州(今菏泽),长120公里。由于系旧路修整,工程简易,当年修复竣工。1944年,日本侵略军对该路进行裁弯取直,并陆续地铺筑单车道式碎石碎砖路面。1953年山东省交通厅投资,对菏泽辛集、皇镇、沙土集、双庙等穿村公路改至村外,并修筑桥涵。1955年,该路线由山东省公路局成立的济菏公路工程大队施工,完成了巨野以东泥结碎石路面的铺筑,路面宽3.5米。1956年9月,巨野以西至菏泽路基整修及泥结碎石路面铺筑完成,路基宽7.5米,路面宽3米。1967—1968年,兖兰路菏泽境全线铺筑沥青路面,其中菏泽以东路基加宽至10米,灰土底层宽6.7—7.5米,路面宽5.5-6米,沥青层厚1.5厘米;菏泽以西至蔡口段路面宽5.5米,沥青层厚1.5厘米1978年又开始对菏泽以东磨段进行改建,加宽路基,铺筑新油层,路面宽10-15米,沥青层厚2.5-3厘米。
兖兰路在区内共有桥梁22座,其中大桥3座,中桥5座,小桥14座,均为永久性桥梁。该路线桥涵齐全,绿树成荫,对贯通鲁西南和豫东地区,发展两省经济有着重要作用。
济兰公路:北起济南,经长清、平阴、梁山、郓城、菏泽、东明,至河南省兰考,全长327公里,其中山东省境内长301公里,区内长203.8公里,是北镇至郑州国道的一段。
该路梁山至菏泽路段,是在民间大车道的基础上修筑而成的。1958—1964年,梁山境内分期分段完成了路基改建,路基加宽至7米。1972年铺筑宽3.5米粒料路面.1977—1981年铺筑沥青路面,宽9米。该路郓城东北一段,1981年拓宽改建为宽6米沥青路面。1981-1982年,又拓宽改建沥青路面宽至9米,沥青层厚3厘米。东明至菏泽交界路段,1960年测量定型。1963—1965年,对菏泽至东明路段重建,铺筑泥结碎砖路面,宽5.5米,厚5厘米,晴雨天均能通车。路基加宽至11米,沥青路面拓宽至6.5米。1976—1977年,东明一刘楼(属河南省兰考)省界路段铺筑沥青路面,宽6.5米。1984—1985年,东明县城大街路段沥青路面拓宽至36米。
聊商公路:北起聊城,经阳谷、寿张,穿过河南省台前县,在梁山县蔡楼渡口过黄河,入梁山县境,再经郓城、巨野、成武、曹县青堌集,止于河南省商丘市。全长251.2公里,山东境内长225公里,区内长153公里。青堌集到商丘是北京至珠海国道的一段。
该线郓城至巨野段始建于1934年。1949年解放军南下时曾进行修复。1958年修建碎石路面,宽3米。1971年拓宽至6米。1972年铺筑巨野至青集宽6米的沥青路面。郓城至梁山县蔡楼段原线弯曲,1970年全部改建。1971年冬铺灰土底层,1972年铺筑沥青路面,宽6米。蔡楼渡口有2公里碎石路面, 宽6米°1985年9月,梁山赵堆以南4公里沥青路,改建为泥结碎石路面,宽6米,泥结碎石厚11厘米。
聊商公路沿线地势平坦,属三级公路。共有大桥4座,中桥14座,小桥25座,漫水工程2处,蔡楼渡口1处。全线桥涵配套,绿化较好,晴雨天均能通车。
临商公路:北起临清,经莘县、朝城,过河南省范县,在鄄城县旧城过黄河,再经鄄城、菏泽、定陶、曹县,至河南省商丘市,长282.7公里。山东境内长241.1公里,区内长133.5公里,是境内纵贯南北的主要交通要道。
1966年旧城到菏泽段,铺筑简易粒料路面,宽3.5米。1974年改建为沥青路面,宽7米。菏泽至商丘段,1958-1959年将路基全部改线,路基宽12米。1959年,菏泽、定陶、曹县分别铺筑双层泥结碎砖路面,宽3.5米。1968-1969年,全线铺筑沥青路面,宽6米。1982—1983年,菏泽东关、曹县东关、鄄城南关路基与沥青路面分别拓宽。1984—1985年,定陶城郊沥青路重修3.42公里,路面宽18米。
临商公路在全区有桥梁39座,其中大桥3座,中桥13座,小桥23座,均为永久性桥梁。有渡口1处。该线桥路配套,绿化较好。
济商公路:自济宁起,经金乡、单县、曹县青堌集,止于河南省商丘市,全长142.7公里,区内路段全程60.5公里。该路北接新(乡)石(臼所)铁路,南与陇海铁路相连,是北京至珠海国道的一段。
1955年对单县以北20公里进行局部改线。1968年,单县至时楼铺筑碎砖路面20公里,宽3.5米。1970年,全线铺筑宽6米的沥青路面,沥青层厚1.5厘米。1983年,进行改建,改建后的沥青路面宽9米。
济商公路为三级公路,有大桥2座,中桥2座,小桥8座,均为永久性桥梁。菏泽地区1985年干线公路现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