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艺文谚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562
颗粒名称: 第四章 艺文谚语
分类号: I207.78;I2
页数: 13
页码: 305-317
摘要: 荷泽地区境内河流众多,治水活动历史较长,尤以当代水利业绩辉煌,在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文献、诗词、歌谣、谚语等,这些古今佳作,既记述了历史上水旱灾害的惨景,也如实地 反映了水利建设带来的伟大业绩,文存中既有历史堤文碑记,又有新建工程的记述,这些艺文谚语,有助于人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荷泽地区水 利发展的脉络。
关键词: 艺文 谚语

内容

第四章艺文谚语
  荷泽地区境内河流众多,治水活动历史较长,尤以当代水利业绩辉煌,在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文献、诗词、歌谣、谚语等,这些古今佳作,既记述了历史上水旱灾害的惨景,也如实地 反映了水利建设带来的伟大业绩,文存中既有历史堤文碑记,又有新建工程的记述,这些艺文谚语,有助于人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荷泽地区水 利发展的脉络。第一节古代艺文
  一、《明》副督御史刘大夏塞河功绩碑文
  弘治二年,菏徙汴城东北,过沁水溢流为二:一自祥符于家店经兰阳、归德至徐邳入淮;一自荆隆口,黄陵岗东经曹濮入张秋运河,所至坏民田庐,且势损南北运道。
  天子忧之。尝命官往治时运道尚未损也。六年夏大霖雨,河流骤盛,而荆隆口一支尤盛,遂决张秋,运河东岸并汶水奔注于海。由是运道淤涸,漕舟阻绝。
  天子复命都察院,右副太监御史臣刘大夏治之,既而虑其功不时上也,又以总督之柄付之。内官监督臣李兴平,江伯臣陈锐俾衔。
  命以往三臣同心协力,以祇奉阳诏,遂自张秋决口视溃决之源,西至河南广武山淤涸之迹,以北至临清卫河。地形事宜既悉,然以时当夏半水势方盛,又漕舟鳞壅口南相与议曰:治河之道,通漕为急;乃于决口两岸,凿月河二里许,属之旧河道通漕舟,漕即通。又相与议曰:黄陵岗庄张秋之上,而荆隆口又黄陵岗溃决之源,筑塞固有缓急,然治水之法,不可不先杀其势,遂凿荥泽孙家渡河道七十余里,设祥四府,营淤河二十余里以达淮。疏贾鲁旧河四十余里,由曹县梁靖口出徐州运河,支流既分水势渐杀。于是乃议筑塞诸口,其自黄陵岗以上,凡地属河南者,悉用河南兵民夫匹,即以其方面统一。按察副使张鼎都指挥,佥事刘胜分统荆隆等口。按察司挙善都指挥佥事王杲分统黄陵岗。而大夏、兴、锐辈总统之,博采群议,昼夜计划,官属工匠等悉用命,筑台卷帚,遂得成功。初河南筑口,唯黄陵岗屡塞屡决,为最难塞,之后,特筑堤三重以护之,其高各七丈,厚半之。又筑长堤,荆隆口之东西各二百里,黄陵岗之东西三百余里,直抵徐
  州。使河流恒由黄行故道,而张秋可无溢决之患矣,其兴工以弘治甲寅十月,而毕以次年二月。会张秋以南至徐州工程具完。
  二、新筑障东堤
  光绪纪元,岁在乜亥,余既南塞菏泽贾庄复躬督官绅员弁,监筑长堤,障横流而顺下,以顾运道,卫民田,军民欢跃赴功。坚冰初泮手足皲圻,骄阳如炙,面目焦黛,虽疾风甚雨,蹿厉不少休,五越月而堤成。起东明谢家庄迄东平十里堡,蜿蜒二百五十余里,堤高十四尺,身厚百尺,顶宽三十尺。计堤一里,用土方若干,正杂物料若干,因民力而计里授食,调兵勇以助不足,在工监督府丞县州佐贰等, 凡七十二员,武职称是工惟其坚,用惟其省,工用物料有稽。凡费帑银五十四万余两,事之成也,在工人士,请记诸石。余惟同治癸酉。河决直隶东明,历优经秋,全河夺溜南趋,弥漫数百里,山东、江南毗连数十州县民人荡析,运河两岸,胥被衡刷,溃败几不可收拾。今幸借民力独告厥成功,而南堤保以兴筑,庶而民各得安其居,运道水固,因名之曰障东,而记其大略为池。
  冬十月朔日,山东巡抚丁宝祯撰并书。
  三、曹州八景
  菏泽古称曹州,历史悠久,有“尧耕历山,渔雷泽”的记载,又有襟带河济,控扼鲁宋的地理位置,而且北有历山、雷泽、桂陵;东有双河,南有清邱、左山;西有华驿,于是形成了“曹州八景”,八景之说,始于元未明初。有的是实物实录,有的则是文人骚客,发思古之幽情,借题演绎而成。八景所示地点,现仍在菏泽地区境内,故列入。
  (一)清邱烟柳
  清邱俗称“清邱瑚堆”距菏泽市二郎庙乡通固集村西约二公里,古代是座高大的岗丘,方志记作“清邱山”《菏泽县志》记载“晋、宋、卫、曹监于清邱,即此,丘上有清原寺(亦名清邱寺)。据说史建于隋朝,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一1449年)重修。寺院以四大天王庙,十八罗汉与千手佛殿为轴,钟鼓楼厢房,廊房等作陪,整个建筑物格局精巧,是座艺术性很高的建筑物。寺院远近多柳,珠帘丝垂“朝幕望之,郁然如烟”。故称“清邱烟柳”,清初何远曾有这样的诗句:
  “沧桑历历此遗邱,望遍垂柳系客愁,春霭回风迷近远,岚肖唱树任沉浮。丝穿语燕深深出,青拂行人款款留,玉敦珠盘俱寂寞,欲凭俯仰识千秋?”。明代诗人苏毓眉也有诗赞曰:“犹是古清邱,残阳几树秋?凤鸣疑鼓角,旷野想旌矛,枝瘦寒烟桂,林疏晓雾收,高台留夕阳,短草卧耕牛。
  抗日战争以前,这座寺隧,建筑基本保留完好,绿林轻烟,景色宜人,多有学生来此春游,后在战争中,陆续遭到破坏,所剩部分殿堂,解放后拆除,仅有一高台,由于风剥雨蚀,人为破坏,面积逐渐缩小,高度也逐渐降低,清邱堌堆下埋有古物,有较高价值,己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桂陵柿叶
  桂陵在菏泽市北约5.5公里何楼村,两千三百年前,齐、魏“桂陵之战”即在此地,桂陵大貌,南有济水,北有濮水,沟溢遍布,地形复杂,林木茂密,适宜伏兵,齐之孙膑,诱魏师至此,聚而歼之,生擒庞涓。
  明代,此地多植柿树,大者两人不能合围。据载,盛时约有4.8万余株。金秋十月,叶经霜染,恰似枫林,满山遍野,红果倒挂,似火焰,如灯龙,在碧空金叶映衬下,美景如画。明代诗人王相枢有诗赞美说:“枫林流丹柳复黄,杖藜散步桂陵乡……招来野老林间坐,闲说齐师败魏王”。清代诗人苏毓眉诗中也赞道“桂陵何处有,齐魏己成空,唯有千林柿,来看十月红,恍如霜后柏,疑是晚江枫,不必垂朱果,翻然叶叶风。”
  此地屡遭黄水淤积,面目己非,仅堀堆尚存,堀堆属周遗址,含汉代墓葬,有考古价值。
  (三)双河晓月据菏泽县志记载,赵王河双河口岸边,有一因果寺,(原寺在今双河大桥西)该寺青砖绿瓦,映在苍松翠柏之中,蔚躲清秀,传说每当阴历十五日,晨钟初动,即可出寺赏月,河水中即呈现出“犹是中秋月,清光分外多”。“渐向天边没,犹从水底园"的妙景,故曰:“双河秋月”。文一传说是,中秋节时,明月中挂,月投影到因果寺南的一口水井中,则出现出两个月影。(今河道於平,河岸之因果寺,水井等均不复存在)。
  (四)历山春雨
  历山,在今鄄城县与菏泽市交界处,大雷泽湖畔,传说山侧为舜耕之处,历经沧桑,历山己成隐然一阜,而荒墟也尽为平原,每当春雨箫箫,旷野之上青黄悖交错其中,犹可使人想见田父让畔之风。故曰:“历山春雨”清人段云襄《历山春雨诗》写道:“欲访耕耘迹,苍茫失故山,野人犹让畔,春鸟己知还,细雨柴荆静,轻风刍收间,悠然怀纳鹿,历试备储艰。“
  (五)雷泽秋风 古雷泽湖,在今菏泽市胡集乡与郵城县交界处,传说舜曾捕鱼湖上,湖岸有尧陵和庆都灵台,后来,古寺倒塌,汉碑残缺,商飙一起,落叶纷下,有些文人,悲秋吊古,怆然不禁,故曰:“雷泽秋风” 。
  (六)灉水菏花
  灉水,在今菏泽市城南,大体顺古济水道东流。元末河道於积。自金堤往东,“野水相连,潴于故道,中生菱菏,盛夏花展,香闻数里。”清诗人苏毓眉咏叹说:“停车淄水上,十里尽芙蕖。柳荫笼纱岸,香风透葛裙,红装幅碧镜,翠盖隐游鱼,曲沼环茅屋,菏花荡里居”。此盛景历明、清数百年,直到晚清方绝。
  (七)华驿归骑
  元末有人在菏泽西城墙内(约在今烟厂家属院处)挖掘一块“南华驿馆”碑,得知在西城外经风嘴山阅武台后,有一条通往古南华县(即离狐县)的古南华驿道“每夕阳隐堤,遍照雉堞,则野树含烟,池水泛碧,行旅驱马望门投止,络绎不绝。故曰:华驿归骑。”
  (八)兴化晨钟
  今定陶县原左山之阳有隋法源寺,寺内晨钟甚古,每当清晨将曙八悠悠钟声遥传数里,闻者足发深省,故曰:“兴化晨钟”。
  第二节现代杂记
  —、1937年菏泽大地震灾变记(曹蕴健作)
  次岁丁丑(1937年)夏历6月24日仅间大雨不止,至25日早4时许,余睡适醒,忽听屋瓦响声甚厉,如火车疾行空桥上,声阵耳鼓,约有败分钟,床变跳跃颠簸。余即赤膊跑至屋檐下,继而全家皆起,其声渐止,始知为地震。余即呼家人尽出,冒雨至院外凉棚下,围集一处,不敢移动,约20分钟,雨亦渐歇,环视各屋,墙亦震裂,瓦多动脱,墙墉倒塌多处。出至街前,邻众毕集,惊相寻问,有墙屋倒塌,而人为压毙者,有受伤者,有仅伤虚惊者,所言震声相同。期时,震又起,房屋十去三、四,而新建之房,屋瓦亦震脱。自是以后,人皆不敢室处,群居棚下.至下午4时,忽又响动,如波翻浪涌,屋皆摇荡,仆而复起,倒塌者已十之六七矣!人皆在外,幸未伤亡。唯自受此震荡,人人恐惧,余全家即移至街中对邻空场处,与邻右据地而坐,几无余隙,是夜露天坐宿,终非久计。余新筑之屋,脊瓦零落,壁酥砖裂,东屋尤甚,西屋稍好,不唯不敢居,亦不可居。翌时,全家移至西坑涯,新筑土岗,搭盖席棚一座,聚居于此。是夜(二十六日)风雨大作,连夜不停,棚皆渗漏,群相撑伞披被而坐,围坐一夜,但 觉夜长。而地仍不时震动有声,天明雨稍止,而屋之倒塌者已十之有八九矣!二十七日,天气时阴时晴,地仍震动,其轻重不等,至夜复大雨倾盆,不分点瓣,如倒银河,并时见火光,而隆隆雷声与地动之声,倒塌之声相呼应,犹如天崩地裂,人们莫不栗栗危惧,至夜分始止,而水则满坑满谷,房屋之倒塌几尽矣!至7貝2日,势稍稳定,唯自初震之日起至初四日,计已9日,地仍不时震动,声如殷雷,虽未如前次之甚,然人心不安,房屋已倒塌者不敢觅匠收拾,损失之巨不可数计矣!综计此次人民压毙者5000余人,受伤者不计其数,房屋倒塌者数十万间。
  此次地震,菏邑实为发源地,西北为甚,西南次之,东北较轻,城西20里解元集,全镇势若崩塌,人死者十居八九,屋宇无存,地成泥潭,人不能行,随地陷穴,或如单场,或如井眼,或扬飞沙,或涌黑水,十步一坑,五步一坎,几如蜂房水窝,受害最重者约有20余村,人畜死者无算,官方无法救济,而民之颠连困苦,诚有不堪言状者,此次之灾,实为前所未有,人生所未曾经者,而余则会逢其适,亦浩劫之难免也。刻下震动仍未停,究不知至何程度,推原其故,有谓系电流地中,地雷所鼓荡;有谓系地层空虚,为流沙所射激,余曾经地震四、五次,然皆一震即止,均未此次之甚切久也,故持之此笔以记之。
  二、1985年菏泽专区河网规划要点
  根据中央依靠群众,以蓄为主,以小型为主,以社办为主的方针,按照河网化新的经验及本地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作物生长等具体情况,在已有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规划,综合开发,全面 治理。
  (一)规划标准:主要目标是大雨不成灾,无雨保丰收,在这样要求下,实现全区河网化;灌溉自流化;河道阶梯化;工程系统化;水力电气化;提水机械化;耕地田园化;水产多样化;四旁绿化。
  (二)规划的具体要求
  1.大雨不成灾。据水文资料分析,我区百年一遇汛期一个月降雨量750公厘,径流量360公厘,如全区降雨普遍平衡,则全部径流量为37亿立方米。根据以蓄为主,尽量的蓄和必要的排,排而不灾的原则,全区村头坑塘应该扩大,蓄水4.3亿立方米;各地分散水库在引黄前汛期蓄存2.0亿立方米;利用洼地改变种植,修建作物水库(约33万亩),可蓄水2.2亿立方米;其余28.5亿立方米的水,需开挖河网蓄存13.2亿立方米,利用河流沿岸较大特洼地区临时滞蓄2.3亿立方米(约35万亩可一水一麦),其余13.0亿立方米,可陆续排入南四湖,不致成灾。(按:南四湖堤顶高程39.0米,水位至36.0米高程可蓄水50亿立方米。伊家河、韩庄运河20夭泄量约为5.0亿立方米。共55.0亿立方米。南四湖流域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我区面积为三分之一。其余地区坡水、山水区各半,充其量按泄水35%计,可泄入40亿立方米,加上我区泄入量共53亿立方米,尚不超过36.0高程,因此,不会造成灾害。按我区各河泄量估计,万福河及大沙河可泄1000秒立米,洙水、赵王等河约泄300秒立方米,则20天之内八可泄出13.0亿立方米,但实际情况很少全区降雨普遍平衡,如万福河以南地区达到百年一遇,万福河以北地区仅二十年一遇,则总径流量约为27亿立方来,排水量约5.7亿,不需临时滞蓄。
  如遇50年一遇,一月降雨量660公厘,径流267公厘,总水量27.4亿立方米,河网工程蓄存13.2亿立方米,村头坑塘蓄存4.3亿立方米,作物水库蓄存2.2亿立方米;分散水库可蓄2.0亿立方米,尚余5.7亿立方米,可以泄入南四湖,亦不会造成灾害。河道泄水能力亦不成问题。
  如遇20年一遇,一个月降雨550公厘,径流174公厘,总水量为17.9亿立方米,河网蓄存13.2亿立方米,村头坑塘蓄4.3亿立方米,作物水库可蓄0.4亿立方米,不需排泄。
  2.无雨保丰收
  (甲)水源估算,按上述水文资料及现有工程设计资料核算:
  (1)雨水:按我区平常年份汛期降雨量437公厘,其径流深为34.4公厘(村庄内为260公厘),全区总径流量为5.3亿立方米,可全部蓄存于河网及各类坑塘。加上河网及坑塘底部原有之地下水约3.6亿立方米,共有水8.9亿立方米,减去蒸发渗漏损失约0.5亿立方米,.则真正可供利用之水仅8.4亿立方米。
  (2)引黄水,山东、河南共同举办之东坝头引黄蓄灌工程,分配我省流量218秒立方米,按该工程设计资料除去输水期蒸发、渗漏损失以及给金乡供水2.25亿立方米外,可供我区水量为17.95亿立方米,(其中曹县水库蓄水9.3亿立方米,单县浮岗水库蓄水0.9亿立方米;黄河故道蓄水0.8亿立方米,其余为分散蓄存及汛期使用),减去蓄水以后蒸发、渗漏损失,有效水量为16.2亿立方米。其次在菏泽县刘庄建闸引黄,其设计流量为260秒立方米,现按8至11月份平均引水流量208秒立方米;3至7月份平均引水流量78秒立方米,此外,12月至2月份按流量30%,即78秒立方来引入河网,可蓄存6.1亿立方米,计水量为38.5亿立方米。除供给嘉祥县用水6.0亿立方米外,其余为32.4亿立方米。以上两处引黄工程,共可供我区水量48.6亿立方米。
  (2)地下水。我区地下水储藏量较多,为了达到双保险,必须大量提取地下水,计划打机井23000眼,每眼机井可出水8.0万立方米,共计水量18.3亿立方米。
  以上三类水共可供给我区用水75.3亿立方米,即使在汛期无雨的情况下,也可有66.9亿立方米的水供利用。
  (3)水量分配。我区原有耕地1460万亩,因开挖河网及筑路林带,占地约130万亩,连同所挖的坑塘及水库等,共计占地约260万亩,尚余土地1200万亩,可以耕种。
  发展水稻小麦连作300万亩,每亩小麦用水以300立方米,水稻每亩用水量为900立方米,共需水量为36亿立方米。
  发展水浇地900万亩'每亩以麦秋连作,小麦仍以每亩用水量300立方米计,杂粮以每亩用水100立方米计,共需水量为36亿立方米。
  以上灌溉用水总共为72亿立方米,其余水量3.3亿立方米可以分别用到水力发电1.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0亿立方米,航道逮闸用水1.0亿立方米,水产因每年平衡不消耗水量,可以不计。在一年不雨的干旱年份,也有水量63.6亿立方米,除了其他用水外,还可以保证灌溉用水的88.3%,完全可以保证丰收。
  第三节歌谣民谚
  一、河决歌
  八月九月河水溢,贾鲁堤防迷旧迹。
  涓涓起自涧溪间,顷刻岸崩数千尺。
  我行见此殊衔恤,观者如堵咸股栗。
  怒气喷却九天风,声若万雷号镇日。
  哺时东注如海倒,平原千里连苍昊。
  人家远近百无存,不黍高低付一扫。
  人民湛溺不知数,牛羊畜产何须顾。
  仓皇收拾水中粮,拟向他乡度朝暮。
  翻思山东富庶乡,百年生育菏吾皇。
  哀哉河伯何不仁!忍思一旦成苍茫。
  闻道当年瓠子河,兴卒十万功不磨。
  况复曹南水势雄,庙堂发策当何如!
  君子不见东村子,父兮救子父先死。
  君又不见西村女,母子相持死不已。
  安得治河最上策,洒泪匐匍献天子。
  二、饥民叹
  去去勿复道,人家今几存!
  穷饿岂不苦,眷念吾乡村。
  即去欲何之?谁与具盘飨?
  携妇采苜蓿,且同糠犹谷。
  剥榆更取钱,折色已成髡。
  所赖活吾者,春来野菜繁。
   傍徨不见者,燥土没其根。
  日暮提筐归,凄凄洒泪痕。
  何以消长日厂何以救残魂。
  低垂气不苏,辗转心自扪。
  去年三冬糜,变卖及鸡豚。
  今春典尽衣,价值宁敢论!
  颓然四壁中,惟余釜与盆。
  父母座茅檐,白发待晨昏。
  连日无菽米,反哺愧酬恩。
  痴儿索梨果,随我烧柴门。
  饥饿如常岁,牵衣号且奔。
  百计浑无赖,尪尪倚败垣。咄嗟此奈何!命也向谁言。
  三、流民叹
  侧侧背乡井,迟迟行道侧。
   追逐唯家口,满目无亲识。
   有时相顾语,可怜各菜色。
   己矣既出门,得地乃得息。
   闻道何之南,人家富黍稷。
  沿途万万人,争走而兹域。
   负担不能远,谁知我心亟?
   赢人值此劳,容易疲筋力。
   畏粮临凤餐,蒙尘衣尽黑。
   日暮宿荒郊,愁吟声唧唧。
   人生信多艰,无家最可尽。
  己分填沟壑,沟壑辛故园。
  百转增焦虑,欲留留不得。
   岂无官给来,谁禁里胥克?
   岂无厂散粥,谁共妻子食。
  征途虽暂停,收入仍相逼。
   慨然一决绝,惆怅填胸臆。
   风急走浮云,林空无定翼。
   辛苦己备尝,漂流未有及。
   安得古郑侠,画此入图饬。
  走纳无逸殿,大布乾坤德。
   格雨更蠲租,男妇还耕织。
   逶迤家渐遥,回首望天北。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菏泽地区水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述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志稿内容比较全面,反映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客观规律,反映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水利工作宗旨。志稿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重点记述了河道治理、治涝改碱,引黄灌溉和淤改等项内容。突出了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志稿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文字简洁,基本符合志体。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