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教育经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413
颗粒名称: 第八章 教育经费
分类号: G467.2
页数: 2
页码: 248-249
摘要: 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国家财政实行了分级管理,分灶吃饭的体制。反映在教育上,就是随着贯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逐步建立了县办高中、乡镇办初中、村办小学的三级办学体制。教育经费基本上是财政保教师工资发放,学校建设依靠群众集资,公用经费依靠向学生收取学杂费的路子。1986年,菏泽地区地方教育经费总支出8368.14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3666.14万元,教育集资876.5万元,教育费附加1969.5万元,学费收入1860万元。全区中学生均公用费初中11.72元,小学2.72元。
关键词: 教育经费 教育投入

内容

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国家财政实行了分级管理,分灶吃饭的体制。反映在教育上,就是随着贯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逐步建立了县办高中、乡镇办初中、村办小学的三级办学体制。教育经费基本上是财政保教师工资发放,学校建设依靠群众集资,公用经费依靠向学生收取学杂费的路子。1986年,菏泽地区地方教育经费总支出8368.14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3666.14万元,教育集资876.5万元,教育费附加1969.5万元,学费收入1860万元。全区中学生均公用费初中11.72元,小学2.72元。
  2000年开始,全国开始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对教育投入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农村教育费附加十几年来一直是农村教育投入的第二大经费来源,仅次于财政拨款。2000年、2001年全市农村教育费附加实际征收分别是1.45亿元和1.47亿元,平均每年征收1.46亿元;农村教育集资2000年、2001年分别是0.48亿元和0.89亿元,平均每年集资0.69亿元。两项资金每个约2.15亿元。税费改革后,这两部分资金失去了来源,约占义务教育总投入的28%左右。
  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做出了改革农村教育管理办法,建立“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全市自2001年开始进行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至2005年,各县区对基础教育的管理基本做到“以县为主”,以县为单位统一学校的规划布局,统一教职工调配管理,统一教师工资发放,统一学校收费,统一教育教学管理。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占整个教育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少,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提高。1994年,全区教育总投入15.3亿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投入7.9亿元,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461.63元,生均公用经费42.97元:初级中学生均教育事业费554.91元,生均公用经费40.65元;高中生均教育事业费672.64元,生均公用经费29.23元。2001年,全市教育总投入12.8亿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投入5.75亿元,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513.13元,生均公用经费164.06元;初级中学生均教育事业费578.44元,生.均公用经费227.24元;高中生均教育事业费1408.06元,生均公用经费793.88元。2005年,全市教育总投入19.1亿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投入9.41亿元,小学生均教育
  事业费769.30元,生均公用经费221.82元
  初级中学生均教育事业费1017.76元,生均公用经费357.09元;高中生均教育事业费1939.38元,生均公用经费1053.78元。
  1986〜2005年全市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表

知识出处

菏泽教育志

《菏泽教育志》

出版者: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菏泽教育志反映了从1986〜2005年间荷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整体风貌,内容翔实,体例完备。全书分概述、大事记、教育行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教师队伍、教育经费、基础设施建设、人物、重要文献资料,共计十一章、二十四节。它不仅反映了菏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20年辉煌历程,也为关心菏泽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专家、学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这对于保存菏泽的教育史料,总结菏泽教育发展经验,促进菏泽教行事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