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培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牡丹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346
颗粒名称: 新品种培育
分类号: S685.11
页数: 3
页码: 59-61
摘要: 牡丹在自然环境下自花授粉,也可异花授粉,故品种多变。观赏牡丹由于人为的选择多属重瓣花,雄蕊瓣化或无雄蕊。靠自然杂交授粉结实少或不结实,所以牡丹生产区的科技工作者多采用人工辅助授粉,人工诱变和自然突变等方法培育新品种。
关键词: 牡丹种植 培育

内容

牡丹在自然环境下自花授粉,也可异花授粉,故品种多变。观赏牡丹由于人为的选择多属重瓣花,雄蕊瓣化或无雄蕊。靠自然杂交授粉结实少或不结实,所以牡丹生产区的科技工作者多采用人工辅助授粉,人工诱变和自然突变等方法培育新品种。
  1、杂交育种:其杂交方式有两种:定向培育和多父本混合授粉。
  (1)定向培育:为培育出花色花型奇异的新品种,有目的地选择父本和母本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培育出人们理想的新品种。首先选好母本,在花蕾第二天就要开放,而花药尚未成熟时进行。先去除雄蕊。用手轻轻分开花瓣,再用银子将雄蕊全部摘除”不要碰伤柱头。去雄后立即套上硫酸纸袋,以防其他花粉传入。在母本去雄的前一天,还要从父本的植株上选择第二天就能开放的花蕾,套上硫酸纸袋,防止花蕾开放后其他花粉混入,致使父本花粉不纯,起不到定向授粉的作用。
  牡丹花粉在花开的当天上午9一12时生命力最强。如果把花粉摘下存放在阴凉处,可以生活3—5天,但生命力会逐渐减退。雌蕊柱头的生命力较强,一般5—7天内皆有受粉能力。
  授粉的最好时间是采粉当天的上午9—12时进行。先把父本花蕾上的套袋取下,视其花药成熟情况,如花药已破裂散粉,便可采下,放入采粉盘内;再将母本花蕾上的套袋取下,如柱头已分泌出粘液,便可进行授粉。用新毛笔蘸取父本的花粉,轻轻涂在母本柱头上,授完粉后要套上纸袋,避免其他花粉串杂。每授完一个组合,就要把授粉用具在70%的酒精里浸一下,以杀死粘附的花粉,然后再进行下一个组合。授粉过程结束后还要在授粉的母株上做好标记,注明父、母本品种名称和授粉日期。为确保成功,可采取多次授粉法,因雌蕊生命力强,可连续授粉2—3次。恶劣气候条件下不要实施授粉。授粉8—10天后,柱头已停止分泌粘液,可取下纸袋,待种子成熟后,单收单放,并建立档案。
  (2)多父本混合授粉:用两个以上父本的花粉做父本,跟一个母本授粉。荷泽多采用此法,好处是简单易行,不需套袋和作标记,花粉可混采混授,授粉率高,可大面积应用,是扩大新品种来源的主要办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种多、苗多、变异多,选种机会多,缺点是选出的优良品种不知道父本,淘汰的也多。
  2;人工选育:一个优良品种的产生,从实生苗开始要经过初选、复选、决选三个阶段,历经十多年。
  (1)选育标准:
  ① 花型端正、重瓣、朵大、开花繁多。
  ② 花色艳丽,润泽细腻,传香芬芳。
  ③ 开花期特早或特晚,且持续开花时间长。
  ④ 新枝长而直立,适于切花用;植株矮小,根系稠密而短,适于盆栽。
  ⑤ 株型美观,生长旺盛,适应性强,抗病虫害。
  ⑥ 根粗肉厚,出根率好,药用价值高。
  (2)选种过程:
  ①初选:杂交种的实生苗移栽大田后,就要选择优良单株,此为初选。3—4年后,少量植株开始开花。5—6年便大量开花,即可进行初选,发现变异单株后就要编号登记,记载开花日期、花型、花色、生长势、株型、叶型等特征。秋后进行分株移栽,并观察根系生长情况,记入档案。每一变异单株所分开的苗要栽成一行,即“株行圃”。
  ② 复选:在株行圃内进行优良株行的筛选,叫“复选”。在株行圃内1—2年内不让其开花,在4月上旬(清明)前将花蕾全部摘除,以促进营养生长。3—4年的植株进入正常开花期。此时要注意观察生长情况,开花形状等,并与初选记录进行对照,看有何变化再次做好记录。第五年开花期,要参看前两年的记录,进行复选,淘汰形状不稳定、生长势弱的品系。对花色、花型近似而枝叶不同的两个或几个品系,选留生长势强,株型、叶型美观的品种,其余淘汰。对花色、花型、叶型、长势等无明显区别的要进行精选,选留优者,其余淘汰。被选留的株行要重新编号,并作好形状记载。秋季把选出的优良株行刨出再分株移栽成一行或相邻几行,叫株系圃。
  ③ 决选:在株系圃内,选择优良品系叫“决选”。这是选择鉴定优良品种的最后阶段。
  株系圃建立后,每年都要对每个品系进行更为细微的观察、记录,以便4—5年后进行决选。决选时首先要参看“初选”、“复选”中历次的形状记录,优中选优;对形状稳定并可达到选种标准的品系,便可正式定为新品种,命名入谱,并加快繁殖;对形状不稳定或退化的品系可坚决淘汰或继续观察。
  杂交后代会产生一些新的形状和类型,从双亲形状中取长补短,变异会超出双亲,这就叫杂交优势。如用“黑花魁”做母本,用“烟龙紫珠盘”做父本,进行定向杂交,育成了“冠世墨玉”,此品种兼有双亲的良形状。多父本杂交后代,如“银红巧对”、“珊瑚台”、“粉中冠”等新品种,也都在花色、花型、抗逆性等方面,不同程度超过了传统品种。
  3、芽变肓种:大田中的牡丹芽(枝)有时会发生突变,此种机会很少,需要有心人细微的观察。为了育种需要可采取人工诱变的办法,促使牡丹芽发生变异。一旦发现植株上有微妙的芽变现象,便采用芽接分株的办法,把变异芽分离母株固定培育,并作好形状记载,进行观察、鉴定等一系列手段。如“玫瑰红”就是1971年从“乌龙捧圣”的芽变分离、嫁接、固定,经过七年的观察培育出的新品种。
  4、加速新品种培育进程:培育新品种需时太长。为加速新品种的培育,科技人员,从多年的经验中总结出,跳级、群体评选等方法缩短了育种年限。
  (1)跳级:在选种圃内发现优良单株,只要形状稳定,可提前选拔,直接进入品系圃进行对比栽植或跳过“复选”直接参加决选,或初选后直接正式定名,这样可缩短5—10年。
  (2)群众评选:为尽快评定出新品种,每年开花期,可请经验丰富的老花农和专业技术人员一起评选鉴定。公认为特别优良的可随即定为新品种,这样比少数人评定更为准确。如“冠世墨玉”就是1933年直接从选种圃内经老农和技术员等公认为出类拔萃的好品种而共同命名的;初选定名的还有“珊瑚台”、“红宝石” 等。凡被公认为是好品种的,在选拔过程中,就要加速繁殖,一旦定为正式品种,就可马上提供种苗。
  5、太空育种:中国首批200粒“太空育种牡丹”种子2002年9月中旬落户菏泽市牡丹之乡“曹州百花园”中,截止到写稿,日前已成功长出幼芽。据悉,这是世界上第一批“太空育种牡丹”。
  “牡丹太空育种研究”课题项目是由荷泽市林业局林科所、曹州百花园与国家林科院合作开展的。“牡丹太空育种”主要是利用太空环境中宇宙射线辐射、高真空、微重力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可使牡丹种子出现某些地球上无法获得的变异,从而大大提升牡丹的品种质量,在花色、花型、株型、叶型、花期等方面实现质的突破。从而改变了在品种培育上主要以自然杂交和人工杂交为主,成功率相对较低的局面。
  曹州百花园里,这批“太空育种牡丹”胚根已长到4—5cm长。当时曹州百花园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了1公斤大约3000—4000粒种子,共有黑花魁、丛中笑、景玉、露珠粉、红菊照水五个品种,红、粉、白、黑四种花色,登上“神舟三号”遨游太空的200粒种子是从中选出来的“幸运者”。这200粒牡丹种子曾在2002年3月25日至4月1日间,随“神舟三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08圈,耗时6天零18个小时。这也是人类首次在失重条件下对牡丹进行太空变异实验。
  这批种子在2002年9月中旬播种后,技术人员采取了地膜覆盖,保温保墒等多种措施,以确保种子能够安全越冬。种子10月份开始发芽,目前处于低温半休眠期,从各项指标看,生长良好,预计今年3月初就可出土。有关专家预测,如果这批“太空育种牡丹”向优良品质变异的话,大约在3年左右可首次开花,届时人们有可能看到比现有牡丹品种花大数倍,更加艳丽,抗性更强,花期更长的新一代牡丹;但专家也强调,如果变异太大,“太空育种牡丹” 可能根本不像牡丹,成为“四不像”。

知识出处

菏泽牡丹志

《菏泽牡丹志》

出版者:银河出版社

《菏泽牡丹志》是专业志,也是特产志,更是一部文化志。它的 诞生标志着我市牡丹研究发展到了 一个新阶段。 牡丹是我国的独特资源,也是全世界的名贵花卉。它花大色艳,芳香浓郁,雍容华贵,富丽端庄,素有“花中之王”之美誉,象征着富贵、吉祥,向为国人所珍爱。早在公元七八世纪的唐代,就有“惟有牡丹真国色”的诗句。后来,人们又以“国香”、“国貌”、“国艳”来歌颂牡丹。至明清时期,就有“以牡丹为国花” 之说。1994年12月23日,全国国花初选的结果之一,就是一国一花 为牡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