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菏泽市城区供水与排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46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菏泽市城区供水与排水
分类号: TU991
页数: 5
页码: 43-47
摘要: 菏泽市城区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比较集中,1985年菏泽城区总人口18.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63万人,农业人口7.7万人,城区工业总产值为4.2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8.6亿元的之2%。1966年建自来水西水厂,1968年建东水厂,1985年两水厂日供水能力达2.3万吨,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和工厂企业用水的大量增加,城区地下水资源有限,因此,1985年已明显呈现出水源不足,出现城布供水的紧张局面。
关键词: 菏泽市 城区供水 城区排水

内容

第二节菏泽市城区供水与排水
  菏泽市城区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比较集中,1985年菏泽城区总人口18.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63万人,农业人口7.7万人,城区工业总产值为4.2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8.6亿元的之2%。1966年建自来水西水厂,1968年建东水厂,1985年两水厂日供水能力达2.3万吨,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和工厂企业用水的大量增加,城区地下水资源有限,因此,1985年已明显呈现出水源不足,出现城布供水的紧张局面。一、城市供水
  (一)水质。
  菏泽市城区自建国前至五十年代,居民主要依靠提取砖井水,水井多被污染,水质苦、咸、涩,而北关井、南关井、清真寺井、海棠等菲、华陀庙井、花园子井、马道街井、天主堂井等为甜水井。1965年有关部门对群众饮用的水井进行了化验,水质不好的原因,是氯化物硫酸盐的含量大,大于国家标准10倍或更多,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1985年7月,对城市供水8眼井的水质进行了化验,其结果色度小于5度,浊度小于5度,硬度(德国度)9.63度,游离二氧化碳勺9.68毫克/升,酸碱度(PH值)7.81,总碱度9.2毫克当量/升,总'酸度0.22毫克当量/升,溶解氧6.72毫克/升。
  根据1958年山东省801地质队在菏泽地区钻探资料,证实该区有一条为东西间的地下古河道,水量丰富,水质良好,从地表往下25〜50米之间有细中砂2〜3层,其砂粒径0.15〜0.25厘米,并由上游到下游砂粒逐渐变细,为解决当地群众吃水问题,地质队在城酉关打1眼井,该井直径是30厘米钢管,井深100多米,水为甜水,水源基本上能满足当时菏泽城内群众生活用水的需要。
  (二)菏泽市自来水公司。菏泽市自来水公司筹建于1666年,1977年以前称为自来水厂。该公司属国营企业,主要提供城区工业、机关、学校、消防等企事业单位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公司下设西水厂、东水厂、人秘股、供水管理股等12个股室。
  (三)水源地。西水厂位于北城外白庄西北角,1966年投资15万元;1967年又于地区副食品公司库房院内建高压水塔一座,投资15.0万元;1975年动工建设西水厂系列工程;到1983年已陆续打井11眼,其中深井4眼,日供水能力1.5万吨。东水厂位于烈士陵园西侧,1968年建厂,1974年水厂初具规模,现有水井8眼,其中深井5眼,日供水能力0.8万吨。
  东西水厂,1975年建立二级泵房和清水池,实行二级供水,两厂共投资235万元,1980年底日供水能力1.5万吨,1985年底日供水能力2.3万吨。
  (四)供水管网。城市供水管网已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供水网络,城区总计200毫米以上的粗型管道26.83公里,100〜200毫米干管17.3公里,即供水干管道44.13公里,干支管总长为150公里。
  (五)水费收缴。到1985年城内已有1500户用上了自来水,另有40个公共供水站。2万余人用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水费价格:公共水站用水每立方米0.12元,工厂、企事业单位用水及其他用水每立方米0.2元。1967年产值10.48万元,产量2.64万吨,总成本7.67万元,利润6.79万元,职工人数17人;1985年产值138.9万元,产量691.3万吨,总成本97.76万元,利润38.91万元,职工人数216 人,日供水能力2.3万吨。
  二、自备水源工程
  1976年菏泽造纸厂打机井供给生产用水,是菏泽市城区第一个自备水源工程。目前菏泽市城区工业用水主要靠各工厂拥有的自备水源工程取水。1985年自备水源工程取水量1385万立方米,为自来水公司东西水厂取水量691万立方米的2咅。
  据调查统计,1985年日采水500立方米以上的共有18个单位,有水源井39眼,其中深井32眼。1985年年取水量超过100万立方米的有4个单位,即:跃进化肥厂,取水306.6万立方米;菏泽棉纺织厂,取水170.0万立方米,印染厂取水141.6万立方米;酒厂取水120.0万立方米;年取水量在30〜100万立方米之间的有7个单位,即:毛纺厂、肉联厂、造纸厂,制药厂、啤酒厂、烟厂、生建机械厂;年取水量在20〜30万立方米之间的有7个单位,即:罐头厂、仪表厂、印刷厂、地区人民医院、师范专科学校、东方红浴池、第二毛纺厂。
  三、城区排水工程
  历史上为防黄河泛滥,洪水浸入城池,自明成化二年(公元1468年),始建城垣,周长12华里,并环以沟堑,外防洪水,内排沥涝,至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知州沈韩,在距城3华里处,监修护城大堤。由于受黄河溃决浸漫影响,堤外地面逐年淤高,内外高程相差悬殊,黄河河底比城内地面高出达10米之多;为此,城内防洪排涝任务,历来就很艰巨。
  建国初期,国力不足,百业待兴,城市水利建设缓慢。1957年大雨,城内有19条街普遍积水,全城1500戶居民失去住所,城东赵王河双河集大桥被水冲毁,菏泽通往济宁公路交通中断,经过省、地、县各级领导,亲临现场,调运防汛抢险物料,组织抢护队伍,经过14个昼夜奋战,积水得到排除,市民情绪稳定,机关、学校、工商业恢复了正常。
  1958年鉴于1957年大雨教训,对城市排涝工程,城建部门进行了金面规划,并于1958年至1965年,兴建泄水闸和提水站各两座,砖砌涵管1500米,使城内50多个死水坑,第一次变成了河水相济,互相连通的活水坑。至1978年,疏通清理了双河集排水沟,并于南护城提上增建排水站1处,安装50泵2台,新辟西环城、北环城、曹州、工农、人民等5条路,拓宽并延长了青年路北段;同时,砌筑了下水道,使雨水污水排除有了出路。至1985年,整个城内共砌筑地下排水道21240米,修排水排污双用渠2条,长5000米,分别与赵王、洙水两河连通;同时,增建进水闸、排水站各两座,装机146千瓦,每小时排水量可达7320立方米,连同充分利用城内一向著称有72个坑.塘,面积500亩,年滯蓄水量50万立方米的蓄水设施,则初步改善了城区汛期积涝成灾的局面。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菏泽地区水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述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志稿内容比较全面,反映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客观规律,反映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水利工作宗旨。志稿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重点记述了河道治理、治涝改碱,引黄灌溉和淤改等项内容。突出了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志稿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文字简洁,基本符合志体。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北关井
相关作品
南关井
相关作品
清真寺井
相关作品
华陀庙井
相关作品
花园子井
相关作品
马道街井
相关作品
天主堂井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