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发展概况1986年,全区共有普通髙中47所,初中468所,在校生309500人,教职工18977人。1990年,全区共有普通高中41所,初中420所,在校生274048人,教职工21488人。1996年,全区共有普通高中51所,初中424所,在校生488260人,教职工25624人。2001年,全市共有普通高中65所,初中358所,在校生731145人,教职工31505人。到2005年,全市普通高中81所,在校学生213153人;初中375所,在校学生430245人。普通中学教师共31458人,职工4936人,行管人员3004人。
1986—2005年菏泽市普通中学发展一览表
2005年菏泽市全日制高、完中情况统计表
学校管理1986年以来,菏泽地区普通高中领导体制虽有过一些改革变化,但仍然是按照“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执行的。2005年元月,全市统一取消了乡镇教委, 成立了中心学校,乡镇小学由中心学校管理, 初屮由县区教育局直接管理。
菏泽地区(2001年撤地改市)各级中学,根据实际,完善了“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并逐步推行了“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冃标责任制”。
学校行政组织是负责领导和管理业务工作的办事机构。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行政工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师生生活,管理学校人事、校舍、设备和经费。副校长协助校长处理日常校务。
校长以下设教务、政教、总务三处。教务处在校长领导下,负责计划、组织和检查全校的教学匚作。政教处在校长领导下,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学生的生活纪律指导。总务处在校长领导下,主持全校师生生活、生产、基本建设等事务性工作。规模小的学校,不设总务处,只设事务员,办理事务行政工作。各处设主任1人,副主任1-2人不等。根据省委规定,中学规模在24个班以上者,设校长办公室, 协助校长处理日常事务。
中学学生以教学班为单位,中学班额为56人。每班设班主任1人,一般由任课教师兼任,负责联系本班各学科教师,指导全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国家对班主任每月发放15元的职务补贴费。
中学各学科设教学研究组,以研究、改进教学;设有医务室,负责全校的卫生和疾病预防、治疗工作。中学规定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主任均应兼课。
中学会议制度,目前菏泽市执行的主要有下列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会议、各科教研会议、班主任工作会议、行政办公会议、政治学习会议、学生家长会议等。
有些规模较大的中学,分年级管理。设级部主任1人,统管本年级的各项工作,设级部副主任1-2人,协助主任工作。
附:中学校内管理示意图
学制、课程、教材、教法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都是秋季始业。全市中学修业年限为6年,三三分段,即初、高中各3年。
根据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修习学业的规定和普通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高中学生在高二学年实行文、理分科。
中学课程的设置,取决于经济建设的需要,文化科学发展的水平和中学的教育目的、任务。自1986年至2002年,菏泽市(地区)各中学,均按照教育部制订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设置课程,使用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材。从2002年秋季开始,荷泽市根据山东省统一要求,初中进入新课程实验阶段,普通高中从2004年起开始使用课程改革教材。菏泽市中学使用的教材由基层教师选定,全市相对统一。根据上级规定, 中学开设课程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外语、政治、体育、美术、音乐、计算机、综合实践活动等。
初中课程设置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菏泽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新课程开设方案关于教学方法,80年代中期以后,中学教学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强调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给学生以质疑、调查、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80年代中期以后,中学规模逐渐扩大。从90年代开始,社会力量办学逐步增多,初中教育基本得到普及,高中入学率也大大提高。
荷泽市各县区的每一乡镇,都设有1—3处初中,基本上能满足本地学生就近入学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各地初级中学,应使完成了小学教育的少年就近免试入学。由于菏泽市优质教育资源少,部分教育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生源多,压力大,往往以毕业考试的方式,选拔成绩优秀者入学就读。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自然三科。
在没有进行课程改革前,高中入学考试只有笔试一种形式,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外语,、地理、历史等,特长考生还要分别加试体育、音乐、美术等。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后,笔试不再是高中升学考试的唯一途径,学生的成长记录和综合能力测试成绩都将成为普通高中的入学依据。高中招生的纸质考试试题,有时使用省教育厅统一命题,有时由市教研室组织命题,由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制卷,各县区自行评卷录取。除纸质考试外,学生还要参加体育和实验操作加试。
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烈士子女和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可减免学杂费,学校评选出的“品学兼优”学生,学校发给奖学金。
学生学习时间安排,一般为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另有一至二节课外活动。上午第二节课后有课间操,每天均有早、晚自习,每天在校活动约八小时。住校学生略多于此。中学寒假为25天左右,暑假为50天左右。农村屮学寒暑假稍短,但另有麦假、秋假两个农忙假。
学生以班为单位,每班分若干组,设有班委会。班委会分设班长和学习、体育、文娱、生活、卫生等委员,在班主任和校学生会领导下工作。高中班班内建立团支部,在团委领导下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
附1
中学生守则
(1981年8月26日颁布)
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三、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认真完成作业。
四、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娱活动。
五、积极参加劳动,爱惜劳动成果。
六、生活俭朴,讲究卫生,不吸烟,不喝酒,不随地吐痰。
七、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国家法令。
八、尊倣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 不骂人,不打架。
九、热爱集体,爱护公物,不做对人民有害的事。
十、诚实谦虚,有错就改。
附2
中小学生守则
(教育部2004年3月5日发布,2004年9月1日执行)
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二、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纪校规,遵守公德。
三、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 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四、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五、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六、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七、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八、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九、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十、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附3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国家教委1994年3月11日颁发)
一、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1、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3、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头发干净整齐,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吸烟不喝酒。
5、举止文明,不打架骂人、说脏话。不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
6、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杀、迷信的书刊、影视片,不唱不健康歌曲。
7、不进营业性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庁、酒吧和音乐茶座等不适宜中学生活动的场所。
8、爱惜名誉,拾金不昧,不受利诱,不失人格。
二、真诚友爱、礼貌待人
9、要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讲话
注意场合,态度和蔼。
10、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
习惯,谦恭礼让,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帮助残疾人,遇见外宾,以礼相待,不卑不亢。
11、尊重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候,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接受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恳。
12、同学之间团结互助,正常交往,真诚相待:,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同学,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13、待客热情,起立迎送。邻里有困难时,主动关心、帮助。
14、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动用他人物品、看他人信件和日记。
15、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不打扰他人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别人要道歉。
16、惜时守信。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做到,做不到的要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珍惜时光。
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17、按时到校,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下课时,要起立向老师致敬,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18、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19、认真预习、复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20、积极参加团队活动和学校、班级组织的文体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1、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保持图书馆'、阅览室的安静。不在教室和楼道内喧哗。
22、爱护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涂抹乱刻画。借用公物要按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
23、参加各种集会准时到达,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
24、遵守校舍和食堂的制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四、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25、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
26、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收放整齐。
27、主动承担收拾房间、洗衣、做饭、洗刷餐具和打扫楼道、庭院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
28、生活节俭、不摆阔气、不乱花钱。
29、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经常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
30、外出和到家时,向父母打招呼,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
31、尊敬体贴帮助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关心照顾兄弟和姐妹。
32、对长辈有意见,有礼貌的提出,不耍脾气,不顶撞。
五、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33、遵守交通法规,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道。
34、乘公共汽车、船时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及师长让路、让座、不争抢座位。
35、遵守公共秩序,购票购物按顺序,
对营业人员有礼貌。
36、爱护公共设施,文物古迹,爱惜庄
稼,花草、树木,保护仃益动物和生态环境。
37、参观游览守秩序,瞻仰烈士陵墓保持肃穆。
38、观看演出和比赛,做文明观众,不起哄滋扰,结束时鼓掌致意。
39、尊重外地人,遇有问路,认真指引。
40、见义勇为,对违反社会公徳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
考试
1986年以来的中考、高考招生工作
一、预选
1986年的招生工作,继续沿用上年度的政策,即无论初中、中专,还是高考,在每考前的四、五月份均要进行预选。省、市(当时为荷泽地区)、县、乡(校)层层分预选指标,准备参加中考高考的学生,均要先参加预选,预选合格者,方准参加报名考试。1993年高考停止预选,1997年废止中专预选。
二、报名
近20年来,中考的报名以乡镇为单位进行,高考的报名以学校为单位集体报名。报名条件,也有较大的变化。原来中考考生年龄一般不得超过18周岁,高考考生年龄一般不得超过25周岁,已婚人员一般不允许报考。1998年,国家人事政策有较大变化,招生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2000年以后,高考、中考考生的年龄不再受限,在考生填写的报考档案中,“婚否”-栏也取消了。
三、科类、科目设置情况
1986年中考设普通中专、体育、音乐、美术,高考设文史类、外语类、美术类、理工农医类、体育类、音乐类六大类。1994年,高考科类设置为九大类:普通文史类、普通外语类、美术类、音乐类、体育类、普理类、师范文史类、师范外语类,师范理工农医类。1997年,高考科类设置恢复为原来的六大类。2001年,外语类取消,高考的科类变为五类。2005年高考科类改为:文史类、艺术文类、体育类、理工类、艺术理类五大类。高考考试科目,自1986年至1992年,史史类、外语、美术、音乐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政治;理匸类、体育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2002年至今,文史、美术、音乐考试科目改为:语文、数学(文)、外语、文科综合(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理工类、体育类改为:语文、数学、外语、理综(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2002年高考考试时间为每年7月7日开考,考试时间起初为三天,后为两天,社会上称七月份为“黑色的七月”2003年教育部将考试时间前移一个月,即6月7日开考。初中中专的考试均在高考后进行,即7月12日—14日,后改为6月12日―14日,考试科目为9科:语文、数学、外语、理化、历史、地理、生物、政治。
1977年一2005年菏泽市考入普通高校本、专科人数
收费
1998年菏泽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学收费
项目和标准
一、中学收费项目和标准
中学收费项目分为收费项目和代收费项目。
(一)中学收费项目和标准
1、义务教育阶段杂费
初中杂费:每生每学期,农村55元,城镇65元。
2、住宿费
(含水电费)凡住校学生,不分学校类别,每生每学期,农村40元,城镇50元。
3、借读费
凡跨省、跨地区的流动人口子女或其他原因需异地借读的,每生每学期,初中300元。经批准借读的学生已缴借读费的,不再缴纳杂费。
以上收费项目均按学期收取,不得跨学期预收。
(二)中学代收费项冃和标准
1、课本费:指学校根据省教委公布的“山东省中小学教学用书冃录”规定的书目,向学生代收的购买课本的费用。具体标准由学校按课本定价收取。目录以外的任何书籍费及资料费一律不准收取。
2、作业本费:指学校代学生统一购买的部分作业本而收取的费用。具体标准由学校按照不得盈利的原则,按作业本的成本费或购进价收取。
3、班费:指班级因组织开展集体活动(包括班务活动和校外教育活动)向学生收取的费用。其代收标准不分城镇和农村每生每学期初中、高中10元。
4、取暖费:指有供暖条件的学校利用供暖设施(包括集中供暖和火炉供暖)为学生提供供暖服务收取的费用。其收费标准为:集中供暖(含空调)不分学校类别均为每生每学年20元;火炉供暖不分学校类别均为每生每学年5元。每学年供暖时间应不少于三个月。不供暖的学校不得收取供暖费。
5、自行车看管费:指学校派专人为学生看管自行乍而收取的费用。其标准不分学校类别均为每生每学期5元(农村小学和没有自行乍的学生不得收取)。凡收取自行车看管的学校,学生在校内丢失的自行车,由学校负责赔偿。
2001年菏泽市中学收费项目和标准
一、牡丹区、定陶县、曹县的中学和单县、郓城、巨野、鄄城、成武、东明六县的城市中学和农村高中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为:
1、省规定的收费项目、标准:
①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初中每生每学期,农村70元,城市90元。
②借读费:凡跨省、市、县区流动人口子女或其他原因需异地借读的,每生每学期,初中500元,经批准借读的学生已缴借读费的,不再缴纳杂费。
③住宿费:凡在学校住宿的学生,不分学校类别,每生每学期(含水电费)农村
50元,城市70元。不住宿者不缴住宿费。
2、省规定的代收费项目和标准:
①课本费、作业本费:2001年农村初中黑白版教材费标准平均为120元左右、课堂作业本费平均为20元左右。
②班费:代收费标准不分城镇和农村每生每学期初屮、高中10元。
③取暖费:收费标准为:集中供暖(含空调)不分学校类别均为每生每学年20元,火炉供暧不分学校类别均为每生每学年5元。每学年供暖时间应不少于三个月。不供暖的学校不得收取取暖费。
④自行乍看管费:标准为:不分学校类别均为每生每学期5元(没有自行车的学生不得收取)。
⑤电教教材代收费:最高限额为每生每学期初中10元,高中13元。由市中学现代教育技术试验学校,省、市、县三级电化教育示范(试点)学校收取。其他学校不准收取此项费用。
⑥学具代收费:指学校为供学生按照实践教学要求进行动手加工组装或操作的一些基本材料和器件(如学生卡片、数学、物理课的组合模型等)而收取的费用。其代收费的最高限额为每生每学期,初中12元。初中学具为美术制作材料和劳技制作材料;各学校在以上最高限额内按成本据实收取,但不准突破以上规定的最高限额。
二、单县、郓城、巨野、鄄城、成武、东明六县农村中学校的收费标准:
单县、郓城、巨野、鄄城、成武、东明六县为实行“一费制”收费标准的贫困县。六个县的农村中学2001年秋季开学起试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即在严格核定杂费、课本费基础上,综合考虑两项收费,核定一个最高收费标准,只向学生收取一项费用,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其它费用。
“一费制”收费标准:2001年最高限额为每生每学年农村初中230兀。各有关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和名义再向学生收取其它任何费用。同时,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各县区应因地制宜地设立专项资助资金,并实行减、免收费制度。
2002年荷泽市中学收费项目和标准
一、单县、郓城、巨野、鄄城、成武、东明六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费制” 收费标准(省定):农村初中每生每学年310元。
二、牡丹区、定陶县、曹县的中学和单县、郓城、巨野、鄄城、成武、东明六县的城市(含县城,下同)中学及农村高中收费项目和标准:
1、省定收费项目和标准:
①杂费:农村70元,城市90元。
②借读费:初中500元,经批准借读的学生已缴纳借读费的,不再缴纳杂费。
③住宿费:凡在学校住宿的学生,不分学校类别,每生每学期(含水电费),农村50元,城市70元。不住宿者不缴住宿费。
2、省定代收费项目和标准:
①课本费、作业本费:课本费、作业本费按课本、作业本定价或成本价收取。
②班费:代收费标准不分城镇和农村每生每学期初中、高中10元。
③取暖费:集中供暖(含空调)不分学校类别均为每生每学年20元,火炉供暖不分学校类别均为每生每学年5元。每学年供暖时间应不少于三个月。不供暖的学校不得收取取暖费。
④自行车看管费:不分学校类别均为每生每学期5元(没有自行车的学生不得收取)。
⑤电教教材代收费:最高限额为每生每学期,初中10元,高中13元。
⑥学具代收费:收费的最高限额为:每生每学期,初中12元。
2004年荷泽市中学收费项目和标准
从2004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全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试行“一费制”收费办法。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中学收费标准
一、“一费制”收费项目和标准
1、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标准
注:1、凡不能为学生提供取暖、没有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和不具备电教条件的学校,应相应扣减对学生的收费,扣减数额分别为:取暖费每生每年,农村15元,城市30元;信息技术教育费每生每年50元电教费每生每年24元。
2、实行“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农村小学和初中学生的课本费,应从“一费制” 收费中相应扣除。
3、课本费包括国家规定的课程用书和地方课程用书。
二、其他代收费项目:
1、住宿费:每生每学期50元,不住宿者不准收,按学期收取。
2、借读费:县区域外需到县区域内借读的学生,每生每年600元,已交借读费的不再缴纳杂费。
3、教辅资料:由市、县教育局统一安排使用一套教辅资料,统一下发通知书,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再向学生推荐和强制学生购买、使用。
4、学生保险、防疫、体检坚持学生自愿,由保险公司、卫生防疫部门直接与学生家长联系,学校不再参与收费。
三、其他
1、“一费制”收取时按学年度收费,凡上学期已全部收取的不再向学生收取;凡上学期收取一半的春季开学后再收取一半。除以上费用外,学校不准以任何名义向学生收取其他费用。
2、全市统一使用由市教育局统一印制的通知书,通知书必须发到学生家长手中,由家长签字,开学时交回学校保管。
全市中学情况一览表
牡丹区中学情况一览表
曹县中学情况一览表
定陶县中学情况一览表
成武县中学情况一览表
单县中学情况一览表
巨野县中学情况一览表
郓城县中学情况一览表
鄄城县中学情况一览表
东明县中学情况一览表
开发区中学情况一览表
市直中学情况一览表
二、典型学校简介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以下简称菏泽一中)座落在菏泽市牡丹区八一西街37号,始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经历了“曹州官立中学堂”、“山东省立第六中学”、“冀鲁豫边区一中”等几个阶段,1954年始定名为“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
1985年,菏泽一中占地近6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先后建造了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教工宿舍楼、实验楼、图书楼、办公楼、学生餐厅、高标准的图书科技楼、电教实验楼。截止2005年,教学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校园面积扩充到114亩。
2001年,菏泽一中与教育部佳联教育投资管理公司(简称佳联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决定建设“菏泽一佳学校”,后来佳联公司撤出,学校由一中筹资兴建,更名为“菏泽一中分校”。一中分校位于菏泽市人民路南端路东,投资1.2亿元,占地46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于2003年8月底交付使用。
1985年,菏泽一中在编教职工200人左右。2005年,在编教职工增加至263人,聘任教职工298人,合计561人。
在教学领域,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改革固有的教学模式,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对“异步教学法”、“魏书生教学法”等都做过实验。自2004年暑假后,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个为主”的教学法,并有计划地开辟第二课堂,搞专题讲座,成立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竞赛等,颇有成效。
2000年,菏泽一中经省教育厅验收,被命名为“省级规范化高中”。
荷泽一中一直隶属于菏泽地区,菏泽“撤地设市”后即隶属于菏泽市。1985年前,菏泽一中为正区级单位。1986年9月,晋升为副县级单位。1990年元月,晋升为正县级单位。1996年6月,菏泽地委批准成立菏泽一中党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90年3月始,试行校长负责制。2000年3月始,实行校长负责制。2003年11月,一中分校改制为股份制学校,同时更名为“天人中学”。2004年6月,菏泽市国资局下文将“天人中学”收归国有,同时恢复“一中分校”之校名。
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
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49年5月,位于曹县曹城镇东关诸城路中段。1962年,郭沫若题写校名。1989年,学校由科级单位晋升为副县级单位。
1991年,学校买回了被耶酥教堂划割去的东北角的土地,学校恢复了校园的完整。又分别在1993年、1997年收购了学校
东邻的民办同治中学的后院、前院。在“名校办民校”的政策指引下,学校于2000年创办了曹县一中庄寨分校。2002年乂收购了县城诸城路中段的天骄中学。至2005年,学校已拥有了15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逾万人。2005年,原曹县师范学校并入一中,成为一中南校区。
学校现有一个本部和二个分校(曹县一中南校区、博宇中学)。本部占地面积约8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6000平方米,曹县一中南校区占地约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博宇中学占地约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学生在校人数逾万人,150个教学班。教职工近7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32人,中级职称教师246人,特级教师6人,硕士学位研究生1人,研究生学历进修的14人。
学校有实验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千兆校园网、学校教育电视台,为学生全面成才和教师进行现代化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
2000年,学校成为中国矿业大学生源基地。2004年,学校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源基地。截止2005年,学校已承办了国家级和省级两大实验课题。国家级实验课题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01BZX052)核心的课题《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实施研究》;省级实验课题是:山东省教育厅重大课题《心理教育实验与研究》。
学校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山东省重点中学”、“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电化教育示范化学校”、“省级绿色学校”、“省级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省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山东省体卫艺国防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空军招飞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山东省定陶县第一中学
山东省定陶县第一中学地处定陶县兴华路中段,学校本部占地面积58541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8平方米,建设投入2025.6万元,内部设施总投入为880.2万元,现有在岗职工488人(其中在编人员338人),专任教师304人,其中高级教师90人,一级教师130人,市、县级拔尖人才5人,省、市教学能手24人,研究生在读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2%。学校现分东西两个校区,100个教学班,在校生近8000人。新校区占地面积约49000平方米。
自1986年以来,定陶一中在原有1座教学楼的基础上,又建了综合楼1座,教学楼4座,教工宿舍楼7座,扩建男女宿舍楼4座,封闭硬化了学校操场,新建了可容纳3000名学生就餐的新型餐厅一座,学校总绿化面积3500平方米,路面全部硬化。在综合楼内装备了高标准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仪器室、2个语音室、4个微机室,安装了宽带,建成了校园局域网和高标准的电子备课室;设立了音乐、美术、
体育器材室,全部仪器设备均达到了国家一类标准;设置了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专业教室。新增图书38621册,阅览室现有报刊100余种。新建多媒体教学楼一座,内含三个多媒体教室,各班教室内均安装了闭路监视系统。一中新校于2003年在原侨联中学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可容纳10个教学班的高标准教学楼1座,教师办公楼1座,学生公寓2座。
学校以“质量立校”为根本,以“队伍兴校”为关键,以“制度治校”作保证,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定陶一中先后荣获“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省招飞先进单位”、“省体卫艺国防教育宣传先进单位”、“省级文体明星单位”、“市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等,并多次荣获“荷泽市高中教学先进单位”。2000年,被评为“市級规范化学校”。2005年6月,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山东省成武县第一中学
山东省成武县第一中学始建于律50年, 现占地200余亩,分三个校区——中本校、文亭校区和北校区,是荷泽市重点中学、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绿色学校。
学校现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宿舍楼、微机图书楼、教工宿舍楼等,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学校专用教室、办公室齐全,实验室完备,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语音教学、微机室、舞蹈室、书法室、心理咨询室等,建立了闭路电视系统和标准炉渣操场。学校现有136个教学班,在校生10000余人,在职教职工486人。现有高、中级教师280名,本科学历达标率97%。学校有特级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市县优秀教师近100余人,县级以上教学能手100余人,县级以上优秀教育工作者100余人。
成武一中以“教育思想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生素质优良化”为工作目标。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教育,为学生搭建思想发展的平台,秉承“全面育人,面向全体,优化个性”的办学理念,以培养“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造型人才为育人宗旨。
学校多次被菏泽市评为“市级科普示范学校”、“电教试脸学校”、“卫生匸作先进单位”、“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菏泽市教学先进学校”、“山东省精神文明单位”、“山东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电化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外语教改试验基地”、“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示范学校”。
山东省单县第一中学
山东省单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51年,原名为“平原省立单县中学”。1954年,更名为“山东省单县第一中学”。1956年,发展为完全中学。
学校占地459亩,总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现有1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000多人。
2003年,学校在县经济开发区征地351亩,开始筹建一中新校,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并启用。2005年底,学校拥有教学楼五座,实验楼一座,信息楼一座,大型体育馆一座,教工宿舍楼十座,装备了八个理化生实验室,七个阅览室,五个微机室,两个语音室,建造了千兆校园网并与各教学班连接,初步形成了以校园网为龙头,以闭路电视系统、有线广播系统为补充的现代化教育应用管理的基础平台。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特级教师3名,10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和省部级优秀教师、劳动模范和师德标兵,63名教师被评为省市级教学能手和青年骨干教师。五个学科承担了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学校被定为国家重点课题《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实验研究基地、山东省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山东省多媒体网络教学实验研究基地。
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特色学生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发展学生潜能。实施了学生自我锻造工程,学校各种大型活动均由学生承办,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300多人次在全国、省、市各科竞赛和青少年科技发明比赛中获奖。
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科普示范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精神文明单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招飞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体育卫生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校”。
山东省巨野县第一中学
山东省巨野县第一中学成立于1952年,是省级规范化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绿色学校。
学校占地126亩(新校区330亩),拥有1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00余人。现有教职工543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93人,一级教师102人,全校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有459人。
“团结、严谨、求实、创新”是巨野一中的光荣传统。坚持“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路子,构建“为每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改为先导,以育人为根本”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把学校建成“名师成长的沃土,英才辈岀的摇篮,教育科研的基地,文化传播的中心”。
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自1998年以
来,相继建起了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楼、教职工宿舍楼、水冲式厕所,完成了大型现代化操场一期工程,全部硬化了路面,修建了文化长廊,绿化美化了校园,装备了髙标准微机室、闭路监控教学系统、音像中心、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课件室、天文观测台。实验室设备一应俱全,图书楼新书满架。完善的体育设施为学生锻炼身体提供了最佳场所,配备齐全的音乐室、舞蹈室、绘画室、书法室、史地教室等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无限空间。学生自办的红苹果广播站有声有色,校刊《浪淘沙》文学社培养了众多文学爱好者。
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加大校本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在职参加研究生班学习,定期请外地专家来校讲学,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定期组织教学研究,加大集体备课力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统、领、带作用。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 二是从高等本科院校选拔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三是实行末尾淘汰制,及时让不适应教学工作的教师,退出一中的讲台,让每位教师都坚信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学校先后被授予“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省级文体文明单位”、“山东省书画教育基地”、“荷泽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多种荣誉称号。
山东省郓城县第一中学
山东省郓城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50隼, 是一所省属重点中学。1996年,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1999年,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
郸城一中占地200多亩,拥冇教学楼、综介楼、图书楼、实验楼、运动场、四幢学生宿舍楼、两座食堂大厅。学校购建了先进的网络一体化的校园网,设置视频点播系统、多媒体电脑室、多媒体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多媒体科学报告厅和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学校现有120个教学班,学生9000余人。教职人,其中研究生3人,大学本科毕业285人,大专毕业96人。中学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87人,一级教师92人。在311名专任教师中,学历达标100%,师资结构合理,其中有省级以上骨干教师13人,省市级教学能手37人。
郓城一中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工作。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成立心理咨询室,设主任1人,兼职心理辅导员4人,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关教师认真进行理论研究,撰写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学校购置了《注意力测验QPT》、《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卡特尔联合型测验CCT》、《自我状态测验EGPT》、《提高学习能力因素测验FAT》、《心理
健康诊断测验CAS、MAT》、《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T》、《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CT》、《心理健康诊断测验GHQ》等软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培养健康心理。还分别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和班主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心理教育,邀请心理学教授来学校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咨询、辅导,达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目标。
50多年来,郓城一中实施名牌战略,形成了“文明、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爱生、奉献、探索、求真”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勤奋、进取”的学风,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著名歌唱家彭丽媛、高级外交官杨汝玉、火箭专家葷维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原山东省书记吴官正同志也曾视察该校,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
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50年,是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建设花园式单位,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学校占地200亩,现有东、西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拥有1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000余人。其中初中14个班,1100人,高中134个班,9000多人。现有教职工460人。
学校现设校级领导7人,下设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团委、工会、妇委会等处室。
学校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学生未来负责”的办学思想,实施了“科研兴校”战略和名师工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
学校现有教学楼六座,校本部各班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科技实验楼一座,装备了七个理、化、生实验室,四个微机室,一个标准阅览室;综合办公楼一座,融教师办公、图书、资料、阅览、音乐、美术、舞蹈为一体;学生宿舍楼六座,标准运动场能承办各种综合及单项运动会;现代化多功能餐厅实现了微机管理。学校还购置了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添置了电视节目编辑机,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建立了鄄城一中网站。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特级教师4名,高级教师85名,一级教师125名,其中有近30名教师参加过研究生班学习,有8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和省部级优秀教师、劳动模范,30名教师被评为省市级教学能手。
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
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成立于1951年,是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规范化高中。
学校占地135亩,现有84个教学班,
在校学生6210人,教职工368人。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志向高远,个性突出,特长明显”的高素质人才,基本实现了 “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优良化”。
学校有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理化生实验室、语文阅览室、电教室、演播大厅等配备齐全。校园网络化建设已初见规模,80个教学班已配备先进的投影仪,教师人手一部办公用笔记本电脑,办公和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学校又新建了公寓楼,高标准运动场己建成使用。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高级职称68人, 中级职称110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教学能手3人,省、市骨干教师40余人。
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菏泽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青少年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选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一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先进实验学校,又被山东省教科所批准为“心理教育实验基地”。2004年4月,被确定为国家基础教育中心外语研究中心外语实验学校。2004年,通过省级验收,被授予“省级规范化学校”称号。
山东省菏泽第二中学
菏泽二中始建于1951年,是市、区两级重点高中。现占地140余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有110个教学班(含曹州一中分校),在校生7200余人,教职工410人。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宿舍楼、餐厅楼等23座;拥有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实验室、地面卫星系统接收站、高标准球场、图书馆'、阅览室等;拥有学生自办的校广播站、校报《朝华》报、校网站。
学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为办学宗旨,“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校训,“加强高一夯基础,狠抓高二促转化,确保高三求发展”为工作思路,推行“以人为本,服务学生”新理念,制定了“坚持与时俱进,办人民满意学校,突出教学中心,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强化队伍建设,优化教育环境,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新目标。学校领导团结勤奋、廉效务实,教育理念先进,管理方法科学,实行阳光校务、阳光收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师资队伍,以中青为主,结构合理,学历合格,素质优良,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绝大多数具有中、高级职称或各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称号。学校制定了“铸就敬业精神,塑造高尚师魂”的师德建设目标,实行政治学习例会制,集体宣誓制,月考、联考量化班级捆绑制,
德、能、勤、绩考评“末位淘汰制、末位表态制、末位督查制”,实行培训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着力打造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为人师表”。
菏泽二中高考成绩曾荣获全市驻城中学
“七连冠”,本科上级人数突破400人。
在2005年的高考中,应届升学率大幅度提开音、体、美升本,实现了“三年过百”的目标。先后获得“市、区教育先进单位”、“高中特色教育学校”等十几项荣誉称号。
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
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位于中华西路2699号,始建于1982年,名为城关一中。1984年,更名为菏泽市第二十一中学。
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62亩。教职工367人,其中专任教师273人,教职工中研究生或研究生进修班毕业的7人,本科毕业学历72人,专科学历295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有省、市区级以上优秀教师38人,高级教师49人,市级以上优质课能手获得者达114人次,其中省级教学能手3人,国家级优质课获得者3人。学校现有9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学楼、办公室楼6座,综合功能楼1座。有微机室8个,生物、化学、物理实验室8个,大型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学校电视台、信息中心、音像资料库各一个,阅览室,图书室4个,图书拥有量50000余册。音乐教室4个,均配备电子琴、电视、VCD等,音乐、体育、美术器材室3个。
学校积极进行课堂改革,探究“学法指导、学练纠正”的教学模式。多方面发掘学生潜能,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每年有大量学生获得各种奖励,并在中考时得到高屮免试和相应加分机会。学校的屮考成绩、升学人数、特优生、优秀率、合格率多年来连续位居全区之首,在牡丹区教育系统综合评估量化中,名列第一,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
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初级中学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试验基地”、国家重点课题“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实验学校”、“山东省大面积提高教学试点学校”、“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电化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初中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化学校”、“山东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2001—2005年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先进集体”、“菏泽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菏泽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菏泽市政风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单位”、“菏泽市禁毒工作先进单位”、“菏泽市艺体卫工作先进单位”、“菏泽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服务先进单位”等称号。
牡丹区第二十二中学
牡丹区第二十二中学,前身为“菏泽县城关镇第二中学”,建于1982年。当时共12个教学班,近800名学生,50余名教职工。2005年,学校已发展为三个教学区,85个教学班,学生7000余人,教职工426人。
2003年,学校通过多方筹资投入600余万元创办学校西院,增加教学面积5800多平方米,解决了学校教学用房不足的问题。2004年,正式将原二十三中并入,成立了该校东校区,扩大了办学规模和办学范围,增强了办学实力。同时学校不断投入大量资金改善、更新教学硬件设施:新建了学校多媒体教室、现代化备课中心。2004年,完成了校园网建设。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校始终坚持以“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为目标,积极探索科学化、规范化、人本化学校管理的新路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突破口”来抓,在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2003年,成立了菏泽市第一所学校教科室,促进了学校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同年学校颁布了《牡丹区二十二中名师工程及管理条例》,在全市首次推出了“名师工程”。学校现有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教学能手8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科技拔尖人才1人,市级教学能手23人,市级骨干教师1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
学校1986年被评为菏泽市重点中学,同时被命名为“菏泽地区教学改革窗口学校”。1992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1993年,被授予菏泽地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被授予“菏泽市规范化学校”、“菏泽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2004年,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授予“艺术教育特色单位”。
单县第五中学
单县第五中学位于山东省单县郭村镇,105国道北侧。1958年在首届校长张逢建的带领下创建了这所学校,当时命名为郭村中学,只有初中班6个,占地面积仅52亩。1968年,学校更名为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由初中改为完全高中。现在学校面积180余亩,共有108个教学班,400名教职工和7000名学生,拥有六座教学楼,八座学生宿舍楼,一座办公楼,六座教工宿舍楼,一座综合科技楼和一个标准运动场。学校现有国家级模范教师两名,省级骨干教师10名,市县级教学能手20多名,县科技拔尖人才2名,市县级优秀教师几十名。
半个世纪以来,单县五中积淀了“厚、和、勤、严”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精进不怠、负重致远、自强不息”的五中精神,以“三语”教学为基础,全力打造农村教育中的
品牌亮点。英语教学成绩突出,英语组被授予“山东省外语教学先进教研组”称号。俄语组在全国优秀外语教师谢寅君、全国模范老师刘茂新的带领下,大胆改革,拼搏进取,开辟了一条独具五中特色的办学路子,并于2002年承办了第六届全国俄语年会。2003年,学校俄语教研组,承担了“十五”国家重点课题一一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现已圖满结题,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05年,又举办了全国首届俄语观摩课,为五中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声誉。日语教学也颇有影响。2005年贾俊格老师应邀赴日本学习,日语教学又上新台阶。现在单县五中已成为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的生源基地和毕业生实习基地,还是乌克兰文尼查大学的预科生基地,在国际上已颇具影响。
单县五中办学成绩突出,1997年被菏泽地区行署誉为“农村中学的一面旗帜”,办学质量始终处于全市前五位。从1993年至2005年,连续13年被市县教育部门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外语教学示范学校”、“菏泽市规范化学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