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426
颗粒名称: 序一
页数: 3
页码: 1-3

内容

序一
  菏泽地区水利志,在地区水刻局党组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协助下,经过编委会全体同志几年的努力,多方收集资料,反复调查落实,几度推敲,数易其稿,终于编纂完毕,我由衷地高兴和赞赏,今有幸先读了这一水利志稿,编者委我为“志书”作序,仅就个人的认识,对志书谈几点看法。
  我总的认为,该志书重视了历史的连续性,从古到今,实事求是地叙述了菏泽地区的自然面貌及其历史的发展变化。建国前,这个地区虽然地域广阔,土层深厚,气候温和,适宜各种作物生长,但由于缺乏水利设施,农业生产仍然经常受旱涝灾害袭扰,致使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治水任务非常艰巨。
  “志书”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以来三十多年的治水历程,突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全区人民发挥了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积极性,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的人民治水斗争,每个冬春都是几万几十万劳力上阵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其中,国家举办的大型工程,由国家投拨粮款,不足部分,由群众自筹解决;小型工程,面广量大,国家给予少量补贴,但主要部分也由群众自筹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为了尽快消除水旱灾害,都是节衣缩食,总想多筹资金,多兴水利,早日取得抗旱除涝的主动权。菏泽地区的农民除了完成当年的农业生产和抗旱除涝任务外,年复一年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劳动积累,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戒绩。主要是:(一)黄河做到了保安全。建国前,这一带黄河常决口泛滥成灾,人民流离失所,并危及其他地区。建国后,人民治黄以来,对大堤进行了加高培厚,汛期严加防守,从未发生过决口漫溢现象。(二)做到了内涝少成灾。在中央、省及有关部门支持下,进行了全面规划,逐步建立了大型骨干排水系统,开挖了东鱼河、洙赵新河、万福河、梁济运河以及太行堤河等,并对其支流相应地进行了治理,达到了三年一遍的除涝标准。(三)做到了遇旱有水。虽然于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缺少排水出路的情况下,搞了大蓄大引大灌,兴建了太行堤水库,发展了大面积的引黄自流灌溉,由于违背了自然观律,一时加重了涝碱灾害的发展,造成农业减产,水利建设走了弯路;但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实事求是地总结了经验教训,在工作实践中纠正了错误,于一九六五年又重新恢复了引黄灌溉;同时,还大力挖掘地下水,发展了机井灌漑,基本做到了地上水地下水联合开发,井灌黄灌并举,实现了抗旱有水,丰产能灌。(四)在建立健全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兴办了水土保持,平整土地,放於改土,以及沟渠路林井,旱涝沙碱渍综合治理等工程。此后又进行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由于取得了上述成绩,菏泽地区的农业生产才能大步前进,人民的生活才得到逐步改善。目前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为国家每年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第二个方面,重点阐明了菏泽地区的水利工作,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较差,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逐步摸索中开展的,有一朝时间只能进行一些小型的、单项的、局部的治理和改善工作,在排水出路一时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又想在“蓄”字和“灌”字上找出路,结果在认识上有片面性,措施上违背了治水的客观规律。实践证明,走了弯路,碰了钉子,最后才逐步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理论原则。在菏泽地区当时缺乏排水出路的现实情况下,根治旱涝碱根本无法谈起,只有抓住解决排的关键问题后,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通过实践认识了这个问题,就下决心解决排水出路,经过调查研究,制定治理方案,向中央、省反复作了汇报,争取支持立项、拨款;同时,积极争得地区和各有关部门的合作协助,前后经历六、七个年头,工程方得实施。排水岀路解决后,其他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菏泽地区水利志的下限到1985年,但事业仍然向前发展,目前全区各项水利设施仍属低标准的;同时,水利管理维修工作,更不适应发展的要求;但今后的水利事业,还要向高科技型、效益型转变,通过贯彻国家“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水利建设必然继续前进,尤其当前我国又处在一个高科技发展的竞争时期,我们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水利部门,不但是科技部门,也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部门。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必须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写出更新更美好的历史。
  田克明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菏泽地区水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述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志稿内容比较全面,反映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客观规律,反映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水利工作宗旨。志稿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重点记述了河道治理、治涝改碱,引黄灌溉和淤改等项内容。突出了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志稿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文字简洁,基本符合志体。

阅读

相关人物

田克明
责任者
田克明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