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目标经过努力,把菏泽市建成鲁南经济带上起支撑作用的煤电化工基地、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具有特色的商贸物流基地,成为山东开拓中原市场的桥头堡和中原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同时,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鲁南经济带的品牌文化旅游产业。到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0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0亿元以上;到2020年,初步建成经济繁荣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的新菏泽。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工作指导转变,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为核心,以打造“四大基地、一大产业”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
战略举措全力搞好市场融合。大力推进鲁苏豫皖周边地区商品物流、人力资源、科技成果、文化旅游等共同市场建设,实现无障碍流通的目标。对各地来荷创业的中小企业,给予和当地企业同等的待遇。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协调区域内行业内部管理,减少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和内耗。着力加快载体建设。一是完善城市功能。到2010年,中心城市基本形成“二环、四横、六纵”的市内交通框架,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6平方米,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7%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绿化覆盖率达到35%;次中心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4%。二是加快园区建设。进一步推进全市10个省级工业园区的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到2010年全部实现“七通“平”。
建立多元融资机制。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部分领域,采取BOT、资产证券化等多种融资方式,积极构筑引导、聚集民间资本进行产业投资的金融平台。二是认真研究国家、省的资金政策,及时掌握扶持信息,并积极争取。三是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最大限度争取市内金融机构的支持。四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搭建“引进来”、“走出去”和“全天候”的招商引资平台。五是抢抓国家鼓励企业上市机遇,大力推进上市工作,同时做好企业发行债券工作,努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一是建立特色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培育与全市六大优势产业相对应的1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虚拟研究机构等;着力完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二是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到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建立起功能齐全、独具特色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三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全市R&D占GDP比重争取达到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
搞好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重点培养原始性创新人才、工程化开发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术工人等各类高技能人才。二是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等方式,吸引和支持出国留学人员、海外华人华侨回荷创办企业和进行科技研究。三是加大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力度,完善技术参股和入股等产权激励机制,千百万计用好各类人才。
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以产权改革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重点,搞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完善外贸、外商和“走出去”管理体制为重点,抓好涉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为重点,加快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
努力优化服务环境。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公开电话等,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充分发挥市长公开电话等监督职能作用,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破坏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
发展重点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山东省规划布局以及菏泽比较优势,立足于建设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2008年及以后,菏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为:建设煤电化工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到2012年,煤电化工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以上,商贸物流基地实现交易额1500亿元以上,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120亿元以上。
煤电化工基地建设。一是抓好煤炭生产。重点抓好巨野、单县和曹县矿区建设,到2015年全市煤炭产量达到5000万吨以上,占全省煤炭产量的1/4以上,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二是抓好电源建设。重点抓好华润电厂一期、菏泽电厂四期和赵楼煤矸石发电、郓城天然焦发电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全市电厂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电力输送基地;三是抓好煤炭化工。重点抓好铁雄新沙600万吨焦化、鲁麟矿业100万吨二甲醚和开发区90万吨氨醇联产等项目建设,到2012年全市煤化工转化煤炭能力达到2000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660亿元以上;四是抓好新能源开发。重点抓好太阳能光伏电池、生物质发电和风力发电等项目建设,到十二五末,生物质发电和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全市电力装机容量的5%以上。五是抓好机械制造。重点抓好中瑞重工机械装载机、达驰集团超高压大型节能变压器和广源铜带6万吨高档铜板带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制造业特色基地,到2012年全市机械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80亿元以上。
石油化工基地建设。一是抓好石油化工产业。重点抓好东明石化1000万吨炼油、玉皇62万吨液化气制烯烃和德泰化工100万吨芳烃抽提等项目建设,努力形成以石油化工为龙头,以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为主体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到2012年全市石油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二是抓好精细化工产业。重点抓好鄄城华意化工3万吨氯尿酸、圣奥化工6万吨橡胶防老剂和单县化工4万吨橡胶促进剂等项目建设,逐步把鄄城建成国内最大的含氯消毒剂基地,把橡胶促进剂和防老剂产销量打造成国内同行业之首,到2012年全市精细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70亿元以上。
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一是抓好棉纺织产业。重点抓好长江纺织30万纱锭精梳纱、艺达家纺1200万件床上用晶和华燕制衣4000万件高档针织内衣等项目建设,到2012年全市棉纺能力达到1000万纱锭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20亿元以上。二是抓好食品产业。不断提升对粮食、油料、果蔬、肉、奶等副食品的开发力度,到2012年全市食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三是抓好林木产业。重点发展高档家俱、高档板材和工艺品等,到2012年全市木材年加工能力达到1800万立方米以上,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把荷泽建成全国重要的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四是抓好医药产业。重点抓好4000万支丹红注射液、700吨新型头孢原料药和12亿支粉针制剂等项目建设,到2012年全市医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250亿元以上。
商贸物流基地建设。一是建设一批大型现代物流园区。重点抓好巨野煤碳化工、东明石油化工和定陶艺达家纺等园区建设,到2012年全市年交易额过100亿元的物流园区达到3处以上;二是建设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重点抓好菏泽国贸中心、牡丹商贸城和鲁西南建材等市场建设,到2012年全市年交易额过30亿元的市场达到10处以上‘三是建设一批特色商贸街、特色店。重点抓好东方红商业街、八一路电动车专卖街和和平路综合精品街等建设,努力把菏泽打造成周边地区购物中心;四是培育一批商贸物流企业。重点抓好菏泽交通集团、荷泽华润物流和荷泽牡丹医药等企业发展,到2012年全市年交易额过100亿元的商贸物流企业达到1个、过50亿元的达到3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一是结合荷泽市“花城、水邑、林海”的特色,开发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项目;二是重点抓好一城(中国牡丹城)三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一生态(生态市)建设,着力构建以平原森林和牡丹花卉为特色的菏泽观光游,以黄河文化和乡村风情为特色的访古民俗游;三是努力推进文化资源整合,拉长文化产业链条,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到2012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9%以上。
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一是公路建设。搞好德商高速公路菏泽段建设,加快东新、菏枣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度。重点抓好327国道荷泽段、曹县至定陶等一级公路改造升级,完成巨鄄路加宽改造工程,到2010年基本实现市、县通一级公路,县与县二级公路连接,二级以上公路比重达到45%以上。搞好砀定路等一级公路市内部分改造升级,完成单虞路等改造工程,确保与周边省、市接壤道路的有机衔接和畅通无阻。二是水路建设。抓好洙水河航道一期工程建设及郓城新河、新万福河航道改造工程;做好洙水河航道二期和三期工程的前期工作。到2010年全市河航道里程达到162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960万吨。三是铁路建设。抓好京九铁路菏泽段和新荷兖日电气化改造工程,完善其配套场站设施。四是管道建设。做好日东原油管道工程(2000万吨/年)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开工建设。五是□岸建设。重点搞好我市内路口岸设施配套,特别是抓好菏泽保税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六是水利建设。重点抓好单县浮岗等水库除险加固和定陶刘楼等水库的建设以及曹县太行堤水库的扩建工程;继续实施好鄄城苏泗庄、东明闫潭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围绕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一是加快传输网建设。抓好对现有光纤传输网络的改造和升级,积极发展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ADSL)接入等多种方式的宽带接入网,建设高性能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宽带接入网等各种先进网络。二是加快业务网建设。继续发展固定电话业务;加快传统电话通信网向以IP技术为基础的宽带多媒体网的转变#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搞好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多种业务的融合。到2010年全市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多媒体网、光纤接入网;努力达到管理数字化和信息资源共享,基本实现“网上荷泽”的战略目标。
工业经济
综述近几年来,全市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指导方针,以发展“四大基地一大产业”为目标,以扩大投入,膨胀总量为重点,以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全市工业经济规模总量、产业结构、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升和迅猛发展,实现了传统农业大区到新兴工业城市的历史性跨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快速增长期。
工业总量快速膨胀,主导地位日益突出。200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764亿元,比1978年增长308倍,年均递增21%;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55.4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3.3%,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占全社会的60%,工业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0%,工业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
工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全市形成了以能源、化工、纺织、食品、林木、机械工业为主,涵盖33个行业大类,具有相当规模和区域特色的工业体系,形成了东明县石化产业,牡丹区医药产业,成武县机电产业,定陶县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郓城县纺织、搪瓷、钢球、杨木加工产业,曹县木材加工、条柳工艺、蔬菜加工产业,鄄城人发加工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2008年,全市能源、化工、纺织、食品、林木、机械“六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89.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2.2%。全市轻重工业比重调整为50.9:49.1,高薪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69.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9.3%。
企业群体快速壮大,经济效益大幅提高。2008年,全市工业企业发展到5.3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481个,比2000年增加1247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4.3亿元,比2000年增长16倍,8年间年均增长42.5%;完成工业增加值352.4亿元,比2000年增长14.5倍,年均增长40.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5.5亿元,比2000年增长14.9倍,年均增长41.3%,实现利税128.5亿元,比2000年增长13.8倍,年均增长40%。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262户,利税过千万元企业达到317户。东明石化集团进入中国企业500强,2008年完成原油加工量220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6亿元,入库税金4.8亿元,被评为山东省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优秀企业。
主要产品迅速成长,竞争能力明显提升。2008年,全市工业产品种类达到104个,涌现出了达驰变压器、定陶鲁花、巨野花冠、.单县四君子等一批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达到48个。玉皇化工的碳五系列产品产量和市场占有率成为亚洲第一;洪业化工的环已酮、睿鹰集团的医药中间体、广源铜带的精密电子铜带、圣奥化工的橡胶防老剂、单县化工的橡胶促进剂等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天宇科技连续泡沫镍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华星油泵长油嘴、现代达驰变压器、天元纸业再生新闻纸等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前列。
煤电化基地建设2008年,全市大力实施煤电化基地建设战略,大力推动对煤炭资源的综合深度利用和加工,积极拓展煤电化工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大项口建设为载体,煤电化、煤化工等良性循环的经济体系,提升了区域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成为推动菏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增长极。至年底,全市新增煤电化项目39个,其中,电力3个项总投资8.65亿元,销售收入8.1亿元,利税1.14亿元;煤化工,23个项目,总投资123.8亿元,销售收入311.2亿元,利税47.9亿元;机电13个,总投资96.9亿元,销售收入182.5
亿元,利税11.7亿元。
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已开工项目有:玉皇化工、湖北洋丰公司100万吨/复合肥、永通化工、鑫昌机械、华通输配电、华星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国能巨野生物发电项ロ、威信铁雄项目、舜亦新能源项目、宇泰光电科技等,项目总投资246.5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6.7亿元。拟新开工项目有:煤电化项目13个,包括圣世化工160万吨/年延迟焦化项目、永通化工22.5万吨/年丁辛醇项目、菏泽德泰化X30万吨/年针状焦项目、AP公司工业气体中心、华星生物质能发电、中夏电子、30万吨/年煤焦油项目、10万吨/年有机硅单体项目、飞歌化工粗酚加工项目等,项目
开采乌金-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总投资63亿元。筹备项目有:煤电化项目共28个,包括圣世化工项目、湖北洋丰3x52万吨/年尿素项目、玉皇化工10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30万吨/年煤焦油项目、10万吨/年有机硅单体项目、300万吨/年甲醇项目、江苏扬子江集团投资的化肥项目、中国富海集团公司200万吨焦化联产、山东东方焦业有限公司200万吨焦化项目、汉能集团180万吨/年甲醇转制60万吨/年烯烃项目、郓城物矿能源有限公司50万吨/年煤制合成氨转制86万吨/年尿素项目等。项目总投资710.5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48.9亿元,实现利税150.8亿元。
完善工作机制。根据市委、市政府菏发[2008)7号《关于实行重点产业领导小组负责制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分包负责制的意见》精神,成立了市煤电化工基地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代表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煤电化基地建设的重大事宜,对县区煤电化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进行调度、考核,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检査督促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进度。
实行目标责任制。实行重点产业领导小组负责制和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领导分包制,市煤电化基地领导小组成员对企业和项目分包负责,具体协调企业和项目发展中的有关事宜,督促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解决企业和项目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行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对本辖区内的煤电化产业发展具体负责,确保本县区重点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目标圆满完成。实行重点企业主要领导责任制,按照市领导小组分解下达的任务目标和企业的发展计划,全力抓好企业运行和项目储备,推进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早达效,确保本企业发展计划和项目建设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实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责任制,明确一名主要领导负责煤电化基地的建设发展,对领导小组确定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及时的服务,尽全力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项目申报和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行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制,要按照领导小组确定的战略部署,做好有关具体工作,负责搞好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调度,掌握了解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提报有情况、有问题、有对策的发展建议,做好日常协调工作。
加强项目调度和服务。领导小组各成员按照责任分工,会同有关县区和部门,加强对所包骨干项目的现场调度,着力帮助研究解决资金、土地、原料、供电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保证正常经营和顺利建设。
加快煤炭资源开发。协调、督促巨野、郓城加大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的力度,确保龙固矿、赵楼矿投产。组织市发改委、环保局等部门加快编制单县矿区整体规划和环评,确保单县陈蛮庄矿、张集矿和巨野万福矿明年第一季度开工建设。同时加大定陶、曹县、郓城等勘探区的找煤力度,加快后续资源的开发,为发展煤社化项目提供原料基础。
加大项目策划报批力度。组织有关部门集中力量做好工作,争取荷泽煤化工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尽快批复,为煤化工园区建设和项目报批创造条件。围绕煤电化产业链,指导县区和企业加强煤电化项目策划,多储备高水平项目。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省实施“突破菏泽”战略和加快鲁南经济带建设等机遇,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努力破解土地、环保、项目立项等方面的难题,力争在项目审批上有所突破。石油化工基地建设2008年,全市石油化工基地建设围绕“到2012年全市石油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00亿元”的发展目标,坚持以石化大项目建设为核心,加强领导,强化调度,搞好服务,石化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全市更好更快发展做出了贡献。
生产经营指标实现较好。2008年,全市石化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6.9亿元,同比增长37.6%;实现利税14.8亿元;实现利润5.7亿元。项目投资高幅增长。年内完成项目投资50亿元,同比增长168%。竣工投产、在建项目29个,其中过5亿元的10个,过10亿元的7个,总投资103.6亿元。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内29个建设项目中.竣工20个,在建9个。二十个竣工项目包括:东明石化15万吨离子膜烧碱和2万吨硫磺回收、玉皇化工15万吨和20万吨二甲醸、洪业化工14万吨己二酸、原创化工高纯无硫苯、恒瑜化工9万吨粗苯精制,开发区圣世化工60万吨MCC、金正大100万吨复合肥、湖北洋丰70万吨复合肥、德泰化工100万吨芳烃抽提,曹县圣奥化工1万吨4020橡胶防老剂一期、三利轮胎中小型工程胎,定陶润鑫化工3000吨溴氯海因一期,成武县天元化工海藻酸钠一期、利通化工储油工程一期、一诺公司4000吨除草剂,单县化工1万吨防老剂、4000吨色母粒、8000吨废气再提高等,总投资43一35亿元,年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58.2亿元,利税15•82亿元。九个在建项目:东明石化120万吨高硫重油催化裂解、恒瑞化工2.4万吨甘氨酸,开发区荷泽玉皇20万吨苯乙烯,曹县巨鑫源30亿只塑胶手套、隆东化工6万吨甲基叔丁基醚一期、和元化工6万吨医药中间体,定陶圣雪龙1万吨乌洛托品一期,成武天元化工1.5万吨氰尿酸、6万吨烧碱等,所有项吕进展顺利,总投资60.2亿元,年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215.3亿元,利税17.85亿元。特别是投资30亿元的东明石化120万吨高硫重油催化裂解及配套3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装置建设进展较快,预计2009年10月达到投运条件,年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拟建项目数量较多,2009年度内拟有东明石化2000万吨日东输油管线一期工程、15万吨pvc、30万吨高油石油焦综合利用,玉皇化工5万吨顺丁橡胶、12万吨碳四裂解,洪业化工16万吨己内酰胺,东方集团20万吨高硫石油焦综合利用;开发区圣世化工160万吨延迟焦化、8万吨环己酮,洋丰集团30万吨控释肥,德发化工8万吨聚丙烯,德泰化工60万吨中间体沥青和30万吨针状焦,永通化工22.5万吨丁辛醇,金正大50万吨控释肥;曹县圣奥化工4020防老剂二期、亮泉公司30亿只塑胶手套;成武利通化工15万吨气分;单县尚舜化工3万吨4020橡胶防老剂,郓城瑞能化工20万吨苯乙烯等42个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计划年内开工建设。这些项目总投资269.5亿元,建成投产后年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858亿元,利税101亿元。
突出重点,强力推进。突出抓好东明石化120万吨高硫重油、玉皇化工10万吨顺丁橡胶、洪业化工10万吨环己酮、金正大20万吨高塔造粒和40万吨控释肥、菏泽玉皇20万吨苯乙烯、圣奥化工10万吨RT培司和8万吨橡胶防老剂、尚舜化工工业园4020促进剂扩产项目、天元公司氯碱等22个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建设,力争早竣工早投产。重点抓好日东输油管线、30万吨原油码头、方明化工16万吨己内酰胺、菏泽玉皇6万吨活性炭、瑞能化工20万吨苯乙烯等20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着力抓好东明石化300万吨高硫重油综合利用、200万吨重交沥青、玉皇化工60万吨低碳制烯烧、圣世化工160万吨延迟焦化等17个亿元以上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形成“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策划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强化责任,加强调度。实行石化产业领导小组负责制、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领导分包制、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责任制、重点企业法人责任制。按照在建项目抓投产达效、已批复项目抓开工建设、拟新上项目抓审核批复的要求,狠抓目标责任落实,加大项目调度考核力度,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市石化基地领导小组分包领导加强组织调度,对所分包的项目负总责。各县区分包县区长是分包项目的直接责任人,提供良好的建设环境,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对投资亿元以上大项目,在人力、精力、物力、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建立专门班子,明确具体人员,从项目洽谈、签约、前期手续、选址建设到投产运营,全程跟踪介入、全程督导推进、全程协调服务,一抓到底。实行一线工作法,深入现场了解情况,着力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齐心协力推进项目建设。各项目建设单位按照规定的程序,完善手续,倒排工期,科学施工,切实加快项目建设。
强化服务,破解难题。领导小组继续实行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必要时对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问题随时召开现场办公会。市石油化工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对各县区石化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情况调度一次,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强化相关部门协调服务,积极主动联系项目单位,及时了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在立项、土地、规划、环评、安评、能评等方面的问题。认真研究政策,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帮助指导企业加快完善项目立项、土地、环评、能评、安评等相关手续。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跟进,与项目建设单位加强合作,增加信用额度,特别是在信贷政策、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等方面切实解决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努力化解资金瓶颈。如市发改委为29个石化项目办理了项目核准和备案手续;市国土资源局为石化企业办理用地2561亩,正在协调解决投资85亿元的6个重点项目2000亩的用地问题;市环保局为13个重点石化项目解决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办理了环评审批手续;东明、郓城、郓城3县工业园区通过省局批复,5个县工业园区通过省专家评估论证;市安监局完成了13个项目的安全设立审查。市经贸委争取国家节能专项资金项目7个,无偿资金3600万元,其中曹县大华VK3项目落实600万元,东明石化2万方干气制氢及60万吨裂解装置余热利用项目落实资金1000万元;争取省节能专项资金项目7个,落实资金330万元,其中东明石化硫磺回收项目落实无偿资金50万元;争取省工业结构调整技改专项资金项目8个,共落实无偿资金525万元,无息借款2000万元。金融、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为石化企业解决银行贷款22.47亿元,余额达到32.15亿元,新授予12个企业45.27亿元的信贷规模。
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突出安全生产,各县区、各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贵任制,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整顿,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生产安全。狠抓环境保护,石化产业所有项目,没有通过环评和做不到“三同时”的,坚决不上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抓好集约用地,认真落实国家相关土地政策,所有项目投资强度必须高干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标准,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菏泽市骨干企业简介
1、山东步长制药:成立于2002年,隶属于步长集团,是一家集医药研究、生产为一体的国内知名高科技健康产业集团,资产合计2.85亿元,拥有员工270余人。公司具有口服固体制剂、口服液制剂、提取三个大型车间,颗粒剂生产线年产能力1800万盒,丸剂生产线年生产能力350万盒,口服液生产线年生产能力300万瓶,胶囊剂生产线年生产能力350万盒,口服液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000万支。公司主导产品稳心颗粒,2007年实现产值
3.5亿元,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1.82亿元。主要产品有:稳心颗粒冲剂、六味地黄丸、香菊胶囊、必停等。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113.45%,实现利税6.3亿元,同比增长78.54%,实现利润5.2亿元,同比增长68.56%。
2、山东达驰电气有限公司:位于成武县工业园区,是以生产输变电设备为主的电工电气类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总资产11.3亿元,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公司在行业内率先通过了IS09001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是国家电力公司定点生产企业。
公司主导产品有500kV级40万kVA及以下各种规格型号油浸电力变压器、S11型变压器、35kV级2万kVA及以下干式电力变压器、智能变配电系统、封闭母线、GIS和密集节能变电设备等,已达20多个系列300务种型号,年生产能力8000万kVA。达驰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以技术创新为支点,打造企业技术优势,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2006年来,公司科技成果28项获国家专利,4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承担国家、省部级技术创新项目有12项,2项列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申报国家863计划项冃1项,完成新产品研发36项,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各项技术成果均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从10kV到35、11(),22()kV产品生产,均靠自主研发,有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及基础试验数据。公司技术中心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有研发人员92名,其中高级职称15人,博士5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省市级肯年专家及省技术拔尖人才9名,是首批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单位,特聘专家从事大型节能电力变压器研发。公司专门成立f500kV(330kV)级变压器研发攻关组,由公司聘请专家指导先期技术、工艺、开发等准备工作,多次派技术人员到国內外知名厂家及合资制造厂进行交流学习。同时,在各权威专家的帮助下进行500kV级变压器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完成了系列化设计。2008年公司完成工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19%,主营业务收入18.2亿元,增长29.5%,实现利税1.8亿元,增长69.8%,实现利润1.3亿元,增长81.61%,入库税金9064万元。
3、山东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3年2月开工建设,同年10月份投产试运行。2004年又新建了纸箱和PET年设计能力15万吨,总资产12.85亿元,员工386人。主导产品“鲁花”牌花生油2002年获国家“免检产品”和“国家级放心油”荣誉称号,2003年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用油”,2004年,彼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授予“营养健康倡导产品”,同年“鲁花”商标被国家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鲁花花生油被国家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6年,被国家商务部评为“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2007年,被评为“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7亿元,实现销售收人15.4亿元,实现利税2.0亿,实现利润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54%和28.1%、9.95%、3.52%。
4、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始建干1987年,1989年建成投产,1997年成立公司,由东明中油燃料有限公司、东明县恒昌化工有限公司、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产权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员工2500人,大中专生占80%,总资产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0亿元,占地1900亩。主要生产高标号汽油、柴油、石油液化气、溶剂油聚丙烯、沥青、石油焦、氯气、烧碱,产品全部达到国标,恒昌牌获省优。装置能力一次加工原油300万吨二次加工重汕200万吨,主要装置有:
300万吨/年常减压、140万吨/年催化裂化、100万吨/年延迟焦化、100万吨/年重胶沥青、35万吨/年气体分馏、8万吨/年聚丙烯、1()万吨/年芳构化、25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60万吨/年汽
东明石化柴油加氢精制,15万吨/年离子膜等装置、一条产品铁路专用线,油品储备库总容量为42万吨。技术力量雄厚,拥有省级研发中心、设计院;技术人员占10%以上。
2008年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16.27%,实现利税4.8亿元,其中:实现利润1582万元,上交入库税金达48381万元,同比增长24.48%。
5、山东洪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洪业化工集团是2005年元月经省工商局核准成立的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集体下设山东洪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方明化工有限公司、方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子公司,是一家集化工、制药、建筑于一体的跨行业企业集团,总资产11.5亿元,注册资金3.9亿元,公司员工1984人,60%以上员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主要生产产品:环已酮、环已烷、环已醇、已二酸、X油针剂、片剂、软管胶囊、原料药等156个产品,环已酮产量占全国50%,产品技术含量高,纯度达99.99%;是国家最大的环己酮生产企业,它的主要生产能力和装置:年产18万吨环已酮装置三套:10万吨、’6万吨、2吨各一套,16万吨已二酸一套,针剂6亿支,片剂16亿片.软膏2亿片,胶囊7亿片,10万吨环己酮,16万吨二已酸装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技术力量强,是省级研究中心。
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8.1亿元,同比下降16.2%;实现利税3550万元,其中利润总额92万元;上缴入库税金6362万元。
6, 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属民营服务制企业,已发展为中型精细化工企业,总资产18.39亿元,固定资产5亿元,公司员工748人,70%以上是本乡人员,50%以上员工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主要生产异戊二烯、间戊二烯、双环戊二烯、精碳五、二甲醚、丙烯、液化气等产品,异戊二烯技术含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玉皇产品技术标准已成为国家产品技术标准。20万吨/年碳五装置国内领先,玉皇拥有自主产权,50万吨/年二甲瞇装置运用国内先进技术、8万吨/年气分装置等主要装置,技术力量特别是开发能力强,玉皇是省级研发中心、省级工程中心、省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研究开发人员达到公司6%,玉皇是全国碳五研发生产加工基地。
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58.55%;实现利税6469万元,上缴入库税金5404万元,同比下降0.19%。
7、菏泽交通集团:荷泽交通集团总公司是一个集运工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被山东省政府确认为大型交通运输企业。公司下属40多个全资二级单位和多个控股参股公司,其中包括13个运输公司,12个汽车站和20多个工商贸单位,分布于全市八县两区,以及济宁、商邱、北京和上海等地,客货车辆2塔00多部,其中客车1003部,货车1448部,出租、公交、旅游等其他营运车辆300余部,其中,高级客车占客车总数的60%,公司主要产品及经营范围为道路客货运输、客货场站经营、城市出租、旅游客运;汽车销售、维修、租赁及服务;热电、密度板、电池原料、包装印刷品生产及工业设备安装;职业技术培训、专业市场培育、房地产开发和进出口贸易等。近几年来,公司曾荣获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省文明诚信百佳企业、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领导班子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公司创建的“爱心互动,真情交通”荣获山东省服务名牌。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客流和货源急剧减少,企业收入和效益开始下滑;燃料价格的居离不下,加大了企业运营成本,企业营利水平大幅降低。国家实行燃油税后,将使企业因政策调整直接减收1000多万元,同时,国家实行调资政策将增加企业负担600多万元。2008年菏泽交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9亿元,增长31.4%,实现利税1亿元,增氏41.78%,实现利润4282万元,增长92.8%,入库税金达到4562万元,同比增长25.15%。
附:2008年度全市6()户重点企业名单
菏泽市2008年度60户重点企业: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山东荷泽发电厂、菏泽供电公司、山东洪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圣奥化工有限公司、山东鲁能荷泽煤电开发有限公司、山东达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山东省单县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青岛啤酒<菏泽>有限公司、菏泽交通集团、山东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菏泽睿鹰制药集团、山东省单县四君子酒业有限公司、山东花冠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菏泽银河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菏泽广源铜带有限公司、郓城县供电公司、东明县供电公司、菏泽华意化工有限公司、华鹏玻璃有限公司、曹县百隆纺织有限公司、曹县供电公司、山东佳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山东菏泽华星油泵油嘴有限公司、山东省曹普工艺有限公司、山东艺达家纺有限公司、郓城县金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菏泽市洋丰复合肥有限公司、成武大地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单县供电公司、曹县爱伦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山东省郓城县华灵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呈祥电工电气有限公司、国能单县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巨野县供电公司、定陶县供电公司、山东省单县天元纸业有限公司、山东立兴罐头食品有限公司、成武县银翔棉纺织有限公司、东明县明胜纺织有限公司、鄄城县供电公司、山东神州制药有限公司、郓城县圣达纺织实业有限公司、荷泽力邦化工有限公司、荷泽沃兰化工有限公司、成武县供电公司、巨野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山东菏达纸业有限公司、鄄城欧亚化工有限公司、曹县普连集镇鲁艺草柳编织厂、郓城县瑞丰搪瓷制品有限公司、定陶县润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巨野绿园纺织有限公司、荷泽荣达纺织有限公司、定陶县普天纺织有限公司、菏泽金豆饲料有限责任公司、兖矿集团如丝纺织有限公司、曹县金牛纺织有限公司。
驰名、著名商标菏泽市企业注册商标总量与日倶增,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数量每年大幅度增加。2006年,山东巨野花冠集团的“花冠”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7年,单县四君子酒厂的“四君子”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至2008年底,全市已拥有注册商标五千余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4件、“山东省著名商标”52件,在全省17市中位居第12名。全市驰著名商标企业的产值占全市 GDP 的12%。
附:菏泽市重点保护商标名单
中国名牌产品证书
中国名牌产品名牌产品近年来,全市认真落实《菏泽市“十一五”名牌发展规划》,大力实施了“质量兴市”和名牌带动战略,提升了全市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定陶县陈集山药顺利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山东达驰电气有限公司荣获“2008年山东省质量管理奖”,实现了菏泽市“零”的突破。
2007年名牌产品目录
1、“达驰”牌箱式变电站,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7年9月份认定。
2、“百寿坊”牌固体羊肉汤,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7年9月份认定。
3、“神舟”牌牛羊肉串制品,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7年9月份认定。
4、“宝贝狗”牌胶合板,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7年9月份认定。
5、“牡丹”牌太阳能热水器,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7年9月份认定。
6、“华英鹏鑫”牌冷冻饮品,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7年9月份认定。
7、“圣奥”牌橡胶助剂,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7年9月份认定。
8、“鲁艺”牌草柳编工艺,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7年9月份认定。
9、“青林”牌办公家具,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7年9月份认定。
10、“欧宝”牌强化木地板,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7年9月份认定。11、“诚信”牌沙发,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7年9月份认定。
12、“尚舜”牌橡胶助剂,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7年9月份认定。
13、荷泽市天使护政服务有限公司的“齐鲁天使家政,家政服务”,山东服务名牌,LU东省名推委2007年9月份认定。
14、荷泽花都大厦有限公司的“亲情花都,餐饮、住宿”,山东服务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7年9月份认定。
2008年名牌产品目录
1、“诚信”牌床垫,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9年1月份认定。
2、“湖西王”牌推力球轴承,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9年1月份认定。
3、“花冠”牌浓香型白酒,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9年1月份认定。
4、“呈祥”牌玻璃钢夹砂管,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9年1月份认定。
5、“合众”牌长型针阀偶件,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9年1月份认定。
6、“四君子”牌浓香型白酒,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9年1月份认定。
7、“步长”牌稳心颗粒,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9年1月份认定。
8、“天润”牌钢芯铝绞线,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9年1月份认定。
9、“三羊”牌冷冻调理羊肉制品,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
109委2009年1月份认定。
10、“CAOPO”牌实木家具,山东名牌,01东省名推委2009年1月份认定。
11、“三立"牌农用车轮胎,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9年1月份认定。
12、“海旭”牌细木工板,山东名牌,山东省名推委2009年1月份认定。
重点项目建设2008年,全市重点项耳建设进展顺利。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00亿元,增长22%。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0个,完成投资180亿元,占千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的60%;“四大基地、一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49亿元,占千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的83%。锦源安博斯织布、鲁西南建材大市场二期、东明石化15万吨离子膜烧碱、华鹏玻璃三期、圣世化工60万吨MCC,铁雄新沙一期150万吨焦化、达驰电气500千伏超高压节能变压器、玉皇化工15万吨二甲醚和洪业化工14万吨己二酸等72个过亿元项目竣工投产;东明石化120万吨高硫重油综合利用、巨润优质浮法玻璃、舜亦新能源、宇泰光电科技、洪业化工10万吨环己酮、华润电厂一期、中国芦笋产业园和国运集团物流中心等110个过亿元项目开工建设。
农业和农村经济
综述近几年来,全市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按照“高境界、高标准、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6年、2007年、2008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66亿元、182亿元、19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3%、3.1%;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480元、4023元、4584元,分别增长12.5%、15.6%,13.9%,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不断上升。一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丰产丰收。认真落实国家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为全国全省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2006-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分别达到95.6亿斤、98.3亿斤、101亿斤,分别增长16.8%,2.53%、3.2%,2008年历史上第一次突破100亿斤大关。棉花总产分别达到26.3万吨、28.45万吨、28万吨,油料总产分别达到32.06万吨、32.28万吨、33万吨,连年获得丰收。二是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充分发挥林业优势,切实搞好林业生产,新增造林面积不断增加,3年分别增加41万亩、33万亩、23.46万亩;至2008年,造林总面积达到540万亩,林木蓄积量达2228万方,木材加工量达580万立方米,林木制品加工产值90亿元,森林覆盖率达到32%。三是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规模扩大。不断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继续搞好畜牧业和渔业生产,2006年、2007年、2008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80.3亿元、92亿元、101.85亿元,增长9.4%、14.6%、11.8%。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11.3万吨、12万吨、12.6万吨,渔业总产值分别实现14.6亿元、16亿元、16.7亿元。
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近年来,全市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全力推进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成效显著。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至2008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由2006年的350家,增加到540家,增加了190家;与龙头企业联系比较密切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了500万亩。30家重点企业和52家支撑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0.83亿元,利税15.42亿元;二是农业标准化建设有了新进展。至2008年,农业标准化基地达到185万亩,比2006年新增35万亩;全市绿色食品认证达到30个,比2006年新增8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0个,比2006年新增11个。三是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进一步壮大。2008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907个,比2006年的379个增加了528个,带动农户30多万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一是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3年来,累计投资9.03亿元,共疏浚中小河道、田间沟渠11061公里,新打维修机井14271改善灌溉面积183.2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50.9万亩,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总量快速增长,农机总动力达到1220万千瓦,比2006年的1110万千瓦增加了11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8%,比2006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28.5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11.9亿元。三是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步伐加快。3年来,共新建日用品超市70个,达到84个;乡镇农资超市88个,达到128个;新建、扩建村级连锁店6043个,达到6981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达到103个,年交易额65亿多元。同时,农村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有了新的进展,农村民生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大力实施“四四四一”工程。实施“四四四一”工程即:“四清”,清草堆、清土堆、清粪堆、清垃圾堆;“四改”,改厕、改水、改灶(推广沼气)、改路;“四学”,学政策、学文化、学技术、学法律;“一规划”,搞好村镇规划。该工程首先在全市选择30个试点乡镇、300个试点村重点扶持,逐步在全市推广。实施以来,“四清”工作成效显著,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全市共新修改造农村公路3740公里,新建沼气池3.3万多个,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268万多人,新建生态卫生厕所62万多座;积极举办各类培训班,共培训农民60多万人次;有50多个小城镇编制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600多个村庄完成建设规划;切实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培育了一批典型村。先后培育出了牡丹区马岭岗镇东穆李村、曹县韩集镇井王村、郵城县引马乡大黄庄村、东明县开发区吴庄行政村等一批亮点村,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2008年,积极采取国家政策扶持、企业膨胀带动、外商投资拉动、压煤村庄搬迁等有效途径,积极实施“空心村”改造,涌现出了一批“空心村”改造的典型。单县充分利用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政策”,积极进行 “空心村”改造,先后建成了浮岗镇浮岗北村、高韦庄镇大徐庄村、杨楼镇尤庄村等楼房式新村,在全市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其他县区也抢抓机遇,搞好“空心村”改造,通过改造,既节约了大量土地,又建起了新农村,改善了农民群众居住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三是开展村容镇貌治理活动。从2007年10月开始,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2008年6月,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容镇貌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市各县区每年坚持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展一次全市村容镇貌集中治理活动,对全市镇容镇貌、村容村貌、集贸市场、路域环境进行集中治理,使集中治理与经常性相结合,并逐步建立起村容镇貌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全市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提升了荷泽的对外形象。
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一是认真落实党的各项补贴政策。严格实行“财政涉农资金一本通”支付体系,抓好各项补贴资金的落实,2006-2008年,全市共发放各类补贴资金17.5亿多元,其中粮食及农资综合补贴14.5亿多元,良种补贴1亿多元,农机购置补贴0.57亿元。二是抓好涉农文件的落实。2008年,市委、市政府集中出台了21个文件,对农村基层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全市组成了若干督导小组,对这些涉农文件进行了认真的督导检查,较好促进了这些文件的贯彻落实。三是进一步规范了村级“一事一议”等制度。按照“民主议事、上限控制.专款专用、审核报批、群众监督”的原则,严格程序,不突破上限,不搭车加码,使“一事一议”逐歩走向规范化。婚姻登记、殡葬改革、农村建房、计划生育、水费收取等方面存在的不合理收费现象明显减少,农民因负担过重引发的上访案件基本消除,农村保持了和谐稳定。
农副产品主产加工基地建设2008年,全市全力加快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至年底,全市30家重点企业和52家支撑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0.8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105%,利税15.4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2%;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龙头企业60家,达到540家。新增农业标准化基地35万亩,达到185万亩;龙头企业带动基地500万亩,其中,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450万亩;全市绿色食品认证新增4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新增9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4个,总数达到907个,带动农户近30万人。全市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0%以上,人均通过产业化经营年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
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认真落实龙头企业贴息贷款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农业龙头企业贴息贷款资金规模,努力落实市县针对农业龙头企业制定的贴息贷款政策,确保贴息款及时拨付到项目单位,解决企业的部分资金问题。积极组织银企对接,向银信部门积极宣传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宣传市委、市政府关于“四大基地一大产业建设”的发展思路,鼓励银行主动与农业龙头企业对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膨胀规模。组建联保担保机构,采取财政扶持、企业出资等办法,组建联保担保机构,扩大贷款规模。实行农业龙头企业分包制度,落实市级领导分包企业制度,市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领导小组7名市级领导,每人联系9个企业,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同时,代表冇委、市政府完成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分包任务;落实部门领导分工制度,从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和市畜牧局三个部门抽调局氏、副局长共10人,配合市级领导包企业。实行了县区领导分包企业制度,对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抽出县级领导进行帮扶。
积极推进生产基地建设。坚持“围绕龙头企业办基地”的方针,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与结构调整、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培植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生产格局。加快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商品率,创新农产品品牌。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示范效应显著、带动面大的农业产业化基地,不断提高来自市内原料的比重,确保农业龙头企业原料的稳定供应。
稳步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中介组织,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规范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努力形成“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全力优化发展环境。大力优化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发展环境,农业部门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为龙头企业培训较高素质的员工,工商部门为企业的登记注册提供便捷服务,公安部门搞好治安环境的治理,电力部门搞好电力的供应和用电安全,交通部门加强绿色通道的畅通,金融部门搞好银企对接。各级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密切合作,多管齐下,形成了強大的工作合力,为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农业荷泽光热资源丰富,水土资源优越,农作物种类齐全,农业生产潜力巨大,是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农业实现连年丰收。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达101亿斤,其中小麦收获面积917.4万亩,单产747斤,总产68.54亿斤;秋粮460万亩,单产804斤,总产33亿斤;粮食总产历史上第一次突破100亿斤大关,单产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经济作物单产、总产双增,2008年,全市棉花345万亩、单产83公斤,比去年增7公斤,总产28万吨,比上年增加0.45万吨;油料126万亩,减少了3万亩,单产254公斤,比上年增加6公斤,总产33万吨,与上年持平;瓜菜365万亩,增加了13.3万亩,总产1000万吨,比上年增加100万吨。全市粮经作物实现了双扩双增,初步形成一批经济作物产业带,主要有以单县、成武、定陶为主的40万亩冬暖大棚和拱棚蔬菜,以东明为主100万亩西瓜,以巨野、成武为主的80万亩大蒜,以定陶为主的20万亩大葱,以曹县为主的30万亩芦笋,以鄄城为主的10万亩中药材,以牡丹区为主的20万亩花卉苗木,以曹县为主的8万亩杞条和成武为主的10万亩桑蚕。农民人均收入稳定增加,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584元,连续多年增幅都在10%以上。2008年底全市拥有耕地面积1247万亩。
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快。一是加强了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步伐,对生产、销售、使用任何环节出现的问题,实行责任追究;二是积极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强化宣传与培训,参与组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提高了生产和经营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四是加快市、县检测中心建设,配合全省搞好每季度一次的蔬菜农药残留的例行监测,定期对区域内的重点产品、重点基地、重点市场进行质量抽检,并实行通报制度。市级检测中心目前已投入试运行。2008年,全市绿色食品认证新增4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新增9个,农业标准化基地新增35万亩,达到185万亩。
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近几年来,全市以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攻方向,大搞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产品。2008年全市52家支撑企业和30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0.8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105%;实现利税15.4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2%。全市龙头企业带动基地500万亩,其中,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450万亩;新增绿色食品认证4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9个,新增农业标准化基地25万亩。新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04个,总数达到907个,带动农户25万户。2009年上半年,通过加大引导扶持力度,搞好示范试点,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上半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100个,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51个。全市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0%以上,人均通过产业化经营年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
新农村建设取得优异成绩。一是加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近几年来新建、改建农村公路都在1000公里以上,2008年全市共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200公里,改造农村客运站41处。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2008年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96.8万人,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达到373.2万人,受益率达到55.9%。大力发展农村沼气,2008年改造新建沼气池15038个,累计建设达到41000多个。加强村镇规划建设,70个小城镇完成了总体规划,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二是以典型引路,着力培育了一批亮点村。全市确定了30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对这些试点村,有计划、有重点地加以培育,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如牡丹区马岭岗镇东穆李村,人均1亩果树,主导产业突出,主要街道均实现亮化、硬化、美化,基本建成了生态农业村。曹县韩集镇井王村,全村70%以上的农户从事木材加工,加工户年收入两万元,农民比较富裕;村庄规划建设标准高,农田水利、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完善。东明县开发区吴庄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改厕、改灶。三是加强“空心村”改造,搞好村容村貌治理。采取国家政策扶持、企业膨胀带动、外商投资拉动、压煤村庄搬迁等有效途径,积极实施 “空心村”改造,涌现出一批“空心村”改造典型。如单县浮岗镇浮岗北村、高韦庄镇大徐庄村、牡丹区小留镇后袁庄村、东明县城关镇五里铺村等,这些村庄通过改造,既节约了大量土地,又建起了新村,改善了农民群众居住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容镇貌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每年坚持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展一次全市村容镇貌集中治理活动,对全市镇容镇貌、村容村貌、集贸市场、路域环境进行集中治理,使集中治理与经常性相结合,并逐步建立起村容镇貌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全市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提升了对外形象。
党的农村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全市落实土地承包确权工作,及时把土地承包证发放到户。加快搞好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建设试点,强化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实施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工作。农民人均负担水平进一步减轻。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农业科技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一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以“阳光工程”为主线,充分依托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等多方面培训,全市完成各类农民培训22万人次,有组织的输出5.3万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结合良种推广配以良法实施,良法推广配套率达到70%以上。二是全市农业技术人员的科技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示范园、示范点遍地开花。市农业局71名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都有自己的业务联系点,并建档备案。10亩超高产示范区,平均每亩单产达到706.05公斤,创荷泽历史新高,万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619.66公斤。三是农技人员在生产中的参谋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2006-2008年,共开展各类试验研究95项,实施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6项,培育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新品种(系)50余个,通过山东省审定品种4个、国家审定品种2个,申请国家新品种权保护5个,获得市级以上成果奖励1I项,引进新成果50余项,组织科技下乡服务活动150余次,培训科技带头人2万人次,建立科技推广服务网点600余个,科技示范基地100万亩。2006、2008年两年度获“山东省星火培训工作先进集体”。
林业以大力培育林业资源为重点,以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林业产业化战略,全市林业保持了快速、协调发展。
林业资源基地已经建成。狠抓了以畅树速生丰产林、优质果品、花卉为主的资源基地建设,营造杨树用材林450万亩、经济林47万亩、农林间作350万亩;已建成了杨树、泡桐、果品、苗木、花卉、杞条、蚕桑、中药材八大基地,总面积5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6%。围绕基地建设,走出了林牧结合、林粮间作、林草间作、林药间作、林花间作等多种模式的复合林业发展新路子,较好地解决了林业生态安全和农业粮食安全问题。
林业生态体系得到完善。全市已建成25条绿色通道和大型防护林带工程、10万亩环境生态林工程、350万亩农林间作工程和1092万亩农田林网建设工程,基本形成了以农田林网、农林间作、大型骨干林带为主体框架的林业生态体系。
林业产业实现重大突破。以资源为依托,培植了林盾木业、佳农果蔬等十五大生产、加工、经销龙头企业和曹县庄寨桐木拼板家具加工、普连集柳条和木制工艺品加工、郓城黄安胶合板加工等十大加工群体。至2008年底,全市现有独立核算的森工企业3900家,各类加工点4万个,从业人员60万人,年加工木材1500万立方米,加工产值200亿元。主要产品有家具、拼版、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工艺品、装饰材料等10大类1200多个品种。年交易额1亿元以上的林产品交易市场10处。已形成全国重要的林产品交易市场和林产品集散基地,形成了资源培育、林木加工、林产品交易三位一体的林业产业化格局。
林业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完善。一是加强了大型林木种苗基地建设,全市有大型育苗基地68处;二是林木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体系得到完善;三是以林业公安为主体的林业执法体系基本健全,林政工作得到加强;四是林业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五是林业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2年以来,全市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上海禾阳、上海生泰、田东博汇等10家公司来荷投资造林,参与资源的培育# 一批在国内林产品市场上有影响的加工企业,如光明家具、锦江集团、晨鸣集团等落户菏泽。
国有林业场圃经济有了大的发展。全市26处国有场圃抢抓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和种苗生产,积极拓宽生产领域,大搞多种经营,使场圃生产和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东明三春集林场改建的黄河森林公园工程已经启动,为发展平原森林旅游业培育了龙头。2008年全市国有场圃林业产值达到1000万元,井在示范带动群众推广林业新品种新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林业步入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互促互赢的发展阶段。
水利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成绩显著。按照“标准化建设、规模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运作思路,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建设进程。2006年,全市完成自来水工程116处,解决了1094个自然村、83万人的问题;2007年,争取上级资金6635万元,全市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100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38.0%;2008年,全市投资1.98亿元,新增村村通自来水受益人口100万人,普及率达到55.88%。
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断加大。菏泽市政府每年冬季印发冬季或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指导性文件.2006年荷泽市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1亿元,清淤治理河道240公里,清挖沟渠1460公里,埋设涵管16公里,完成土方2080万立方米,新打并配套机井4400眼。2007年投资3.584亿元,全年疏浚河道855.83公里、沟渠1168公里,埋设涵管11.62公里,新建、维修各类建筑物1207座,新打并配套机井9455眼,总开工项目7850个,其中维修配套2373项,动土石方3303.79万立方米。2008年完成洙赵新河上游段清淤治理工程,投资4638万元。全市自2007年以来,每年利用夏季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夏季防汛除涝工程会战。
平原水库建设稳步推进。2006年,市水利局组织编写了《菏泽市平原水库建设总体规划》和《菏泽市平原水库建设实施计划》,规划建设平原水库20座;年底,已有11座水库获立项批准,菏泽市西城水库、成武文亭湖水库、曹县界牌水库等6座水库开始建设。2007年,库容1290万立方米的西城水库向城区供水,设计库容2344.7万立方米的巨野大野水库开始施工。2008年,巨野大野水库完成投资6500万元,单县浮岗水库清淤治理工程完成投资2600万元;占地13000亩的南湖水库死入了市东鱼河截污导流配套工程2008年首批开工项目。单县浮岗水库和曹县太行堤水库移民152459人,纳入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范围。
河道治理成效显著。2007年,荷泽市对三条市管河道进行了治理。5月,按照“三年一遇除涝、二十年一遇防洪”的治理标准,对洙水河进行清淤治理,清淤长度55公里、动土方103.86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550万元,其中济南军区帮助治理3.2公里。11月,实施闫潭灌区送水干线治理工程,共治理长度17.8公里、土方57.4万立方米、完成投资241.08万元,经验收被评为优质工程。11月,对谢寨送水干线清淤,治理长度19.8公里、完成土方14.7万立方米、完成投资61.74万元。2008年10月,对洙赵新河上游段进行治理,该段上起东明县武胜桥乡海头闸,下至牡丹区安兴镇安兴闸,全长44.7公里,共动土方318.5万方,完成投资4638万元,恢复了河道“三年一遇除涝、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
抗旱防汛成绩优良。全市平均每年引送黄河水10亿立方米,为抗旱提供了较好的水源。2006年,全市平均降雨620毫米,比历年偏少6%,1—5月份全市平均降雨仅96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27%,特别是9~10月份基本无雨或有雨无量,造成全市农田受旱面积一度达600万亩,局部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现象,全年累计引黄量12.8亿立方米,灌溉农田面积1905万亩次,增产粮食38万吨,挽回经济损失2.2亿元。2008年2~3月份,全市降雨仅为7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79%,部分县区于2月中旬开始出现了旱情,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最高时达158万亩,通过各方努力,全年灌溉面积1395万亩次,共增产粮食50万吨,减少经济作物损失2.0亿元。
2006年7月3日,全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平均降雨量136毫米,其中有25个乡镇超过200毫米,降雨概率为百年一遇。由于全市各级早安排、早部署,反映迅速,科学调度,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基本上没有发生严重洪涝灾害。2007年全市平均降雨量684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4%,汛期出现4次强降雨过程,但主要河道均未出现大洪水,据统计,2007年水利工程防洪经济减灾效益为28.9亿元。2008年全市平均降雨量643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2%,汛期平均降雨475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2%,整个汛期降雨呈现为地区分布不均和降雨时空较为分散,没有出现高强度的降雨。
畜牧业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林牧结合,林下养殖,林牧一体化”发展要求,全市畜牧业发展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以打造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为目标,通过不断优化调整养殖结构,大力推进规模化生产体系、标准化技术体系、产业化经营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全市畜牧业快速膨胀,以林F养殖为特色的有机、绿色、生态畜牧业已初具规模。2008年,畜牧业总产值达101.85亿元,比2007年增长11.8%,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0%,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2.4万吨、33.7万吨、5.9万吨,同比增长6.6%.8.7%,10.9%o全市畜产品加工企业、兽药企业、饲料企业,从无到有,年产值达到40亿元。
积极发展规模养殖,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坚持稳定猪鸡生产,大力发展牛羊产业。牛羊生产突出发展了“两条线”(黄河故道、沿黄各县区)和“一大片”(成武县伯乐镇、九女集镇、曹县古营集镇,西到东明马头镇等十多个乡镇)。依据各地区不同资源特点,逐步形成了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即:以鄄城、牡丹区、郓城为主体建成鲁西黄牛保种繁育基地;以曹县、成武、巨野、单县、东明为主体建成商品肉牛生产和出口基地;以郓城、鄄城、巨野为主体建成小尾寒羊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以曹县、定陶、单县、郓城、鄄城、东明为主体建成青山羊生产出口基地;以定陶、牡丹区、巨野为主体建成瘦肉型猪生产基地;牡丹区、单县、郓城建成养鸡重点区域;以曹县五里墩和县区城郊为重点建设奶业生产基地;以巨野、郓城县为主体建成肉兔、毛兔生产出口基地。2008年,全市规模化饲养程度达到45%以上,其中牛、羊、猪、禽的规模饲养分别达到30%、20%、60%.75%以上,基本形成了以大户、小区、饲养场为主体,以专业村、重点乡镇、基地县为框架的适度规模经营格局。
大力推广林下养殖,积极开拓林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菏泽林地众多,有丰产林面积达450万亩,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下养殖,能够有效节约土地,促进农民增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林下规模养殖的实施意见》,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县区每年拿出30~50万元用于扶持林下养殖发展。据统计,全市信贷共投放林下养殖贷款达3.2亿元,市县乡三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近1000多万元。至2008年底,全市林下畜禽存养量已达2879万头只,是2005年的49倍;全市龙头企业,由2006年的14家发展到2008年的31家,年加工能力由原来的4000万只提高到2.6亿只,日加工量已达26万只,年产值达16.8亿元;全市林下养殖规模场区达到946个、林下养殖大棚12052个,林下存养畜禽2879万头只、出栏8218.85万头,有效利用林地面积53万亩,林下养殖年产值达到27亿元。
全力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努力优化养殖环境。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防疫责任状,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方针,牢牢抓住强制免疫不放松。建立、完善了基层防疫队伍,全市共录用了6192名村级防疫员,划定责任区域,制定防疫目标,全力抓好规模养殖场的实施程序化免疫和散养畜禽的强制免疫。夯实防疫基础等措施,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动物疫病实验室作用,提高了疫情监测数量、密度和频率;聘请了名动物疫情报告员,一旦发现畜禽可疑疫情能够及时上报。完善责任体系,市畜牧局制定了《菏泽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监管工作办法》和《菏泽市畜禽规模养殖监管细则》,从监管范围、程序、方法、内容以及监管工作组织领导和监管人员的职责、奖惩等方面进行规范,对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都实行了监管;全市527名监管员、1600余名协管员共监管规模饲养场5625个,监管率达98%以上。自2004年以来,全市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积极加强畜牧龙头企业建设,有效发挥产业化龙头带动作用。一是不断完善和强化已有的龙头企业,使原有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曹县银香伟业集团建成了倪集高产奶牛养殖基地和梁堤头万头国际牧场项目,生产能力获得质的飞跃;郓城神舟集团收购了巨野麟州、亚龙食品有限公司,同时该企业投资1.2亿元建设新厂区以扩大生产规模。二是积极挖掘新建企业潜力,尽快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六和集团投资10亿元在曹县兴建畜牧工业园,项目共分五期工程,建成后年产值可达40亿元。凤翔集团在鄄城投资建设了12个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带动了全县的肉鸡生产。三是狠抓招商引资,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东明县从抓大的养殖企业招商入手,建设了2个大型养殖企业,其中富民万头种猪场预计投资1.42亿元,占地面积达400亩,正在全面建设。单县弓I进的华英集团兴建了10万只种鸭场,年可孵化鸭苗2000余万只。2008年,全市共有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760多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5家;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带动农户7.51万户。
不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一是积极开展品种改良,2006年,市畜牧局承担了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大课题子课题“小尾寒羊高繁新品系选育及产业化开发”,目标是通过建立小尾寒羊多胎高产核心群,扩群繁育,在保持原有生产性能的基础上,重点提高繁殖率,培育高繁新品系;经过三年时间的系统选育和培育,小尾寒羊高繁新品系核心群基础母羊达到319只,种公羊23只,繁殖母羊1〜5胎平均产羔率达到295.98%.大力加强了生猪及奶牛的优良品种推广,抓好生猪人工授精站(点)建设与品种改良以及奶牛冻精细管的推广应用;做好鲁西黄牛和青山羊的品种资源保护,重点加强鲁西黄牛保种场建设,优化牛群结构,有计划的开展青山羊种群保护,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兴建青山羊保种场。二是积极利用新技术进行生猪生产,重点推广环保养猪技术。重点抓了荷泽旺达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环保养猪场等一批示范典型,并邀请省环保养猪技术专家现场指导。通过努力,全市推广应用环保养猪技术的猪场有52家,建造发酵床面积6.65万平方米,存栏生猪5.81万头,出栏达11万余头。
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一是认真落实国家、省制定发布的畜产品质量标准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重点推广了肉鸭、肉鸡、蛋鸡、生猪、肉牛、奶牛、肉羊养殖场建设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对于新上的养殖企业严格按养殖场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已有的畜禽规模饲养场实施标准化改造;自2007年以来,全市对131个猪场、30个蛋鸡场、2个奶牛场实施了标准化改造。二是积极开展产品质量生产保证体系和管理保障体系的建立、认证工作,畜牧业发展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快速转变。山东银香伟业集团突出奶牛主业,获取了8项有机畜产品体系认证,成长为国家级高科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神舟集团于2005
年6月先后通过出品食品注册、ISO90CH国际质量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QS认证,“神舟”牌产品被认定无公害产品;巨野县承德绿色食品公司生产的承德牌烧鸡被评为“山东名牌产品”,并获中华风味美食小吃节金奖。至2008年底,全市有—8家企业、23类产品通过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其中:宏兴猪场、六和集团、惠通公司、旺达食品等7家企业的7类产品通过了国家无公害畜产品认证。
农机2008年,全市农机总值突破55.3亿元,农机总动力达1220万千瓦,处于全省第一位;全市农作物和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69.8%、83%,列全省第六位和第四位,农机作业水平步入了全省先进行列。
认真落实国家实施的购机补贴政策,加大农机投入。连续四年共争取补贴资金总额1.3亿元,占全省的13%左右;有7036户农民购置的10264台(套)农业机械享受到了补贴,农机补贴促进了全市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主要粮食作物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至2008年底,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8%,高干全省2个百分点;粮食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84%,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
组织跨区作业,增加了购机农民收入。推广农机节本增效新技术,重点推广了机械化收获、保护性耕作、化肥深施、土地深松、机械化植保等农机化技术,加快了农机化发展;特别是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得到全面发展,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探索规模种植新途径;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文件,并规定对达到标准要求的合作社给予资金扶持和政策扶持;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迅速发展,2008年全市注册农机合作社总数达到94个,其中达到“五化”要求的合作社20个、注册资产达到1.3亿元、农机合作社成员达到2700多户,全市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了10个百分点。
综述全市把繁荣发展服务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保增长、扩内需、促就业、重民生的重大举措,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服务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11.13亿元,同比增长20.3%,居全省第一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超过GDP增幅4.5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为25.7%,比2007年提高0.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5.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9%。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63亿元,同比增长34.3%,服务业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7%,比2007年提高4一5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收入24.47亿元,同比增长40.8%,占全部税收收入的32%,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国税收入为9.3亿元,增长60.3%,占全部服务业税收收入的38%;服务业地税收入为15.18亿元,增长31%,占全部服务业税收收入的62%。服务业对地方财政贡献14一3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8.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8亿元,同比增长23.45%,增幅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成功举办了荷泽国际牡丹花会、中国林产品交易会等13个展会。荷泽移动分公司在全省综合排名列第三位。
传统服务业繁荣发展。围绕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全市传统服务业加快机构调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得到较快发展。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0.1亿元,增长7.8%,占服务业的比重为9.5%;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5.7亿元、8.07亿元,分别增长19.4%,19.5%,占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21.6%、3.8%。
现代服务业快速进步=2008年,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信息、社区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取得明显成效。金融保险业完成增加值7.73亿元,增长10.0%,占服务业的比重为3.7%。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35.76亿元,增长36.2%,占服务业的比重为16.9%。信息传输业、社区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实现增加值30.2亿元,增长37.2%,占服务业的比重为14.3%。教育、卫生、公共管理等行业实现增加值63.6亿元,增长12.7%,占服务业的比重为30.1%。
服务业载体建设高效推进。2008年,认真落实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科学调度、加大投入,全市服务业“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四大载体”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个重点服务业城区发展加快;10个重点服务业园区实现交易额229.5亿元;30个重点服务企业实现营业额106亿元,同比增长25.1%,上缴税金5.9亿元,同比增长61.8%;5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28.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o荷泽鲁西南五金建材大市场二期、牡丹区海联商贸城、香格里拉商贸城、成武县供销亿客隆连锁超市及物流配送中心、单县开山公园、郓城水浒文化旅游城等26个项目竣工投入运营。其余24个项目正在建设中。
商贸物流基地建设2008年,全市商贸物流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商贸物流业有了较快发展。交易额增速加快。全市商贸物流业交易额完成722.6亿元,同比增长44.52%,超计划目标650亿元的11.17%,其中,10个重点商贸物流园区实现交易额200.25亿元,比计划目标提高了18.%,20个重点企业实现交易额74.38亿元,超计划目标73.8亿元的1.75%。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交易额在全市商贸物流业中所占比重为38.01%o投资力度加大。投资总额完成72.93亿元。全市重点园区和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41.63亿元,比计划目标提高了8.25%,其中,重点园区实现投资额19.9亿元,重点项目实现投资额21.73亿元。新项目明显增多。全市商贸物流业新增项目62个,项目总投资68.9亿元,其中2008年完成投资31.3亿元。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8个,总投资58.1亿元。上缴税金显著增长。20个重点企业全年上缴税金3.02亿元,同比增长40.47%。全市商贸物流业实现税收总额15亿元。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加快商贸物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市加快商贸物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协调、调度全市商贸物流基地建设工作。2008年3月中旬,召开了全市加快商贸物流基地建设动员大会,下发了《关于印发荷泽市商贸物流基地发展目标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的通知》及《菏泽市商贸物流基地建设工作调度办法》。对全市10个重点园区、20个重点企业、27个重点项目都建立了档案。各县区也都成立了加快商贸物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和调度本县区商贸物流基地建设。
注重调研,制定规划。做好全市商贸物流基地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规划院具体编制。中国物流与采购规划院专家组自2008年6月份开始,历时半年,编制完成了《荷泽市商贸物流规划》初稿,《规划》初稿提出了“东连西引、南融北接、跨越发展、两大转变”的战略方针,确立了以中心城区综合商贸为中心、以各县区特色商贸为辅助的商贸物流体系。巨野、单县、军卩城等县已经编制完成了商贸物流 发展规划初稿;定陶、曹县、成武等县区商贸物流规划正在编 制中。
強化调度,加强考核。整体推进商贸物流基地建设,采取书面调度、会议调度、现场调度等形式及时进行了工作调度。每月5日前,对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上月商贸物流基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及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经营情况进行书面调度,充实更新各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档案。2008年,市加快商贸物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了2次现场观摩调度会、4次各县区领导小组组长或办公室主任会 议,通过情况通报等形式及时总结推广县区好的经验和做法。 市领导小组成员先后10余次到所负责县区及部分重点园区、企 业进行调研、指导,帮助县区研究项目,明确主攻方向,协调 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突出抓好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运行与建设,注重大项目的策划与招商,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全市新增商贸物流项目62个,项目总投资规模68.9亿元;新增招商引资储备项目23个,计划投资74.24亿元。巨野、郓城两县围绕煤炭深加工策划论证项目,积极组织招商,取得明显成效,国运巨野煤化物流中心、郓城赵楼煤炭物流园、兖煤郓城煤炭园、郓城嘉惠洗煤公司、郓城昊泰煤炭园等项目相继投资建设,5个项目投资总额10亿元。单县发挥四省八县交界处的区位优势,实施“商贸兴城、三产富县”战略,着力抓了商贸物流园区和市场建设;依托巴黎商贸城、府前温州步行街和舜师商业步行街,已形成湖西商贸园区的基本框架;鲁西南蔬菜批发市场、建材大市场、鲁南商贸城五金市场、淮海现代城、府东商贸城等市场项目相继竣工或开工建设。牡丹区积极策划运作大项目、新项目,中国牡丹商贸城占地1500亩,总投资约25亿元,拟建6大专业批发市场和4条特色商业街,一期已经建成营业,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香格里拉国际广场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已完成投资5.43亿元。曹县庄寨林产品交易大市场一期工程投资3.488亿元,已完成2.7亿元。山东舜王城中药材物流配送中心一期工程投资1.7亿元,已完成。成武田集大蒜蔬菜批发市场总投资2.6亿元,已完成2.1亿元。
优化环境,政策支持。市商贸物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市委宣传部、政研室、市发改委、贸易办等部门及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通过举办研讨班、发展论坛,开辟专题栏目等多种形式,宣传商贸物流基地建设的意义、典型经验等。各县区也加大了对商贸物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较好地发挥了典型示范、舆论引领作用,积极营造商贸物流基地建设的舆论环境。市及各县区开展了综合环境整治活动,工商等部门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简化了办事程序。纪检监察部门着力治理“三乱”,优化外部环境。成武、曹县、郛城、荷泽开发区等县区出台了鼓励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或规定,明确了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全市商贸物流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明星服务单位介绍
1、莱商银行菏泽分行:莱商银行是银监会批准设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先后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佳城市商业银行”;2007年“全国中型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第一名”;2008“年度最佳中型城市商业银行”、“最佳风险控制中小银行”;连续五年被山东银监局评为“良好银行”。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服务业先进单位”、“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是“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
2008年4月12日,莱商银行跨区域经营设立的第一家分行莱商银行荷泽分行正式挂牌成立,成为菏泽市首家也是目前唯——家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开业后,坚定不移地把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作为最根本的市场定位,立足荷泽、服务菏泽、发展菏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被荷泽市政府命名为“荷泽人民自己的银行”。菏泽分行累计发放各项贷款达20亿元;开立各类结算账户32117户;安装消费终端POS机70台;安全营运无事故。
服务环境。为给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金融服务,菏泽分行加快网点建设。按照“大规模,高档次,多功能,宽辐射”的要求,累计投放5000余万元建设了莱商银行菏泽分行、莱商银行菏泽郓城支行、莱商银行菏泽牡丹支行,营业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每一营业网点均按照规范化标准建设,统一设置了客户服务区、客户填单区、业务洽谈区、客户休息区;设置了ATM自助服务区,安装了存取一体机和查询机,并附有自助设备安全防护设施;设置了便民服务区,为客户无偿提供了饮水机、伞架、报架、便民服务箱等服务设施。
窗口服务。按照“品德优、技能强、服务好、形象佳、素质高”的标准,每一个营业网点均选派精兵强将组成窗口服务团队,菏泽分行辖内一线员工平均年龄26岁,本科(含)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00%。开业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规范了服务礼仪和服务行为,要求员工办理业务做到准确、安全、快捷,迎、送客户做到站立服务,态度和蔼。为方便客户办理业务,分行推出了“综合柜员制”、“一站式服务”、“上门服务”等便民服务新举措,让客户在营业部内或者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大额存款、贷款、汇款等各项业务。重视对员工服务规范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服务技能。严格服务纪律,提出了“高效服务”和“首问负责制”,员工具备高度的法制观念和组织纪律性,诚实守信、合规合法地开展业务活动,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
信贷服务。实施了“符合条件,即审即贷,保障资金及时到位”灵活高效的贷款运作机制,一笔贷款手续平均在一至三个工作日内完成,有效满足了中小企业对资金短、频、快的需求,业务拓展范围覆盖全市八县两区;开业以来,菏泽分行累计发放各项贷款近20亿元,贷款客户达到200多户,涉及木业、搪瓷业、纺织业、化工业、草柳编加工业、食品加工业、板材加工业、租赁业、居民服务业、教育等十几种行业领域,90%。以上投向了中小企业,并与这些企业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为培育战略合作伙伴奠定了基础。明确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将贷款客户作为首席客户,采取多种形式,累计召开60余场中小企业参加的银企座谈会,涉及八县两区近1000余家企业,与企业建立了 “诚信、平等、合作、共赢”的和谐银企关系;坚持发放廉洁贷款、高效贷款的服务理念,“不吃企业一顿饭、不喝企业一口水、不拿企业一点东西、不收企业一份礼”。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加大了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对贷款企业“能拉一把就决不推一把”,帮助企业树立信心,与企业风雨同舟、
共渡难关,我行支持的企业未出现一家停产或破产倒闭,有效地解决了这些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缓解了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使企业求得了生存和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2、菏泽家政职业学院:荷泽家政职业学院是在荷泽卫生学校基础上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建立的专科层次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菏泽市唯一一所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它的建立填补了荷泽市没有职业院校的空白。学院座落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单县经济开发区君子路南首,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151000平方米,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办公楼、标准化餐厅、多功能现代化教学设备、学生公寓等教学基础设施。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具有时代特色的家政、医药卫生、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
学院设有各类专业教学实验室100余个,拥有各种实验仪器设备2000余台(套),微机600余台。藏图书19万册。有电子读物3万余种。在全国各地设有教学实习基地56处。现在校生9000余名。教职工254人。
学院办学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三年全日制高等专科开设:家政服务与管理、护理、助产、老年服务与管理、社区康复、口腔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汽车运用技术、酒店管理、空中乘务、装潢艺术设计13个专业;初中中专设有:护理、助产、口腔工艺、药剂、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美容技术、家政卫生服务、计划生育、卫生保健、卫生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其中“护理专业”为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家政专业被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定为“全国家政培训基地”。治学严谨,教学质量高。学院一贯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注重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三年来,陆续编写出版了《天使家政》、《护理礼仪沢《形体训练》、《化学》、《数学》、《物理学》、《诊断学》等校本教材,使教与学更加符合实际,并承担了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初步建立及应用沢《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关系的研究》、《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研究》的立项研究工作,为加强新时期的教学管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就业网络完善,就业渠道畅通。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专项管理和服务于学生就业。自2002年首次成功举办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以来共有200多家省内外医疗结构、知名企业等用人单位来学院选聘人才,每年可为毕业生提供1200以上的就业岗位。2007年学院以北京齐鲁天使护政公司为龙头,建立了“五大公司”、“二十个基地”,实行准员工制管理、企业化运作模式,为就业的学员办理正式录用手续,做到保险统一上缴,工资统一发放,员工统一管理,岗位统一调配,通过以公司连基地,以基地连岗位,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解除从业人员和雇主家庭的后顾之忧,保证了毕业生100%就业。
学院被评为全国创新型学校、全国最佳就业率学校、全国“十一五”素质教育研究基地、中国职业教育名校、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家庭服务业先进单位、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全国家庭服务业诚信经营单位等荣誉称号。
3、菏泽惠和商业中心:即原菏泽交通集团南华购物广场,地处市区交通干道中华路与和平路交汇处,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商业氛围浓厚,消费市场巨大,一直是鲁西南商业零售企业的利税大户。
公司前身南华购物广场。2000年开业,是菏泽首家超市业态的大型商场,历经9年的稳步发展,带动了菏泽商业零售业的发展。集团公司投资2000万元进行了系统化升级改造,经营面积増加到3.5万平方米,员工1000余人,升级后集大型综合超市、时尚精品百货、大型影城、电玩娱乐和肯德基连锁餐厅等五大经营业态于一体,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服务功能更加齐全,是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一站式大型现代化商业零售企业。
公司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工作。以“传播消费文明,美化百姓生活"为企业使命,以“竭尽全力,追求卓越”为企业精神,秉承“顾客满意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管理理念,开拓经营思路,优化品牌组合,打造动态优质的经营环境。质量上坚守“诚信为本、品质为魂”的经营原则,建立健全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控制办法,实行精细化管理,严把商品质量关,确保商品质量不出现问题。价格上严格执行国家价格管理法律法规和物价政策,坚决反对价格欺诈,做到实实在在,物有所值,满足大众消费。服务上以“零距离无缺憾”为服务目标,重视服务细节,突出服务特色,全心投入,无微不至,倾力打造服务亮点,如推行“家人式”亲情服务,实施星级目标管理等,提升了员工综合素质,有效达到了顾客满意。
惠和商业中心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先后获得了市“食品卫生信得过单位”、“无假货商场”、“价格诚信单位”、“省级诚信企业”、省“食品安全承诺单位”、“省级消费者满意单位”、“省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以及“省服务名牌”等众多省市级荣誉称号。4,菏泽交通集团总公司:荷泽交通集团是集运、工、商、贸于一体的国有综合性企业集团,下属42个基层单位和4个合资企业,其中包括13个汽车运输公司、12个汽车站和20多个工商贸单位,分布于全市九县(区)及商丘、济宁、北京、上海等地,经营范围以公路客运、货运物流为主,兼营汽车修理、汽车配件销售、热电、密度板、连续泡沫镍、包装印刷、工程安装、装饰木业、商贸市场、职业教育培训、宾馆餐饮、房地产开发和进出口贸易等,是山东省政府确认的大型交通运输企业,“爱心互动、真情交通”被评为LU东省服务名牌。2006年来,集团公司营业收入和利税增幅保持在30%以上,其中2008年营业收入达到15亿元,利税突破1亿元,综合实力列全国道路百强诚信企业22位。公司曾荣获:省服务业先进单位、省文明诚信百佳企业、省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
荷泽交通集团总公司坚持实施“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战略,在大力发展客运业和货运业的同时,培育了汽车服务业、工业、商贸业、房地产业,企业规模快速膨胀,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公司始终把“场站建设、运力发展、线路开辟”放在突出位置,先后改造和新建了12个汽车站。至2008年底,公司拥有营运客车1005部,线路资源700余条,其中高级车辆占到59%,日发班次4000个,日发送旅客5万余人次;公司大力实施“由经营车辆向经营货源,由经营货运向经营物流”两个转变”,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完善经营网络,提升信息水平,大力发展包厂运输和专线运输,现拥有货车1448部,吨位29000个,大型合作货源企业60余个,年货运发送量4000万吨;公司坚持以服务站建设为平台,以车辆销售为龙头,带动汽车关联产业发展,现已形成了整车销售、汽车维修、配件供销、旧车交易四大网络,成立了汽车保险代理公司,现拥有一汽大众、济南重汽、福田欧曼、上海大众和斯柯达5个4S店、40多家汽车服务站,经营全国各类、各品牌商用车,在菏泽市场上处于龙头地位;公司依托自身土地、位置、管理等优势,培育了职业培训、商贸市场、宾馆餐饮、典当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经营项目。其中,花都商埠下辖轻纺、鞋城、小商品、装饰铝材、汽车等五大专业批发市场,经营商户3000多家,年交易额数20多亿元,经营辐射苏鲁豫皖10余个省市。荷泽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开设有汽车驾驶、汽车运用工程、电气工程、信息工程、天巧焊接等十多个专业,其中天巧焊接被荷泽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荷泽市“四大天字号”劳务品牌之一,是“中国职业教育中央实训基地”,每年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0000多名。自2008年以来,公司加大了房地产开发步伐,其中规划建设的“中国牡丹商贸城”项目,总开发面积1500亩,全部完工后将成为江北最大的单体市场。
5、菏泽移动公司:荷泽移动公司1999年7月独立运营,隶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山东有限公司,下辖牡丹区、开发区、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10个县区分公司。主要经营荷泽市境内“134(0至8号段)、135、136、137,138、139、157,158,159,150、151.152、187、188“国家公众移动电话网的建设和运营,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夕卜,还提供GPRS移动数据业务、短信、彩铃、全时通、彩信、随E行等多种电信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著名品牌和深受广大客户欢迎的业务。
公司积极实施“服务与业务领先”战略,以构建世界一流通信企业为目标,坚持“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对内不断优化运营机制,对外致力于和谐环境构建,各项主要经营指标稳步增长。一是业务持续健康发展,连续三年年净增客户超过50万户,增长速度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客户规模超过330万户,列全省第7位。二是运营能力持续增强,运营收入增幅连续三年保持在20%以上,收入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1位;年运营收入超过15亿元,年缴纳各项税收超过1亿元。三是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创新实施了“满意100“、流程穿越、以客户为导向的流程建设等工作,丰富和升级服务内涵,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明显提高,在省公司的服务考核中连续两年得到满分,连续五届被授予“山东省第七届消费者满意单位”荣誉称号。四是网络质量不断提升,2006年来共投资15余亿元新建基站900余处,基站总数达到1600余处,交换机容量达到600万户,实现了网络的无缝覆盖。五是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全市共建设了各类营销服务网点1.6万余处,渠道从业人数近3万人,形成了面向客户的立体化、全方位营销服务网络,实现了“足不出村、不出社区”就可以方便快捷的享受到各种移动服务。六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公司开发的“小区计费自动生成系统”被评为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成果,并获得省公司"2008年科技进步与业务服务创新奖”一等奖。“小区应急DT的自动生成”项目通过集团公司专利专家组终审,并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了专利。七是和谐环境不断巩固,认真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把移动通信发展融入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扎实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实现了6000个行政村的网络无缝覆盖,积极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突发事件通信保障能力,在抗洪救灾、重大政治经济活动中充分发挥了通信保障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周行一善”等扶贫捐款捐物活动,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45万元,先后捐款捐物共200余万元用于文化、教育、扶贫等公共事业;投资100万元在东明、鄄城建设了5处“全球通”希望小学,改善教育环境,资助失学儿童;开展“送文化科技下乡”活动,累计放映电影4000余场次,服务观众100余万人次,不断满足广大农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旨在保护环境、倡导通信环保消费的“绿箱子”环保计划——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联合行动,共回收废弃手机、电池及配件5000余件;在公司内部推行“绿色行动计划”,积极推广节能系统和节能措施;立足“移动信息专家”,开发了无线路灯监控系统等行业应用,顺应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公司先后被有关部门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全国诚信维权单位”、“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省级五一劳动奖状”、“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省级消费者满意单位”、“省通信行业文明单位”、“2008山东最佳企业公民”、“山东慈善奖”等40余项各级荣誉称号,公司中华东路营业厅被命名为全国“工人先锋号”。
6、荷泽银座商城:菏泽银座商城是由银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一家现代化连锁商业企业。银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858)是一家拥有现代百货、大型综合超市、家居、便民超市等多种业态的连锁型零售企业。在省内,企业规模和效益一直稳居同行业的龙头地位,是省政府重点扶持单位。“银座”已被确认为著名商标,银座分号也成为各地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企业。公司所拥有的百货店、综合超市、家居、便民超市四种业态相互补充,相辅相承,形成了较强的综合优势。菏泽银座商城于2006年9月23日开业,位于荷泽市中央商务区中华路686号,占地40亩,共四层,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项目投资1.5亿元,主要经营综合超市与高档百货、电子娱乐、餐饮等,是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
菏泽银座商城始终坚持“履信尚义、兴商润民”的鲁商使命、“真诚奉献,奉献真诚”的经营理念,积极开拓市场,以文兴商,使“银座”品牌深入人心,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赖,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近2.3亿元,2008年实现销售3.5亿元,累计上交税金4000多万元,成为荷泽市商业纳税大户,解决2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间接提供就业机会约4000个。荷泽银座商城还通过连锁平台,创造性地组织公益性营销活动。通过银座的营销及物流网络,采购大量当地的特色产品:鸡皮糙山药、鲁锦等,推荐到全省各地银座网点,延伸了当地相关产业的经营渠道、扩大了销路,得到了广大顾客的认可;同时,商城将菏泽八县一市的旅游景点制作成精美的图册,在商场设置旅游专柜,并大力宣传推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推动了菏泽市旅游业的发展,促使菏泽经济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菏泽银座先后获得“山东省财贸系统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消防平安创建先进单位”、“菏泽市食品安全诚信单位”、“节能降耗先进单位”、“共青团荷泽市委青年文明号”、“共青团山东省国资委委员会青年文明号”、“菏泽市消费者满意单位”、“菏泽市先进纳税企业”、“全国优秀价格监测定点单位”、希望工程贡献奖”、“五一劳动奖状”、“平安开发区建设先进单位”、“价格诚信单位”等多项殊荣。
7、菏泽汽车总站:菏泽汽车总站隶属于荷泽交通集团总公司,是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重要的公路客运枢纽,山东省一级汽车客运站。总站占地面积46999.34平方米,建筑面积5248平方米,现有员工390余名,设有12个职能科室、6个卫星站和6个生产服务区。日始发班次1200个,日发送旅客1万人次,与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通达客运班车,形成了以菏泽为中心,连接12个省市的公路客运网络。2008年该站客运总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0.11%。
该站一直把“一切服务于旅客”作为企业发展的宗旨,把为社会奉献诚挚爱心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了“真诚到永远,文明在车站”、“文明优质服务”、“小红帽”爱心服务等活动,创建了“爱心互动,真情交通”文化长廊,设立了“服务名星”、“优质服务先锋岗”、“明星服务窗口”,推出了“三米迎客制度”、“细微服务”、“爱心传递”、“三助一帮”等特色服务,极大地丰富了企业文化,树立了荷泽良好的窗口形象,为山东交通事业的持续、快速、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和省级“工人先锋号”、“省级文明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集团公司以该站为试点创建的“爱心互动、真情交通”服务品牌,被评为“山东省服务名牌”。
8、荷泽市振兴经贸集团公司:荷泽市振兴经贸集团公司位于荷泽市牡丹商贸园区,成立于1984年,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为集商贸物流、房地产、住宿餐饮、建筑建材、动漫设计、综合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中型二档企业,拥有资产3.5亿元。下辖东安、东泰、东祥、东和四个社区,面积约六平方公里,人口近10万人,辖区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市场110个。被市、区确定为重点服务业企业,菏泽牡丹商贸园区运作单位。2007年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17.4%,利税1470万元,同比增长19%,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16.6%,利税1650万元,同比增长12.2%,从业人员2646人。先后被省市区评为省轻工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省物流和交通运输协会成员单位,省商贸示范单位,市十大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商贸流通先进单位等。
9、花都大酒店:花都大酒店是由供销系统菏泽市棉麻公司投资兴建的一家三星级旅游饭店,座落于美丽的中国牡丹城一 —菏泽开发区政治、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环境优雅宜人,交通快捷便利。酒店现有豪华套房、商务客房、文化主题客房等各类客房104间/套;有能容纳500多人同时就餐的宴会厅,豪华包间、帝皇鲍参翅餐厅20余个;有书画创作室—“墨缘堂”、文化主题贵宾餐厅——“乾坤堂”等特色客房餐厅;有大中小会议室3个。
酒店以创建“亲情花都”服务品牌为主线,严格遵循“内强素质抓管理,优质服务创品牌”的工作思路,始终秉承“用心做事、真情服务、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经营,精细管理,细微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倾力打造了“亲情花都”服务品牌,酒店成为菏泽市旅游服务业的一面旗帜,先后被有关部门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供销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优秀星级饭店”、“山东旅游细微服务示范企业”、“山东省诚信旅游示范单位”、“全省涉外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省巾帼文明岗”、“山东省食品卫生A级单位”、“山东省服务名牌”等荣誉称号。民营经济
综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摆在重要位置,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手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壮大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全力推进优化政策环境、构建三大服务体系、壮大产业集群等重点工作,全市民营经济呈现了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规模总量稳定扩张。2006年全市共有民营企业户数(含个体)17.77万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0户,从业人员135万人。2007年全市民营企业户数18.8万个(含个体),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8户,从业人员141万人。2008年全市民营企业户数5.5万个(不含个体),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65户,从业人员137万人。
产销能力快速増长。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85亿元,实现营业收754亿元,完成出口交货值79亿元。2007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9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技32.5亿元,完成出口交货值95.4亿元。2008年全审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6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084亿元,完成出口交货值94.2亿元。
经营效益稳步提高。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利润总额60.2亿元,上交税金17.3亿元。2007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利润总额80.9亿元,上交税金23.6亿元。2008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利润总额80.6亿元,上交税金28.9亿元。
企业规模快速膨胀。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5.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9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7.4亿元。2007年完成增加值8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56.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8亿元,上交税金9.6亿元。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8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0%,实现利润3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比重超过50%;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占全部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41%,流通领域民营经济的市场份额达85.88%,比2008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力量。
发展环境宽松和谐。破解融资难题,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着力探索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是搭建工作平台,做好莱商银行荷泽分行的银企对接活动,为银企合作搭桥铺路;举办信贷辅导和银企对接会56次,参加人员达1000多人次。二是搭建实现平台,积极组织联保破解担保难题,全市互保联保组已达150个,参与企业700多户。三是搭建保障平台,成立了菏泽市中小企业融资联盟,参加融资联盟的企业已达150家;莱商银行开业以来,已为菏泽中小企业累计放款15亿元,实现社会效益100亿元。
担保服务体系日臻健全。通过吸引外资和徼活内资等办法,在全市组建了13家担保公司,注册资金3.32亿元,实收资本2.23亿元。为了推进担保公司的正常运行,在全市建立了担保风险金和在各县区建立了企业还款过桥资金,进一步坚定了银行部门的放贷信心和决心。构建联保服务体系,针对中小企业规模小,风险大,多数不具备贷款条件,采取了组团贷款的办法,通过县区民营办,给企业结对子、组班子,构建联保体系,形成互联互助互保互惠互利的良好机制。
信息化建设高效推进。以中国中小企业菏泽网为中心,以各县区分网为依托,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协调促进机制,市民营办成立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市县分网良性运行机制,制定了“菏泽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优秀网站评选及奖励实施办法”,安排专项资金,鼓励中国中小企业菏泽网市县区优秀分网运行。信息化推进工作成效明显,市县区及企业分网运行良好,网站建设在全省排在较前位次。
“三项计划”扎实实施。一是实施小企业培育计划,扩大创业主体,放宽经营领域,增强创业意识。二是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围绕“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的目标,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成长型中小企业做精做大做强。三是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培育产业集群。从政策上对三项计划中的企业予以倾斜,进行重点培养、扶持,对技术含量高、龙头带动能力强的企业给予资金倾斜。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明星企业介绍
1、山东神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神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郓城县工业园区,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交通运输方便。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日东高速公路和规划的济南——乌鲁木齐高速在郓城交汇,220国道、省道、济董、聊商、县乡公路纵橫四通八达,通讯快捷、煤炭资源、牛羊资源丰富、水电供应充足,政策优惠,气候适宜,环境优雅。公司前身为郓城县黄河食品有限公司,1995年8月创建;2001年3月改为郓城神舟集团公司,2005年10月更名现公司。集团公司下辖黄河食品有限公司、一胜百食品有限公司、神舟集团小尾寒羊养殖基地有限公司、巨野麟州、亚龙肉制品有限公司、房地产有限公司六个分公司。公司占地面积19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冷库储藏能力10000吨。现有员工78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0人,营销人员40人,高、中级管理人员28人,大中专毕业生55人,安排下岗职工和贫困劳动力420人。
神舟集团公司主营肉制品加工。公司集食品开发、研制、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肉类及真空软包装、熟制品加工出口民营企业,现有“神舟牌”牛羊肉卷、各类肉串、肉片、肉丸、鸡柳等十大系列近百种,销往国内100个大中城市并出口约旦、科威特等国家和地区,产品供不应求。是鲁西南牛羊肉定点生产厂家和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山东省畜牧局认定的“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单位”。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工艺先进,流水线作业,技术力量雄厚。公司全面进行技术创新和机构整合,使神舟系列产品快速打入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走高、中档产品之路,建立了一套企业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按照循环经济、生态环保之路持续发展,构建肉类食品有机化。公司注册的“神舟”牌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神舟”牌牛羊肉制品被评为“山东名牌”;神舟牌系列产品被省质监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评为“无公害农产品”、神舟系列产品荣获“全国第三届食品博展会金奖”;公司产品通过了国家QS认证,IS0900K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食品安全管理H ACCP体系认证。
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注册资金5018万元,固定资产8000万元,总资产9650万元。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盈利水平,企业净资产报酬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银行信用等级“AAA” 级。职工工资、社会保险金及时足额发放和缴纳。公司加大了
研发投入,建立了研发中心,与国内肉类权威综合研发机构达成了技术合作协议和意向,先后研发出10余种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营养方便食品和一批专利技术,形成了科技创新能力,被山东省授予“专利明星企业”。连续多年企业被评为省、市、县授予先进民营企业、明星企业、缴纳劳动保险先进单位、再就业先进单位、食品卫生规范化单位、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公司是山东省肉类食品理事单位、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
2、山东方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方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山东东明县,是集科、工、贸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药品生产企业。2008年,公司注册资本1.06亿元,占地面积300亩,员工千余人。年销售收入超过2.5亿元。
公司遵循“科学管理、规模发展、理念经营、效益运作”的发展思路,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努力打造“强势品牌”,推动公司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公司持续发展能力。增加研发投入,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技术队伍和一个能够承担重大课题的科研机构,公司每年从社会上或大专院校引进本行业高端人才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公司员工整体素质;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得合作,搞好项目对接,采取借梯上楼、成果转让、提前介人、联合开发等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出高技术含量的新品种。
增加资本,扩大企业规模,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公司规范运作,拓展主营业务,努力实现上市的目标,为公司发展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加快方明药业的快速膨胀。实行品牌发展战略,公司“东药”商标分别于2004年6月、2007年8月被认定为东省著名商标”,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医药行业“十佳品牌”。
山东方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将立足自身客观实际,不断创新经营,追求和谐发展,在质量兴企的基础上走特色发展之路。
处经贸经济
概述2008年底,全市累计新批外资企业117家,合同利用外资6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8亿美元;累计完成进出口24.9亿美元,其中出口21.1亿美元,进口3.8美元;累计完成对外劳务合同额1.1亿美元,外派劳务5103人,新批境外企业15家,外派劳务的主要国家是日本、俄罗斯、乌拉圭、荷兰、尼日利亚、德国、哈萨克斯坦、阿联酋等。
利用外资积极开展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工作。2006年,市政府成立了推进企业境外上市领导小组,组成了专门工作班子;按照“上市一批、储备一批、培植一批”的工作思路,通过召开调度会,举办培训班,组织企业赴临沂、无锡、江阴以及欧美、新加坡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了企业境外上市工作。2007年7月和9月,单县尚舜化工、东明恒昌化工在新加坡正式挂牌上市,分别一次性募集资金3.2亿元和4亿元,结束了菏泽市没有上市企业的历史。2008年,继续加大对企业培育、推进力度,多方面进行辅导,成立了菏泽市企业上市促进会,提高了企业上市的积极性;至200技年底,成武达驰、曹普工艺等10家企业正式进入了境外上市程序,其中:7家企业与投资机构、基金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4家企业启动了私募资金程序,4家企业完成了招股说明书。
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先后组织了赴韩国、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各级境外招商活动十余次,组织参加了厦洽会、高交会、北京外商联谊会、鲁台经贸洽谈会等国内大型的对外招商活动。聘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促进处对菏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科学评价,菏泽市被认定为“投资潜力型城市”。
外资大项目明显增多,拉动作用不断增强。2008年,新巨龙能源项目合同外资4025万美元;安泰时装项目合同外资2000万美元。积极加强与日本丸红、韩国SK等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新批的25家企业中,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且8个。
对外贸易2006-2008年,对外贸易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出口后劲有所增强。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为主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优化出口产业结构;已形成草柳木制品、食品、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四大出口产业,奠定了农副产业为主,各种产业迅速发展的格局。进出口企业抓住出口退税率回调、发达地区大批企业破产倒闭的有利时机,加强新兴市场开拓,承接订单转移;东盟、中东、南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份额明显增多。加快出口品牌建设,积极鼓励引导有传统优势的食品、林产品、轻纺、化工创建品牌;巨野的佳农果蔬、曹县的鲁艺和曹普木制品分别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培育的出口品牌名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档次有所提升,有5个产品系列被评为山东省出口名牌,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全市加工贸易企业快速发展,主要商品直接进口实现突破,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石油、木材、大豆等原料的直接进口,为加工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东明石化集团成为全市第一家获得原油直接进口经营资格的企业。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2007年服务外包开始起步。先后召开了全市服务外包工作会议和培训基地建设座谈会,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进行了政策、知识宣传和工作发动,明确了相关部
门和大专院校的职责任务;菏泽学院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申报工作进展顺利,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及荷泽学院、技术学院、交通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校等大中专院校赴济南、西安等地考察,学习他们构建支撑、服务、促进、保障体系的经验做法。鼓励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到资源丰富的地区投资建厂、承揽工程。加强牡丹区、曹县等省级外派劳务基地县建设,培植高素质的外派劳务资源,对外劳务输出范围涉及德国、韩国、日本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从事厨师、农艺、服装加工、建筑等职业,月均收入约8000元人民币,基本实现“外派一人,致富一家”。加大对外派劳务市场清理整顿,外经贸、工商、公安等八部门联合,对外派劳务和境外劳务中介市场进行了专项清理整顿,2008年查处违法违规案件5件,关闭取缔非法境外就业咨询、服务性质中介机构、招工报名点11个,为求职者挽回经济损失12万多元,全市外就业中介市场经营秩序明显改善。推进符合条件的荷泽交通集团、菏泽通达路桥有限公司等企业向商务部申请外派劳务和国外工程承包资格。
出口明星企业介绍
巨野县佳农果蔬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8日,是一家集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冷藏保鲜、出口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
公司经营品种涉及大蒜、苹果、生姜、梨、蜜柚、板栗、土豆等十几个品种。主导经营品种大蒜、苹果、生姜、梨、蜜柚等,已通过欧洲“GLOBALGAP^^质量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出口国家发展到欧洲、中东、美洲、非洲、大洋洲以及东亚、南亚、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佳农”及 “goodfarmer”商标已分别实现国内、国际注册批准。公司累计
出口农副产品56.6万吨,实现创汇2.8亿美元。
2008年,公司面对汇率变化、行情不稳、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不利形势,积极主动,按照“九大战略”和“黄金客户”法则的具体要求,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实现了新发展。公司完成产品出口15.3万吨,同比增长22.6%;实现出口创汇7521万美元,同比增长16%o出口创汇已经连续四年位居菏泽市第一位。经中国土畜商会行业排名,大蒜、苹果出口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位。公司先后被省政府授予“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山东省2008-2009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被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企业”、“商务部重点联系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牡丹区医药产业牡丹区医药产业集群,聚集于山东菏泽牡丹工业园区。在2008年中国社科院组织的产业集群调查中,入围“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
形成了从中药材种植、切片加工、制剂生产到市场物流的中成药生产体系。从2002年第一家医药企业山东健民药业入园以来,现已引进医药加工项目26个,医疗器械、医药设备、医药包装等关联项目6个,总投资近40亿元。
产业链条长,产品门类多。产品涵盖了中药、西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几大门类、千余品种,形成了目前国内规模较大、技术先进、产品纯度高、链条较长的头抱类、大环内酯类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生产基地。
龙头企业膨胀快,带动能力强。荷泽睿鹰制药集团先后和上海新先锋药业、美国辉氏、富莱汶等知名公司合作,三年累计投资9亿元,新上高新技术项目10个,建成了全国甚至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头孢类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生产基地。陕西步长集团继投资4亿元建成了山东步长、山东神州、菏泽步长三个制药企业,2007年又投资10亿元建设了步长中医药工业园项目。山东健民药业公司相继投资建设了制药和医药物流项目,又投资2亿元建设了东远东海创生物科技项目。山东华信制药集团公司在园区进行了三期投资,发展势头强劲。
以山东步长、菏泽睿鹰、山东健民、山东华信四大药业集团为代表,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步长制药、睿鹰制药已跻身全国制药企业百强行列;睿鹰制药集团的医药中间体GCLE的研发生产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步长制药集团的产品稳心颗粒是国内第一个批准治疗心律失常和室性早搏等病症的纯天然植物药,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丹红注射液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中药”,得力生注射液是目前国内唯一批准的二类抗癌植物类新药,刷新了国内外天然抗癌药物的研究记录,是界首创复方抗癌中药注射剂。
牡丹医药山东健民制药
牡丹产业荷泽市牡丹区是国内外著名的牡丹生产、科研、观赏和出口基地。
牡丹区把培育、壮大牡丹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高起点规划、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牡丹产业实现了高效、快速发展。牡丹区已成为全国牡丹生产、贸易中心,牡丹种苗和盆花远销国内外;牡丹精细加工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行业标准,具有国内同业优势的市场占有率。牡丹产业已成为牡丹区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国内外独具特色的支柱经济。
高标准规划产业布局,鼓励规模化生产。按照建设“京九大花园”的目标,以牡丹区牡丹办事处为中心,规划了半径35公里的牡丹产业区,选择10多个乡镇,分白、红、黄等10大色系,10大花型,栽种牡丹。成立了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出台了土地返租倒包等政策,鼓励企业大户、种花能手等通过合理规范的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高标准规划牡丹景区,打造精品“观赏基地”,按照乔、灌、草结合,集中、外园林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原则,对曹州牡丹园、百花园等进行了改造升级,使其特色各异。建成了中国牡丹博物馆、牡丹广场、梅林石韵等十大文化景点和花之魂、花之海、花之韵、花之语、花之潮五个景区,扩大“牡丹游”规模,叫响“牡丹游”品牌。2008年,全区各类花卉企业已达400多个,吸纳从业人员10万人,带动花农增收5000元。
实现了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全球化营销的产业化经营之路。牡丹销售已遍布国内外。采取标准化生产方式,提高牡丹质量,荷泽市牡丹区制定了《牡丹苗木》、《牡丹苗木生产技术规程》等十多项生产标准,重点扶持了曹州牡丹园、百花园等多家龙头企业,成立了牡丹专业合作社,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标准化组织模式;牡丹区已有规模化种苗基地10余万亩,标准化牡丹生产基地4万亩,种植专业村达30多个。调整牡丹种植品种结构,选长势旺、成花率高的品种,增加了海黄、花王、岛锦、日月锦、金阁等日本品种的种植面积。规范了牡丹商品苗的生产,基本做到了品种成片栽培,嫁接繁殖砧木、接穗规格一致。催花牡丹广泛应用四季开花技术,提高盆栽牡丹的储藏技术,促进了催花牡丹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盆栽牡丹苗冷库储藏可达11个月,盆栽牡丹鲜花储藏可达4个月,为催花牡丹进入全国市场提供了技术保证;催花技术广泛用于紫二乔、乌龙捧盛、鲁菏红、菱花湛露等名贵品种,提高了催花牡丹规格,数万盆催花牡丹进入全国各大城市。2008年冬季催花牡丹数量达到50多万盆,直接向国外销售或交换植株,占总销售量的2()%。牡丹干花延长了牡丹鲜花的花期,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干花牡丹的空白,丰富了牡丹的深加工产品,拉长了牡丹产业链条,提高了牡丹产业的经济价值。牡丹根加工成丹皮作为药用,主要出口韩国和日本。
广泛采用新技术,提高了牡丹生产水平。菏泽牡丹凭借质量优势迅速拓展了国际市场,牡丹种苗和鲜花已出口到日本、美国、荷兰、澳大利亚及香港、澳门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实现出口创汇50多万美元。2000年,规划建立了牡丹资源圃和牡丹基因库,先后完成了“牡丹芍药鲜切花”、“案头牡丹培养”、“牡丹冬季大田催花”、“牡丹不凋花”等50多项技术研究。先进技术的推广,降低了牡丹的种植成本;牡丹开花的时间、颜色、大小都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控制,“花随人意应时开”变成了现实。牡丹区科硏人员在不断完善催花、盆花、鲜切花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成功开发和探讨出了一系列牡丹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利用牡丹籽开发牡丹籽油;利用籽壳开发高级医疗用油;利用剩余的籽壳和牡丹枝条开发牡丹蘑菇;利用油粕提取芍药甙、多糖、二糖;利用剩余油粕开发高级饲料;利用花粉开发营养健康食品、饮料和酒类;利用牡丹叶提取没食子酰;利用牡丹根提取牡丹粉和芍药貳;利用花蕊开发牡丹茶;利用牡丹花开发牡丹“不凋花”工艺品和提取黄酮类及飞油,利用牡丹花、粉、蕊、芽、笋、根、籽、油开发牡丹(国花)宴;利用牡丹油生产高级化妆品等,最终将涉及到医药制品、日用化工、营养保健、食品加工、餐饮服务、工艺美术、畜牧养殖、旅游观光等众多领域。“不凋花牡丹”已批量生产,牡丹油生产正式运行,牡丹酒、牡丹化妆品正在试产,牡丹菇菌种已培育成功,牡丹花深加工提取已掌握工艺技术流程。
精心创造“牡丹”国花品牌。自1992年以来,荷泽市已成功举办的17届国际牡丹花会,累计接待中外游客2500多万人次,贸易成交额达380亿元,累计利用外资6亿多美元。十冬年来,荷泽牡丹参加国际花卉博览会2次,国内外各类牡丹花展50余次,获奖800余项。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世界牡丹单项奖111项中的81项,不仅宣传了菏泽牡丹,也为国家争得了荣誉。2008年荷泽市牡丹区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其中“牡丹游”收入占到80%。
菏泽牡丹在国内外重大花展中连连获奖,盛誉海内外。在一、二、三、四届全国花并博览会上,菏泽牡丹夺得金、银、铜奖,一二三等奖,科技进步奖,优质展品奖计26个;在三次香港国际花展中,菏泽牡丹引起轰动,夺得冠军奖一个,一等奖三个,在法国波尔多市国际花卉博览会和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博览会上,分别夺得竞赛总分银质奖和牡丹芍药干鲜花银质奖。在第四届全国花博会上,荷泽牡丹独领风骚,一举夺得唯一的一个“量点特别奖”和六个单项奖。在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在119枚牡丹单项奖中,菏泽牡丹以绝对优势夺冠,囊括了81枚;其中:菏泽“曹州牡丹园”和“乔子红”牡丹各夺1枚大奖;12枚金奖中菏泽牡丹“黑花魁”、“曹州红”等摘取10枚;36枚银奖中菏泽牡丹“胡红”、“兰田玉”等获得26枚;60枚铜奖中菏泽牡丹“花二乔”、“黄花魁”等获43枚。在全国第五届花卉博览会上,菏泽牡丹共获奖牌22枚,其中金奖3枚,银奖5枚,囊括了专项奖中的全部金奖,获奖总数占牡丹专项奖总数的85%。2002年2月,在首届全国牡丹花展上共荣获128枚奖牌中的86枚,其中分别夺得13枚金牌中的8枚,38枚银牌中的22枚,77枚桐牌中的56枚。
曹县林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2000年以后,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林业产业化战略,林产品加工业成为振兴曹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工户大批涌现,龙头企业迅速崛起。2004年6月,曹县被中国林学会授予“中国泡桐加工之乡”、“中国杨木加工之乡”、“中国柳编之乡”荣誉称号。2006年,全县有各类木材、杞条加工企业、加工户21783家,其中固定资产投入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708家,合资企业353家,股份制企业285家,有限责任公司52家,联合体、个体20826家,其中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60家,资产总额18.45亿元,年加工桐木360万立方米、杨木260万立方米、杞条5.1万吨,从业人员28.1万人。全县林产品加工产品主要有拼板、细木工板、胶合板、刨花板、锯沫板、纤维板、贴面板、指接板、家俱、桐木工艺、杨木工艺、雕刻工艺、条柳编等十二大门类,上万个品种。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林业的比重已达30%以上,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为40%,林产品出口占全县出口创汇总额的80%以上。
2007年,全县形成了一批以林木加工为主业的专业乡镇。规模比较大的有庄寨、桃源的桐木拼板,青菏办事处、普连集、古营集和倪集的条柳编。全县年加工产值56亿元,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为60%o林产品出口占全县出口创汇总额的90%,其中桐木制品出口占全市的70%。
2008年,曹县林业产业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初步构筑起以庄寨、普连集等十亿元乡镇为龙头,曹普、光明、鲁艺等亿元企业为支撑,千万元加工群体为基础,5500多家小企业和10万个体户作塔基的“宝塔型”规模经济格局。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74944.9公顷,林木蓄积量448.5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32.6%。全县年加工桐木、杨木及杂木550多万立方米,杞条6.1万吨,从业人员达到35万人,林产品加工产值65亿元,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上升到70%o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林业的比重增加到40%以上。林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带动了运输业、餐饮业、电业、纸
箱厂、制胶厂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专门生产、维修木材加工机械的机械厂,为林木加工业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仅庄寨镇2008年就有木工机械企业25家,胶厂120家,制胶原料生产线8条。
林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交易市场建设。曹县在庄寨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桐木交易市场,吸引了苏、鲁、豫、皖、晋、冀、陕、甘等8省40多个地区的桐木客商前来交易,年交易量达200多万立方米号在青堌集建立了杨木、杂木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近100万立方米。在古营集镇马楼村建立了杞条交易大市场,年交易杞条近2万吨。全县还建有各类中小型木材及木制品交易市场120多处,年交易各类木材及林制品200多万立方米。
曹县食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是曹县传统的优势加工产业,也是支柱产业之一。2001年4月,曹县被全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
近年来,曹县食品加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06年,全县食品加工企业35家,食品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36亿元,增加值5.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47亿元,实现利税2.57亿元。2007年,全县食品加工企业45家,食品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34亿元,增加值6.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14亿元,实现利税3.27亿元。2008年,全县食品加工企业53家,食品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17亿元,增加值8.7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84亿元,实现利税3.83亿元。曹县被评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曹县食品加工业主要包括以芦笋加工为主的蔬菜加工、粮油加工和畜产品加工三大类,产品有蔬菜罐头、芦笋酒、白酒、软包装烧牛肉、鲜牛奶、植物油、等级面粉、酱菜、雪糕、冰淇凌等。
1、蔬菜加工业。主要产品有芦笋、黄桃、双抱菇、金蝉等罐头,主要加工企业有中粮大宝、盛丰、盛庆、桑克斯、巨鑫源、紫山、丽得食品、德华食品、国盛食胡、利宝、天源等24家,年加工能力15万吨,实现加工产值24.28亿元,增加值6.02亿元,销售收入24.16亿元,利税2.66亿元。出口量约占全国芦笋出口量的60%。
2、粮油加工业。以面粉加工为主,主要有永明制粉、长虹面粉、亿泰粮油、东奥制粉等金业,主要产品有各类等级面粉。2006年,全县粮油加工企业11家,实现总产值5.6亿元,增加值1.45亿元,销售收入5.42亿元,利税0.65亿元。2007年,全县面粉加工企业1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9亿元,增加值1.46亿元,销售收入5.87亿元,实现利税0.67亿元。2008年,全县粮油加工企业1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59亿元,增加值2.11亿元,销售收入8.42亿元,实现利税0.92亿元。
3、畜产品加工业。主要有肉食加工和乳制品加工,主要有王光集团、银香乳业等加工企业,主要产品是软包装烧牛肉、羊肉系列产品、奶产品系列。2006年,全县加工企业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86亿元,增加值0.47亿元,销售收入1.84亿元,实现利税0.2亿元。2007年,全县加工企业发展到1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24亿元,增加值0.56亿元,销售收入2.2亿元,实现利税0.24亿元。2008年,全县加工企业14家,实现总产值2.3亿元,增加值0.57亿元,销售收入2.26亿元,实现利税0.25亿元。
曹县毛纺产业曹县是山东省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大县之一,对羊毛加工销售有着传统的历史。2006年,全县毛纺企业1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7.2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07亿元,利税4461万元,入库税金145&万元。2007年,全县毛纺企业1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1.9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1.8亿元,利税7082万元,入库税金1800万元。2008年,全县毛纺企业1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4.8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5.05亿元,利税20472万元,入库税金2032万元。
2008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建立曹县毛纺工业园。一期工程用地1200亩,二期工程用地近万亩。毛纺工业园分洗毛区、毛条加工区、毛线加工区、服装与布匹加工区等四个功能区,计划固定资产总投资40亿元,建设用地575()亩,入驻企业194家。2008年一期工程开始建设,年底建成一期污水处理厂一座,完成南北、东西总长4公里的园区主干道建设,入驻企业10家,其中洗毛企业5家。计划2009年入驻企业20家。2010-2011年建设二期污水处理厂,再入驻企业20家。曹县毛纺研发基地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800亿元,税收40亿元。
曹县芦笋产业曹县是农业部命名的“中国芦笋之乡”,也是国家科技部、国家质监总局确定的 “国家芦笋种植技术标准研究基地”。
2007〜2009年,曹县成功举办了三届 “中国(曹县)国际芦笋节”。
芦笋是一种高
档保健蔬菜,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市场有“蔬菜之王”的美称,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曹县最早种植芦笋是在20世纪80年代。200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芦笋产业作为全县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曹县的芦笋种植和加工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培育出以苏集、青堌集、闫店楼为中心的芦笋生产基地。2006年,全县芦笋面积发展到14万亩,年产量近10万吨,外资、合资、独资加工企业13家,年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2007年,全县芦笋面积发展到16万亩,占全国芦笋面积的六分之一,芦笋加工企业20家,年加工能力13万吨,年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从业人员10万人。2008年,全县芦笋面积发展到18万亩,芦笋加工企业24家,年加工能力15万吨9产品主要有芦笋罐头、保鲜芦笋、芦笋汁、芦笋粉、芦笋糖浆、芦笋酒、芦笋茶、芦笋醋、芦笋保健品等;产品主要出口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6500万美元。曹县成为国内芦笋面积最大、加工能力最强、出口创汇额最多的县。
曹县芦笋生产加工技术先进。2008年,全县芦笋生产实施标准化面积占90%,芦笋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100%,全县芦笋新品种覆盖率达到100%,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占芦笋种植面积的90%以上;全县芦笋标准化生产基地、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基地认证面积达到10万亩;有3家芦笋加工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省级2家,市级1家。曹县鲁民种植有限公司的绿芦笋,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曹县芦笋生产基地被国家科技部、国家质监总局确定为“国家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芦笋标准化生产基地”,中
粮大宝公司被确定为“芦笋加工标准化技术示范企业”;森园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万亩芦笋生产基地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神源牌”芦笋罐头被认证为“无公害产品”。至2008年底,中国芦笋产业园已投资1200万元,完成48座桥涵、“三纵四横”7条总长5.6公里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定陶县农副产品加工业近年来,定陶县委、县政府把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围绕林牧、菌菜、粮棉等资源,着力打造农副产品加工业强县。2008年,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21个,其中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78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9家;完成产值58亿元、销售收入52亿元、利税4.2亿元、税金850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8%、23%、25%、3%,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81%、83%、86%,80%o农副产胡加工成为了全县的主导产业。
全县形成了果蔬加工、纺织服装、粮油加工、木材加工、畜产裘革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体系。福田糖醇木糖、木糖醇加工项目,利用玉米芯生产木糖系列产品,总投资1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2亿元,年产1万吨木糖,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3000万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3亿元。在建的科比达生物、粮食商贸物流中心、天山生态、金雨粮油等后续农业龙头企业项
畜产品加工流水线目进展顺利。鲁花投资4500万元,新上德国进口设备烘干线一条,新建9800平方米的仓库;新上两条榨油生产线,年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利德尔公司投资6000万元,新上三期工程,建设腌制场和辣椒、甜玉米、刺菜、平菇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年新增出口创汇600万美元,利税300万元。都庆公司不断扩大大豆肽生产与销售,开发了玉米肽、蛋肽、小麦肽,均已申报专利。
依托产业龙头,原材料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围绕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利用支农政策,组织农民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008年,全县蔬菜面积40万亩,无公害标准化基地发展到15万亩;丰产林面积22万亩,林木蓄积量120万立方米;规模饲养场(区)285处,林下规模养殖4万亩,畜禽存养量600万头(只)。为晨鸣板材公司争取了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已进行三期,面积达到2万亩。利德尔食品公司采取“返租承包”模式,雇用农民当产业工人,发展原料基地,已发展基地1.5万亩。注重发挥好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搭建企农利益联结桥梁,规模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76家,入会3万户。
山东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鲁花”牌花生油获国家“免检产品”和“国家级放心油”荣誉称号,“鲁花”商标被国家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鲁花花生油被国家评为“中
国名牌”产品;2006年,被国家商务部评为“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2007年,被评为“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
成武县机电制造业成武县机电制造业现有企业2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主要产品有变压器、高压开关、电磁线、绝缘材料、电气配件、电子衡器、各式管材等12大类40多个品种,资产总额达20多亿元,职工近4000人。2008年,完成增加值8.44亿元,增长27.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93亿元,增长32.7%,实现利税2.93亿元,增长64.8%。
山东达弛电气有限公司是以生产输变电设备为主的电工电气类高新技术企业。达驰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变压器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国家新型节能产品”,“达驰”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是国家电力公司定点生产企业。该公司在行业内率先通过了IS09001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OHSAS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国家级技术屮心;先后荣获“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机械50()强”、“中国变压器十强企业”等荣誉称号。“达驰”产品被国家经贸委、国家电力公司列入全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所需设备产品,并分别与新疆、陕西、江苏、安徽、福建等5个省市区电力公司组建了合资企业,产品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进而辐射到周边国家。
以推动达驰公司项目建设为主线,呈祥公司、顺达机械、鲁能电磁线、华驰变压器等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和规模不断膨胀。达驰公司按照“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战略方针,2008年新上了500KV级超高压变压器,75OKV级特高压变压器,迅速完成了变压器由110KV,220KV级到500KV,750KV级的升级换代,达驰公司已成功跻身于全国乃至国际超高压、大容量变压器生产企业行列。呈祥公司开工建设了风力发电基座、防污闪电力铁塔系列项目,实现了跨领域发展;华驰公司开工建设了220KV变压器生产项目,顺达机械、鲁能电磁线、成威机电公司等企业在成武县大环境的推动下也不断新上项目,实现了规模膨胀。
积极搞好项目筹备,膨胀壮大机电制造业。针对机电制造业发展实际,成武县依托达驰、呈祥等骨干企业,规划筹备了750KV级变压器扩能项目、1000KV级变压器生产项目、变压器试验大厅、国家变压器检测中心、风力发电机组等总投资达70亿元的产品项目,力争到2012年形成年产1亿KVA变压器、500间隔封闭组合电器、5万吨电力铁塔和300套风力发电设备的生产能力,主营业务收人达到150亿元。
成武大蒜产业成武县是享誉全国的“大蒜之乡”,大田集大蒜批发市场是农业部命名的“全国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2008年,全县种植大蒜30多万亩,年产大蒜36万吨,大蒜及蒜苔销售收入10.1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大蒜收入近2000元。
创造成武大蒜优质品牌。实行标准化生产,不断引进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技术,提高了大蒜产量和质量;选育和引进了成蒜1号、成蒜2号、苍山白皮2号等10个高产、优质、抗病的优良品种,大蒜良种覆盖率达100%;全县30多万亩大蒜,全部达到绿色无公害和出口标准,80%以上大蒜出口到国外。强化媒体宣传,展示大蒜之乡形象,提高知名度,形成品牌优势,最大限度地抢占国内外市场;成武大蒜及其制品除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外,还直接出口到韩国、日本、印尼、新加坡、俄罗斯、阿联酋、也门、法国、荷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聚集成武大蒜的产业优势。大力兴办恒温库、蒜干厂等加工冷储项目,加工冷储业得到迅猛发展,已建成恒温库400多门,蒜蓉、蒜干等加工企业76处,年加工储藏大蒜20万余吨;每年吸收固定农民工2000余人,季节性短工4000余人,给他们带来600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实施龙头企业建设,较好地发挥了印龙、鑫源、奥星、宏达等10家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2008年,投资1.6亿元,建设天鸿果蔬加工项目,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年可加工大蒜及蔬菜制品12万吨;8家龙头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直接将产品销往国外。沿省级公路东丰公路规划建设大蒜产业园区,先后在沿线的大田集等乡镇的10个行政村辟建了总面积达4800余亩的大蒜加工产业园区;大蒜产业园区内共有大蒜加储企业212家,大蒜加储项目的95%在产业园安家落户,形成了强大的聚集优势。充分发挥大田集镇地处两市三县交界的特殊区位优势,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规划建设了大蒜交易批发市场;市场已建成占地16万平方米、年购销大蒜26万余吨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2008年,规划建设鲁西南国际大蒜商贸城,一期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完善的大蒜销售网络。全县由经济能人独资兴办、联合兴办各类大蒜购销中介组织200余个,经纪人已壮大到1600多人,经大蒜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之手,每年向国内外市场销售大蒜在30多万吨。围绕大蒜市场,组建大蒜购
销联合体3000多个,采取开车下乡收购和市场设点收购相结合的办法,年购销大蒜20多万吨。每年大蒜上市后,全县1000多辆“夫妻车”深入到周边乡镇和相邻的县区收购大蒜,购销大蒜10万余吨,营销额达2亿多元,直接经济收入近2000万元。
单县食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是单县传统产业。单县羊肉汤享誉全国,单县素有“中国青山羊之乡”之美誉。
经过多年的发展,单县的食品加工企业已形成鲜明的专业分工和产业集群效应。以郭村镇为中心的西部万亩芦笋基地、时楼镇辣椒种植为主的东部蔬菜种植区,终兴镇和杨楼镇为中心的万亩果园已形成规模;依托青山羊和鲁西南黄牛饲养基地的传统优势,立兴罐头、振鹏达食品、艾琪食品等专业生产罐头、方便食品的外向型企业正在规模膨胀;蓝天果蔬、瑞方食品、天赐缘食品等果蔬仓储、脱水蔬菜加工厂家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百寿坊食品、莱河乳业相继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名牌”,四君子酒业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单县的经济名片。
单县光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该产业主要聚集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工业园。投资64亿元的舜亦新能源项目建设规模为800兆瓦晶体硅/非晶体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60亿元;投资20亿元的宇泰光电项目,设计安装太阳能电池转化板生产及附属设施、节能路灯生产及辅助设备,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6.8亿元。投资16亿元的天舜新型建材、投资15亿元的汽车配件项目、投资12亿元的伟创植物纤维等大项目的落户建设,光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已发挥规模的聚集效应。
单县橡胶化工产业尚舜化工是菏泽市第一家海外上市企业。其主导产品——橡胶促进剂的生产规模已达到全国第一、世界第二;20()8年投资6.5亿元,新上了橡胶防老剂4020等项目,生产能力将达到30亿元。
单县橡胶化工产业的骨干企业有:山东省单县化工有限公司、绿安化工、千奥化工、郑大肥业等。
巨野县煤化工产业煤碳产业是巨野县域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巨野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巨野煤田含煤面积约121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55.7亿吨,是华东地区储量最大、煤质最优、煤层最厚的最后一块整装煤田。境内,有龙固、万福等四对矿井,年产原煤可达2000万吨。其中:投资30.6亿元、年设计开采能力600万吨龙固矿井是国家重点能源建设项目,是国内立井开采能力最大的矿井之一,已进入试生产阶段,2008年产原煤80万吨,2010年项目可全部达产。与之配套的巨龙洗煤厂设计入洗能力1000万吨/年,为国内最大的炼焦煤选煤厂。年设计生产能力180万吨的万福矿井2009年正式开钻;李集煤田、薛扶集煤田已完成精探;到2012年,巨野的煤炭生产能力可达2000多万吨。
依托丰富的煤炭优势,巨野县积极推动煤化产业发展。由山东铁雄集团、江苏沙钢集团、新汶矿业集团三大企业集团连手,投资60亿元,在巨野兴建年
生产能力达600万吨煤焦化企业——铁雄新沙能源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已在2008年8月点火烘炉,10月投产运营;二期被列入2009年省重点项目,2010年四期工程全部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焦化生产企业。以铁雄新沙为龙头,巨野策划论证的30万吨粗苯加氢精制及8万吨环己烷项目于2008年底开工建设;年产90万吨巨铭型焦项目、现代精细化工、巨野金港化工、润佳化工等一批新型煤化工产业链项目也在加紧建设。策划论证的100万吨二甲醚、10万吨有机硅、4x30万KW低热值电厂、40万吨醋酸、100万吨煤焦油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和推介招商。
巨野棉花纺织产业巨野是江北最大产棉县,种植面积多年保持在80万亩左右,总产120万担以上,素有“棉花之都” 的美誉。“国花”牌原棉已连续三年被中国棉花质量协会评为 “全国棉花展示”第二名。
棉花产业聚集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了原棉一纺织一印染一成衣一条龙的产业格局,2008年,全县纺纱规模达到50多万锭,服装加工能力达到4700万件(套几全县棉纺服装企业发展到6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家,创造纺织服装产业产值29亿元,如丝纺织、华燕制衣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帯动作用日益增强,成为支撑巨野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巨野华燕制衣是集针织、染整、织造、印花于一体的综合性外向型企业。2007年8月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4亿元。一期南厂区女装生产线和二期染整生产线分别于2008年2月和12月正式投产,三期印花织造生产线于2008年12月试生产。该企业成为巨野纺织服装的龙头项目,也是山东省最大的无缝针织塑身内衣生产基地。
巨野新型建材产业巨野是鲁西南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和销售基地。山水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东岳”牌水泥,被国家权威部门认定为“绿色建材产品”;新汶矿业集团清大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泰山牌325#,425#水泥已打入国外市场。2008年,全县拥有建筑建材企业150家,行业产值可达20多亿元;其中:水泥企业15家,年生产能力600多万吨,年创产值18亿元。新型建材产业已成为巨野的新兴支柱产业。
建设大型现代玻璃生产加工和贸易基地。充分发挥煤炭、煤气资源优势和水运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玻璃及下游深加工、精细化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精心规划了玻璃产业园区。整个玻璃产业园共规划有浮法玻璃功能区、熔铸玻璃制品功能区、高新玻璃深加工功能区、建筑装饰及门窗玻璃生产功能区、玻璃家具生产功能区、电子及太阳能利用产品生产功能区、展贸商业集中区等七个集中发展功能区。由全国最大的玻璃生产企业——江苏华尔润集团投资27.6亿元兴建的巨润特种优质浮法玻璃项目正在紧张建设,共建设8条生产线,每条拥有日产700吨特种优质玻璃的生产能力,预计2010年底全部建成投产;8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年可生产玻璃3555万重量箱,实现产值4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特种优质浮法玻璃生产企业。投资12亿元的山东金奥新能源玻璃科技项目也在加紧建设,共建设10个门类16条玻璃生产线,项目一期已于2008年10月开工建设,预计2010年6月竣工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25亿元,利税4亿元。投资11.6亿元的巨源恒硕玻璃、投资5亿元的巨润玻璃深加工、投资3.5亿元的金美玉玻璃等玻璃深加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预计经过3年努力,巨野玻璃产业园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
巨野食品加工产业食品加工产业主要涉及面粉加工、油脂加工、蔬菜加工、肉类加工、白酒、酿造等六大类。其中,面粉加工能力60万吨,油脂加工能力30万吨,果蔬加工能力6万吨,肉类加工能力5万吨。
花冠酒业集团被誉为“鲁酒新秀”,跻身“全国白酒生产企业百强”之列。年产优质粮酒、商品酒8000吨,“花冠”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花之冠”系列白酒被指定为“国务院机关接待专用酒”。花冠集团扩建项目已于2008年8月开工建设,计划投资2.8亿元;部分生产线已运营,预计2009年底全部竣工投产。项目建成投产后,总储酒能力可达2.8万吨,灌装线达10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8000万元,形成集白酒、果酒、饮料生产及包装印刷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
巨野商贸物流产业巨野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经济等优势,以龙堌矿、万福矿、赵楼矿和煤化工业区、港口工业园为核心,以煤炭、煤化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专业化物流园为支撑,初步构建矿区物流、煤化工物流、建材物流、商贸物流等物流保障体系和“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服务网络。
依托洙水河航道工程配套建设的巨野港,设计年吞吐量1000万吨,规划建设X个1000吨级煤炭、焦炭专用泊位、3个1000吨级通用泊位、13个500-1000吨级建材专用泊位,可贯通鲁、苏、浙、沪、皖、鄂等省市。麟州步行街、筑美建材城、巨润物流、国运煤化物流综合服务中心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商贸物流项目正在紧张建设。
巨野农民绘画产业巨野县是中国文联命名的“中国农民绘画之乡”、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的“中国麒麟之乡”。巨野书画一条街被命名为“全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8年,全县年销售书画作品60余万幅,总产值8000多万元,书画产业成为全县农村经济中一个新的增长点。
全县建有13个有一定规模的书画专业基地。主要有:巨野镇、独山镇、麒麟镇、董官屯镇4个绘画专业镇,专业村近50个,专业户386个,常年从事绘画、销售、装裱等相关产业人员近6000人,书画装裱室60余家,在全国建立了70多个固定销售网点。绘画作品远销全国30多个城市及日本、新加坡、美国、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郓城煤炭产业郓城煤炭资源丰富,探明地质储量30.81亿吨,可采储量8.37亿吨;主要煤种为气煤、肥煤、气肥煤,含硫量少,灰分低,燃烧值高,为化工、动力用优质煤种。境内现有4对矿井,自南至北分别为赵楼煤矿、郭屯煤矿、彭庄煤矿、郓城煤矿,矿井总设计生产能力890万吨/年,总装备能力1810万吨/年。
赵楼煤旷由兖煤菏泽能化公司投资建设,煤出面积144.9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0.75亿吨,可采储量2.54亿吨,设计规模300万吨/年,装备能力600万吨/年,服务年限60.5年,计划总投资23.6亿元,预计2009年3月28日实现联合试运转;同期建设300万吨/年洗煤厂,规划设计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一座,装机容量2x30万千瓦,其中一期1x30万千瓦已开工建设。
郭屯煤矿由山东鲁能荷泽煤电开发公司投资建设,煤田面积222平方公里,地质储量7.83亿吨,可采储量1.76亿吨,设计规模240万吨/年,装备能力500万吨/年,服务年限60年,计划总投资22-4亿元,预计2009年10月份试生产;同期建设240万吨/年洗煤厂,规划建设郭屯坑口电厂一座,设计装机容量240万千瓦,一期规模2x60万千瓦,项目已报国家发改委待批,有望年内开工建设。
彭庄煤矿由山东鲁能荷泽煤电开发公司投资建设,煤田面积103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47亿吨,可采储量0.32亿吨,设计规模60万吨/年,装备能力110万吨/年,总投资6.5亿元,2007年3月8日正式投产运营,是菏泽市境内第一个投产煤矿
郓城煤矿由山东省监狱管理局投资建设,煤田面积172.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0.76亿吨,可采储量3.75亿吨,设计规模240万吨/年,装备能力600万吨/年,服务年限112年,计划总投资16.2亿元,预计2009年5月份试生产;同时设计建设240万吨/年选煤厂,规划的2x100万千瓦天然焦发电示范工程计划总投资85.6亿元,项目已报省发改委。
郓城县境内尚有5个探矿权项目:(1)郓城县高庄地区煤田普查。勘查面积57.1平方公里。全区估算-1200米以浅3煤层资源量9909万吨,扣除黄河压覆部分,尚有6000余万吨,煤种有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和无烟煤。(2)轩城县肖皮口地区煤田普査。勘查面积29.26平方公里。含煤地层平均厚273米,共含煤18层,含煤面积17平方公里,在可采煤层中,第17、18层煤厚度1.1-1.3米,煤层虽然较薄,但开采条件较好。(3)山东省郓城县王府村煤炭普查。勘査面积50.39平方
公里,地震解释的16煤层埋深在-800米至-1180米之间,估算含煤1.37亿吨,不排除有3层煤可能性。(4)山东省郓城县王府村地区煤炭普查。勘查面积41.79平方公里,预测煤层赋存深度1200米至-1600米。(5)郓城县侯咽集至玉皇庙地区煤炭普查。登记面积89.27平方公里,预测本区西北部有下组煤赋存,赋存面积约20平方公里。
为把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发展优势,正在建设菏泽煤化基地郸城园区。军|5城县煤化工工业园位于随官屯镇南部,所选园区为非煤区,规划面积5.01平方公里。园区的“五通一平”基础建设正在建设,污水处理厂、供热中心工程即将动工兴建。
在建煤电化项目:1、山东洪达化工项目。项目计划投资42亿元,建设年产200万吨焦化项目。其中期建设年产98万吨焦化联产15万吨合成氨、15万吨硝酸、10万吨粗醇酮、10万吨粗苯精制项目,投资22亿元,项目建成并正常运行后年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利税6亿元;二期建设年产102万吨焦化联产15万吨甲醇、15万吨煤焦油深加工、20万吨二甲醚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7亿元,利税15亿元。
2、兖煤菏泽赵楼2x30万千瓦综合利用电厂项目。该项目由菏泽能化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凝混式发电机组的坑口电厂,项目总投资30.2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装备1x30万千瓦,投资17.8亿元,二期补齐。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32亿千瓦时,可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利税2.56亿元。
郓城纺织产业郓城是山东省重要的棉纺织基地之一。产业集群整体优势突出,棉纺织企业达到365家,纱锭310万锭,织机1.2万台,从业人员6万余人,已形成皮棉加工一纺纱一织布一印染一针织服装及家纺产品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拥有华灵集团、圣达集团、明星纺织、华亿达纺织等一批大型棉纺织骨干企业。2008年,全县棉纺织业实现总产值84亿元,完成利税8.4亿元。2009年6月被命名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郓城木材加工产业郓城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杨木制品加工基地、江北科技木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杨木产品集散地之一。2008年,全县木材加工企业达到6100家,板材生产线630条,从业人员7.2万人,年加工能力350万立方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亿元,利税3.5亿元。拥有春达木业、四达木业、兴安木业等一批重点企业,8个专业乡镇、100个专业村,并在鄄巨路两侧形成长达15公里的集群产业带,已形成包含旋皮、胶合板、科技木、中密度板、高档家具等的完整产业链。被命名为“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
郓城畜产品加工产业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2008年,全县加工企业达到198家,肉类加工能力6万吨,羊
肉出口量达到全省总量的9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亿元,利税1.3亿元。中粮富仕达食品公司、神舟食品集团公司、金绿洲食品公司、六和集团郓城食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极大地带动了农民增收和畜牧业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1/3以上。
郓城搪瓷产业郓城是全国日用搪瓷产品生产基地。以瑞丰搪瓷、大众搪瓷为代表的搪瓷企业20家,从业人员9000人,年加工能力6万吨,产品以日用搪瓷制品为主,先后开发形成500余个规格品种,近万个花色。200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亿元,利税0.43亿元,产量和产值均占到全国日用搪瓷总量的60%左右。郓城钢球产业郓城是全国重要的钢球生产基地,低碳钢球总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销量占到市场份额的40%,钢球销售业务占到全国的70%以上。现有钢球加工企业135家,永昌钢球、亚星钢球、宏达钢球等一批大型钢球生产骨干企业迅速崛起,产品包括钢球、各种球架、轴承,年加工能力达到6万吨。生产的各种规格低碳钢球、不锈钢球广泛应用于各类型机械制造及医疗机械、电子设备、精密仪器等高精尖仪器制造领域。200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利税0.4亿元。
郓城酒类包装产业郓城是全国酒类包装重要的产业基地
之一。企业个数达到360多家,从业人员2.6万人,产品包含玻璃瓶、瓶盖、铝箔纸、无结网等30多类,400多个品种;是江北生产品种最齐全、产销量最大的酒类包装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以华峰玻璃、正达玻璃、烟郓盖业等规模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200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利税1.2亿元。
郓城机械加工产业2008年,全县现有机械加工企业40家,从业人员4300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亿元,利税0.5亿元。主要生产推土机、挖掘机、农业机械及各种各种零部件。以恒基机械、亿万机械、万通汽车、鑫龙一嘉华机械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企业逐步向机械加工重点行业集聚,形成了工程机械、农用机械、铸造锻造加工、挂车及模具加工为主导的机械加工产业集群。
鄄城县人发产业鄄城是国內最大的人发原料购销集散地。2006年,全县人发购销加工人员已达6万余人,其中购销人员3.5万人,尤以鄄南郑营、富春两个乡最为集中,并形成30多个人发经营专业村,人发加工户2100多户,加工人员3万余人。青岛40%、天津80%以上的人发原料由鄄城供应。鄄城人发购销队伍足迹遍及全国,并延伸到越南、缅甸、印度、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形成庞大的人发购销网络,形成以郑营、富春、引马三乡为主的三大人发皮毛市场。
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发企业已发展到98家,总资产近6亿元。其中,投资过1000万元的有1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有6家。产品由以档发加工为主,向生产发帘、发条、曲发、公仔头、接发、人发工艺品等深加工为主拓展;年产档发1376吨,各种假发产品近1000万条(件);产品畅销欧美、日本、南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实现税金4500万元。
2008年,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发企业发展到147家,规模企业39家,总资产近10亿元。其中:投资过1000万元的有2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有12家。产品由以档发加工为主,向生产发帘、发条、曲发、公仔头、接发、人发工艺品等深加工为主拓展。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实现税金7400万元。
鄄城中药材产业鄄城舜王城中药材市场是1996年经国家批准的全国17家中药材市场之一,也是山东省仅有的一家国家级中药材市场。
该市场占地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拥有固定门店460多个,摊位1000多个,经营中药材品种1100多个,年经销中药材4万余吨,成交额3亿多元。全国20多个省市的客商云集于此,是继安徽亳州、河北安国之后的全国重要中药材集散地。鄄城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被列入1山东省“十一五”发展规划。鄄城县委、县政府依托该市场同新疆汇通(集团)股份有限合作开发建设集中药材种养加、产供销、产学研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中药材科技示范园,整个项目总投资20.8亿元,核心区一期工程于2006年6月开工建设,整个项目建成后,鄄城县将成为全国著名的“绿色药都”。
鄄城县拥有全市规模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主要分布在彭楼、什集、闫什、董口、富春等乡镇,种植品种10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有57个,主要品种有丹皮、山药、金银花、白芷、白芍、红花、北沙参、黄芪、板蓝根、白术、生地、银杏、知母、半夏、丹参、柴胡等20多个品种,其中:丹参、丹皮、白芍、白芷、板蓝根、红花、金银花等地产中草药享誉国内。2006年共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26033亩,2007年全县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5000亩,2008年中药材总面积达到65000亩,2000亩甜叶菊试种取得成功,产生良好效益。
2006年,规模以上中医药生产加工企业有远海中药饮片厂、山东舜生堂中药饮片加工有限公司。2008年,全县中药材生产以科技为龙头,以示范带动为手段,努力促进中药材生产质量上档次;新增规模以上中医药生产加工企业山东菏泽泰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3家企业产值分别为4894.6万元、2892.6万元、6169.7万元。董口镇周场的金银花基地,阎什镇的牡丹、芍药基地,彭楼镇麻寨的多品种中药材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甜叶菊定单种植发展到2万亩,亩效益是普通粮食作物的2.5~3倍;与加拿大GLG集团签订了在鄄城县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甜叶菊糖加工厂的合同,鄄城甜叶菊已具产业化雏形。
东明县石油化工产业东明县地处中原油田腹地,储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化工资源,已探明原油储量21.6亿吨,天然气储量600亿立方米。近年来,坚持以石化兴城,加快培育以石油化工为龙头的主导产业,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发展迅速,化工产业链条逐步拉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化工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山东省第三大石油化工基地”。
东明石油化工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1987年,东明县委、县政府抓住中原油田在东明境内油区开发的机遇,组织筹建东明县石油化工厂。之后,东明石油化工厂实现滚动式发展,
生产规模迅速膨胀、经济效益连年提高、企业实力不断增强。1997年,东明石油化工厂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吸纳兼并县域部分企业,组建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成为东明石油化工产业的龙头企业;期间,涌现出了一批以玉皇实业、拓星化工为代表的民营化工企业,东明石油化工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年来,积极推进化工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石油化工产业;石化集团、玉皇化工、洪业化工、方明药业等骨干企业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发展循环型化工经济、拉长化工产业链等措施,实现了企业规模效益的快速扩张和可持续发展,全县形成了以石油炼制为龙头,有机化工原料、合成原料、精细化工相结合的特色鲜明、支撑有力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
近年来,东明县委、县政府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成长模式,依托石化集团龙头企业,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围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策划和论证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符合产业发展的大项目,通过做大“油头”,做强“化尾”,油化并举,油气互补,促进企业产品向上游和下游拓展,使上游产品成为下游产品的材料,既膨胀了经济规模,又拉长了产业链条。60万吨/年催化裂化、
100万吨/年延迟焦化、30万吨/年重交沥青扩张改造、5万吨/年TAME、6万吨/年环已酮、10吨/年碳五、15万吨/年离子膜烧碱、35万吨/年二甲醚、14万吨/年己二酸等大项目的建成生产,使东明石油化工产业链条全面拉长,产业优势进一步突出,化工产品涵盖燃料油、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7大类280余种,其中东明石化集团的“恒昌牌”聚丙烯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玉皇化工的碳五系列产品被国际环保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协会认定为“环境友好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洪业化工的坏己酮生产能力全国最大,质量达到国际标准;方明药业的酚磺乙胺注射液、爱茂尔注射液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70%以上。200X年,东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石油化工业实现增加值40.79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6.32亿元,人库税金6.37亿元,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88.27%、87.46%、91.92%,全县石油化工企业发展到30家,其中有8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形成了东明县独具特色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东明石化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强、中国500家最大企业集团、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入库税金位居荷泽市规模以上企业首位;恒昌公司已成功在新加坡挂牌上市;玉皇化工成为全市唯——家山东省高新技术和创新企业,并入选中国化工企业500强、中国化工企业经济效益500强;洪业集团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实现连年高速增长,已位居荷泽市工业企业前十强。东明县石油化工产业的优势地位逐步确立、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不断增强。
2008年,省委、省政府将“打造东明石油化工基地”列入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东明县抓住机遇,科学编制了《东
明县石油化工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五年内建成千万吨级炼油基地,规模以上石油化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双千”目标,紧紧围绕石油加工、石油化工、氯碱化工,按照“科技含量高、坏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要求,实施“’240'和72510’工程,打造鲁南石油化工基地”的总体思路,即五年内,完成投资240亿元,培植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元企业1家、过100亿元企业2家、过10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10家。随着8万吨/年环己酮、20万吨二甲醚等项目开工建设,以及鲁南液体化工原料管输工程、铁路专用线等项目的组织实施,全县石油化工基地建设全面展开,以石油化工产业为牵引的东明县域经济迈出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的坚实步伐。
东明西瓜产业东明县是被国务院首批命名的“中国西瓜之乡”。近年来,东明县大力实施特产带动战略,积极做活做大西瓜产业文章,西瓜种植这一特色农业迅速发展壮大,东明西瓜产业已步入“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发展轨道。2001年,东明县成功注册了 “东明红”西瓜商标。2008年东明西瓜顺利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地理标志保护认证。东明县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商品西瓜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4()万亩以上,年销售收入6亿多元,被誉为 “中国西瓜第一县”。
东明县西瓜种植栽培历史悠久。始于宋金,新中国成立后有了一定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广大瓜农的生产积极性,全县西瓜生产有了较快发展。1986年,西瓜种植面积7万多亩;1994年,东明县西瓜面积达到30万亩。近几年,东明西瓜种植面积都在40万亩左右,总产量20余亿斤,仅西瓜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过千元。东明县的西瓜面积与日本全国西瓜面积相当,无论是面积规模还是产量都位于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西瓜之乡”。
东明种植西瓜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东明境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砂质土壤面积大,水质好,适宜西瓜种植。沙质土壤、优越的气候条件、优良品种、悠久的栽培历史、先进的栽培技术,培育了东明西瓜个大美观、沙甜爽口、风味纯正、商品性好的综合品质,西瓜品质好产量大。早在1959年,大屯公社社员戴会典种植的西瓜有三个超过百斤(103斤、106斤、107斤),其中一个送北京请毛主席品尝,另外两个在河南省农展馆展出,被尊为“西瓜之王”。1994年,马头乡梁坊村村民梁新田种植了单株产28个西瓜,总重量达167.8公斤,创造了单瓜个最大、单株结瓜最多、单株产量最高的“三个之最”。自1986年山东省首届西瓜展评会、1991年全国西瓜评优会以来,东明西瓜每次参加评比,均摘金夺银。1998年,东明西瓜获国家A 级绿色食品认证。1999年,东明西瓜获昆明园艺博览会金奖。
东明种植西瓜有先进技术做支撑。随着东明西瓜产业的兴起,政府及民间科研服务机构蓬勃发展。1990年,东明县西瓜园艺研究所成立,后更名为东研种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西瓜研究与良种制繁;先后繁育出东研3号、4号、8号、9号、16号等杂交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1998年,由东明县、牡丹区、昌乐县、茌平县、高青县等24个西瓜主产县(区)联合发起成
立山东省西瓜协会,协会总部和秘书处设在东明,负责组织协调西瓜种植区的生产、技术、信息、经营、服务系列等工作,整合区域力量,形成规模优势。2002年8月,县政府牵头、由农民农艺师孙建兴组织筹建东明县西瓜研究所,主要开展瓜菜良种繁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标准化生产、保鲜包装、礼品西瓜甜瓜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与推广,为群众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服务;其科研成果在基本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把西瓜含糖量提高到14-15度,甜瓜含糖量提高到18-21度,达到全国领先水平。2005年,小井乡黄庄村投资40万元,建立公司化育苗工厂,为群众提供优质西瓜种苗,取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2005年11月,成立了东明县西瓜协会;协会集科研、服务、生产、销售于一体,为成员提供西瓜生产的物资供应、技术培训、科学管理、销售等全程服务;该协会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大、河南农大、省农科院、安徽无籽西瓜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保持业务联系,协会现发展会员2200余人、订单西瓜面积666.67公顷,注册“永争”牌西瓜商标,建立了“中国瓜菜”网站。至2008年底,全县有西瓜协会、科研机构、中介组织3000余家,从事西瓜产业的科技人员达1万多人。
东明西瓜具有完善的产业服等体系。近年来,在发展西瓜产业的过程中,东明县委、县政府全面推动产业升级,打造东明西瓜品牌。坚持走西瓜产业化的发展路子,扶持龙头,培育基地,发育中介组织,带动相关产业,建成了一批规模大、功能全、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西瓜中心批发市场和销售服务公司。全县现拥有10处百亩以上的西瓜大市场,年销售西瓜12亿公斤;从事贩运、良种物资供应、技术研发与指导、信息服务等各类经纪人、中介服务组织发展迅猛,达到3000余家,1万
多人。县西瓜产销办公室、西瓜协会、西瓜技术研究所、村西瓜市场经纪人、带头户等指导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完善。多年来,东明西瓜一直保持多产快销的良好局面,销售半径不断扩大,销售网络、销售网点逐步形成,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长沙、济南、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点,东到青岛、西到重庆、北到长春、南到海口,东明西瓜辐射大半个中国,并走出国门‘销往越南、俄罗斯等多个国家。东明县不仅是主要的西瓜生产基地,而且是周边地区商品西瓜的集散地。
为进一步扩大东明西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东明县委、县政府于2006年、2007年连续成功举办两届“中国•东明西瓜节”,宣传了东明西瓜文化,唱响了东明西瓜品牌。
菏泽市少数民族经济裘皮产业:裘皮产业是荷泽市少数民族经济的出口支柱产业。近年来,企业不断改进传统工艺、全面提升产胡档次,全市裘皮服装的花色品种从单一的青、棕色已向多色彩、多款式发展,并研制开发出高档裘皮服装、毛革一体服装等,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一些企业除努力抢占国内和俄罗斯市场外,还积极开拓欧美、东南亚市场,实现了市场的多元化。菏泽市一大批商标已成为国际市场的知名品牌;菏泽文韬裘革制品有限公司,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制作的“文韬”牌高档裘皮服装,产品走俏俄罗斯,年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菏泽鲲鹏皮革有限公司年加工羔羊皮200多万张,生产制作的“鲲鹏”牌裘皮服装和皮褥,成为意大利、法国、日本以及东西欧市场的抢手货,实现年销售收入7000万元。
养殖业:养殖业是菏泽市少数民族经济的优势产业。近年来,少数民族经济在大力发展皮毛加工、肉食品加工等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发展
养殖业,主要以规模养牛、羊和林下养鸭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少数民族村居牛、羊、鸭的总存栏量分别达到10000头、6万只和200万只,出栏量分别达到7500头、3万只和1200万只。如:定陶县定陶镇王洪庙村是一个纯回民村,全村264户,1067人,96()亩耕地;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植下开始发展养殖业,共发展肉牛养殖户48户、养羊户20户、养鸭户40户,牛、羊和鸭的存栏量分别达到1800头、1000只和40
万只;全村48户养牛户中规模最大的存栏量约200余头,年收入可达30万元;养鸭户也有5到10万元不等的年收入;全村人均收入达到6000多元。曹县城关镇、王集镇,东明县东明集镇,牡丹区胡集乡和都司镇等在少数民族村居都建成了规模养殖小区。全市一先后建成31家围绕林下养殖搞加工的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2.6亿只、日加工量已达26万只、年产值达16.8亿元。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的互利双赢,进一步带动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多业并举:荷泽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重点地区,共有回、满、苗、壮、蒙古等40个少数民族成份,7.2万人(其中回族6.8万人),41个民族集居村。有曹县、牡丹区、定陶三个少数民族人口万人以上的县区,一个回族镇一一曹县侯集回族镇,20个少数民族人口1000人以上的乡镇。近年来,全市各级坚持“突出特色,亮点带动,优化结构,以外促内”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扶持措施,全市少数民族经济实现了特色产业优势强劲、多项产业竞相发展的局面。现已形成了养殖、制革、裘皮、皮毛工艺、屠宰、运输、塑料加工、餐饮、房地产开发等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结构;企业发展速度加快。据统计:至2008年底,全市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家,200-500万元的46家,100~200万元的100多家;有5个民族村居上缴税金都在600万元以上,民族经济从整体上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加强少数民族村居新农村建设。近两年来,全市大力实施了“十百千”工程,解决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其中:实施了10个偏远民族村居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解决了10个民族村(居)“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培植了10个农村合作组织示范基地;确定10个民族工作重点乡镇,实施了重点突破战略;完成了300户少数民族家庭新能源建设试点等。2008年,全市41个民族村全部通了柏油路,22个村通了自来水。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培植了一批特色鲜明、有较强竞争力的农村合作俎织。曹县鑫乐养殖服务中心,引进英国樱桃谷肉鸭良种,实行“公司加农户”的运作方式,推行的“定点供苗、定点放养、定点防疫、定点回收”的经营模式,近几年来每年实现产值500多万元,利税200多万元,带动了周边十几个乡镇群众发展养鸭业,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牡丹区东马垓回民村养貂专业户马同冉,成立了菏泽市昌斌特种动物养殖公司;公司采取“公司带农户、基地连市场”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二十多个乡镇200多个养殖大户养殖水貂,养殖水貂10000多只、狐狸400多只,年利润1000多万元,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特种动物养殖基地。
优化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实施了民族工作重点乡镇发展战略,实施区域性突破。将曹县侯集回族镇和19个少数民族千人以上的民族工作重点乡镇作为全市民族工作发展的重点。加强帮扶和政策倾斜,在安排农业、交通、水利、教育等各项事业发展资金时重点向民族乡镇倾斜;在项目立项、开发、等方面优先考虑,在财政、信贷、扶贫等方面重点扶持。2006年5月,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裘皮产业发展的意见》,将定陶县陈集镇,牡丹区胡集乡、都司镇定为裘皮产业发展基地,出台了多种优惠政策。曹县县政府以王集镇为中心规划建设了“中国民族毛纺循环经济园区”,可辐射周边十几个乡镇,推动了曹县毛纺产业的发展。定陶县定陶镇以民族村居为龙头,大力发展鲁西南黄牛,带动全镇发展养殖业。巨野县陶庙镇积极引导、扶持群众种植大蒜,形成大蒜种植、加工、出口基地。郵城县董口镇以传统产业为依托,建成了民族工业园区。把少数民族企业纳入全市招商引资的总体工作中,合资合作兴办了一大批外向型企业,膨胀了少数民族经济总量,增强了民族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曹县建设的“中国民族毛纺循环经济园区”,现已有10家毛纺企业进入园区,新上洗毛、梳绒、并条、碳化毛加工项目30多个,同时向毛纺织、印染、服装纵深发展。牡丹区东、西马垓村和定陶前、中沙海村有十几家个体裘皮和服装企业,同外商合资合作兴办企业,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