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河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208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河灌
分类号: S275
页数: 2
页码: 298-299
摘要: 随着河道的治理和开发,机电提水站相应发展,但开始步子不快。从1956年建站引河开始,到1965年的10年间,只建站48处,1633.17千瓦。以后建站速度开始加快,到1970年底,提灌站增加到135处,7314.72千瓦。
关键词: 菏泽地区 河灌

内容

随着河道的治理和开发,机电提水站相应发展,但开始步子不快。从1956年建站引河开始,到1965年的10年间,只建站48处,1633.17千瓦。以后建站速度开始加快,到1970年底,提灌站增加到135处,7314.72千瓦。“四五”期间稳步上升,“五五”期间发展最快。至1985年底,全区提灌站发展到840处,51744千瓦,设计灌溉面积380.7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33.63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国营提灌站28处,装机81台,6453.74千瓦,提水能力64.06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51.5万亩,实际达到30.38万亩。灌前粮食亩产一般为100-200公斤,灌后亩产为250-500公斤。28处国营提灌站,累计国家投资891.9万元。另外,万亩以上社营提灌站38处,装机38台,6302.92千瓦,提水能力54.74立方米/秒,设计引水流量为97.82立方米/秒,实际引水流量76.67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76.32万亩,实际达到35.01万亩。灌前粮食亩产100—200公斤,棉花10—40公斤;灌后粮食亩产150—500公斤,棉花亩产达到50-65公斤。38处社营提灌站的兴建,累计投资38.84万元。
  全区引河灌溉经过20多年实践,提灌站的设备完好率基本达到80%以上,年平均每千瓦运行最小为76.19小时,一般在100小时以上,全区每千瓦浇地达181亩,这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