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职业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395
颗粒名称: 第三章 职业教育
分类号: G71
页数: 32
页码: 160-191
摘要: 1986年,菏泽地区共有普通中专7处,包括菏泽卫校(该校1978年改建成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但仍保留部分中专班)、山东省菏泽粮食学校、菏泽地区农业学校、菏泽供销学校、菏泽地区艺术学校、菏泽地区公安干部中专、菏泽工业学校。各学校的隶属关系实行省、地两级业务主管部门分工管理,省、地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实行业务指导。1987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菏泽体育运动学校。1994年,原单县卫生学校升格为菏泽地区卫生学校。2000年,更名为菏泽卫生学校。1993年12月,菏泽供销学校更名为菏泽财经学校。2003年4月,山东省菏泽粮食学校改制下放,由省属学校变为市属学校,隶属市教育局,学校正式更名为山东省菏泽信息工程学校。2004年10月,市属中专学校改革,菏泽市公安干部中专学校改制退出中专学校序列,变为培训中心,不再招收中专生。2005年,菏泽市农业学校并入新成立的菏泽学院。截止2005年底,全市有普通中专学校6处, 在校生总计15312人,教职工919人,固定资产15284万元。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术教育

内容

第一节普通中专
  一、概述
  1986年,菏泽地区共有普通中专7处,包括菏泽卫校(该校1978年改建成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但仍保留部分中专班)、山东省菏泽粮食学校、菏泽地区农业学校、菏泽供销学校、菏泽地区艺术学校、菏泽地区公安干部中专、菏泽工业学校。各学校的隶属关系实行省、地两级业务主管部门分工管理,省、地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实行业务指导。1987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菏泽体育运动学校。1994年,原单县卫生学校升格为菏泽地区卫生学校。2000年,更名为菏泽卫生学校。1993年12月,菏泽供销学校更名为菏泽财经学校。2003年4月,山东省菏泽粮食学校改制下放,由省属学校变为市属学校,隶属市教育局,学校正式更名为山东省菏泽信息工程学校。2004年10月,市属中专学校改革,菏泽市公安干部中专学校改制退出中专学校序列,变为培训中心,不再招收中专生。2005年,菏泽市农业学校并入新成立的菏泽学院。截止2005年底,全市有普通中专学校6处, 在校生总计15312人,教职工919人,固定资产15284万元。
  1985年以前,各普通中专学校大都招收高中毕业生,自1986年10月国家教委颁布《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设置暂行办法》后,各学校逐步改招初中毕业生。同时,在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后,开始招收定向委培生。1996年5月,国家颁布了《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扩大了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大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学生入学后不再享受人民助学金,适当提高奖学金的比例。学生毕业后原则上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国家不再统一分配工作。2000年以来,各学校为了扩大规模,吸引生源,开始形成了“由学校出面联系就业单位安置毕业生”的局面。
  2003年,市政府为了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由市政府牵头,16个业务主管部门参加,成立了市属中专学校改革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市属中专学校改革实施方案》(菏政办发[2003]158号文件),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市属中专学校的改革。改革的対象是市属普通中专学校,改革的思路:一是改革财政供给方式,学校通过选择财政供给与办学业绩挂钩或财政供给逐步退出的办法,扩大办学自主权,激发内部活力;二是改革资产经营方式,通过国有民
  办、股份制办学、租赁经营等方式,盘活中专资产存量,吸引社会资本注入;三是改革内部管理机制,进行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在内的人事制度改革和进行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在内的人事管理机制创新。经过2005年一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招生任务完成率超额额定任务15896, 毕业生就业安置率达到99%,通过实施战略(聘名师、联名校或名企、创名牌),提高了市属普通中专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1986〜2005年菏泽市普通中专发展情况一览表
  二、典型学校简介
  山东省菏泽信息工程学校
  山东省菏泽信息工程学校的前身是山东省菏泽粮食学校,正县级单位。创立于1975年6月,隶属山东省粮食厅。2003年1月,全省省属中专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被整体划转菏泽市人民政府管理,隶属菏泽市教育局。2003年4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山东省菏泽信息工程学校。
  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以计算机信息工程类专业为主导,文理工科兼备,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具有现代化办学水准的综合性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从建校之初的80名学生,发展到现在在校近6000名学生;从最初的粮油储藏、会统两个专业,拓展为现在以计算机及应用、会计电算化两个省级重点示范专业为龙头的普通中专专业16个,高职专业6个,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联合开设的本、专科专业8个。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0多亩,教学用建筑面积66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8000多万元。22个微机室、10个媒体教室,共拥有配置先进的计算机1400余台。
  学校有262名专兼职教师,其中高级讲师86人,讲师104人,36名教师已经获得或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任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12人,省级教学能手6人,市级优秀教师8人,市级教学能手22人。
  学校十分注重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专门成立了“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建立了毕业生就业网站,广泛搜集全国各地的专业人才需求信息,每年组织不同规模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获得比较理想的职业。同时,学校与北京、天津、广州等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及数十家大公司、大集团、大企业建立了可靠的人才供需关系,全面开创了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新局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学校先后荣获“花园式学校”、“省级优秀中专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部级重点中专”等称号;2004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山东省职业教育骨干示范性学校”、“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示范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山东菏泽卫生学校
  山东省菏泽卫生学校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单县卫生学校,隶属菏泽市人民政府。2005年,学校占地面积360亩,分南北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在校生5600人。现开设护理、助产、口腔工艺、药剂、康复技术、卫生保健、家政卫生服务、美容技术、计划生育、中西医
  结合、卫生信息管理11个专业,是菏泽市唯一一所国办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卫生学校。
  1986年,山东省菏泽市卫生学校名称为山东省单县卫生学校。学校设立党总支,董青燕任总支书记,周奉科任总支、副书记,宋锡臣、刘广辛任总支委员,下设政工、教务、行政三个党支部。学校占地45亩,建筑面积8940平方米,学生517人,教职工119人。1987年,学校党总支书记由张保夫担任。至1993年间,学校不断发展,占地面积达47亩,建筑面积13740平方米,学生数930人,教职工143人。1993年12月,新珠银任党总支书记。1994年,学校建筑面积己达17775平方米,学生数1166人。1995年,山东省单县卫生学校下划,改称为山东省菏泽地区卫生学校,隶属菏泽地区行署。占地面积增到60亩,建筑面积已达23375平方米,学生数1366人。1997年12月,学校改建党委,新银珠任党委书记,王翠平任党委副书记,王鲤庭、王允灿任党委委员。1997〜1999年,学校继续扩大建设,建筑面积已达30556平方米,学生数2602人。2001年,菏泽撤地改市,山东省菏泽地区卫生学校,改称为山东省菏泽卫生学校,周奉科任校长。学校设有办公室、教务处、政治处、学生科、总务处、团委。2002年5月,张怀举任校长。2003年,学校增设教研室、招生办公室、就业指导办公室、图书室、保卫科。2003年,学校建筑面积已达38933平方米,学生人数达4640人,专职教师106人。2004年,学生数4657人,教职工数151人。2005年,山东省菏泽卫生学校再铸辉煌,建筑面积达46621平方米,学生人数5604人。
  菏泽财经学校
  菏泽财经学校的前身是山东省菏泽供销学校,始建于1964年9月,原名为山东省菏泽半工半读供销职业学校,为正科级单位,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66年,由省供销社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省半工半读供销学校,仍由菏泽地区供销社代管。1973年4月,为适应商业发展培训干部的需要,地区商业局以恢复半工半读供销学校的名义,报请山东省商业局、教育局两局批准成立山东菏泽商业学校。1975年,随着地区商业局和地区供销社的分设,学校改由地区供销社主管,更名为山东省供销学校。1984年7月,经地委批准由正科级单位升为副县级单位。1989年8月,经地委批准,由副县级单位升为正县级单位。1993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荷泽财经学校。学校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部级重点中专。
  建校40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的教育观念,本着“依法办学、规范管理、因材施教、服务社会”的原则,为国家培养了近20000名专业人才。学校占地面积48亩,建筑面积16526平方米,在校生2600多人。学校设有计算机及应用、财务会计、电算化会计、电子商务、涉外会计、市场营销、餐旅管理、导游、装潢设计、股份制企业经营与管理、经济法律、国际贸易、物价、统计、审计等15个专业。
  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86年,路文汉任党委总支书记,石俊领任校长,武恒太任副校长。1991年1月,刘永凤任副校长。1992年8月,晋福臣任副校长。1993年1月,曾昭金任党总支委书记。1993年4月,刘永凤任校长,晋福臣任副校长。1994年11月,宋恩朝任副校长。1997年7月薛如梅任副校长,1997年12月,宋秀兰任副校长,1997年12月,卢方君任纪委书记。1998年2月,学校由总支委改建为党委,曾照金任党委书记。1998年8月,晋福臣任校长,1999年3月,方继斌任工会主席。2002年5月,王学军任书记、校长,2003年7月,卢方君任副校长,石峰任副校长,张献忠任纪委书记、张常著任工会主席。
  菏泽市体育运动学校
  菏泽市体育运动学校位于菏泽市八一路2106号,是全市唯一一所国办全日制普通中等体育专业学校。学校1960年2月取名菏泽专区体育学校,中专性质,招收新生120名,学制二年。1962年撤销,学生并入菏泽师范。1963年,取名菏泽地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1980年12月,改为“山东省菏泽地区体育中学”,隶属地区体委、地区教育局管理。地区体委拨给教练员、体育设施经费,地区教育局配备文化教师、教学仪器设备,每年拨款2万元,设初中和高中各年级,共计5个教学班。1979年7月,经行署批准招收中专体育班,隶属体育中学管理,当年招收学生25名,学制二年。1981年暑假又招收新生30名,1983年毕业,教学执行国家颁发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采取国家通编教材。1983年,中专班停办。1984年,高中班停办。1987年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名“菏泽地区体育运动学校”,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规模300人,学制四年,每年招生40—120名。2001年,菏泽撤地设市,学校更名为“菏泽市体育运动学校”,学制改为三年。自1987年以来,学校兼招初中和小学,2002年,恢复高中招生。
  自1986年至2005年,菏泽市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组织机构健全,师资力量雄厚,行政管理体系完善,教学训练设备齐全。学校为副县级建制,占地120余亩,建筑面积11886平方米,现有教职工69人,设支部书记1人,校长1人,副校长2—3人。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下设办公室、训练科、教务科、学生科、总务科、保卫科、公寓科、招生办公室等。学校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1人,其中高级教练13人,高级讲师114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3%。学校开设大专班、中专班、高中班、初中班、小学班,设田径、篮球、乒乓球、武术、散手、跆拳道、射击、举重八个运动项目,是一所
  可容纳1000多名学生读、训、住“三集中”管理的特色学校。
  第二节职业学校
  一、概述
  1986年以来,菏泽市的职业教育情况同全国一样,经历了一个相对曲折的发展历程。从时间上分,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兴盛走向低谷阶段(1986〜1988年)。1986年,国家取消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对口升学政策,全区职业学校招生开始滑坡,农村职业高中滑坡尤甚,至1989年职业高中班已招不到学生,职业学校重点开始招收初中班。地区职业中专招生也出现困难,校属班招生量逐渐减少。但是当时有一些单位的业务培训班以及个体办的短训班相继进入职专,或代培训,或联办,使职业中专的新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未出现大的波动。有些学校甚至出现招不进学生,学校闲置的状况,一些文化课教师被调出职业学校到普通中学任教,中等职业教育开始走向低谷。
  这期间开设的专业有畜牧兽医、农学、车工、钳工、化工、建筑、幼师、师范8个专业。
  农村职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在种植和养殖方面,培养有技术、会操作,会经营的现代新式农民或农业技术员。
  城区职业教育的培训目标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其次是个体户的技术人员。招收对象是城镇待业青年。
  第二阶段:在低谷中徘徊(1989〜1997年)。菏泽地区的职业学校发展举步维艰,为了保住职业学校,促进职业学校发展,全区大部分职业学校自1990年起开始招收初中一年制专业班,招收五年制职业高中试点班。(前三年为初中教育,后二年为高中教育),这一阶段全区的职业学校曲折发展,在低谷中徘徊。
  第三阶段:从开始复苏到蓬勃发展 (1998〜2005年)。全市的职业学校发展较为喜人,1998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家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拉动职业学校招生,恢复了职业学校对口升学政策,职业学校招生量开始回升,特别是自2003年全市实行职业学校春季招生,对初三学生进行分流,全市职业学校生源迅速膨胀,职业学校处数不断增多,特别是2004〜2005年国家七部委、国务院各省市相继召开了高规格高规模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鼓励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全市的职业学校开始蓬勃发展,出现了兴旺发达的良好局面。
  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较为齐全,涉及农、林、医、师、机械、电子、化工、建筑等十二个门类,幵设了汽车驾驶与维护、机电、计算机信息技术、财会、农林、建筑、卫生、医药、音乐、新闻、家政、保安等54个专业。
  培训目标:一部分对口升入高等职业学
  院,大部分到外地打工,很少一部分当地就业。
  全市职业教育通过政策驱动,典型带动,活动促进;抓招生,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抓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抓就业,做好毕业生安置工作;抓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等具体措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至2005年底,全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3万人,其中职业高中(中专)招生2.38万人,普通中专招生0.92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7.5万人。
  2005年底,全市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6所,分别是:
  菏泽卫生学校(2004年4月教育部)
  菏泽交通职业中等职业学校(2004年4月教育部)
  菏泽信息工程学校(2004年4月教育部)
  定陶县职业教育中心(2004年4月教育部)
  单县职业中专(2005年2月教育部)
  菏泽职业技术中等专业学校(2005年2月教育部)
  2005年底,全市省级重点职业学校4所,分别是:
  曹县梁堤头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995年6月省教委)
  牡丹区职业中专(1995年6月省教委)
  郓城县职业教育中心(1999年12月省政府)
  菏泽工业学校(2003年)
  2005年底市级重点职业学校15所,分
  别是:
  菏泽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菏泽市第二职业中专学校
  万通职业中专学校
  新闻职业中专学校
  单县蔡堂职业高中
  牡丹区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牡丹区第二职业中专学校
  曹县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成武县湖山职业高中
  巨野县职教中心
  郓城县宋江武术学校
  鄄城县职教中心
  鄄城县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东明县第三职业综合高中
  东明县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2005年底,全市6个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示范专业,分别是:
  汽车运用与维修(菏泽交通职业中专)
  电子电器运用与维修(定陶县职业教育中心)
  助产(菏泽卫生学校)
  烹饪(菏泽市职业中专)
  会计电算化(菏泽财经学校)
  会计电算化(菏泽信息工程学校)
  2005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报考对口高等职业学校4637人,录取2650人,录取率为58%。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2.3万人安置就业(包括升学)2.2万人,就业率96.6%。就业(包括升学)2.2万人,就业率96.9%。
  菏泽市职业学校基本情况汇总表菏泽市职业学校基本情况统计表
  菏泽市职业学校基本情况统计表
  菏泽市职业学校基本情况统计表菏泽市职业学校基本情况统计表二、典型学校介绍
  山东菏泽交通职业中专
  山东菏泽交通职业中专始建于1978年,是一所以汽车运用工程、工程机械、机械加工、计算机应用等为主导专业的综合性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10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实习、实验室面积1.8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60名,高级讲师、讲师61名,“理论、实践”双师型教师48名。学校现设仃10个大专业,28个分专业,在校生300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服务性的职业教育理念,突出实践性的办学特色。一是坚持围绕市场需求设专业。学校于1998年成立市场调研科,后更名为信息服务部。专门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市场形势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根据学校的师资、设备、场地、招生、就业等综合情况,及时提出增减专业的方案,提交校委会和职代会审批后实施。二是坚持多层次办学,做到自办和联办相结合,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性教育和非学历性培训相结合。三是坚持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为提高学生的质量,学校从课程设置、教学实习、教师培训的各方面入手,加强对学生的培养。1、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学校各专业课程设置为: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及选修课。文化基础课设有应用文写作、普通话、法律、数学等公共课,不同专业再根据专业特点设1—2门文化基础课。2、实习设备配置突出实践性。3、教学方式突出实践性。学校于2000年率先采用了“理一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边进行理论实习,边进行实践操作。同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88处。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采取多种方式,扩展就业渠道。学校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青岛等大中城市设立就业基地106处,每年输送学生12000余人,学生安置率达98%。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学校先后与省内外20余家大中企业签定用工协议,与企业联合培训各类技术人员5000余名。同时,还开通了学校网站,及时掌握全国各地的用工信息。
  2002年,学校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3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2004年,被评为“省级教学规范化学校”、“省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科研基地”、“全省100所骨干示范学校”之一,汽车维修专业被评为“全省200个骨干示范专业”之一。
  定陶县职业教育中心
  定陶县职业教育中心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定陶县教师进修学校。2005年底,定陶县职业中专合并到该校后,学校占地146亩,有东西两个校区,一处生产实习基
  地,开设机电技术与加工、机电技术与安装维修、数控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平面设计等10余个专业。现有教职工170人,专任教师110人,双师型教师31人,各类注册学生、学员2600余名。
  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与就业”的办学宗旨,把“培养一名学生、致富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作为办学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拓宽办学思路,创新发展模式,相继开展了“定单培养”、“零学费入学”、“学生召回制度”等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子。学校先后为社会培养、培训技术匸人和专业技术人员13000余名,学生就业安置率达到100%。学校先后被评为“省教育先进集体”、“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连续10年保持“省级文明学校” 称号。《大众日报》及省、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多次报道该校的办学经验。
  单县职业中专
  山东省单县职业中专创建于1985年,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誉为鲁西南职业教育的窗口学校。2004年10月,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2005年,被评为“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示范学校”、“菏泽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2005年8月,单县职业中专合并了县第二、第三、第四职业高中,组建成单县职业教育中心,设有校本部一处,分校三处,占地总面积312亩,建筑面积32323平方米。本部有教学楼三座,办公楼一座,实验、实训楼一座,宿舍楼三座,多功能餐厅、运动场等设施齐全。学校拥有计算机机房三个,配有高标准的机电实验室、钳工实验室、会计模拟室、数控车床实训车问、电匸电子模拟实验室、服装制作实验室、画室、琴房、舞蹈练功房、电化教室和语音室等,对学生开放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拥有图书6万余册。学校有三个联合办学企业,能满足机电、电子、服装、财会等专业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学校密切注意人才市场发展动向,配合经济建设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现开设有机电、计算机、电子、财会、服装、建筑、美术、音乐、市场营销、数控技术、护理、物业管理等十一个专业,四十二个教学班,在校生3253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304人,其中专业课教师86人。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达9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57人。现有省市皺教学能手23人,省市骨干教师21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主动地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振兴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提出让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的口号,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办学道路,
  学校结合本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走向,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在短期短训和就业安置方面不断扩大规模,建立起了长短结合、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多位一体的教育培养体制。2005年,再次被评为“菏泽市对口高职升学先进单位”,被单县人民政府授予“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郓城县职业教育中心
  郓城县职业教育中心始建于1996年,位于郓城县工业园区西部,紧靠220国道。2005年7月郓城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合并到职教中心。
  学校现占地面积156亩,总建筑面积22121平方米,投资1700余万元,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图书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和其他附属设施。实验设施齐全,设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四合一家电实验室、电子实验室、计算机维修实验室、服装专业实训室、数控技术实训室、畜禽疫病诊治实验室、图书室等,能满足各专业实验技能教学的需要,是一所起点高、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中等职业学校。
  职教中心现有教职工167人,其中专任教师108人,专业课教师55人,高中级职称教师92人,本科以上学历103人,学历达标率达95%以上。现开设机电技术及应用、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畜牧兽医、数控技术、财会等专业,在校生1400余人,有26个教学班。
  建校以来,职教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立校之本,以市场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逐年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学校根据社会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调整设置专业,采取灵活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根据学校和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寻求与其他职业院校、企业联合办学,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
  职教中心1999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2年,被市教育局评为“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2000年、2001年、2003年、2005年评为“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1997年、2001年,评为“县岗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04年,被评为“省级教育教学示范学校”。2005年,被评为“菏泽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第三节师范教育
  一、概述
  1986年,菏泽地区中等师范学校共6处, 分别为菏泽师范、单县师范、郓城师范、曹县师范、成武师范、巨野师范。中间经过调整,至2003年以后,全市有单县师范和郓城师范两处。2005年,两处中师在校
  生为3866人,教学班76个,教职工总数
  为627人,其中专任教师414人。
  管理体制根据《中等师范学校规程》,中等师范学校的设立、变更与停办,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并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1986〜1987年12月,全区6处师范学校归属菏泽地区行署领导。1988年1月,荷泽地区下放除菏泽师范以外的五处师范学校的管理权限,学校由所在县人民政府领导。1990年7月,为了加强全区师范学校管理,地委、行署决定,单县、郛城、曹县、巨野、成武五处师范收归地区管理(菏行发[1990]23号文),学校级别为副县级单位。1992年,根据《关于调减我区中等师范学校的请示》(菏行呈[1992]59号)和山东省中等师范学校调整方案,菏泽地区中等师范学校由原来的六处,调减为四处,撤销曹县师范和成武师范。在曹县县委、政府及全县人民的强烈要求下,曹县师范仍没有停止招生,以“明四暗五”的形式保留,但省教委要求在一年内必须校改达标。在县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曹县师范直接或间接累计投入750万元,对原校舍进行彻底改造。1994年3月,经省教委验收,达到中师校舍改造标准,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下文件保留曹县师范。成武师范被调减后,学生被分流到单县师范和荷泽师范,教职工收归成武教育局管理。1994年11月,学校同成武县教师进修学校、职工中专合并为成武县实验中学。2000年,全省开始进行中等师范学校布局结构调整。2001年6月,根据《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巨野师范学校和曹县师范学校管理体制的通知》(蒲政发[2001]41号)精神,将巨野师范学校和曹县师范学校人、财、物整建制下放到所在县管理,在校学生仍由原学校负责培养,直至毕业。2002年1月,根据月办发[2002]7号文件精神,“将菏泽师专、菏泽教育学院、菏泽广播电视大学合并,同时将菏泽师范、菏泽农校并入,筹建菏泽学院。”菏泽师范改称菏泽师专小学教师教育部。2004年,菏泽学院成立后,改称菏泽学院小学教师教育部。单县师范、郓城师范分别在1999年和2000年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同时开始招生五年制大专生。经省批准,两处师范挂靠菏泽学院。
  培养目标中等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在1986〜2005年间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1986〜1999年为第一阶段,根据《中等师范学校培养目标(初稿)》(教师字[1987]013号)文件精神,中等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远大理想、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良好师德、热爱教育事业、求实创新精神、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健康体魄的全面发展的小学教师。中等师范学校普通师范专业学制为三年,招收初中毕业生。同时中等师范学校也招收民办教师,学制为
  两年。2000年以后,为第二阶段。2000年,全省进行中等师范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中等师范学校布局结构意见的通知》(鲁政发[2000]35号)精神,“从2000年起停止招收三年制中师学生,具备条件的学校招收五年制小教专科学生,2003年后,新补充的小学教师的学历达到专科程度,到2003年,山东省取消中师办学层次,完成师范教育由三级向二级的过渡。”自此,中师开始招收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能适应小学教育和改革需要的、具有大学专科程度的小学教师。
  学校管理与机构设置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文件要求,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校长的职责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全面管理学校工作。2-3名副校长协助校长分管行政、教学、总务等工作。中等师范学校根据时代的发展,逐步完善其内部管理机构,师范学校设有:办公室、教务科、总务科、学生科、保卫科等行政机构;群团组织有:工会、团委、教代会、学生会等。学校科、室领导由校长任免,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中等师范学校的党组织对学校工作起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广大师生,大力支持校长履行职责,
  保证监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和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校务委员会由校长主持,有教师代表参加,是学校工作的审议机构。教职工代表大会是以教师为主体的,重在加强学校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研究讨论学校自身建设和改革方面的重大事宜。
  课程设置、教材、学制及招生分配1986〜1999年,全区师范学校设有普师专业和幼师专业及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班。每年由省下达指令性招生计划(160-210人),省统一命题,省地分管招生考试,择优录取,最后报省批准招生。学制三年,国家统一课程和教材(期间有过三次调整),生源是荷泽地区各县区初中毕业生,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初中,生源质量较高,大多数是初中里的尖子生,毕业包分配,绝大多数分配到各县初中小学任教和工作。这一时期培养的毕业生,素质高、特长突出,深受菏泽地区各乡镇教委和县、乡(镇)中、小学的欢迎。这期间一直实行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生统招统分制度。
  2000年,全省进行中等师范学校布局结构调整,随着“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全区开始招收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由省教育厅制定教学大纲和组织编写教材。培养专科程度的小学教师,仍由省下达招生计划,地、县组织招生考试,报省批准招生,招生计划每年260-300人。生源是菏泽市各县区初中毕业生。这期间,由于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生源质量有
  所下降。近几年,学校毕业生面向中小学、面向社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单位择优聘用,国家不再统招统分,学生逐渐适应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的新制度。
  课程设置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作过几次调整。1986年秋季根据《印发〈关于调整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的通知〉的通知》([1986]鲁教师字23号),调整后的三年制师范学校开设政治、语文(文选与写作、语文基础知识、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数学及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卫生、历史、地理、心理学、教育学、体育与体育教学法、音乐及音乐教学法、美术及美术教学法、教育实习、生产劳动等。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要,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教师字[1989字07号)的精神,山东省制定了《山东省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从1990年秋季起,在全省少数师范学校试行新教学计划,1991年起在菏泽地区推开。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学活动由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和教育实践组成,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包括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数学(包括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包括少年儿童生理卫生)、历史、地理、小学心理学教程、小学教育学教程、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教育等。选修课一
  般开设文化知识、小学各科教材教法、艺体及职业技术教育等类课程。
  三年制幼师专业开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汉语、计算教法、常识教法、体育教法、音乐教法、美术教法、教育实习、舞蹈等。
  三年制音乐专业班开设政治、语文、语音、数学、心理学、教育学、舞蹈、体育、史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键盘、作曲、第二乐器、合唱指挥、欣赏、教育实习、琴法。
  三年制美术专业班开设政治、语文、语文知识、体育、音乐、数学、素描、彩画、国画、图案、历史、地理、心理学、教育学、理化、书法、美术教法、手工、教育实习。
  三年制体育专业开设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生理卫生、心理学、教育学、田径、体操、球类、武术、体育保健、体育学、解剖学、美术、音乐、教育实习。
  在这一时期,各师范学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由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整体。
  2000年秋季起,随着全省中等师范学校由三级向二级的转变,课程设置也随之发生变化。五年制师范的课程设置由必修课、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四部分组成。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要特征的必修课程是五年制课程的主干,选修课程是
  必修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两者构成课程的主体部分。活动课程和教育课程是五年制师范课程中有特殊作用的有机组成部分。
  必修课程是五年制师范课程的主体,是实现五年制师范培养目标的主要教学途径。必修课具有师范教育专业导向的素质教育性质,必修课主要开设政治(政治常识、师德修养、法律常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邓小平理论)、语文(中国文学、汉语)、数学(代数、几何)、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地理(含人口与环境)、英语、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学、中外教育史简编、现代教育理论、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与研究、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与研究,教师基本功训练(教师口语、三笔字)、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电化教学、微机教学等)、体育、音乐、美术等21门课程。
  选修课是五年制师范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修课程的提高、延伸和补充。选修课程分必选课、任选课和自选课三类。必修课分文科和理科,每生必修一科,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语文或数学学科方面基本达到大学专科程度。文科主要开设外国文学、写作训练、高等数学、文学概论、形式逻辑等五门课程;理科主要开设高等数学(包括大学专科的数学分析、解析几何、高等代数等主干课程)。任选课主要开设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等五门课程,每生任选一门,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小学同学科教学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自选课由学校根据当地需要,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重点地选择开设科目。
  活动课程包括学科活动、社团活动和按课题组成的小组学习活动等。
  教育实践课包括见习、实习、教育调查与实践。
  中等师范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使用和制作教具等能力进行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注重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突出师范教育的特点。
  民师教育从1989年起,根据省、地区安排,中等师范学校除招收普师外,还承担民办教师教育。中师招收的民办教师新生与所在学校的普通新生分开编班,其中只具备初中或高中毕业学历的民办教师,单独编排,执行省教委《招收高、初中毕业的民办教师中师班教学计划》(鲁教发[1990]290号),学制二年,一年在校脱产学习,一年回原乡镇小学实习;已经具备中师及其以上学历的民办教师,单独编班,执行省教委《招收中师毕业的民办教师中师班教学计划》(鲁教发[1990]290号),学制二年,在校脱产学习三个月(1992年调整为在校脱产学习半年),其余时间回原乡镇小学实习。二年修业期满,经考试和考核合格后,发给中师毕业证书,分配
  回原乡镇小学工作。
  2002年,根据《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事局等五部门关于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意见》(菏教办发[2002]77号)的文件精神,菏泽市5969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根据《民办教师中师班教学计划》(菏教发[2002]91号)的精神,1017名民师被分配到单县师范、郓城师范、曹县师范、巨野师范四个学校进行学习,学制二年,在校时间六个月,开设课程:思想政治课、电化教育课、语文基础知识课、教育学课、习字课、写作课、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课、心理学课、自然常识课、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音、体、美教材教法课(任选一门)。2004年,全市最后一批民师毕业。近20年来,师范学校培养民师8513人,提高了他们的教育教学素质,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的基础教育。
  民师教材使用,一般选用普师教材或卫星电视中师教材。
  师资状况1986〜1999年,根据隶属关系,教职工分别由地、县主管部门管理,师资来源主要是分配大学毕业生。中师教师的调配,由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教育部门根据需要为师范学校选配骨干教师和优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毕业生就业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学校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每年择优招聘一批高校毕业生来校任教,充实教师队伍。
  1986〜2005年,菏泽市师范学校紧跟山东省中师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历经“标准化建设一规范化学校建设一现代化建设”三个阶段,全市中师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校园面积达240余亩,新增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办公楼、实验楼、教学楼、艺术楼、图书楼、学生公寓、餐厅等一应俱备。图书达20万册、钢琴100余架、微机800余台,音体美器材齐全。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俱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步得以完善。
  各师范学校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狠抓教学管理,开展特色教育,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为社会培养了数万余名合格教师和一大批优秀人才,为菏泽市的基础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6〜2005年师范学校发展情况一览表
  二、学校介绍
  山东省菏泽师范学校
  山东省菏泽师范学校创建于1948年11月,位于荷泽市东方红西街265号,其前身为山东省菏泽第一师范学校和山东省菏泽第二师范学校。
  1986年2月,菏泽师范收回附属小学。
  1986年3月,菏泽师范学校实行的是党总支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为副县级单位。1988年9月,学校办学规模由12个教学班扩大到24个教学班。1988年9月,增设幼师专业。1989年8月,经中共菏泽地委批准,学校升格为正县级单位。1993年9月,增设音乐、美术专业。2000年6月,学校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2000年9月,招收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大专班,同时招收非师范类音乐、美术(三年制)。2002年元月,菏泽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教育结构进行调整,下发了《关于菏泽师专等五校合并的通知》(菏办发[2002]7号),“将菏泽师专、菏泽教育学院、菏泽广播电视大学合并,同时将菏泽师范、菏泽农校并入,筹建菏泽学院。”至此,菏泽师范完成了中等师范教育的神圣使命,从此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86〜2002年,学校取得的重要荣誉有:1988年8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991年,被省委评为“青少年工作先进单位”。1993年,被省教委授予“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1996年,被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山东省教委授予“规范化考点”称号。
  1999年,被山东省教委评为“艺术教育示范学校”。2000年6月,被山东省教委授予“山东省规范化师范学校”称号。2000年10月,被山东省园林协会评为“花园式单位”。2001年12月,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2001年,被山东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山东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山东省书法艺术评审委员会定为“山东省书法教育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8.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3万平方米,有普师、幼师、音乐、美术、体育、民师共6个专业24个教学班。有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餐厅、科技楼、艺术楼等共14座楼房。全校165名教职工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讲师37人,讲师及其他中级职称人员60人,任课教师学历达标率94.7%。1名教师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明日教师,今日做起”,学校始终把教学放在中心位置。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灵活有效的方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领导班子不断引导全校教工更新教育观念,大力鼓励支持教师改革创新,学校认真贯彻执行了《三年制中师教学大纲》、《三年制中师课程计划》,严格执行了以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教育实
  践课为基本内容的新教学方案,建立了写作、普通话、舞蹈、书法、绘画、电教、航模、球类、田径、武术、体操等30余个课外兴趣小组。
  菏泽师范从1977年开始恢复招收三年制普通中专师范生,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初中学生参加由山东省统一命题的普通中专考试,录取由省教育厅统一录取,中师招生统一考试一直持续到1999年。从2000年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大专班,招生对象仍为初中毕业生,五年一贯制的前三年为普通中专阶段,考试由省统一命题,按省教育厅下达的计划进行录取。中专阶段结束后,经学校考试合格,自然升入专科段学习,时间为二年,考试合格后发菏泽学院专科毕业证书。学生毕业后,均能即时就业。
  1986〜2002年菏泽师范主要领导人更迭一览表
  山东省曹县师范学校
  曹县师范1949年春建校,校名为冀鲁豫边区第五专署联立曹县师范学校。建国后,冀鲁豫边区划为平原省,校名为平原省菏泽专区联立曹县师范学校。1953年9月,撤销平原省,学校定名为山东省曹县师范学校。校址于1977年由县政府西(现教育局)迁至县城东南7里兵马楼村的南面。1986年以后,有了长足发展。1990年7月收归荷泽地区管理,此前归县政府管理。1997年,创办高中部。2002年,设立初中部。2005年,设立技校部。2001年6月,曹县师范学校完成师范教育的历史使命,下放到曹县人民政府管理,改办普通中学,学校以高中教育为主,兼办初中教育。2005年,为拓宽办学渠道,学校又先后与菏泽市高级技工学校、青岛华海技术专修学校等单位联合办学,代培技校招生,取得了较好办学效益。2006年8月,并入曹县一中。
  历经50年多年来,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150余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地(市)级刊物上发表或在评比中获奖;参编出版著作32部先后有6名教师荣获全国和省优秀教师,有25人被评为省、地(市)级教学能手或骨干教师;先后有13名学生被评为省、地(市)级优秀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3个班级被评为省、地(市)先进集体;在全省毕业生高师推荐考试中,先后有8名学生升入本科院校学习,升入人数位居全区师范第一。高、初中教育也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
  学校每年中师办学规模一般为12个班,在校生500人左右。1997年,开始招收高一新生,2005年开始招收初中生,高、初中每年办学规模一般为16个教学班,在校生总计1000余人。技校生800人。学校有教职工97人,其中本科学历的有53人,专科学历的有26人,高级讲师34人,讲师33人,助理讲师15人。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6人,省、地(市)级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25人。
  学校建校时占地81亩,1992年投入巨资对原校舍进行彻底改造,建成能容纳24个教学班的教学楼一座(含原有12座教室),建筑面积2570.4平方米;艺术楼一座,建筑面积1698.81平方米;男女生宿舍楼各一座,建筑面积3595.95平方米;餐厅礼堂一座(联体)1731.9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新建面积为建校44年来总和的2倍。学校新设或扩充了图书室、微机室、音乐教室、电教中心、理化生实验室、劳技教室、教工、学生阅览室和宽阔的体育场。配备了实验仪器、电教器材、生物标本、音体美器材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学校总资产近2000万元。1999年暑假期间,学校投资100万元,对原建楼房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大规模内部改造,大大提高了楼房的建设质量。
  学校为副县级建制,1990年前归曹县
  人民政府管理,1990年后隶属地区教委管辖。学校设书记1人,校长1人,副校长3人,工会主席1人。党总支下辖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总务科、工会、团委六个职能科室,五个党支部和一处校办工厂。1997年,又创办了高中部。2002年,设立初中部。2005年,设立技校部。
  1986〜2005年曹县师范领导成员更迭表
  山东省成武师范学校
  成武师范学校是1950年春筹建的。校址在一区大郭庄村,校名为“平原省成武县师范学校”。同年4月招生100名,按成绩编班:前50名(包括1个12名学员的师训组)为师一班,后50名为师二班。县长袁舒兼校长,文教科长代理教导主任兼政治课。学校由文教科委派的人员具体负责业务及行政领导。1951年寒假,又招新生40名,为师三班。由于师训组和师一班一些学生提前分配工作,遂将3个班改编为两个班,仍称师一、师二。师一班为2年制,师二班为3年制。
  学校离县城约4公里,给师生生活和学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1952年夏,学校迁至县城西门里黄家店(现皮革厂家属院)。同年,师一班已经毕业,又招师范1个班。1954年,学校并入单县师范,两班学生到单师学习,教师留到成武一中。
  1958年下半年,成武师范恢复,在徐小楼村南,征地50亩建设校舍。暑假招生,共招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力的80人,编为两个班。因校舍没建好,学生食宿、上课都暂借一中房舍。年底,学生搬往新校。新恢复的师范学校按12个教学班建设,有教室36间、宿舍70间、伙房12间,另有实验室、办公室等。该校教师大部分是从县各中学调配的,苏丹墀任校长。成武师范恢复后,教学及课程设置按部颁教学计划执行,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师范学校用书。1959年夏,又招新生两班,共80人。秋,成武、定陶合并,撤销定陶县制,原定陶师范58届两个班并入成武师范。这时,学校共6个教学班,学生220人。58届4个班按学科分班学习:数学2个班,语文1个班,生化1个班。59届学生按普通中师修业。
  1962年,成武师范停办,学生分配工作,教师调到各中学。学校一切设施归入成武一中,校舍在“文革”中划归成武县人民医院。1973年,成武师范恢复,校址在工读师范旧址,共招生100名。1973年至1975年,该校共招生300人,学生来源于基层推荐,学制2年。1976年,招收一年制“社来社去”学生100名,不包分配。1977年恢复招生考试制度后,该校每年招新生两个班,按普通中师开设课程。学制2年,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1981年底,成武师范在县城南角,成单公路西征地53.1亩筹建新校。1983年春开始,在新校址招收短期师训班两期,时间半年,主要培训在职初中英语教师。1985年秋,师范所有班级迁入新校址上课。1990年6月,成武师范划归地区领导。
  1950年,2个班,在校生100人。1954年,并入单县师范。1959年,4个班,在校生160人(后按收定陶师范60人)。1973年,成武师范停办。1973年至1975年,共招生300人。1981年至1985年,每年两个班。1986年,6个班,在校生252人。1987年,8个班,在校生322人。1988年,8个班,在校生258人。1990年,8个班,在校生435人。1991年,5个班,在校生356人。1992年,成武师范撤并到单县师范。1994年,同成武县教师进修学院、职工中专合并改办为成武县实验中学。
  全校共有教职工101人,其中专职教师40人,兼职教师5人,高级讲师10人,讲师16人,助理讲师22人。
  1986〜1992年成武师范领导成员更迭表1986〜1992年成武师范领导成员更迭表
  山东省单县师范学校
  山东省单县师范学校创建于1949年5月,座落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湖西革命老区一一单县,隶属菏泽市教育局领导,系国办全日制省级规范化师范学校。2002年4月,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正式挂靠菏泽学院。
  学校设有师范大专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3个教学部。在职教职工225人,在校学生4600人。
  1986年,建18个班教学楼一座。到2005年,学校占地130余亩,总建筑面积46000平方米,绿化面积34000平方米,总资产4600万元。有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音美艺术楼、图书楼、宿舍楼、餐厅等现代化基础设施。
  教学改革,学校实施“名师”工程。走“聘名师、抓师德教育、抓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基本功再教育、抓教学教研改革、抓青年教师培养”的路子,造就了一批具有新的教育理念、能够采取现代化教学、胜任五年制大专、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学校有186名专职教师,全部具有本科学历。其中:6名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58名教师取得研究生课程班学业证书;高级讲师57名,讲师76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山东省优秀教师6名;有20余名教师荣载《全国教育名人辞典》;有3名教师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
  1986〜1992年,学校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方案》和《山东省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安排教学,设立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教育实践“四大块”教学模式,同时狠抓教学常规建设。
  1993〜1999年,以转变教育观念,教
  学思想为主导,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基础,以深化教育教学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
  学校于1996年7月创办了师苑高中。
  2000〜2005年,招收五年制大专班学生。
  为提升办学层次,学校除2002年4月正式挂靠菏泽学院外,又于2004年3月先后与曲师大职业技术学院、青岛博洋商务学院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借助名校的品牌和优势,提高办学层次,提升办学品牌。
  学校确立以师范教育为主体,提升高中办学质量,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思路。对五年制大专班教育,在圆满完成招生任务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求办出特色,确保师范教育的主体地位;高中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创出品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学校职业中专招收幼师教育、商务英语、商务管理、计算机、电子电工专业6个教学班251人;同时承办民师教育,进一步扩大了办学规模。学校自1989年起,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承办民师教育,培养民师近2000人,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的基础教育。
  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山东省语言文字先进单位”、“山东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电教示范学校”、“山东省民主管理先进学校”等称号。
  1986〜2005单县师范学校领导成员更迭表行政职务
  山东省巨野师范学校
  山东省巨野师范学校,始建于1949年2月,坐落在巨野县城西南隅,原巨野中学旧址,现在位于城内人民路中段路北。
  建校时的校名为“巨嘉联立师范学校”,属冀鲁豫行署湖西专区领导。1951年,更名为“巨野初级师范学校”,属平原省湖西专区领导。1952年1月,更名为“平原省立初级师范学校”,属平原省教育厅直接领导。1953年1月,更名为“山东省巨野师范学校”,属荷泽专署文教科(后改为局)领导。此名沿用至1999年7月。全国计划于2000年停止中等师范学校招生,巨野师范从2000年招高中生,校名改为“巨野中学”,与“巨野师范”并存。
  2001年6月,巨野师范下放到巨野县教育局领导。2002年7月,最后一届师范生毕业,但巨野师范的校名并未去消,直到2005年9月,正式改名为“巨野县高级中学”。2006年8月,巨野县政府决定,将“巨野高级中学”与“巨野一中”合并。到此,巨野师范学校走完了它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
  1949年2月建校时,只占有原巨野中学旧址35亩。到1986年,学校已占地86亩,总建筑面积为26870平方米。1986年秋季,学校开始建第一栋教学楼。总建筑面积为2800平方米,1987年9月份交付使用。1992年冬季,开始建男生宿舍楼和女生宿舍楼各一栋。1994年春季竣工。1993
  年秋季,建综合楼。包括图书室、阅览室、资料室、仪器室、实验室、电教室、微机室、语音室、阶梯教室和书画、校史览室等。1993年冬季建音乐楼。1995年春建教研楼。1994年冬季建伙房和餐厅。1995年春天,行政办公楼幵始施匸,设有校长、书记办公室、学校办公室、教务科、总务科、学生科、老干部科、会计科、档案室、会议室。1993年春、1998年春,分别施工建设了教师家属楼四栋。1999年,建成了约14000平方米的操场一处。
  从1999年到2001年,学校又进行了附设工程建设。到此,巨野师范已建成为一处规范化、花园式的学校。
  1986年教师队伍中,本科生9人,专科生25人,中专生2人,学历达标率25%。2000年专职教师102人,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生44人,专科生34人,中专生22人,学历达标率占45%。到2005年,全校103名专职教师中,达到本科学历的已有98人,学历达标率占95%。
  从1949年建校,到1972年所培养的4443名学生中,除中师和初师学生外,还有中速师、初速师、教师轮训班、幼师、工读师范班、卫生、文艺、理化、数学培训班及初中生。1974年到1992年,全部招收的中师生。1993年开始,招收中师和民师两种学制的学生。1999年,开始招高中和民师两种学制的学生。直到2002年才完全没有了师范班。到2005年,巨野师范共培养各类学生14627人。
  1986〜2005年巨野师范领导成员更换表
  山东省郓城师范学校
  山东省郓城师范学校,坐落于郓城县东门街南段9号。其前身是1952年10月在现址上建立的平原省郓城初级师范学校,1953年2月9日,学校更名为山东省郓城师范学校至今。
  1986年,学校隶属于菏泽地区行署领导,是全额拨款的全民教育事业性单位。1988年1月,学校改由郓城县人民政府领导。1990年7月,郓城师范收归菏泽地区行署领导。1996年5月,学校通过了省级标准化建设验收。1994年10月,重建郓城师范附属小学。1996年9月,开始招生。1999年8月,学校开始创办高中部。2000年1月,郓城师范通过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师范学校验收。学校于2000年改由菏泽市政府管理。学校是在2000年山东省师范学校布局调整中,经省政府批准保留的中等师范学校。现挂靠菏泽学院。2000年7月,经省教委批准,郓城师范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小教大专班。2004年,学校开始创办职业教育部。2005年7月,经菏泽市教育局批准,学校正式成立“菏泽第一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同年底,被批准为“市级重点职业学校”。
  学校先后取得的主要荣誉有:“山东省标准化建设达标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师范学校”、“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职工住房先进单位”、“菏泽地区固定资产管理先进单位”、“菏泽市文明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
  学校现占地7.125公顷,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200万元。现有教室66口,其中,计算机教室8口,装备微机400余台。
  2000年以前,学校教师一直由上级主管部门调配管理。2000年以后,学校开始自主聘任教师。现有教职工257人,专兼职教师185人,其中高级讲师45人。在编教职工142人,聘任制教师11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96%,其中:研究生进修班结业的教师有32人,教育硕士毕业的有14人;有1名教师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3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5人获“全省优秀教师”称号;1人晋升为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5人成为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有8名教师为全省中师骨干教师并参与了培训,其中3人为省中心教研组副组长;4人被评为省教学能手;8名教师成为全市屮师骨干教师;8人被评为全市教学能手。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立足郓城,面向菏泽,面向基层。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培养具有基本功扎实、能力实用,会做事、做人、求知,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形成了具有郓城师范特色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管理的内容有:教师考核、教材管理、常规教学、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电化教育、考试考核、见习实习、教育科研等。
  郓城师范从1981年开始恢复招收三年制普通中等师范生,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初中学生参加由山东省统一命题的普通中专考试。录取由省教育厅统一录取。中师招生统一考试一直持续到1999年。从2000年开始招生五年一贯制大专班,招生对象仍为初中毕业生。五年一贯制的前三年为普通中专阶段,考试由省统一命题,按省教育厅下达的计划进行录取。中专阶段结束后,经学校考试合格后,自然升入专科段学习,时间为二年。考试合格后发菏泽学院专科毕业证书。学生毕业后,均能即时就业。
  2005年,职业中专部招收平面设计、机电一体化、幼师三个专业四个班,335人。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学制2年。市县教育局组织考试录取。
  民师招生,从1990年开始招收二年制民师班,一直到2002年。招生对象为小学、初中在职的民办教师。此后,山东省政府彻底解决了民办教师问题,不再有民办教师。
  1986〜2005年郓城师范学校领导人更迭表

知识出处

菏泽教育志

《菏泽教育志》

出版者: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菏泽教育志反映了从1986〜2005年间荷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整体风貌,内容翔实,体例完备。全书分概述、大事记、教育行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教师队伍、教育经费、基础设施建设、人物、重要文献资料,共计十一章、二十四节。它不仅反映了菏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20年辉煌历程,也为关心菏泽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专家、学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这对于保存菏泽的教育史料,总结菏泽教育发展经验,促进菏泽教行事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