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菏泽黄河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黄河大事记》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863
颗粒名称: 1959年菏泽黄河大事记
分类号: K106
页数: 5
页码: 61
摘要: 重点记载的是1959年重要治黄法规、规划、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中央及地方各级领导视察菏泽黄河的活动及其所作的重要指示;重要的黄河考察、查勘、观测、科研及调水调沙活动;引黄灌溉、放淤改土、城市供水等黄河水沙资源开发利用取得的显著成绩;防洪、防凌、重大险情及抢护、洪水灾害和抗洪救灾等;重大的堤防建设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引黄供水工程等;菏泽黄河河务局机构重大变革和重要人事任免;黄河治理工作中涌现的先进集体、模范个人;新的治黄建议、方略的提出以及重要的理论著述;菏泽市范围内发生的与治黄有关的其他重要事件。
关键词: 菏泽 黄河大事记

内容

李景新任济宁修防处副主任
  1月7日李景新任济宁修防处副主任。
  水电部批准位山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设计
  1月16日山东省水利厅党组向水电部报送《关于兴建黄河位山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安排的请示报告》。枢纽工程包括拦河坝、进出湖闸、排凌闸、拦河电站、位山电站、出湖电站、顺黄船闸、出湖船闸、灌溉引水闸、分水闸、东平湖水库及其堤防修复等20余个项目。该项枢纽工程设计文件,经水电部批准并列入国家计划,于1959年开工兴建,到1960年全部完成。
  水电部专家组研究位山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方案
  3月26日水电部专家工作组召开位山水利枢纽规划现场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专家工作组组长、北京水科院副院长张子林,黄河勘测设计院副院长韩培诚及工程设计人员,山东省水利厅、位山工程局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苏联专家考尔涅夫、卡道姆斯基、希列索夫斯基等参加了会议。由黄河勘测设计院及位山工程局分别就位山枢纽工程规划修正方案、位山工程施工情况作了汇报,随即组织了枢纽布置、运河穿黄河、模型试验三个小组,对黄河勘测设计院提出的方案进行研究,并实地查勘了枢纽一带河道形势、建闸、穿黄河位置等。苏联专家在参加位山水利枢纽规划现场会议后,来菏泽专区梁山县河段考察。
  东明兴建河道控导工程
  3月东明县河道控导工程开工,当年建坝22道。1964年又修建4座垛,1970年续建5道坝。截至1982年底,共用石料3.12万立方米,总投资113.71万元。黄委会通知豫鲁两省检查引黄涵闸
  4月9日黄委会发出《及早做好防汛准备的通知》。该通知指出,1958年以来,下游建成的引黄涵闸13座,以前修建的17座,多未经洪水考验,有的存在不少问题,每座涵闸都直接关系着黄河防汛的安全。要做好料物、器材、人力的准备,抓紧时间进行大检查,工程遗留问题和尾工,要抓紧在枯水季节处理,汛前完成,保证质量。6月20日黄河防总再次发出对黄河涵闸组织大检查的指示,要求山东省河务局抓紧夏收后的时机,对大小涵闸包括在建的涵闸,组织一次大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暂时处理不了的,要提出补救措施。
  东明林口控导工程兴建
  5月东明林口控导工程开始兴建,当年修做护滩坝9道。1960年又建坝17道、垛2座。1961年10月8日,对岸油房寨工程失守,溜势下挫座湾,致使林口老5号坝以下9道坝被冲垮。11月22日 ,林口河势上提,坍岸坍塌急速后退,至12月25日,塌岸坍塌长度780米,滩岸后退300米(最大处350米)。此后,由于大溜冲刷,当年冲垮坝(垛)22道,只剩下新1垛和第10、12、15号三道坝。1962年又恢复修建第1、11、13号坝。1963年又因河势变化,工程不断出险,且防汛料物供应不济,致使抢修困难,林口工程最后6道坝和新1垛于12月7日被冲垮。该工程自兴建到冲垮,共用石料1.12万立方米、秸柳软料448.2万公斤、铅丝20.4吨、木桩1.06万根、绳缆2.53万条,投资91万元。
  邓子恢主持研究黄河防汛和东平湖水库应用问题
  6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主持会议,研究黄河防汛和东平湖水库的运用问题。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正人,水电部副部长钱正英,黄委会副主任江衍坤,河南、山东两省副省长彭笑千、邓辰西,黄委会黄河工程局副局长田浮萍,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国华、主任工程师包锡成参加了会议。邓子恢听取了黄委会和河南、山东两省负责人的汇报后,确定黄河防汛任务以防御花园口站25000-30000立方米每秒洪水为目标,东平湖水库按2级运用作蓄洪准备,石护坡工程增派部队支援施工,投资由中央安排。
  菏泽修防处恢复
  6月6日山东省调整区划,恢复菏泽专区。济宁修防处又改为菏泽修防处,湖堤、汶上两修防段仍划归东平湖修防处领导。
  1959年黄河伏秋大汛
  6月15日至10月31日伏秋大汛。入汛以来,花园口站先后出现5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峰7次,正在施工的三门峡水库对来自潼关站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4次洪水发挥了拦洪作用,消减洪峰流量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使下游流量保持在6000-8000立方米每秒,减轻了下游的防汛负担。8月份最大一次洪水到达山东河道,高村站流量8650立方米每秒,水位62.58米。
  山东省防指规定滩区生产堤及工程建设标准
  6月17日山东省防指作出《关于黄河生产堤及滩地工程的决定》。该决定指岀,滩区生产堤和引水渠堤的修筑,缩小了河道的排洪能力和容量,对防洪不利,必须贯彻黄河防总“防小水不防大水”的原则。经山东省防指研究决定,生产堤及滩地渠堤均以防御高村站流量8000立方米每秒为宜。如遇超过此标准的洪水,根据具体情况需要破除时,由山东省防指下达破除命令,各专、县防指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破口宽度一般不少于总长度的20%,应多开缺口,以免水流集中,危害堤防安全。
  山东省省委、省人委发出关于防汛工作的指示
  6月23日中共山东省委、省人委发出关于做好防汛工作的指示,要求保证秦厂站洪峰流量25000立方米每秒时,安全度过汛期,并争取防御3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同时做到在任何类型洪水的情况下,有准备、有对策,保证不发生决口和改道。
  菏泽修防处始建河工档案
  7月21日菏泽修防处及其所属各段,按照山东省河务局通知精神,开始对堤防、坝岸、护滩、虹吸、涵闸等工程进行普遍调查、鉴定,并登记建卡,作为河工档案保存。
  菏泽刘庄抢险
  8月20日菏泽刘庄险工发生重大险情。因溜势下延,刘庄险工下首至郝寨间1500米近堤滩面均靠大溜,其中300米长滩岸距堤仅20〜30米,大堤受到严重威胁。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国华、荷泽专署副专员程勉赶往现场指挥抢险,黄河工程局副局长田浮萍亦赶到工地共商抢险措施。指挥部调集干部、工人730人,民工6.3万人,运送料物100万公斤,展开抢险斗争。经抛大量柳石枕和铅丝笼,抢修新坝11道、圈堤1道,于9月14日转危为安。
  菏泽专区修建南小堤拦河截流大坝
  8月底菏泽专区隔河主持修建的河南省濮阳县南小堤拦河截流大坝开工,1960年6月3日建成。该坝全长2000米,顶宽12米,坝顶高程63米,并有5〜10米宽后戗,戗顶高程60.5米,坝前修有15道丁坝。这一工程是为改善河势和菏泽县刘庄引黄闸引水条件修建的。
  董口兴建简易虹吸管
  8月鄄城董口兴建简易虹吸管2条,引水1.8立方米每秒(于1963年7月拆除);建宁李王简易虹吸管2条,引水2立方米每秒(于1965年6月改为旧城虹吸管,1972年4月建旧城引黄闸时拆除);郓城门庄建简易虹吸管3条,引水3立方米每秒(于1966年拆除)。简易虹吸管为菏泽修防处所首创。
  邓子恢致电慰问刘庄抢险干部职工
  9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来电,对参加刘庄抢险的干部、职工、民工进行慰问。并指示黄河汛期仍未结束,为确保黄河大堤安全,希考虑当流量超过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防御措施,并有所准备。
  黄河防总提出处理生产堤的原则
  9月3日黄河防总对豫鲁两省黄河滩区生产堤及渠堤提出处理原则:在不影响防汛安全和滩区农业生产的前提下,由省防指灵活掌握;扒口时,要及时裹护口门两端的堤头,防止口门扩大;既要完成破除生产堤计划,又要作好生产堤防守的准备工作。
  位山水利枢纽第三期工程开工
  10月15日黄河位山水利枢纽第三期工程开工。菏泽、聊城、济宁、济南4个专区(市)、19个县的民工参加施工。这一期工程包括截流坝、顺黄船闸,十里堡、耿山口和徐庄三座进湖闸,防沙闸,东平湖水库进湖围堤及引河开挖等。
  梁山兴建陈垓引黄闸
  10月21日梁山县陈垓引黄闸动工,11月28日竣工放水。该闸为涵洞式,共3孔,每孔净宽2.5米,设计流量30立方米每秒,控制灌溉面积2万公顷。1977年10月进行改建,向前接长洞身,抬高底板。
  黄委会确定下游防凌“上分下泄”方针
  11月11日黄委会发出《关于1959年黄河下游防凌措施意见》,确定防凌采取“上分下泄”的方针,除运用历年来与凌汛斗争的一切有效措施和经验,使凌水顺利下泄外,在开河之际充分利用各引水工程引蓄水量,避免因冰凌卡塞不能下泄,壅高水位,影响堤防安全。下游破冰船破冰、炸冰、溢水堰分水等有效措施亦应及早准备,确保凌汛无虞。
  1959-1960年度黄河凌汛
  11月20日至1960年2月2日黄河凌汛。从1960年1月24日,黄河封冻长达454公里,总冰量达1600万立方米,冰厚一般为0.10-0.25米。1月26日气温回升,河南省及荷泽专区河冰解冻。为安度凌汛,省防指部署做好一切防凌准备,同时决定运用位山水利枢纽工程控制下泄流量,利用东平湖水库蓄水春灌,并布置位山以上各引黄闸分水。在拦河闸的控制下,下泄流量在90立方米每秒左右,减轻了位山以下凌汛的威胁,配合其他防凌措施,安全度过凌汛。
  位山水利枢纽拦河坝截流工程合龙
  12月9日黄河位山水利枢纽拦河大坝截流工程,经过2万余名员工14天奋战和引河爆破过水,于下午5时30分胜利合龙,黄河改经引河通过拦河闸下泄。该坝全长439米,底宽68米,顶宽10米。12日 ,在工地上举行庆祝大会,水电部、农业部、黄委会、河南省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在庆祝大会上讲了话。
  菏泽专、县两级黄河防汛指挥部更名
  是年菏泽专、县两级黄河防汛指挥部分别改为抗旱防汛指挥部(以下仍简称“防指”),仍由同级党、政、军负责人分别担任正、副指挥,吸收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黄河、内河两个防汛办公室。沿河区、乡(或公社)党政领导为本级防指的负责人。防汛区内行政村(或大队)的干部,为该基层防汛组织的负责人。各级防汛组织均明确了任务。

知识出处

菏泽黄河大事记

《菏泽黄河大事记》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菏泽黄河大事记》是《菏泽市黄河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记述菏泽黄河治理开发过程中的大事、要事和新事,努力向人们勾勒一幅简明、生动、真实的治黄画卷。本书采用“记”、“图”和“录”三种志书体裁,以记为主,辅以照片,欲收图文并茂之功,并附录1855〜1945年菏泽黄河大事。为方便排版和印刷,所收照片均集中于书前,每幅照片都配有精练准确的文字说明。本书编纂以编年体为主,全部条目均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同时辅以本末体,即对持续时间较短的同一事件的始末,都写在同一条内;对于持续时间过长的事件,则按其不同阶段进行分条记述。日期不详的,记于月未;月份不详的,记于年末。为方便检索,个别变动频繁的人事任免条目没有完全按时间编排,集中收录在同一条目中。从便于阅读和检索着眼,在每条大事之前都冠一简明标题。为保持所录事件的准确、完整和简要,原则上只记述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事件梗概及结果。本书从国民党政府堵复花园口、欲使下游黄河回归故道的1946年写起,下限断至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统一规定的2005年,共收录与荷泽黄河有关的大事约1600余条。由于菏泽黄河早在解放战争之初就基本上属于解放区的版图,所以这段历史实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治黄史。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