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河道、水库堤防、涵闸工程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52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河道、水库堤防、涵闸工程管理
分类号: TV6
页数: 2
页码: 207-209
摘要: 建国以来,全区河道、水库堤防涵闸管理工作发展很快,到1985年3条大型河道和太行堤水库以及38座大中型涵闸,共设管理机构4处,管理人员3382人,其中固定职工265人,社队管理人员3063人,计划外用工80人。
关键词: 堤防管理 涵闸管理

内容

第一节河道、水库堤防、涵闸工程管理
  建国以来,全区河道、水库堤防涵闸管理工作发展很快,到1985年3条大型河道和太行堤水库以及38座大中型涵闸,共设管理机构4处,管理人员3382人,其中固定职工265人,社队管理人员3063人,计划外用工80人。
  一、堤防管理与维修
  堤防管理工作,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除专管机构管理外,群管工作在1980年以前,主要由沿河公社负责管理。河道水库堤防每300米到1500米配防护人员1人,报酬由生产大队按平均工分记工。汛期和水库蓄水时,根据情况增加防护人员,每人每月补工资12元到15元,补粮30市斤。1980年以后,由于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水利工程管理由单一管理转向多形管理。其方法有四:
  一是在社队统一领导下,建立专业护堤,护林,保护水利工程专业队或组,实行“五定一奖”即:定地段、定任务、定人员、定报.酬、定期检查评比,奖堤防完整。二是在社、队统一领导下,实行专业承包,以堤为家,以管理为主业,把管理权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三是在生产大队的领导下,堤防林氷作价,增值分成,签定合同,包
  到乡、镇、户或个人管理。或采取:在林权、林木间伐权,管理权不变的情况下,包给个人管理。四是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办法,其管理范围是:堤、林、桥、涵、闸等统一综合管理。堤防林木收入,定为三七分成,(国家分三、公社分七);1982年改为国家分二,公社分一,生产队分七的收益分成的办法。
  随着河道堤防管理的加强,多种经营也有了发展。全区大中型河道堤防长度为2600公里,到1985年已绿化2100公里,共植乔木1185万棵,灌木255万墩,育苗574亩,各管理单位,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养殖业,计有太行堤水库,宋金河等,共利用水面8000余亩,到1985年投放鱼苗160万尾,打捞商品鱼6.3万斤;养兔50只,养羊10只,养蜂10箱,收到了较好效果。到1985年底菏泽地区河道多种经营收入30万元,其中绿化更新收入18万元;养殖及副业加工收入达12.0万元。
  二、涵闸养护和管理运用
  全区主要河库上的涵闸,一直进行着正常的管理养护和维修,基本上保持完好并正常使用。对80%的钢闸门进行了喷锌、喷铝的防腐处理,特别对薄壳钢丝网水泥闸门和平面水泥闸门,采用涂环氧树脂加面措施,并对一些闸基采取灌浆充填,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另外,在管理运用上,除船闸归交通部门负责管理运用外,其余涵闸基本上是防洪排涝蓄水灌溉两种类型,多年来涵闸管理人员,按照操作规程及上级指示运用,发挥了应有效能,并取得了防洪排涝与灌溉方面的效益。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菏泽地区水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述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志稿内容比较全面,反映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客观规律,反映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水利工作宗旨。志稿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重点记述了河道治理、治涝改碱,引黄灌溉和淤改等项内容。突出了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志稿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文字简洁,基本符合志体。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地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太行堤水库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