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电力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2144
颗粒名称: 第七章 电力工业
分类号: F407.61
页数: 7
页码: 344-350
摘要: 菏泽境内电力工业基础薄弱,起步较晚。1931年山东省立第六中学(今菏泽一中)和曹县职业补习学校,分别购进12马力、6马力柴油机和8千瓦、5千瓦发电机各1部,并在校内发电照明,这是菏泽最早使用的电灯。1938年前,荷泽、曹县、郓城有7家(包括学校、私人、官府)办电,共有发电机10台,总容量188千瓦。
关键词: 电力 电力工业

内容

菏泽境内电力工业基础薄弱,起步较晚。1931年山东省立第六中学(今菏泽一中)和曹县职业补习学校,分别购进12马力、6马力柴油机和8千瓦、5千瓦发电机各1部,并在校内发电照明,这是菏泽最早使用的电灯。1938年前,荷泽、曹县、郓城有7家(包括学校、私人、官府)办电,共有发电机10台,总容量188千瓦。1958年菏泽、曹县、梁山等县相继建立5个地方小型火力发电厂,先后安装机组13台,总容量21350千瓦,主要解决县城工业生产和照明用电及个别近郊农村用电.1967年菏泽地区开始电网建设,逐步采取35千伏和110千伏电压输电。随着山东电网的逐步扩大,区内高低压电网初具规模,输电系统电压分别为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配电系统电压统一为10千伏,低压电网电压400伏(380)、230伏(220)。随着电网不断扩大,1985年全区用电量4.38亿度,用电已普及到城乡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
  区内电力工业,1973年以前先后归属工业局、重工业局领导,1973年12月设立电业管理局,1980年2月电业管理局改为电业局。是年7月改为菏泽电业局,隶属山东省电力工业局领导。
  第一节发电厂
  柴油机发电厂1950—1952年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菏泽、曹县、单县、定陶购进3台柴油机和1部60马力汽车发动机,带动4台发电机,共151千瓦。此后,鄄城、梁山、郓城、东明、成武、巨野等县也开始利用柴油机发电。到1965年,全区共安装柴油机17台,1836.77千瓦,发电机17台,年发电量1429.5度。此后,因火力发电厂的创建和引进电网,各柴油机发电厂陆续停办,至1971年全部停办。
  火力发电厂自1958年开始建设火力发电厂,至1960年全区共建地方小电厂5座,安装大小机组13台,总容量21350千瓦。到1985年,除停机报废外,正常运行的还有3台机组,容量1.1万千瓦。
  菏泽发电厂:分为一厂和二厂。一厂位于菏泽城东关,1958年750千瓦1号机组施工,1959年1月正式投产。从1964年5月至1968年1月,2、3、4号机组又相继投产,容量共为3750千瓦。因设备制造工艺粗糙,1974年1、2号机组停运,到1982年所有机组全部报废。
  二厂位于菏泽市城南,于1971年开始建设,1972年8月竣工投产,安装一台机组,容量为3000千瓦,至1985年底仍在运行。
  梁山发电厂:原有东厂、西厂之分,1981年1月合并为梁山发电厂,是年3月7日并网运行。西厂从1960至1969年5月,共安装4台机组,容量4350千瓦,东厂从1977年开始建设,安装1台5000千瓦机组。到1985年底,只有5000千瓦机组运行,其他停运或,报废。
  曹县发电厂;1967年4月开始筹建,1968年8月1号机组750千瓦投产,1969年10月2号机组750千瓦投产,1973年10月3号机组3000千瓦投入运行。3台机组总容量为4500千瓦.1982年1、2号机组停运报废,3号机组继续运行。
  第二节电网建设及输变电设备
  输电线路1969年10月单县建成金(乡)一单(县)线,成武建成金(乡)一成(武)线,共计59.8公里,均为35千伏。自第一条35千伏线路投入运行到1985年底,全区10县市共架设35千伏线路45条,总长度717.1公里,其中“六五”期间架设19条,总长度268.2公里,占总数的37.4%.1970年10月建成(济)宁一巨(野)一菏(泽)110千伏线路,其中巨一菏段54.8公里。到1985年底除鄄城外,9县市共架设9条110千伏线路,总长度359.2公里。
  (济)宁一三(巨野三里庙)220千伏线路1985年底建成。境内有15.69公里。三(巨野三里庙)一赵(菏泽赵楼)线长度61公里,并已建成降压110千伏运行。
  变电站1969年10月单县城关35千伏变电站和成武周店35千伏变电站投产运行,安装两台变压器,总容量为5000千伏安。到1985年底全区10县市已发展到41座35千伏变电站,安装主变压器43台,总容量为116600千伏安。“六五”期间新建和增容61700千伏安,为1969—1980年安装容量的1.12倍。1970年10月,菏泽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产,安装变压器一台,容量10000千伏安。到1985年底全区除鄄城外,9县市共建110千伏变电站9座,安装主变压器13台,总容量22.3万千伏安。“六五”期间新建和增容15.9万千伏安,为1970-1980年容量的2.48倍。巨野三里庙220千伏变电站是区内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1983年4月动工兴建,1985年底竣工。
  企业自备线路和变电站自1970年5月成武化肥厂建成35千伏变电站起,到1983年先后有水利、化肥、棉纺系统共9个单位,自建35千伏线路8条,长度41.1公里,变电站9座,装变压器20台,容量21550千伏安。从1984—1985年底,有3个单位拆除了设备,两个单位减少了容量。至1985年底,共有6条35千伏线路,总长38.3公里;变电站6座,变压器13台,容量13750千伏安。
  农村供用电设备长期以来,区内农电发展较慢,1975年高低压线路仅有3821.94公里,其中6—10千伏配电线路2111.84公里。电灌站和电井用电设备32661.50千瓦。到1985年底共有高低压线路15883.1公里,其中10千伏配电线路6105公里,低压线路8923.4公里,为1975年的4.15倍;35千伏以上变电站46座,总容量23.14万千伏安,6—10千伏配电变压器7585台,容量55.78万千伏安,农业用电设备已达33.64万千瓦。
  第三节发购电量
  发电量1950-1958年,区内用小型柴油机发电,一般日运行4-6小时,总计年发电119.8万度。自1959年地方小型火力发电厂开始发电,区内电力生产才有了较快的发展。菏泽发电一厂从1958年起到1980年停产止,23年共发电19425.3万度。调相机从1978年8月18日投入运行到1982年4月26日停机,运行3年零8个月,输出无功电量共8528万度,对改善电压质量发挥了一定作用。菏泽发电二厂从1975—1985年11年, 共发电17105.5万度。梁山发电厂自1966—1985年,20年发电33822.2万度。暗县发电厂,从1972—1985年14年发电17227.1万度。1985年菏泽发电厂、梁山发电厂、曹县发电厂共运行3台机组,全年总发电量5011.8万度,耗用原煤42429吨,实际标准煤耗量31944吨,发电标准煤耗647克/度。
  购电量从1969年开始,菏泽地区接入山东电网,全区用电有了保障。工农业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主要由山东电网供给,徐州、河南两网仅供少量电力。1969—1974年6年总供电量为37048.9万度,年平均为6174.8万度。1975—1985年的11年总供电量为304432.8万度,年平均为27675.7万度,为前6年年平均供电量的4.48倍。11年中从山东电网购电294752.8万度。占网购电总量的96.8%。从徐州网购电9606.8万度,占网购电总量的3.15%。余为河南电网对曹县楼庄供电。
  菏泽地区1969—1974年电网供电量表
  单位:万度菏泽地区1975—1985年发电购电量表
  单位:万度
  第四节供用电
  供电1958—1982年全区10县市实行分片供电。1958年以后,区内建成5个地方小电厂,各县市电厂自发自供,1969年开始联入山东电网,单县、成武二县由济宁供电、江苏省丰县、河南省兰考分别供单县、曹县部分乡村。济(宁)一巨(野)一菏(泽)110千伏线路供菏泽、定陶、东明、鄄城、郓城、梁山、巨野等7县。1973年建立菏泽电业局后,至1982年逐步由分片供电改为统一供电。10县市中菏泽电业局直供菏泽市,其余9县为趸售单位,徐州网仍直供单县。
  用电1950—1958年,各县办的小型柴油机发电,只供县城照明用电。自1958年起,菏泽、曹县、梁山先后建起地方小型火力发电厂,主要解决县城工业用电,兼顾城郊个别农村。1969-1975年,虽已并入电网,但用电量增长不大。1975年,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市政生活4项用电量合计为11950.8万度,全区人均用电18度,1976—1985年,用电量大幅度增长。1985年4项用电合计43800.9万度,比1975年增长2.67倍,人均58.4度,增长2.2倍,其中,农业用电17786.9万度,增长7.02倍;工业用电20708.8万度,增长2.35倍;交通运输用电量267.6万度,增长2.1倍;市政生活用电5037.6万度,增长5.5倍。生活用电已从单纯照明发展到收录音机, 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电热褥、电风扇、电热锅、电热壶等多种家用电器设备用电。
  工业用电:据统计,全区从1963—1970年共售电5408.4万度,占80.58%。1975年,全区工业用户340户,用电装机容量75859千瓦,用电量8809.6万度.1985年,工业用户发展到1148户,用电装机容量146851千瓦,用电量20708.8万度。其中金属加工业用电2602.3万度,纺织工业用电4502.3万度,造纸工业用电1228.1万度,建筑材料工业用电1386.1万度,食品工业用电1997.2万度,石油工业用电149.2万度,其他用电5795.7万度。在工业企业中,对用电大户注意指导帮助,开展降低单耗节约用电活动。节电量1982年为166.89万度,1983年为508.59万度,1984年为484.73万度,1985年为321.48万度。
  农业用电:县城近郊的个别农村在1960年前后就开始用照明电。后逐步发展到电灌,农副产品加工和乡镇企业。1969年引进网电后农业用电有新增加。到1975年,全区有4733个生产队用上电,占生产队总数的12.4%。用电装机容量102397.9千瓦,年用电量2218.5万度,但用电范围和数量仍较小。1975—1985年11年间,农村用电发展较快,尤其是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各种形式的家庭联产计酬责任制,农村工副业蓬勃发展,用电量大增。1985年,全区用电的乡镇277个,占总数的89.6%,行政村4785个,占总数的52.57%,用电农户7043万户,占总户数的30.56%。全区农业用电设备装机容量发展到336431.3千瓦,用电量17786.9万度,比1975年增长7倍。“六五”期间总用电量为71309.3万度,比"五五”期间增长1.98倍。其中排灌用电6024.3万度,比1975年增长4.19倍。农村加工用电6064.5万度,比1975年增长6.56倍,乡镇企业年用电量2910.5万度,比1975年增长8倍;生活照明用电1271万度,比1975年增长12.46倍。
  菏泽地区1975-1985年用电量表
  单位:万度第五节电力调度
  调度机构1970年10月菏泽地区电力调度所建立(简称地调),负责全区电力设备运行和操作,有计划地分配电力负荷,使整个系统安全运行和连续供电。随着电网的延伸和负荷的增长,1983年6月各县建立电力调度所,实行分级管理。地调直接管理巨野三里庙220千伏变电站,菏泽、巨野、郓城、梁山、单县、成武、曹县、定陶8个110千伏变电站和7个35千伏变电站及菏泽、梁山两个发电厂。其余变电站、电厂由所在县调度所管理。为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于1982年4月建立日调度碰头会制度,每天汇报电网运行情况,及时掌握系统安全运行、检修、事故处理和电力使用情况。
  负荷管理电力负荷的管理是按照省三电办公室分配的负荷指标和要求,遵照“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进行的。到1983年开始执行“计划用电,择优供电,超用归还,节约归己”的原则,对9个趸售县和直供菏泽市的负荷指标按计划分配,经局审核后报地区经委批准下达各县。调度所按此指标调度电力,用电所负责负荷定量器定值调整。为严禁超计划用电,对各县和直供用电大户都装有电力负荷定量器,对菏泽城区工业用电户坚持按月分配负荷限额,签发电证,并制订用户班次及轮休时间。
  电力调度通讯及自动化设备电力系统的调度,依照先进的通讯和自动化设备,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地运行。全区电力调度通讯大致分以下两种;一是有线通讯,1970—1975年从菏泽110千伏变电站到地调架设10对音频电缆一条,1975—1980年期间换为28对音频电缆,新装一台DT-40型40门调度总机,1983年投运一台TGL—8型50门供电交换总机。1984年安装一台HJ-905型200门自动交换总机。是年又安装DT-60型60门调度总机1985年安装通讯电源一套,对通讯设备可以实行交直流不停电供电。与省局的有线通讯,是自1984年5月8日起租用邮电局一路专线,随时直通有关单位。二是电力载波通讯,1970年开通菏泽地调至济宁地调载波通道,接着开通荷泽地调至定陶县城关35千伏变电站载波通道,实现了载波通讯。1971年开通菏泽地调至巨野110千伏变电站及东明、鄄城两个35千伏变电站载波通道,1976年开通了荷泽地调至梁山、郓城两个110千伏变电站载波通道,到1982年开通了荷泽地调至9个县中心变电站,梁山电厂、济宁地调、省中调的载波通道。到1984年底,菏泽电网建立了较完整的载波通讯系统,与济宁地调、省中调全部实行了载波通讯。1985年开通巨野三里庙220千伏变电站至菏泽地调、济宁电厂的载波通讯。在电力调度设备方面,基本实现了远动自动化。从1982-1985年相继投运济宁电厂至菏泽地调SC-3C远动装置一套,菏泽如调至成武变电站安装SC-3B远动装置两套,菏泽地调至巨野三里庙220千伏变电站,安装 WYZ-ⅠⅡ远动装置一套,1984年局调度楼安装了上海新光显示仪器厂的成套调度设备,较大地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第六节安全管理
  电力工业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安全供电是提高自身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首要条件。电业职工以企业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确保安全发供电。
  安全方针电力工业自1966年前,就强调了“安全第一”的方针.1980年7月地区电业局直属省局后,安全工作不断加强,首先建立了局、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系统和安全网, 制订了技术责任制和各级岗位责任制,充分350
  
  发挥了专职安全监督作用。其次,不断加强职 工安全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观念,多 次开展安全日活动,对干部职工定期进行《安 全操作规定》培训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和业务 技术水平,明确局、车间工作票、操作票签发 人、工作许可证负责人、单独巡视高压设备人 员等各种安全负责人。同时加强农电人员和 农村电工培训和管理,狠抓了农村用电安全, 大大减少了农电触电死亡人数。三是把安全 生产指标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落实到车间, 班组和个人。四是坚持五个同时,即在计划、 布量、检査、总结、评比工作的同时,评比安全 工作。从而保证了“安全第一”方针的贯彻执 行。
  安全措施严格执行工作票、操作票和 交接班制、巡回检査制,设备定期检验制等。 发生事故后,做到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 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从1983年 起开展了“千次操作无差错”和“千米登杆无 事故”单项劳动竞赛。1984-1985年有19名 变电值班人员达到"千次操作无差错”,有4 名线路工创“千米登杆无事故”记录。定期开
  始季节性安全大检査和设备预防试验,坚持 设备定期检修制度,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提高 设备完好率。安装防误操作装置。 1984年就 安装了五功能防误操作闭锁装置34套。1985 年9月底以前逐步更换为防误操作程序锁 63套。自1976年农电推广和采用重锤式触 电保安器。1980年推广电压型触电保安器。 从1985年开始使用电流型触电保安器。
  安全活动1980年全局开展了百日无 事故活动,1983年10月19日全局实现了安 全供电300天的记录。1983年11月7日,因 菏泽、东明交界处发生5. 9级地震,菏泽、巨 野两变电站瓦斯保护动作跳闸,319天的安 全记录至此中断。1985年7月21日又创适 了第二次安全供电300天的记录。1985年12 月31日止,调度所创安全记录1705天,成武 变电站创安全记录1313天,农电安全也有很 大提高,触电伤亡事故明显减少,从1975-1985年全区共触电死亡81人,其中1975年 18人,以后逐年减少,1985年全区农电死亡 仅2人。 10个县市中,巨野县农电安全最佳, 创11年无触电死亡的记录。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

相关机构

菏泽发电厂
相关机构
梁山发电厂
相关机构
曹县发电厂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