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储运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医药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10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储运管理
分类号: K826.252
页数: 3
页码: 164-166
摘要: 在五十年代初,医药、药材两个专业公司都是租赁的私房,仓库设备简陋,1955年医药支公司在菏泽北关购地12亩,1956年药材批发站购地20亩,分别开始建立仓库。
关键词: 商业管理 企业管理 储运管理

内容

一、储存:
  在五十年代初,医药、药材两个专业公司都是租赁的私房,仓库设备简陋,1955年医药支公司在菏泽北关购地12亩,1956年药材批发站购地20亩,分别开始建立仓库。1958年医药公司仓库交地区供销社,两公司合并,1969年菏泽二级站恢复,在鄄菏路西侧建立仓库,基本建设有了大的发展,到1985年药材站建仓库,面积13233平方米,医药站仓库面积5810平方米,器械站1989平方米,加上九个县公司仓库面积24677平方米,全区仓库总面积45000平方米:库存商品1957年为298.7万元,到1985年增加到2477.3万元,为1957年的8倍。1954年至1958年均设有储运科,1958年后,归济宁、兖州供应,储运科撤销,1969年恢复二级站后随之复设储运科,各县药材公司相应设有储运股或保管股,专门抓商品储存和储运工作。
  多年来,仓库内执行了划区分类存放,并建立了出库七看三核对制度(看印签、编号、品名、规格、单价、数量、金额和出货自己核对,与顾客当面核对,动态盘点时核对)。1956年医药分公司仓库实行活功吊牌制度,到1964年,仓库年终盘点帐货相符率达100%,商品损耗率降低到0.3%。
  曹县药材公司自1958年制定了商品出入库制度后,规定了 “四防”(防火、防盗、防破坏、防事故),“三勤”(勤检查、勤倒垛、勤通风),“二不准”(不准带火入库、不准乱拉消防工具),及时处理隐患的制度。1975年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充实为把好“三关”(即入库关、商品养护关、出库关)。各县药材公司都相应加强仓储管理制度,消除了隐患,减少了财产损失。三个二级站都建立入库验收制,严把质量关,作到伪劣药品不入库,使商品达到安全有效,1985年菏泽医药站被省医药总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四好仓库。
  二、商品养护:
  在1966年前,保管员是以库为家,当好商品保姆。当时仓库条件差,大部分中药材是露天存放,遇天气变化,不论白天黑夜,保管员都是冒雨检查货垛有无漏洞。随着条件的改善,商品都入库存放,做到勤晾晒,勤通风,勤倒垛,及时熏杀。对怕冻商品采取保温措施,器械商品做到及时上油,抹粉,防止生锈,为了保证商品安全,中药材在生虫季节从5月20日前后开始用化学药剂氯化苦熏杀,对露天货垛采取用熏蒸罩的办法熏杀,为了防止库内商品吸潮变质,调整库内温湿度,根据季节变化开窗通风,库内有干湿器设备,每天看温湿度变化的情况,同时每年都在雨季前和冬季前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以促进工作。
  三、运输:
  1969年以前是提货制,菏泽地区运输条件差,五十年代时,进货大都是用人力车,六十年代稍有好转,从济宁、兖州进货改用汽车,1969年建站后,实行送货制,购置了汽车,至1985年药材站有货车4部,医药站有货车3部,器械站1部,九个县药材公司都有一辆汽车,调县商品基本达到自运,急救药品可随时送往现场。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医药志

《菏泽地区医药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实事求是的记述荷泽地区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力求能服务当代,惠及后世。本志上限起于1368年(明洪武元年),下止于1985年底,个 别资料适当上溯或下延。

阅读