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春秋战国时期
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吴王夫差为率水师攻打晋国,于公元前483年在今鱼台和定陶之间开挖了山东第一条人工河道,沟通济水和泗水。这就是通于菏鲁之间的菏水。
魏惠王十年至三十一年(公元前361年至公元前340年)魏国着手开挖沟通黄河与淮河的鸿沟,公元前340年完成第二期工程,使菏水成为鸿沟的航运支线。
秦汉时期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本年黄河在瓠子(今河南省濮阳西南)决口,大溜东南直趋巨野泽(今巨野县东北),亦名大野泽,为古代全国十大泽泊之一,然后夺泗水故道,转注淮河而入海。“泛濮阳等十一郡”,鲁西南受灾。决口后,汉武帝曾“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弘,当时的丞相田酚S因其封邑俞(今夏津东)位于黄河北岸,瓠子既决向南流,俞就可避免黄河水灾,于是劝阻汉武帝不要堵塞决口,听任河水泛滥,直到公元前109年,才堵合决口,致使黄河洪水在豫东、鲁西、苏北和皖北一带泛滥达23年之久,“岁因以数不登”,“人或相食”,灾区范围达“方一二千里”《史记•河渠书》及《平准书》)。
汉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五月山汨(郡)济阴(郡)雨雹如鸡子,杀二十人,蜚鸟皆死”。西汉山阳、济阳两郡包括今鄄城、郓城、东明、菏泽、巨野、嘉祥、定陶、成武。曹县、单县、金乡、鱼台等县。
后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兖、豫、徐、三州大旱,鲁西、鲁中、鲁南受灾。”“诏勿收田租”(《后汉书•明帝本纪》)。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7年),九月“冀、兖、徐、豫四州大水”鲁西、鲁北、鲁中、鲁南等地受灾,“溺杀居民,漂失财产”遣侍御史循行溺死亡及失财产者在所,开仓赈救之(《晋书•五行志》及有关州县志)。
晋武帝咸宁三年(公元277年)九、十月“兖、豫、徐、青、荆、益、梁七州大水,伤秋稼”,鲁西、鲁中、鲁南一带受灾(《晋书•五行志》)。
晋惠帝元康八年(公元296年)九月,兖、豫、徐、冀等州大水,鲁北、鲁西南及鲁南地区受灾(《晋书•五行志》)。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公元447年)“青(州)、兖(州)、豫(州)大水",鲁西、鲁中一带受灾。次年春,"山东民饥"(《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
北魏孝文帝太和六年(公元482年)七、八月徐、兖、济、青等州大水,鲁西、鲁中、鲁南等地受灾(有关州县志)。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当年泗水和小沂河二水,在兖州城东“合而南流,泛滥大泽中”,兖州剌史薛胄在兖州之东的泗水上筑石规,即金口坝,,并开渠引泗水向西与任城(今济宁)以西的桓公沟连通。此渠不仅起到排水疏干沼泽的作用,而且对农田灌溉和鲁西的水运,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北史•薛冑传》)。
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七月“郓、晋、濮三州大雨水,坏州城、民居,田稼略尽”(《新唐书•五行志》)。
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郓、曹、濮、淄、青、齐、兖、海等州大水”,鲁北、鲁西、鲁中地受灾(《新唐书•五行志》)。
五代后梁末帝龙德三年(公元923年)梁将段凝于酸枣(今河南延津县)决开黄河使洪水东注郓城、东平一带,以水代兵,阻止后唐进攻,“号护驾水”(《新五代史•段凝传》)。“口门日大,屡为曹、濮患”(《历史黄河决口年地概况》)。
五代后晋时期(公元936年至公元946年)由于军事上的需要,曾有开挖诛河之举,当时滦河西由曹县、兰考间接汴水以通开封,东沿菏水故道通泗水。滦河的开挖乃是唐代菏水日益湮没的再生。
五代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公元941年)秋,黄河决于滑州,洪水东流,“兖州、濮州界皆为水所漂溺,滑、濮、鄄、郓四州水害稼”,鲁西南受灾。(《旧五代史•五行志》)。
五代后晋出帝开运元年(公元944年)六月,黄河决于滑州,洪水东流“环梁山,入于汶、济,漫浸汴、曹、单、濮、郓五州之境”,鲁西受灾。(《新五代史•晋本纪》)。
五代后周太祖显德四至六年(公元957一959年)浚五丈河,沟通中原与齐鲁之间水运交通。五丈河“河自都城(今开封),历曹、济及郓(等州),其广五丈”,故名(《禹贡锥指》)。公元957年,“疏汴水北入五丈河,由是齐鲁舟辑皆达于梁(今开封)。” 公元959年,又:“命步军都指挥使袁彦浚五丈渠,东过曹、濮、梁山泊,以通青、郓之漕”(《资治通鉴》)。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五丈河改名广济河,上承汴水,经梁山泊,下接大清河,为豫、鲁问水运要道。
宋、金时期
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开广济河以通豫鲁间水运。广济河原名五丈河,“太祖建隆二年正月,遣史往定陶规度,发曹、单丁夫数十万人浚之”(《宋史•河渠志》),三月,宋太祖到新水门,观放水入河。“开宝六年(公元973年)诏改名广济河”。(《禹贡锥指》)。广济河上承汴水于开封城北,东北流经定陶、菏泽之间,又东北经郓城、巨野之间,注入梁山泊,通大清河,由大清河出渤海,广济河不仅沟通豫、鲁间水运。“岁漕上供米六十二万石”(《宋史河渠志》),而且起到分泄黄河洪水的作用,如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19年),汴渠将溢,诏“募人决水下流,由城北注五丈河,下通梁山》乐”(《宋史•河渠志》)。宋室南迁之后,由于南北战争,汴梁水运停顿,广济河逐渐湮废。
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六月,“单父(今单县)……大风雨,漂民舍四百区,死者数十人”(《宋史•太祖本纪》)。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濮州(治鄄城)大水。"害民田凡五千七百四十三顷"(《宋史•五行志》)。东阿大水,城圮,迁治利仁镇”(《东阿县志》)。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五月“(黄)河大决滑州韩村,泛潼、濮、曹、济诸州民田,坏居人庐舍,东南流至彭城(今徐州)界入于(泗)、淮”(《宋史•河渠志》),这是自公元前132年瓠子决口通泗、淮的一千多年以来,黄河再一次南流,由淮入海,冬堵塞决口。
宋真宗天禧三年至四年(公元1019年一1020年),河决滑州,东泛濮、曹、郓诸州,注梁山泊,东南流入泗水转注淮河。“次年六月望河复决天台,害如(天禧)三年而益甚”,(《宋史•河渠志》)。
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七月,黄河大决于潼州曹村。河道南徙,东汇于梁山,张泽》乐,分为二派:一经南清河入于淮:一合北清河(大清河)入于海。凡灌郡县四十五,而濮、齐、郓、徐 (州)尤甚,坏田逾三十万顷。
宋哲宗元年(公元1086年)冬,沿古湛河故道开挖赵王河;依濮水遗形疏浚沮水,复会同于雷泽。
金太宗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杜充决黄河,自泗入淮"。公元1127年北宗沦亡,宋室南迁,留守东京(今开封)的杜充,为阻止金兵南进,于公元1128年在浚县附近决开黄河,洪水东流,经延津、长垣、东明、菏泽、郓城、巨野一带入梁山泊,然后由泗水入淮河。
金世宗大定元年(公元1161年)黄河决于曹、单、成武,淹没.民居房舍殆尽(《曹县志》、《成武县志》)。
金世宗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黄河决于阳武,洪水东流,汇入梁山,“郓城沧陷,徙治盘沟村”(《郓城县志》)。
金世宗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六月,黄河在挙固渡(今浚县南)决口,“水溃曹州城(今曹县西北),分流于单州之境”(《金史•河渠志》),此次决口,夺全流十分之六,经东明、曹县、单县一带,至徐州入泗、淮;北流仅占全流十分之四,已渐微浅。
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公元1187年)“(黄)河决曹、濮之间「濒水者多垫溺”,“迁曹州城于北原”(《金史•康元弼传》)
元朝时期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入六月,“东昌路及曹、濮等州皆大水”鲁西北受灾(《山东通志》)。
△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六月",”历城县大清河水溢,坏民居”,“泰安(州)、曹州(治济阴,今菏泽)、济宁路(治巨野)水”,鲁西、鲁中等地受灾(《元史•五行志》)。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六月,“益都、济南、般阳、东昌、东平、济宁等二十有二县,曹、濮、高唐、德州等处十县淫雨,水深丈余,漂没田庐(《元史•五行志》)。当年七月,黄河在曹县溢决(《元史•泰定帝本纪》)。
△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五月,黄河在曹县西南白茅堤决口,改道北流,夺大清河入海。六月又北决金堤。并河郡邑,济宁、单州、虞城、砺山、金乡、鱼台、丰、沛、定陶、楚丘、成武以致曹州、东明、巨野、郓城、嘉祥、汶上、任城(今济宁)等处,皆罹水患,民老弱昏垫,壮者流离四方。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贾鲁自白茅口南黄陵岗起,向东疏浚旧河道280里,堵塞决口107处,十一月完成白茅堤决口堵塞令龙工程,“决河绝流,故道复通”,使黄河大致循公元1194年(金明昌五年)大徙的路线,汇淮入海。这一路线以后称为贾鲁故道。△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黄河"决于曹州双河口(今菏泽县城东北),东流经巨野、嘉祥南入鱼台”。曹州、定陶、曹县、成武、金乡、鱼台、巨野、嘉祥、济宁等县受灾“溺死人畜,坏官民庐舍,不可胜计,并徙曹州治于安陵镇。次年黄河又决。“泛安陵镇,乃徙曹州治于盘石镇”。
△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黄河决于原武黑泽山,南流入淮,“又由旧曹州、鄴城两河口漫东平之安山,元会通河亦淤(《覇史•河渠志》曹州(今菏泽)、郓城、东平、翱城、东平、巨野、定陶、金乡、嘉祥、鱼台等县受灾(有关州县志)。
△明成祖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创筑安山湖围堤,并建闸两座,出水济运,(《淮系年表》)。
△明宣宗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开浚金龙口旧渠,分引黄河水通张秋济运。金龙口旧渠乃黄河分流故道,自封丘金龙口,东北流经长垣、东明,至菏泽双河口,分为北南两支:北支东北流经鄄城阎什口,郓城红船口,梁山黑虎庙,至张秋沙湾入运河;南支由双河口东行,经巨野、嘉祥南境至鱼台塌场口入运河。
△明英宗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七月黄河决于新乡八柳树和荥泽,河分为两股;“一自新乡八柳树,漫曹、濮抵东昌,冲张秋,寿张沙湾,坏运道”夺大清河入海;一决荥泽,南流入淮,(《明史•河渠志》)。
△明代宗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淫雨连绵,河水泛溢”,成武、单县、定陶、巨野等县秋涝,(《明实录》)。△明宪宗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成武、单县、巨野、金乡等县夏旱,有禾麦不收,“人相食”。次年夏秋大旱,有“人相食”。(《明实录》)。
△明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东明、菏泽、鄄城、成武、单县税涝(《明史•河渠志》)。
△明孝宗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六月黄河复决黄陵岗,成武、定陶、巨野等县受灾,冲坏大量官民庐舍。
△明孝宗弘治七年至八年(公元1494至1495年)治理张秋决河,修筑太行堤。弘治七年五月,刘大夏主持堵塞张秋决口,十二月工成……。次年正月堵塞黄陵岗及金龙等决口7处,并在北岸修筑数百里之长堤,其中大明府长堤“起昨城历滑县、长垣、东明、曹州抵虞城三百六十里",名太行堤。
△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单县、曹县、定陶、成武、巨野等县,以河南徙,州以南诸闸尽毁各县皆为巨浸。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曹州、郓城、巨野、定陶、曹县、成武、单县等县春夏大旱。
△明武宗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六月黄河决于黄陵岗,曹、单田庐多被淹没。九月又决曹县梁靖口,洪水由曹、单城下,直趋丰沛,围丰县城,水势阔百余里,至沛县飞云桥入运河。“人畜死者,房屋冲塌者甚重"。
△明武宗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六月,黄河复决黄陵岗,七月又决曹县娘娘庙、孙家口,“曹、单间被害日甚”。
△明武宗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四月,黄河决于曹县焦家潭,一又决陈家等口,曹、单、成武、定陶等县受灾。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九月,黄河决,冲没成武县。曹州、曹县、成武大水涝灾。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山东自正月不雨至于六月”。曹州、郓城、巨野、定陶、曹县、成武、单县等县春夏旱。
△明世宗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水旱灾害并重,“两京山东、河南……俱旱,赤地千里,殍殣载道”。夏秋间,山东州县俱大水。“鄄城、定陶县秋,淫雨四十日,禾稼尽烂”。
△明世宗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黄河决曹、单、成武杨家口、梁靖口、吴士举庄,冲入鸡鸣台,夺运河,沛地淤填七八里,粮艘阻不进”。
△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山东大旱,“死者载道”。鄄城“人相食”。
△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夏秋,黄河、运河决口为灾。;黄河决于曹县胡村寺,曹县、单县、成武、金乡、鱼台等县受灾。
△明世宗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曹州秋旱,菏泽大饥。
△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六月,黄河在曹县决口,漫定、陶、成武、金乡、鱼台、冲谷亭,淤运道。曹县志:“黄河决水入城,官府民舍荡然一空,溺死男女无算,未决前一二日,北关井水先浑,河脉已潜通矣”。
△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秋,黄河决于原武,溃水冲陷曹县城北堤,漫定陶、成武、单县、金乡、鱼台入运河。该决口三年未堵,公元1558.年及1559年又淹曹、单、定陶、成武、金乡、鱼台等县。曹县志“数百里禾稼一空”;成武县志:“溺死者甚众”。△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七月,“黄河决曹、沛。河尽北徙,横截逆流,东行逾漕,溃入昭阳湖”。淤运道200余里,鲁西南受灾。
△明穆宗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七月,黄河决沛县,漫曹、单,坏田庐最多”。
△明神宗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九月,黄河决于单县韦家楼,又决曹县长堤,丰县长堤,沛县缕堤,“金乡、鱼台、曹、单田庐漂溺无算”。
△明神宗万历十六到十七年(公元1588年至1589年)大旱,成武、定陶、曹县、菏泽、郓城等县大饥,人食树皮、草根既尽,人遂相食。
△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曹县“大雨自四月至八月不止,公薯、庙宇、民舍皆倾圮,麦尽烂,秋丕坏,城内行舟,次年始开城放水”;定陶、成武“麦尽烂,秋禾坏,民大饥”。
△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巨野、定陶、曹县、成武、单县、濮州等县夏旱。
△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夏,黄河决于单县苏家庄及曹县缕堤,又决沛县太行堤,“灌昭阳湖,入夏镇,横冲运道”(《明史•河渠志》),鲁西南受灾。曹县志:“禾稼尽伤”,鄄城县志;“道路街道可通舟辑”;鱼台县志:“黄河暴冲,大饥,人相食” 。
△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春夏大旱,济南、兖州、东昌等府60余州县受灾。夏秋大水,黄河、卫河、大清河等决溢为灾。潢河决于单县东南,“灌及城北四十里漂没庐舍”。△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山东春夏大旱,千里如焚(《明史•五行志》)。东明县志:“民以旱饥,多流亡者”。
△明毅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黄河决于封丘荆隆口,“败曹县塔几湾太行堤,趋张秋”(《明史•河渠志》),鲁西南受灾,曹县“城南,平地(水深)丈余,尸流遍野”(有关县志)。
△明毅宗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六月,黄河决于曹县曹家口,黑夜水至,淹死人畜无算,溃太行堤凡三处,柳河一镇全陷,居民无及逃者(《曹县志》)。
△明毅宗崇祯十一年至十四年(公元1638年至1641年)连续四年大旱。成武、菏泽、郓城、,曹县、东明等县均志:“井泉竭”,“禾尽食草,草尽食树叶”,“人相食”。
清朝时期
△清世祖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本年伏秋大汛,黄河决于温县北岸小宋口及曹家寨,“河水漫曹县、单县、金乡、鱼台四县,田庐尽淹"(《清史稿•杨方兴传》)。
△清世祖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七月,黄河决考城之流通集,“一趋曹、单及南阳入运……”’(《清史稿》)泛至济宁南境,曹、单、成武、金乡、鱼台等县,“秋禾漂没”(有关州县志)。 △清世祖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曹县、成武夏淫雨百日。
△清世祖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八月,黄河在河南封丘金龙口(荆隆口)决口,“直注沙湾,溃运(河)堤,挟汶由大清河入海”(《清史稿•河渠志》),淹及山东40余州县。直到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才堵复决口,黄河洪水在鲁北、鲁西平原泛滥达5年之久,5年中共成灾171县次。寿张县志:“荆隆口决水直冲张秋,淹没寿张,百姓溺死逃亡者过半……”“田土淹没冲塌,仅存十之二三”。
△清世祖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曹县、成武,五月初淫雨至八月大伤麦禾。
△清圣祖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黄河决于曹县石香炉,当年堵一塞决口,曹县“邑东南田禾尽没”。
△清圣祖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八月,“(黄)河决曹县牛市屯,又决单县谯楼寺”。冲没金乡、鱼台、单县、成武、临清卫村店,房屋田土。
△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秋发大水,定陶、单县、成武、郓城等县受克,县志:“大雨经旬不休”,秋大水民间十室九空”。”
△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大水,菏泽、濮州、郓城、单县、定陶、东明等县受灾。县志:“大水民饥人相食”,“大水五谷不登,民卖儿鬻女流亡满路”。
△清圣祖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六月黄河溢,单县大水;东明黄河水溢郓城河决黑洋山。
△清圣祖康熙六十年至六十一年(公元1721年至1722年)连续两年春夏大旱,麦季无收,秋禾多枯,大饥。
△清世宗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菏泽、郓城、巨野、定陶、曹县、成武、单县、济宁、嘉祥等县大旱。
△清高宗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菏泽、郓城、巨野、定陶、曹县、成武、单县旱。
△清高宗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黄河决于曹县赵家集,“曹、单、菏泽、金乡、济宁、临清等六州县黄水漫溢,秋禾被水"。
△清高宗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曹州等府大饥。定陶、曹县、单县、巨野、金乡、成武等县秋涝。
△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河决曹县流通口,泛金乡、鱼台,禾尽没,金乡城几坏。成武县志:“河决流通口,水势甚一夜即溃堤入城,深丈余,数日始退”。
△清高宗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定陶、成武、单县、曹县等县秋涝。
△清高宗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修巨野运河单闸出马场湖水济运。
△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菏泽、郓城、巨野、定陶、曹县、成武、单县、济宁等县大旱。
△清高宗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七月初八河决小宋,直冲黑村,经魏家湾、大黄集、洪福寺东入成武至四十八年四月中旬水涸淤直丈余。
△清高宗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二年(公元1785年至1878年)连续三年大旱,菏泽、郓城、巨野、定陶、曹县、单县、成武等受灾。县志:“春大旱、无麦,秋无禾”,民多饿死。郓城、成武出现“人相食”。
△清仁宗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七月黄河决砺山南岸杨家坝,旋决曹县北岸二十五堡,分道由单、鱼、鲁、沛下注邳、宿。
△清仁宗嘉庆十六年至十八年(公元1811年至1813年)连续三年大旱,濮州、菏泽、郓城、巨野、定陶、曹县、成武、单县等县咸灾,大饥,民多逃亡。鄄城等地出现“人相食”。△清仁宗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河溢曹县,冲漫安陵、大丰"等处村落无数。
△清仁宗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郓城、巨野、定陶、成武、济宁等县涝灾。
△清宣宗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巨野、单县、济宁、鱼台等县秋涝。
△清宣宗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郓城、单县、成武、曹县、菏泽、东明等县夏秋大水成灾。县志:“大水害禾稼”,“秋大雨,平地行舟"。
△清宣宗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夏秋大旱成灾,民大饥。
△清宣宗道光十三年至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33年至1848年)菏泽、巨野、曹县、成武、单县等县每年夏秋涝。
△清文宗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黄河在丰北决口洪水入微山湖、昭阳湖,“湖大溢,平地水深四、五尺”,鲁西南受灾。
△清文宗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六月十五日,黄河在河南省兰考县铜瓦厢决口,改道北流.夺大清河至利津注入渤海。东明、菏泽、鄄城、郓城、巨野、金乡、范县、寿张等县均被淹。菏泽县志:“黄河冲破西堤,堤内房屋塌毁殆尽。”
△清穆宗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六月,黄河泛滥,铜瓦厢决口未堵,新道无堤,汛期到处漫溢,鲁西、鲁北平原地区皆受其害。东明县城为河水所陷,“菏泽、定陶、鄄城、巨野、曹县、成武等处田庐人畜半入巨浸”(《清史稿》)。
△清穆宗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当年秋黄、泗等河溃决为灾,黄河冲决赵王河之红船口、霍家桥、大溜绕郓城由安山北入大清河,红船口屡堵未就,同治八、九两年为灾。
△清穆宗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筹办堵筑石庄户黄河央口,山东巡抚丁宝祯向清政府报告,石庄户决口暂难施工,要求拨款150万两,在菏泽贾庄建坝堵合,户部如数拨给。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春,贾庄河工合龙,并修贾庄南岸长堤及北岸金堤,黄水仍归旧河,经张秋入大清河归海。
△清德宗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筑东明、菏泽等县黄河南岸长堤共250余里,菏泽等地堤顶宽3丈,底宽10丈,高1.4丈。东明因灾,民力拮据,仅堆筑顶宽2丈,底宽8丈,高1.2米。次年派淮练各军于二月初八日开工,加高培厚,与菏泽之堤一律整齐,四月二十七日全工告竣。
△清德宗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黄河决于东明高村,浸菏泽、鄄城、郓城、巨野、济宁等县境。
△清德宗光绪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公元1907年至1908年)濮州、东明、巨野、郓城、东明等县旱,麦秋不收。
△清溥仪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黄河决于郓城董庄大堤,杨屯民堆,左营及东明刘庄南堤。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7月1日东明县二分庄黄河漫决,口门宽约200米。20日范庄浸决,口门宽610米。东明县志:“被灾者百余村,平地水深数尺,田禾大半淹没。”以上两口十月堵合。8月7日,东明县小庞庄谢寨决口,同月范县徐屯,寿张夏楼民堤决口,先后堵合。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单县、菏泽、东明大雨。菏泽县志:伏天大雨,一连下三日余,八月中旬又下大雨,昼夜不停,一片汪洋,颗粒不收。
△同年六月十一日,东明县黄河在黄固决口,口门0.5公里,全县被灾者320个村庄,九月堵合。同月,又决东明县鬲村、菏泽县刘庄,菏泽、东明等县受灾。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七月,黄河决于长垣之郭庄(今属东明),三百二十余村被灾。
△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菏泽、东明、单县,六、七两月淫雨连绵,田禾受灾,因之减收。八月十四日,黄河在东明县刘庄决口,口门宽130多米,水势东泄,流入巨野赵王河,宽15里,东明、菏泽、郓城、巨野等县被灾。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东明六、七月淫雨为灾。菏泽六月中旬大雨,平地水深二尺多。东明七、八月间连续降雨,秋禾淹死十之七、八,沙田尤甚。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十一月疏浚洙水、万福等河工程开工,次年七月竣工。各河均加宽、浚深并培修堤岸。治理万福河133公里,完成土方1228万立方米;治理洙水河161公里,完成土方1153万立方米;治理定陶南渠河29公里,完成土方49万立方米,治理巨野嘉祥薛公岔河23公里,完成土方78万立方米。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六月,疏浚单县八里河,乐成河工程开工,次年六月竣工,疏浚河道41公里,加宽挖深并培修堤岸,完成土方154万立方米,共用款31万元。
同年九月,疏浚玻河工程开工,十二月竣工。挑挖定陶、曹县、菏泽、成武境内的坡河河糟21公里,并修筑堤岸,完成土方46万立方来,用工款9万余元。
十二月,疏浚彭河工程开工,次年4月完成。疏浚流经菏泽、巨野、金乡之彭河28公里,加宽浚深并培修堤岸,完成土方56万立方米,用工款113万元。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七月十日八鄄城县董庄至临濮集间黄河官堤溃决6口,口门宽共计0.7公里,至八月初,1〜4口门落淤,5、6两口门坍塌合一,宽约3〜3.5公里,夺溜七成以上。大溜东南流,漫菏泽、鄄城、巨野、嘉祥、济宁、金乡、鱼台等县,注入南四湖,由运河入江苏,小股东北流至安山穿运河,合汶河水复归正河。淹及鲁苏两省27县。山东为主要灾区,灾区面积达7700余平方公里,波及鲁西15个县,漆没耕地810万亩,淹没村庄8700余个,灾民达250余万人,淹死3065人,淹毙牲畜4万余头,倒塌房屋近百万间,运出和外逃灾民48万余人,在全省济南等61个市县设灾民收容所795处,共收容灾民13万余人。(《山东黄河水灾救济报告书》)。
△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二月二十日,解放区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在菏泽成立,分驻菏泽及鄄城临濮集两地,王化云任主任。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国民党驻郓城七十二师为阻碍解效区南北交通在障东堤与临黄堤交界之黄花寺扒堤决口,洪水由昆山县岱庙入运河南流,灌入东平湖,淹村庄56个,淹地8.9万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
△春季,菏泽专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全面黄河修堤能工,一个春季共完成土方147.8万立方米,由于堤防加固抗洪能力提高,汛期首次战胜花园口12300秒立方米的大洪水。
△4月,曹县、巨野两县旱,受灾面积59.9万亩。
△ 8月,平原省建立后,二专署,五专署合并为菏泽专区督察专员公署,水利建设工作由专署统管。
△九月十四日,黄河陕州站出现流量12500秒立方米的洪峰,东平县临黄堤首先决口,继而梁山运西堤在八里湾,三里铺东、西及宋江碑四处决口,以后运东、运西堤防或漫溢或溃决,梁山县十里堡、大陆庄及徐庄民捻决口,洪水潴积于梁山及东平洼地,并沿运河注入南四湖;东平、汶上两县被淹村台264个,耕地约1800顷,梁山、汶上两县被淹村庄70个,耕地6000顷,水灾还波及郓城、嘉祥、济宁、巨野等县市,淹没面积共约2000平方公里(包括湖区)。
△同年冬,为防黄水南浸,平原省修建金线岭堤,西起南金堤东侧侯道沟,向东经蔡林北至袁口,接运河西堤,全长41公里。
△10月6日,专署为加强水利工作,设水利科,以专署民干字17号任命刘秀生为水利科科长。
1950年
△1月,菏泽专署办公会议决定,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制定防旱、防涝措施,首先确定保证黄河不决口,并着手进行内河管理和兴建农田灌溉工程计划。
△3月,菏泽、曹县、定陶、鄄城、郓城五县受旱,受灾面积为25.91万亩。
△7月20日,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召集山东省水利局副局长张次宾,乎原省交通厅厅长牛连文及工程师多人,在开封开会,就梁山东平湖蓄洪问题,一致同意局部利益服从全河利益的原则,规定蓄洪区内两省运堤之修堵,以防1948年洪水为标准。
△8月,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副主任江衍坤,与山东省水利局局长江国栋,平原省水利局长牛连文,以及泰安、菏泽专署,梁山县政府负责人等,共同查勘东平湖蓄洪情况后,于安山镇开会讨论东平湖蓄洪问题,后经黄河防汛总指挥部确定,达到1948年洪水位时,应确保运河不决口,达到1949年洪水位,应坚决蓄洪。
△12月9日,水利部召集山东省水利局局长江国栋,平原省水利局办公室主任秦乐亭及黄委主任王化云,讨论东平湖蓄洪问题,达成下列协议:一、黄河水位至1949年洪水位时,山东省新旧临黄河之间及平原省运河西堤与金线岭之间两地区应同时开放蓄洪。二、同意黄委会前所选定之平原省梁山县二道坡及山东代表提出之山东东平旧临黄堤决口附近共二处,分别为平原、山东两省放水蓄洪地点。三、放水部分堤顶高程,修至平于1949年洪水位即青岛基点44.86米。四、蓄洪放水堤段之长度,原则上暂以两省蓄洪面积大小比例规定其长短,亦即按五比一放水,具体数字应由黄委会决定。五、放水部分堤防之断面,亦应由黄委会分析研究具体规定。
△冬季,平原省确定,对金线岭大堤加高培厚,由菏泽专区动员劳力,完成土方30余万立方米。
1951年
△春季,平原省对洙水河、赵王河进行了疏浚,洙水河自巨野县田桥沿原线疏浚至刘官屯东入南阳湖,全长78公里。由湖西专区动员巨野、嘉祥两县民工5万余人参加施工。赵王河自嘉祥县马村西北沿原线疏浚至王贵屯东郑庄入南阳湖,全长约48公里,由菏泽专区南旺县,及湖西专区嘉祥县组织民工进行施工。
△8月,全区涝灾,受灾面积为268.3万亩,成灾面积175.4万亩。
△11月,平原省人民政府主席晁哲甫在全省水利会议上号召以民办的方式试办沟池畦田工程,以解决内涝问题。
△同年,菏泽专署撤销水利科,成立菏泽专署建设科,水利工作由建设科统管,并任命刘秀生为建设科科长,王风林为副科长,并建立菏泽专区水利队,队长段振东。
1952年
△春,在郓城县十二连洼开始试办沟施畦田工程,十二连洼长7.5公里,宽3.5公里,面积16000亩,每逢雨季雨水汇流,积水成灾。采用分割雨水,变大洼为小洼的办法。全洼共修筑道路4条,长45公里,沿路挖沟,一路两壕,抬高路基,用沟蓄水,用路阻水,以控制髙地之水向洼地集中。各沟分段打截,不相连通,起蓄水作用,沟内可蓄水8.0万立方米,洼底部分筑有畦田,在汛期170毫米,最大日雨量125毫米的情况下,全洼增产粮食80万公斤。当年T1月,专署为推广这一经验,又在梁山、鄄城等县洼地,修筑了沟池畦田77300亩。
△春季,治理赵王河,自菏泽县安兴集至入南阳湖口108.5公里,进行了全面治理。安兴集以下至马村集段60.5公里,为开挖新河。由菏泽专区负责组织菏泽、郓城、南旺三县民工施工。马村以下至湖口48公里,由平原省公安厅劳改总队1.2万名犯人施工。由于河道排洪能力低,本着蓄泄兼施的原则。于菏泽县魏楼建三孔节制闸一座,以利田楼洼及安兴集以上宽深老河槽滞蓄洪水。
1953年
△4月21日万福河疏整工程开工,该工程原系1952年平原省求利局在全国水利会议上申报。经水利部于同年11月以水规定第3277号文批准列入1953年治理的项目。平原省撤销后,由山东省水利局按开挖南大溜为主干,包括大沙河、乐成河、西沟等支流编报设计,华东水利部审批时,鉴于万福河流域尚未作全面规划,南大溜开挖标准难以确定,故只批准先疏整老万福河自犬沙河口至入湖口段。该工程由湖西专署成立万福河疏浚指挥部,组织金乡、嘉祥、鱼台、单县、成武五县7.4万名民工施工。5月25日竣工。完成挖河筑堤35公里,土方389万立方米。同时施工的有十里铺、高河店、清河涯桥梁3座,涵洞8座,于同年完成。上述工程国家投资160亿元(旧币),设计除涝效益10万亩。
10月,水利部部长傅作义,莅临山东淮河流域视察水利工程,
傅作义部长在有关地区,单位负责人的陪同下,视察了老运河济宁段,金乡盐碱地改造,菏泽的十二连洼治理,傅作义称赞菏泽十二连洼治理,为“全国群运典型”。
1954年
△春季,万福河支流大沙河疏浚工程开工。本次施工系山东省洽淮指挥部对南四湖流域安排的第一项工程,自曹县安仁集至金乡县入万福河口长76公里,进行了低标准疏浚。下游排泄能力为90秒立方米,约合二年一遇。同时进行了南大溜自刘堂坝至入湖口31公里和北大溜自隋林坝入湖口35公里低标准复堤,上述工程由济宁、菏泽两专区组织施工。
△由于8月5日黄河秦厂出现15000秒立方米洪峰流量,13日黄、汶并涨厂洪水注入东平湖蓄洪区,水位急剧上升,全线告急。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使用蓄洪区蓄洪,7时15分爆破黑虎庙分洪口分洪,蓄洪区淹地125万亩,倒房3.2万间。蓄洪前当地政府组织大批干部协助群众迁移,做到人畜无伤亡,国家先后拨款3.9亿元(旧币》扶持灾区恢复生产。
1955年
△本年,共完成四项除涝工程计有大沙河整修,建筑物工程,洙水河岁修,南运河岁修,总计投资23.13万元,完成土方56.13万立方米,"砌石方1281立方米,混凝土126立方米,完成总工日19.09万个。
△本年,全区继续兴办沟滥畦田工程,共完成26处,效益面积62.52万亩,工程经汛期考验后,在设计雨量100至120毫米情况下,基本地面不积水、不成灾。
1956年
△2月,治淮委员会勘测设计院编报了《万福河流域除涝规划》。四月,水利部以(56)水设管李字第315号文批准,按照规划分期实施,同年,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按照批准的规划报编了《万福河治理工程1957年工程初步设计》,主要工程有:1.南大溜扩大工程,2.万福河扩大工程,3.安济河扩大工程,4.西沟疏浚工程,5.彭河疏浚工程。均按五年一遇除涝标准治理,该初步设计,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 (57)鲁计甲字第1478号文稿批准。
△3月,菏泽地区虹吸引黄灌溉工程开工,十二月底基本竣工,本次施工共3处15条虹吸管,计菏泽县刘庄9条,鄄城县苏泗庄和梁山县国那里各3条,设计引水流量15秒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45万亩,此为菏泽地区引黄灌溉之开端。
△3月12日,巨野县龙瑚洼沟汕畦田工程开工,11月基本竣工。该工程包括排水沟3.2公里,沟池61条,长116.3公里,畦田269条,长534.5公里,桥一座,共完成土方69.8万立方米,工程完成后,可使龙堌洼3.8万亩农田减少水灾。
△4月16日,万福河治理工程开工,万福河发源于定陶县仿山,东流经定陶、成武、金乡、鱼台入南阳湖,流域面积6523平方公里,为鲁西南主要排水河道之一,原河道在大沙口以下,又分水入北大溜和南大溜,水系紊乱,河糟窄浅,洪涝灾害频繁。本次治理工程包括:开挖新万福河及定陶新河,老万福河复堤,治理安济河、大沙河、西沟等。
1957年
△本年举办了万福河工程,该工程包括新万福河扩大(上自大沙河,按五年一遇)西沟和南大溜疏浚等,共完成土方1420.59万立方米,砖石方4217立方米,混凝土631立方米,国家投资911.05万元。继续治理安济河,并延长至安仁集,长度为32.87公里,西沟改道入大沙河,并疏浚至苟村集,长25公里,本期八县8.6万人施工,3月12日开工,7月11日竣工,共完成土方1193万立方米,工0510.4万个,投资876万元,共建木桥23座,涵洞22座,达到了五年一遇排涝,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
△7月20日以来,连降暴雨,雨量之大和降落时间之长为百年所未有,最大的曹县、单县降雨量达到98毫米。由于雨量大,致使内河普遍漫溢,洪冰横流,地区十七条大中河道决口568处,漫溢491处,许多村庄被水包围,农田被淹,据统计全区最大积水面积1000.4万亩,成灾面积960.64万亩。
△10月,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在郓城县黄堆集洼建立洼地改造试验站,进行沟滥畦田蓄泄兼施的改造洼地的调查和试验研究。
1958年
△1月,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谭启龙到菏泽视察,并对水利建设工作提出具体意见,据此,地委召开各县委书记会议,检查修订农业生产和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并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全区大地畦田、沟滥畦田。会后全区动员100万人上阵,20天时间全区实现了大地畦田,沟池畦田化。同时新打水井2.88万眼。
△2月,进行了万福河治理工程。该工程包括新万福河、定陶新河、乐成河改道,彭河、东沟、谢楼排水沟,老万福河复堤,总计完成土方856.1万立方米,砖石方13217立方米,完成工日277.67万个,国家投资278万元。减少涝灾面积45万亩。
△3月太行堤平原水库工程开工,8月21日建成蓄水。太行堤水库设计蓄水量9.477亿立方米。
△3月,三义寨引黄灌溉工程开工,引黄闸闸底高为66.5米,总干渠一条长5.0公里,沉沙渠两条,一条长16公里,一条长10.8公里。由河南、山东两省组织施工,共动员12万人,其中菏泽县民工3万人,渠首工程施工3月初开始,土方工程5月底完成,建筑物工程8月15日竣工引水。
△8月21日,太行堤水库蓄水,至口月20日共蓄水5.70亿立方米,当年抗旱冬灌小麦17万亩。
△5月,根据地委、专署决定:水利局、万福河工程指挥部合并为“菏泽专区水利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由行署副专员程勉兼,政委田克明。
△5月,经菏泽专署批准成立菏泽专区太行堤水库管理局,局长邢展,副局长王正廷,下设刘庄集、魏湾、岔楼、姜庄、朱庄、浮岗六个管理段。灌区内建立6个干渠管理委员会,28个支渠管理委员会。
△8月,菏泽专区水利学校建成开学,校长由牟福凯担任,共捲生3期,总计学生1340名。该校于1961年停办。
△修建东平湖水库。经国务院批准,山东省委决定修建东平湖水库,在原有东平湖蓄洪区防洪工程的基础上,仅用3个月的时同突击.完成100多公里的水库围堤,使东平湖蓄洪区形成了一个完全封闭的平原水库。
△10月,菏泽专区撤销,所属县划归济宁专区,菏泽专区水利建设指挥嘟并入济亍专区水利建设指挥部。1959年6月菏泽专区恢复,菏泽专区水利建设指挥部亦相应恢复建立。
1959年
△春季,基本建设施工共有三项:
一、本年春季和1960年春季开挖梁济运河,完戚土方1369万立方米,完成工日648.6万个,国家投资720万元,同时,还开挖了郓城新河,并兴建了唐店闸。
二、刘庄引黄闸扫尾工程,包括:刘庄引黄闸、李庄集节制闸、王和圈节制闸等尾工。
三、刘庄灌区工程建设。
△5月,郢城苏泗庄引黄灌区动工兴建,1960年5月完成,即开灌。渠首引黄闸为钢筋混凝土箱式涵洞。设计流量30秒立方米。△10月,京杭大运河梁山至济宁段(后称梁济运河)开工,北起梁山县黄河南岸国那里,流经梁山、汶上、嘉祥和济宁市郊区,在李集西南入南阳湖,全长88公里。
△11月28日,梁山县陈垓引黄闸工程竣工,该闸为钢筋混凝土涵洞,共3个孔,每孔净宽2.5米,设计引水流量30秒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30万亩。
△12月9日,黄河位山枢纽拦河大坝合龙,黄河改道经引河通过老河闸下泄。12日在工地举行庆祝大会,水电部、农业部、黄委会及河南省的代表和当地参加施工的3.0万群众,参加大会,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到会讲话。
1960年
△春季,万福河治理工程,包括邓庄以上干流,按当时五年一遇标准开挖到刘庄闸,邓庄以下按同样标准扩大,但干流未完成,原设计七条支流治理工程也未开工。对赵王河在马村以下改道向东入梁济运 河一段,菏泽专区境内郓城段搬了旧堤。
△太行堤水库整修,及二堤河、惠河、黄万运河疏浚,共完成土方446.5万立方米,完成工日355.4万个,国家投资446.31万元。刘庄灌区整修,包括洙水河自朱烟墩至冯桥裁湾取直和郓城新河,七里河疏浚等,共完成土方2361万立方米,砖石方33670立方米,混凝土470立方米,完成工日784.1万个。国家投资1437.55万元。
△7月,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国华在梁山召开济宁、菏泽两专区及济宁、汶上、郓城、梁山四县边界水利问题协商会议,会议对张坝口灌区灌溉、袁口闸配水,郓城新河排涝以及赵王河防洪等问题,进行充分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并签订协议书。
△7月26日,东平湖水库开始蓄洪,徐庄、耿山口、十里堡3座进湖闸最大进湖流量为1250秒立方米,最高蓄水位43.5米,蓄水量24.2亿立方米,蓄水运用情况良好。
△本年,全地区完成水利工程移民安置6822户、307126人,安排支边和外迁34465户、157586人。在本区安置33756户、149540人。
1961年
△本年,山东省水利厅根据省人民委员会关于东平湖湖滨地区划归梁山县,平阴划归菏泽专区隶属的通知中第三条规定:张坝口50秒立方米流量的引水涵洞,由黄河位山枢纽工程局统一管理门
1962年
△春季,黄万运河上游,自吕陵店到刘庄闸恢复了自然流势,黄万运河治理工程,包括干支流,即万福河自一干沟至安济河按当时三年一遇除涝标准疏浚;同时,还治理了王秀生水沟、赵王河、杨河、新冲小河、店子河、南渠河、七里河北支、仿山河,总计完成土方274万立方米,完成工日207万个,国家投资369万元。洙水河治理,完成土方89万立方米,完成工日71万个,国家投资91万元。大沙河支流治理,完成土方56万立方米,完成工日30万个,国家投资49万元。
△3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范县召开会议,研究停止引黄灌溉问题,水利电力部副部长钱正英、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韩培成,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周兴,水利厅厅长江国栋参加会议。会议上谭震林副总理决定:(一)由于引黄灌溉大水漫灌,有灌无排引起大面积土地碱化,根本措施是停止引黄灌溉,不经水电部批准不得开闸。(二)必须把阻水工程彻底拆除,恢复水的自然流势,降低地下水位。(三)积极采取排水措施。
△本年汛期,总降雨量为558.8毫米,比历年汛期平均降雨多115毫米。从时间上看,大雨主要集中在7月18日到8月18日,在这30天中平均降雨量408.4毫米,占汛期总雨量的70%,雨后全区最大受灾面积441.8万亩,水围村庄2732个,倒塌房屋215671间,砸死124人,砸伤367人;砸死牲畜189头,伤173头。
1963年
△本年春、冬分两期疏浚梁济运河,共完成土方139.5万立方米,工日349.4万个,国家投资712.8万元,上段疏浚完成土方49.3万立方米,工日39.6万个,国家投资323万元。
△春季,洙水河自马海沟入口至凤凰嘴按当时三年一遇57%疏浚,完成土方23.4万立方米,工日11.1万个,国家投资58.6万元。万福河整修投资10.8万元,大沙河支流疏浚投资17.4万元;东(明) (泽)边界水利工程投资147万元。
△7月,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在济宁、菏泽两地区水利部门的配合下编制了《南四湖流域湖西地区治涝规划简要报告(初稿)》。规划范围南至太行堤水库西与北至临黄堤,东至梁济运河,并与滨溯电力排灌范围相接。东南与复兴河水系接壤。规划原则以除涝为主,从排入手,干支并举,治湖与治河适应,排滞结合,改造利用洼地,田间工程与骨干工程适应,建立完整的排水系统,提高除涝能力。洽理标准,鄄、郓、梁地区排水入梁济运河,暂按三年一遇除涝,其余地区均采用五年一遇除涝标准,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
1964年
△春季,对鄄、郓、梁排水工程按老三年一遇排涝标准治理,工程包括:郓城新河、金堤河、二支沟、北沙河、宋金河等,并修建了唐店闸。总计完成土石方467.71万立方米,工日269.36万个,国家投资467.32万元,除涝效益47万亩。
△本年,治理了赵王河,包括干流和支流袁庄沟、三官屯沟,隋,官屯沟,均按三年一遇除涝标准的55%治理。七里河、救命河、渔沃河按三年一遇除涝标准的70%治理。总投资361.43万,元,完成土方 370.4万立方米,完成工日201.29万个,除涝面积26万亩。
△本年,举办了太行堤水库导流工程,堤顶高程为58.0米至58.5米,国家投资60万元,完成土方73.12万立方米,完成工日50.45万个。
1965年
△春季,兴建了赵王河配套工程。单(县)丰(县)边界排水工程,菏(泽)东(明)边界杨店桥和湖东排渗沟桥涵工程;开挖了东期新河即红卫河(东鱼河)北支,自吕陵店往西至渔沃河。
△11月15日,洙赵新河工程开工,该河是本着高低水分排,洪涝分治原则,调整湖西水系,而新开挖的骨干河道之一,干流起自郓城县王老虎村,东至郑营东截赵王河,至巨野丁庄东截太平溜,至毛张庄西截洙水河,向东经嘉祥纸坊南,至济宁县安兴集附近入洙水河下游,再入南阳湖,施工长度69.6公里,按五年一遇排涝的40%挖河,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筑堤,于1966年春竣工。1972年冬至次年春治理赵王河,自丁庄向西至五道街开新线截王老虎大弯,再向西延伸治理至东明县穆庄,后即以此作为洙赵新河干流。即自东明县穆庄起,东流经菏泽、鄄城、巨野、嘉祥等县境至济宁郊区刘官屯入南阳湖,全长140.7公里,流域面积4206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郓巨河,鄄郓河,以及洙水河三条。△洙赵新河干流与主要支流开挖,治理工程,自1965年11月开工至1973年春,由菏泽、济宁两专区先后组织93万人次进行了6期施工。除完成干流和主要支流挖河筑堤土方工程外,建成拦河节制闸7座,公路桥9座,生产桥62座,排灌站23处,提水站10处,引水涵洞12座,排水涵管56座。总计完成土石方4262.8万立方米,工日2800.83万个,投资3811.83万元。
工程完成后,在防洪、除涝、灌溉、改良盐碱地等方面均发挥了效益。防洪保护面积457万亩,除涝面积160万亩,下游发展引湖灌溉,上游利用刘庄、苏泗庄引黄闸发展黄灌,共计灌溉面积126万亩。
1966年
△春季,开挖了洙赵新河的临集至新洙水河和邱公岔至嘉祥凉山两段,除涝标准为五年一遇的40%,工段长31公里,完成土方605.4万立方米,王日272.9万个,出工5.0万人,同时开挖了万福河支流金成河和琉璃河、巨龙河。
△春季,修建了菏泽地区第一座井柱桩闸一一裴河闸。该闸共计17孔,净跨2.9米,孔高6.07米,闸底高程42.41米,设计流量400秒立方米。
△本年,菏泽地区群众性治涝工程,典型经验调查研究成果,被列入《国家科委重要成果公报》。
1967年
△4月5日,东鱼河动工开挖。该河在1965年7月编制的南四湖流域治理规划和湖西新河工程设计任务书中,称“湖西新河”,1966年,编制设计任务书扩大初步设计时,改称“万南新河”,1967年4月5日开始施工时,改称“红卫河”,1983年更名为“东鱼河”。△本年东鱼河治理范围:自定陶新河至大沙河一段,长77公里,菏泽地区出工10万人,完成土方1641万立方米,工日630.6万个,其 -标准为三年一遇除涝,二十年一遇防洪。
△本年春并修建了菏泽县境内马庄闸,该闸位于佃户屯公社马庄,系东鱼河上第一座节制闸,其结构为井柱桩,共23.孔,净跨;2米,孔高5.2米,河底高程上游45.5米,下游43.9米,设计流量348秒立方米。
△本年春梁济运河治理工程全面完成,该河自1959年至1960年春季开挖,1963年春为排泄东平湖低水,自流畅河口以下22公里,按泄低水50秒立方米,平地排涝流量40.4秒立方米进行疏浚,同年冬季对流畅河口至路那里一段,按老三年一遇洽涝标准,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了治理。
△4月,郓城县苏阁引黄闸动工兴建,7月建成开灌,引黄闸位于郓城县黄河大堤桩号290+719,新老九坝之间险工处,为钢筋混凝土箱式涵洞,共3孔,设计引水流量15秒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
△九月,东平湖水库老湖区林辛进湖闸开工,1968年7月基本竣工,启闭机安装于1969年完成。该闸的作用是增加老湖分洪能力,减少新湖区运用机遇,全闸15孔,每孔净宽6.0米,设计分洪流量1500秒立方米。
1968年
△春季,按三年一遇除涝,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疏浚了杨河,自鲁豫边界至黄河故道全长23.5公里,建桥15座,建涵洞12座。同时治理了红卫河(东鱼河),自小苏河至惠河一段长12.65公里,共做土方985.1立方米,工日488.6万个,出工8.2万人。
△冬季,按三年一遇除涝标准,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开挖了黄白河,该河自入胜利河至望鲁集水库全长44.2公里。按治理黄白河的同样标准治理了东沟,段长27.7公里。开挖了红卫河(东鱼河)南支下段(入红卫河至曹县大王楼),长34公里,做土方618.9万立方米,工日266.7万个,出工7.5万人。
1969年
△春季,洙水河治理工程开工。洙水河是洙赵新河主要支流之一,起源于菏泽城东赵王河右岸仓坊村,流经菏泽、定陶、巨野三县境内,于巨野茅官屯村北入洙赵新河,全长55.0公里,流域面积450平方公里。原洙水河河道弯曲,注入南阳湖,1956年洙赵新河开挖,洙水河被截为上下两段,上段成为洙赵新河支流。本次施工即为上段,按三年一遇除涝,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全部工程至1971年完成,共做土方555.3万立方米,工日338.8万个,总计投资367.8万元。
△春季,治理开宽成武县靳楼至定陶新河一段的红卫河(东鱼河),开挖定陶新河至东明集红卫河上段和大汪楼至白茅集红卫河南支。按三年一遇除涝,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了洙水河下段,全长55公里,同时,扩大治理了三干沟。
△本年底,胜利河治理工程全部完成。该河是东鱼河主要支流之一,从1954年到1963年先后治理两次,到本年按三年一遇除涝标准,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了全面治理,由菏泽地区出工4.6万人,国家投资555.6万元,完成土方1450万立方米,工日655万个。
1970年
△春季,按三年一遇除涝,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由菏泽、济宁两地区出工,开挖了红卫河(东鱼河)北支(自大薛庄至刘池塘)全长24.2公里,共做土方246.8万立方米,工日123.3万个。同时,扩大了胜利河口至乐成河入口的红卫河3公里,搬堤开宽靳楼至北支入口 (刘池塘),共做土方289.8万立方米,工日122.9万个,按三年一遇.除涝,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抬理了徐河,全长42.6公里。
△11月,万福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1973年1月竣工,万福河发源于定陶县仿山洼,东鱼河开挖后,大薛庄以上万福河上游,截入东鱼河北支,大薛庄至入湖口,为万福河干流,长77.3公里(其中菏泽地区境内36.3公里,济宁地区境内41公里),本次施工,系根据山东省南四湖流域治理工程局编制的《万福河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提出的排灌航综合治理方案,由菏泽、济宁两地区分别在其境内实滋的,此时,工程设计尚未批复,经省同意后,菏泽地区于11月7日先行开工,自大薛庄向上至东明县王二塞按三年一遇除涝,二十年一遇防洪治理,马庄闸至菏(泽)济(宁)边界按六级航道开挖,十二月下旬完成土方工程。冯集、关桥、裴河节制闸、船闸等主要建筑物工程,于1972年完成,菏泽地区总计做土方1140万立方米,工日544.7万个,出工20万人。济宁工段,由金乡县施工,1971年12月开工,分三期施工,1973年1月竣工,同时,完成湘子庙节制闸1座及生产桥3座。
1971年
△春季,万福河建筑物施工。该工程包括闸8座,公路桥37座,生产桥2座,涵洞47座。在施工中首次采用特细砂混凝土配料。河道治理工程按五年一遇除涝标准(水文计算采用1970年2月份分析成果),治理了柳林河,全长27公里,共做土方276万立方米,工日140万个,国家投资117万元,其中土方投资63.5万元。按三年一遇除涝标准治理了万福河支流南渠河、店子河、刁屯河。
△麦收后,按三年一遇60%除涝标准开挖了郓城县丰收河,由于雨季的到来仅完成计划土方的70%。
△冬季,扩大治理了洙水河(于楼至丁庄)长20.4公里;新开挖了鄄郓河(丁庄至大洼北沟)长46.6公里。以上三项工程全长113.9公里,总计做土方3046万立方米,工日1582万个,投资2446.2万元 (包括郓城丰收河65万元),共计出动民工23万人。由于郓、巨、鄄三县开工较晚,工程进至末期天降大雪,留下部分尾工,只有巨野全县竣工,工程设计标准为三年一遇除涝,十年一遇防洪。
△洙赵新河在济宁境内河段分给菏泽地区施工工段(于楼闸至金济公路)于1972年春季施工,投资613.1万元,与以上三项相加,共计投资3059.3万元,其中建筑物投资740.1万元。
△7月,阎谭引黄灌区动工兴建,1972年10月底建成开灌,灌区渠首位于东明县焦元公社阎谭村,引黄闸为钢筋混凝土箱式涵洞,共12孔,每孔净跨3.0米,高2.3米,设计放淤流量150秒立方米,灌溉流量50秒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45.5万亩,截止1981年底完成土石方5795.3万立方米,工日1971万个,累计国家投资551.23万元。
△本年底,郓城新河治理和配套工程已基本完成。包括其支流琉璃河、丰收河,总计投资123万元,共做土方206.9万立方米,工日128.7万个。
△本年底,洙水河治理已全面完成,该河于1969年开始治理,到1971年完成,总计投资369.8万元,做土方555.3万立方米,工日388.8万个。
1972年
△3月菏泽县郝寨引黄闸工程开工,当年9月竣工,该闸为3孔钢筋混凝土箱式涵洞,净孔高2.2米,宽2.8米,设计引水流量20秒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47万亩。
4月鄄城县旧城引黄闸工程开工,当年12月竣工,该闸为5孔钢筋混凝土箱式涵洞,净孔嵩2.5米,宽2.8米,设计引水流量50秒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60万亩。
△冬季,对洙赵新河上段80.5公里,按三年一遇除涝,十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了治理,1972年冬治理了东明穆庄至鄄城于楼一段;1973年春治理了从于楼至巨野于庄。完成公路桥3座,闸4座,生产桥36座,涵洞38座,倒虹吸1处,总计完咸土方16953万立方米,工日847.9万个,投资17233万元,其中土方投资813万元。
△本年,鄄郓河治理工程全部完成。该河于1971年冬开工到1972年春完成,总计国家投资775.9万元,完成土石方972.1万立方米,做工日485.8万个。
虫冬季,应用物探仪找水方法,对全区地下水进行普查,并编制了全区1/20万浅层淡水底板及深层淡水顶板埋深等图件。编有《菏泽地区地下水普查资料》,大致反映了区内浅层及深层淡水在各地分布埋藏情况。
1973年
1月,山东省治淮南四湖流域工程指挥部在济宁召开南四湖流域工程春季施工会议,历时五天,出席会议的有济宁、菏泽、枣庄三地市25个县区生产指挥部和水利部门的负责人。
△2月,山东省南四湖工程局,即组织湖腰施工,戚武、单县两县出工4万人,共做土方也4万立方米,工日296万个。△本年修建万福河关桥闸,共做土方3.8万立方米,砌石5900立方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4800立方米,民工工日18.6万个,计普工2.2万个,投资128万元。
1974年
△本年兴建洙赵新河配套工程,工程项目有:郓巨河唐店倒虻吸,赵王河、箕山河、郓城新河、安兴河治理工程,国家投资244万元。
本年,兴建万福河边界工程。主要项目有:彭河、吴河、友追河、新西沟等治理工程,国家投资184.8万元。
△9月,菏泽县水利局,用300型动力钻机试打机井1眼,井深327米,开孔0.8米,终孔0.48米,出水量每小时50立方米,实浇地面积150亩。
1975年
△3月,山东省南四湖工程局组织第三期湖腰工程施工。由定陶、巨野、曹县三县岀工4.0万人,于3月28日开工,5月28日完工,共做土方251万立方米,工日368万个。
△春季,按三年一遇除涝,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对安兴河31+100桩号以下,进行了疏浚,并修建郓城新河赵楼闸,箕山河涵洞、赵王河涵洞。
△本年,郓城新河治理长度27.8公里,国家投资62万元。
△万福河治理工程及配套工程自1956年开工,经过综合治理配套,到1975年底基本完成,设计投资2540.4万元,实际投资额3408.3万元,共计完成土方413,5万立方米,工日1459万个。
△12月,南四湖流域工程指挥部编制了东鱼河支流惠河配套工程初步设计,惠河全长41.5公里,主要支流蔡河长33.8公里,设计标准:三年一遇除涝,二十年一遇防洪,土方工程量为428万立方米。
1976年
△春季,进行巨龙河的治理,投资123万元,完成土方270万立方米,工日127万个。同时,由菏泽、巨野、郓城三县共同出工治理了太平溜,投资65万元,完成土方182万立方米,工日83万个。
△春季,由定陶县出工治理了赵王河,投资20万元,完成土方12万立方米,工日4.0万个。由梁山出工治理了金马河,投资25万元,完成土方84万立方米,工日43.8万个。由东明、菏泽两地出工对贾河进行了治理,投资90万元,完成土方126万立方米,工日71万个。
10月,东平湖石洼进湖闸改建工程动工,该闸由于黄河河底淤积,水位抬高和防御可能出现的特大洪水需要,故加以改建,至1979年11月完成。改建后建筑物等级由原二级提高到一级,分洪流量仍为5000秒立方米,关门挡水时,最高防洪水位由48.0米提高到51.5米,校核挡水位52.5米。
1977年
△春季,进行洙水河配套工程,该工程包括:治理三分干43.1公里,华营河疏浚21.03公里,太平溜河建桥2座、涵洞1座,巨龙河建吕店闸1座,该闸7孔,金成河建桥14座,涵洞1座。
△本年,于东鱼河北支建楚楼节制闸,该闸10孔,投资00万元,完成土方7.6万立方米,砌砖石3800立方米,混凝土2900立方米,工日12万个。
△本年,洙赵新河治理和配套工程全部完成。该河从1966年开始施工,经过扩大治理,到1977年全部结束,总计投资4580.9万元,讨完成土方4846.1万立方米,工日2707.1万个。
△3月21日,梁山县陈垓引黄闸改建工程开工,当年7月竣工。该闸因河床淤高,而不能适应防洪和安全引水的需要,故予改建。该闸结构系钢筋混凝土箱式涵洞,设计引水流量30秒立方米,灌溉面积24.5万亩。
△3月,地区在菏泽县吕陵公社建立山东淮河流域黄泛平原第一个水土保持试验点。该试区位于安兴河上游,试区面积共4.2万亩,划为若干方,每方为375亩,其工程措施在试区四周筑埃高0.4米,作为围堆,方内将土地整平并修水簸箕下泄,目的减少排沙量。据观测资抖分析,在同等雨量下,试区内径流含沙量每亩为46公斤,非试区径流含沙量,每亩95公斤。
1978年
△春季,进行红卫河(东鱼河)配套工程。该工程包括:东沟、翻身河、蔡河、八里河、乐成河、沙河、五干沟、成武县城区排水,店子河、新冲小河、白花河、四干沟。分别由单县、曹县、定陶、成武县出工,挖河总长287.8公里,总投资346.29万元,完成土方1395万立方米,工日537万个,完成桥梁70座,涵洞4座,砌石8342立方米,混凝土2409立方米。
△3月,翱城县改建苏泗庄引黄闸开工,同年7月竣工,闸系钢筋混凝土箱式涵洞,共6孔,每孔净宽2.2米,设计引水流量50秒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50万亩。老闸因防洪标准低而改建。
△10月,由单县出工开挖太行堤河,投资150万元。同时由东明县出工开挖南赵王河,投资13万元。
△10月,菏泽地区对境内的东鱼河、洙赵新河及其主要支流的淤湫情况进行测量。东鱼河干流和其主要支流淤积总量为1867.2万立方米,最大淤深2.9米。洙赵新河和其主要支流淤积总量为650.2万立方米,最大淤深1.41米。
△本年,全区完成了刘庄、黄寨、阎潭、苏泗庄、营坊、旧城、苏阁、陈垓等引黄灌区配套工程,共投资214万元。
△本年,地区对人畜吃水情况进行了普查,全区费水、碱水面积2100平方公里,有1159个自然村,63.75万人长期饮用劣质水,从而引起腹泻,黄牙根、黑牙根等地方性疾病。
1979年
△从1978年冬到1979年进行了太行堤河治理,投资210万元,完成土方482万立方米,砌石2920立方米,混凝土1007立方米,总用工日203.8万个。
△春季,对红卫河(东鱼河)支流进行了治理,包括蔡河、八里河、成武城区排水、袁庄生产桥、宋大楼沟、冉河、四干沟、白花河、二玻河。共投资200万元,完成土方254.8万立方米,石方5924立方米,混凝土3642立方米,.总用工日101.6万个。
△3月,全区进行土壤普查,9月完成,普查结果是,全区共有沙土地188.3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5.6%,沙壤土470.8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9.18%;粘壤土373.0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1.04%;粘土169.5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4.11%;盐碱土337.0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8%;比1964年全区盐碱地352.9万亩减少15万亩。
1980年
△冬季,进行红卫河(东鱼河)流域治理。该工程包括红卫河(东鱼河)干流以北,北支以南,成武曹庄干沟以西,菏泽贾河以东地区。11月初开工,出动劳力10万人,经过两个月的滋工,共完成一、二、三级路沟205条,长635公里,做土方63战万立方米,占计划的70%以上,完成投资额50万元,同时新打机井50眼建桥涵68座,植树25.4万棵,插条9.0万墩。
△巨野县旱涝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取得初步成果。经省、地、县水利部门勘测设计,确定以防碱、治碱改土为重点建立以吕官屯、城关、薛扶集三处公社为主的旱、涝、碱综合治理试验中心,面积11.0万亩,从1976年开始到1980年底经过4年时间的治理,地下水矿化度,由原来平均2.9克/升,下降到1.22克/升,耕层土壤含盐量由原来平均0.31%,下降到0.22%,盐碱地面积由59125亩,减少到37000亩,粮食亩产由平均105公斤,增加到225公斤。
△11月,东明县谢寨引黄闸工程竣工,该闸为钢筋混凝土桩基开敝式,3孔,每孔宽2.6米,闸底高程62.20米,设计流量30秒立方米,灌溉面积24.3万亩,原引黄闸,因防洪标准不够,已围堵废除。
1981年
△春季,继续进行东鱼河小流域治理工程,规划面积1300平方公里,辖菏泽、定陶、成武、巨野县36处公社,耕地面积122.5万亩,从1979年冬开始到本年冬季施工结束,已基本完成工程配套任务。共完成投资额1500万元,其中省拨基建经费173万牙,农田水利经费379.8万元,社队集资947.2万元,共做土方1597.9万立方米,完成路沟600条,长1618.5公里,修建桥、涵、闸各类建筑物2378座,打机井788眼,建扬水站9处,配套扬水站10处,配套喷灌机195部,植树44.5万棵,压条354墩,共完成工日781.3万个,配套治理面积78.7万亩。
△本年,郓巨河治理和续建岁修全面完成。该河于1972年10月开挖到1981年底全部结束,国家总计投资1200.86万元(其中续建岁修19.26万元)共做土方1656.47万立方米,工日768.68万个。
△本年,红卫河(东鱼河)南支治理工程全面完成。该河从1968年冬到1969年春完成,到1981年岁修整治结束,国家总计投资652.28万个。
△本年八红卫河(东鱼河)北支治理和整修配套工程全部完成。该河从1970年春开挖,到1981年结束,国家共投资2245.76万元,做土方3313.8万立方米,工日1759.2万个。
1982年
△8月,黄河大水,东平湖分洪,8月2日20时,黄河花园口站出现15300秒立方米的洪峰流量,8月4日8时,东明县高村站洪專流量达到12500秒立方米,洪水位比1958年高1.14米。8月6日22时,林辛闸开闸分洪,分洪历时分别为71小时和60小时,最大分洪流量240秒立方米,共蓄洪水4.0亿立方米,对确保下游防洪安全发挥了作用。
△冬季,地区水利局在菏泽县黄镇公社李真庄大队进行井灌渠道防渗试验,面积4300亩,试区内有机井59眼,采用的渠道形式,有灰土渠,塑料薄膜渠,水泥板渠,混凝土管渠。试验结果是,灰土渠单井灌溉90亩,塑料薄膜渠单井灌溉100亩,水泥板渠单井灌溉150亩,混凝土管渠单井灌溉170亩。
1983年
△七月,郓城县新建苏阁引黄闸工程竣工,该闸为4孔钢筋混凝土箱式涵洞,设计引水流量为50秒立方米,灌溉面积30万亩。
△11月7日凌晨5时9分。菏泽、东明两县交界处发生5.9级地震,烈度在7度以上,影响范围在东鱼河、洙赵新河两流域的菏泽、东明、定陶、成武、嘉祥、金乡等县境内,面积约350平方公里,震后检查,受到震害的水利工程有节制闸109座,桥梁807座,涵洞85座,扬水站198座,倒虹吸2处,灌溉建筑物294座,机井1516眼,职工住房1771间。
1984年
△本年,惠河治理工程全部完成。该工程于1981年春由单县组织施工,到1984年春季全面结束。全部工程疏浚河道66公里,完成建筑物79座,共做土方413.8万立方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4421.8立方米,砖石6125立方米,工日211.9万个,国家投资534.1万元,结余资金109.9万元。
△本年,红卫河(东鱼河)治理和配套工程全面完成。该工程从1976年3月开始到1984年11月结束,总投资(包括济宁段)6631万元,完成土石方13811万立方米,工日5617万个。
△本年,东鱼河小流域旱涝碱治理工程全面完成。该工程于1979年冬开始施工到1984年底全面结束。共投资2474.3万元,其中国家基建拨款2373万元,地方小型农田水利投资425万元,群众自筹1812.3万元。
△8月14日凌晨,梁山县东平湖生产堆金山坝决口,由于泰莱山区连降大雨,东平湖入湖流量达10000秒立方米,14日凌晨湖水位到达42.29米,超过警戒水位0.39米,金山坝决口,一级湖区内的岱庙,司里、昆山、豆山、银山、班店、大安山7个乡镇被淹,平均水深2米左右,受灾绝产面积5.37万亩,受灾群众36034人,倒塌房屋550间,损失财产1470万元。
△12月26日,东鱼河单县徐寨闸工程开工,1985年11月完成圭体工程。该闸位于单县徐寨镇北东鱼河上,26孔,每孔净宽6.0米,结构形式为桩基础,钢筋混凝土透空型闸墩分离式小底板。直升式双曲扁壳钢丝水泥闸门,闸底板高程为35.09米,设计正常蓄水位38.39米,蓄水深3.3米。控制流域面积5158.9平方公里。该闸一次可调蓄水量1000万立方米,可发展引河提灌10万亩,引河补源10万亩。整个工程完成土方45万立方米,砌石0.7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1.05万立方米,工日54万个,投资49万元。
1985年
△2月,地区水利局编制了《菏泽地区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O年旱涝碱治理规划》,其要点是:(1)河道治理:达到干支流工程配.套标准;(2)灌溉面积发展到达1000万亩,其中引黄自流面积200万亩,井灌面积500万亩,引河提水站面积300万亩;(3)改碱工程,引黄淤改32万亩,其余碱地采取深沟排碱为主,结合农业措施进行治理。
本年,山东省地名委员会以(85)鲁地名字第6号文《关于“红卫河”更名为“东鱼河”报告的批复》将“红卫河”更名为“东鱼河”、“红卫河南支”更名为“东鱼河南支”、“红卫河北支”更名为“东鱼河北支”。
△本年,先旱后涝,间有风雹灾害。汛期降雨特点是;6月无雨,7月旱,8月降雨不均,9月普雨连阴天。汛期全区平均降雨量为426毫米。全区因涝受灾面积296.16万亩。因雹成灾面积33.456万亩。
1986年
△5月1日,地区水利局副总工程师曹莲舫同志被山东省政府授:于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并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及证书。
5月14日菏泽地区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菏泽地区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科级事业单位,编制5人,主任由水利局长兼任,设专职副主任1人。
1987年
△3月上旬开始至4月2日,梁山县由陈垓引黄闸引水,通过梁济运河,向济宁送水5080万立方米,补充了南四湖水资源不足。
△4月13至15日召开全区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大会授予成武县水利局等30个单位“菏泽地区水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授予曹莲舫等29位同志“菏泽地区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 称号。
△4月份通过菏泽电厂供水可行性研究,采用临濮沙河水库方案。
△5月1日菏泽地区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挂牌办公。
△5月3日梁山县境内的流长河,因工厂排污,污染了河水,造成50万尾鱼苗中毒死亡,经济损失5.7万元。9月24日菏泽行署以菏行发(1987)77号文发出《菏泽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建立菏泽地区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的通知》,主任:于法杰(行署副专员);副主任:张立亭 (地区水利局长)、鲍占武(地区建委主任)、孟青云(黄河修防处主任)、郎丰华(行署办公室副主任),成员:王兴汉等六人。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地区水利局,张立亭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刘继善同志为副主任。
△12月25日,由水电部组织的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事业发展35年来,首届灌区评比结果,于郑州揭晓,河南、山东两省86个引黄灌区,4个灌区名列前茅,其排列为:山东省菏泽地区梁山陈垓灌区获第一名;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获第二名;河南貧原阳县韩董庄灌区和山东省聊城地区位山灌区并列第三名。"
1988年
△3月4曰山东省科委委托山东省水利厅在菏泽主持召开了定陶县邓集试验区,三水转化试验研究成果鉴定会,主要成果有:变幅带给水度,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灌溉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发系数及含水层渗透系数,饱和带土壤水份运转规律的测定分析,三水(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定量评价及其相互转化关系的定量分析等。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月15日山东省黄河河务局,以黄管发(1988)14号文发《关于菏泽发电厂引黄河水意见的复函》,同意利用苏泗庄引黄闸引水提供电厂水源,菏泽电厂规划年用水量2680.6万立方米,水量较小,今后地区水利局与水利厅下达年度用水计划时,可考虑,解决好蓄水应满足3个月的用水需要。
△4月份在东明县黄河大堤,桩号308+226处,开始新建高村引黄闸,该闸结构形式为箱式涵洞,2孔,孔高2.2米,宽2.2米,闸底板高程58.35米(大沽高程),设计闸前水位60.5米,闸后水位60.2米,流量15秒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4.8万亩(其中自流灌溉11.33万亩,提水灌漑3.5万亩)。
△5月27日召开的全区第一次水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地区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主任于法杰到会讲话,他主要讲了对水资源管理要实现四个转变:一要变分散管理为统一管理;二要变无偿供水为有偿供水,有偿开发,有偿转让;三要变无法可依为有法可依;四要对城区用水实行多徐径供水。
△11月10日,全区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现场会议,在成武县召开,参加会议的主要有各县市分管农业的县、市长和水利局长、行署副专员阎世海,人大工委主任于法杰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
△12月8日山东黄河水利开发史学术讨论会在菏泽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黄委会、江苏、河北、武汉水电学院及山东省有关厅局沿黄地市各级水利部门的专家50余人,中国水利史研究会会长姚汉源教授寄到会上4篇论文,对这次学术讨论会给予了极大关怀和支持。
△12月份邀清省水利厅、省淮河流域工程局、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地区科委以及全区各县市水利志主编,对我区第一部曹县水利专业志进行评审,一致认为志稿观点正确,内容较为全面,资料翔实,章节安排得体,领属恰当,结构合理,突出了曹县专业志的特点,是一部较好的志书。
1989年
△6月15日行署以菏行发(1989)22号发出《关于调整地区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成员的通知》,主任;阎世海(行署副专员),副主任:李顺广(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张立亭(地区水利局长)。成员:鲍占武等10人。
△12月29曰山东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通过《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1990年
△2月5日省水利厅与黄河河务局以(90)鲁水农字第3号文发出《关于下达1990年引黄用水计划的通知》,1990年山东计划用水100亿立方米,其中春灌51.4亿立方米,秋冬用水35.6亿立方米,考虑年内引黄补源工程扩大及特大干旱,安排秋冬备用水量13亿立方米,10月底至2月底的增引水量,不受此指标限制。
分配菏泽地区引水量14亿立方米,其中春灌1.9亿立方米,秋冬用水6.5亿立方米。
△6月建成东明县新增谢寨引黄闸一座,该闸位于原谢塞闸上51.米处,设计6孔,引水流量50秒立方米,闸底高程为62.2米(大沽高程)完成技资额5483万元。
△7月25日菏泽电厂工程正式开工,供水工程的入库泵站及4座涵洞,由山东省水利工程二局承包。
△10月18日,山东省水利厅在烟台地区莱州市召开省水利系统修志工作会议,会议首先由王守福副厅长作了关于“再接再励,善始善终完成修志大业”的工作报告。尔后由省永利志办公室王广平主任作了关于“提高质量,加快速度,为夺取修志工作全面胜利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最后,由水利厅原厅长省水利志主编马麟同志作了会议总结。
△11月2日菏泽发电厂水库工程开工,由郓城、巨野、成武、菏泽、鄄城5县施工,共动员劳力5.0万人,于12月21日完成,共做土方232.万立方米,工日20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