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菏泽黄河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黄河大事记》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876
颗粒名称: 1972年菏泽黄河大事记
分类号: K106
页数: 3
页码: 106
摘要: 1972年菏泽黄河大事记
关键词: 菏泽 黄河大事记

内容

黄委会要求做好下游春修和防汛准备
  3月16日黄委会革委会发出《关于做好黄河下游春修和防汛准备工作意见》。文件指出:近3年来下游河道淤积22.6亿吨泥沙,比以往多年平均值多1倍,河床抬高,排洪能力降低。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这一形势,抓紧完成春修任务,巩固堤防,做好各项准备,确保防汛安全。
  菏泽县兴建郝寨引黄闸
  3月菏泽县郝寨引黄闸开工,8月竣工。该闸为混凝土箱式涵洞,3孔,设计引水量20立方米每秒,控制灌溉面积3.13万公顷,投资51万元。建成后曾作充水试验,未发现问题。但使用了3个月,因长期脱河,引水困难,于1983年临河筑围埝封堵。
  鄄城兴建旧城引黄闸
  4月鄄城县旧城引黄闸开工,12月24日竣工。该闸为钢筋混凝土箱式涵洞,5孔,设计引水流量50立方米每秒,控制灌溉面积4万公顷。
  山东省防汛工作会议召开
  5月12〜20日山东省防汛工作会议召开,菏泽地区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和水利局、修防处负责人参加。会议讨论部署了黄河、内河防汛工作,要求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方针,全面做到“黄河保安全,水库不倒坝,河湖不决口,内涝少成灾或不成灾”。
  水电部同意修筑东银窄轨铁路
  5月水电部同意建东(河南兰考县东坝头)银(山东梁山县银山)窄轨铁路。中共菏泽地委研究决定,建立菏泽地区黄河东银窄轨铁路指挥部,并任命菏泽修防处副主任李景新为指挥长。
  山东河务局制定《黄河堤防绿化和收益分配办法》
  6月15日山东河务局革委会印发《黄河堤防绿化和收益分配办法》。该办法规定,临黄堤、南北金堤、南北展宽新堤和险工,东平湖围堤、二级湖堤两侧柳荫地,从防洪固堤出发,本着临河防浪、背河取材的原则,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对更新的成材树木,国家和大队按五五分成,灌木条料按二八分成。防洪抢险在堤上取用之木桩,按半数付给护堤社、队材料费,柳料按价付款给护堤社、队。
  1972年黄河伏秋大汛
  6月15日至10月31日伏秋大汛。入汛后黄河水情平稳,花园口站出现4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水2次,7月22日洪峰流量为4090立方米每秒,9月2日洪峰流量为4240立方米每秒。9月4日高村站流量为4330立方米每秒,水位62.15米,较上年同流量水位抬高0.3-0.4米。由于河槽淤积严重,滩区生产堤大部分偎水,大堤部分靠水,东明高村险工2次出险,16号坝塌入河内,经40多天抢护,保证了大堤安全。
  山东河务局隶属关系变更
  7月1日国务院于1971年12月27日批转水电部《关于黄河水利委员会体制改革的报告》指出:山东河务局下放山东省,实行以地方为主的双重领导。据此,中共山东省委、省革委会明确河务局是隶属省生产指挥部的直属局,自即日起正式启用“山东省革命委员会黄河河务局”(以下简称山东省河务局)印章。隶属关系变更后,菏泽修防处业务仍归山东河务局直接领导。
  杨得志慰问高村抢险职工
  8月31日山东省革委会主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亲临东明县高村险工抢险现场,向参加抢险战斗的黄河职工表示慰问。
  东明修做大王寨护滩工程
  8月东明大王寨护滩工程开工修做。此后共建坝18道,总投资53.50万元。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经验交流会议召开
  10月9日黄委会革委会在郑州召开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经验交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河南、山东两省河务局及各修防处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清华大学专家等。首先与会人员用20天时间,从孟津经菏泽至河口,查看了宽、窄河道的整治工程;然后座谈讨论黄河下游整治近期规划,商定了1973年河道整治任务。经过经验交流和座谈总结,会议认为,黄河下游河道整治是除害兴利的必要措施。位山至高村河段,节点控导工程已大体布设,河势得到初步控导;高村以上河段,修建了部分节点控导工程。这些工程对稳定河势、固定险工、护滩保堤、引黄淤灌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东银窄轨铁路破土动工
  11月7日东银窄轨铁路破土动工。该铁路主要解决菏泽黄河防汛石料的运输问题,设计年运输能力为35万吨,全长为205.5公里,轨距为762毫米,路基顶宽4米,边坡比1:2,沿黄河南岸大堤背河堤肩辅轨,计划5年建成,总投资为2700万元。12月,东银窄轨铁路路基土方工程竣工。
  梁山兴建高堂虹吸工程
  是年梁山修建高堂虹吸管2条,设计流量2立方米每秒,后因河势下滑,不能引水,故于1979年拆除虹吸管,回填缺口。

知识出处

菏泽黄河大事记

《菏泽黄河大事记》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菏泽黄河大事记》是《菏泽市黄河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记述菏泽黄河治理开发过程中的大事、要事和新事,努力向人们勾勒一幅简明、生动、真实的治黄画卷。本书采用“记”、“图”和“录”三种志书体裁,以记为主,辅以照片,欲收图文并茂之功,并附录1855〜1945年菏泽黄河大事。为方便排版和印刷,所收照片均集中于书前,每幅照片都配有精练准确的文字说明。本书编纂以编年体为主,全部条目均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同时辅以本末体,即对持续时间较短的同一事件的始末,都写在同一条内;对于持续时间过长的事件,则按其不同阶段进行分条记述。日期不详的,记于月未;月份不详的,记于年末。为方便检索,个别变动频繁的人事任免条目没有完全按时间编排,集中收录在同一条目中。从便于阅读和检索着眼,在每条大事之前都冠一简明标题。为保持所录事件的准确、完整和简要,原则上只记述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事件梗概及结果。本书从国民党政府堵复花园口、欲使下游黄河回归故道的1946年写起,下限断至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统一规定的2005年,共收录与荷泽黄河有关的大事约1600余条。由于菏泽黄河早在解放战争之初就基本上属于解放区的版图,所以这段历史实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治黄史。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